差異化策略 麥當勞肯德基各走一邊

2020-12-26 hc360慧聰網

  新年伊始,肯德基、麥當勞這兩個在全世界都比鄰而居的餐飲對手開始了差異化的中國策略。

  1月12日開始,如果你去肯德基買老北京雞肉卷,你會發現已經漲了五毛錢。而在麥當勞,諸多商品在優惠,且單張收銀條滿18元,還能獲得各種大獎的機會。

  價格變化背後

  對於此次漲價,肯德基方面表示,由於人力成本、物價成本、租金成本等都已經上升,所以需要提價應對市場變化,並自信地表示這不會影響到消費者的忠誠度。

  「漲價是其不得已的選擇。」在上海英昂盈利諮詢師韓軍看來,肯德基目前在中國的策略非常清晰,即追求銷售業績的增長與利潤率。韓軍認為,目前在大中型城市裡,尤其人流比較聚集的店面資源已經不太好找。「原來他們通過開店就可以達到增加營業額的目的,但現在很難找到這樣好的店面資源。雖然向三四線城市拓展是一個不錯的思路,但在短期內很難達到贏利。而且相關的人力資源問題同樣在短期之內無法解決。」韓軍分析說。

  「房租的持續高漲為快餐業的成本帶來巨大的壓力。而且中國的消費者並沒有達到可以天天消費洋快餐的收入水平,這也限制了他們的擴張速度。」韓軍表示。

  北京精銳縱橫顧問有限公司諮詢師沈坤認為,在成本上升的時候,通過漲價來調整收益是一種正常的市場反應。「而且肯德基的漲價非常巧妙,通過改變套餐組合或者推新品的方式,消費者往往感覺不到價格的變化,而肯德基也可以隨時根據市場的反應來做出調整。」

  而與肯德基面對同樣市場的麥當勞則選擇了不同的路徑。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麥當勞產品的成本控制同樣一直居高不下。如在產品的採購供應上,麥當勞傾向由其美國國內企業為中國提供貨源,而肯德基則更鍾情於在中國本土發展供貨商。加上肯德基與必勝客等同一集團旗下品牌的供應鏈協同共享效應,肯德基在中國的產品成本的控制上也是略勝麥當勞一籌。

  然而,此前新任麥當勞中國執行長施樂生表示,麥當勞將會在中國地區加快發展,提高投資回報率。而為了增強麥當勞產品的競爭力,麥當勞將持續其低價策略,吸引消費者,以加大在中國的市場佔有度。

  韓軍表示,在麥當勞沒有更好的辦法推出更符合中國人口味的產品之前,低價的確可以吸引一部分忠誠度不高的消費者。而去年進入中國的漢堡王品牌同樣也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

  力量對比懸殊

  儘管目前在全球擁有超過3萬家店、營業額超過400多億美元的麥當勞仍然是當之無愧的業界老大,但其卻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在中國,它遠遠地被肯德基拋在了後面。

  在世界8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連鎖店數僅為1.1萬多家的肯德基,在中國的餐廳總數是1500家。而麥當勞在中國的餐廳只有700家。

     編輯推薦: 銷售人員如何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企業公關支出翻倍的多米諾骨牌

    熱點專題:服裝招商:十年前的「老調」該換了

              年關討債奇招迭現

       您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嗎?請進入商務指南論壇共同交流<<< 

  餐廳數量懸殊背後更是其中國業績的巨大差距。

  中國市場對肯德基的利潤貢獻超過四分之一。而麥當勞全球CEO Jim Skinner在2005年5月評價中國市場的業績時用了「weakness」(虛弱)一詞。

  此前由商務部等評選的「2004年度中國餐飲新百強企業名單」,連續幾年排名第二的麥當勞因為不願意提供銷售額而未能列上榜單,更被業內人士看做麥當勞中國銷售業績不理想的證據。

  麥當勞對這一「虛弱」的市場表現最直接的解決辦法就是頻繁「換將」。2005年6月1日,麥當勞大中華區總裁陳必得辭職;10月份,在麥當勞已有十幾年工作經歷的麥當勞(中國)食品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北區董事總經理賴林勝也突然「下課」;與此同時,一年前剛剛就任麥當勞北京總經理的施文哲也正式離職。

  此前,肯德基在中國以每年70%的開店速度增長,不容忽略的是,肯德基在快餐產品的本土化上已經把麥當勞甩在後面。肯德基本土化的產品線以及推出新品的速度都讓肯德基在中國取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間。

  麥當勞的追趕

  麥當勞在中國的經營模式發生了些微變化。

  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公關經理顧驊告訴記者,在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大城市已經有很多麥當勞餐廳開始實行24小時營業,並將根據各店的情況考慮是否轉型為24小時營業餐廳。

  同時,麥當勞開始引入在美國佔據65%市場份額的汽車餐廳「得來速」。1月12日,麥當勞在上海外高橋的獨資汽車餐廳「得來速」開業。施樂生表示,到2008年,麥當勞在中國的目標是開設1000家以上的門店,其中包括普通餐廳和汽車餐廳。

  「汽車餐廳在中國將有一定的發展,但在最近一兩年內不會有明顯的效果。」韓軍如是認為。他表示,由於城市人氣集中的店面資源的稀缺導致麥當勞開始引入新的模式,向較為偏遠的郊區發展,而且汽車餐廳可以通過與汽車旅館橫向連鎖合作開發出新的合作空間。「但汽車餐廳對選址的局限性以及中國自有車數量不夠同樣意味著汽車餐廳在中國不可能有高速的發展。」

  一位業內人士形容麥當勞對汽車餐廳的拓展速度為「凌厲」,「但是這種新的汽車餐廳模式在中國究竟能否取得與在美國同樣的成功還是一個很大的疑問。」該人士坦言,中國的汽車普及程度以及相應的文化與美國有著巨大的差異。

  此前肯德基早在2003年曾開了一家中國汽車餐廳,其後沒有繼續擴張。

相關焦點

  • 在華「相親相殺」多年的肯德基、麥當勞 策略趨同質化
    麥當勞(需求面積:200-350平方米)、肯德基(需求面積:240-300平方米)繼續「貼身肉搏」。繼1月27日麥當勞首家智能化餐廳落戶北京王府井後,近日,肯德基也推出其在華首家智能概念店Original+。      事實上,這兩大洋快餐品牌「相親相殺」多年,在華策略也日趨同質化。
  • 麥當勞、肯德基中國市場PK:麥當勞贏了世界卻輸在中國?
    作為全球快餐第一品牌的絕對老大,麥當勞在中國市場的業績遠遠落後於同樣出自美國本土市場的肯德基,兩者之間的規模和體量相去甚遠,導致這一局面的形成,產品戰略的差異化佔了絕大部分比例。   1、肯德基的本土化「取之於中國,用之於中國」VS麥當勞的讓全球可控   與肯德基中國本土化策略不同的是,麥當勞的偏執標準化似乎更適用於全球市場的擴張和管控,所以一開始,麥當勞的目光並未重點關注中國,中國市場對於麥當勞總部來說不過是全球戰略的「一小部分」。
  • 在中國,麥當勞為何打不過肯德基?
    提起漢堡與炸雞,大家就會想起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賽百味等等這些洋快餐品牌,尤其是小朋友們,很愛吃這些東西。自從1987年以來,肯德基進入中國,洋快餐發展得很快。截止2016年底,中國內地有5000多家肯德基,2000多家麥當勞,1400多家必勝客和500多家賽百味。
  • 麥當勞和肯德基的真正運營模式是什麼?為什麼肯德基請明星代言?
    所以正確的順序是這樣的:KFC預見危機——嘗試與麥當勞進行差異化經營——本土化與創新——成本增加價格提高——銷量下降——請明星代言——提高銷量。對麥當勞而言,情況則更加簡單。既然KFC主動變化,如果自己跟風,那麼差異化又會消失,同樣進入惡性的競爭當中,所以麥當勞最好的手段則是以不變應萬變。KFC差異化經營——麥當勞按兵不動——減少誇張的創新舉動——規避明星代言和廣告投放——更加謹慎的開店——維持供應鏈的健康——控制成本——維持低價——保持高銷量。
  • 麥當勞與肯德基的中國之戰
    在10月13日由商務部等評選的「2004年度中國餐飲新百強企業名單」,連續幾年排名第二的麥當勞居然不見蹤影,包括肯德基、必勝客等業務的百勝集團則名列第一。據《京華時報》報導,以往排名過程中麥當勞始終都不願意公布自己的銷售額,排榜方最終只能以一個大概估算數字60多億將麥當勞列上榜單。今年商務部要求各企業提供其銷售額,不公布數據的麥當勞只能被從新百強名單中剔除。
  • 肯德基代言人太多,麥當勞要抗爭!坐不住的還有必勝客
    其實自2014年開始,肯德基開始採用明星代言的品牌策略,在全球代言人中主要是中國明星和韓國明星為主。明星在中國的號召力還是非常厲害的,2014年的早期的代言人是張亮,吳莫愁,陳曉等,到後來的李宇春、薛之謙和鹿晗等,還有現在的TFBOYS、黃子韜都是每年最有關注度的明星。
  • 在中國,為什麼肯德基打敗了麥當勞,並稱霸33年?
    但是在中國,肯德基擁有6534家門店,比麥當勞多4134家。面對麥當勞雄厚的資金實力、強大的營銷能力、一流的連鎖運營體系,為何肯德基還可以在中國打敗麥當勞,實現逆襲,成為排行第一的快餐品牌呢?本文將從戰略時機、市場開拓、品牌競爭、本土經營四個維度來剖析肯德基成為中國快餐排行榜第一的奧秘。
  • 麥當勞肯德基的選址絕招
    業內曾經流傳這樣一種「傍大款」的說法:「選鋪跟著麥當勞、肯德基走,肯定沒錯!」似乎無論麥當勞和肯德基把店開在哪裡,哪裡就是黃金市口的象徵,我們甚至可以經常看到麥當勞和肯德基把店開在一些看起來並不特別惹眼的地方,而其門庭若市的狀況又讓人不得不佩服其選址的精明。       麥當勞在我國的發展步伐無疑是飛速的,而如今也幾乎沒有孩子不知道麥當勞叔叔。
  • 「肯德基炸雞,麥當勞漢堡」的中國市場之戰
    據《京華時報》報導,以往排名過程中麥當勞始終都不願意公布自己的銷售額,排榜方最終只能以一個大概估算數字60多億將麥當勞列上榜單。今年商務部要求各企業提供其銷售額,不公布數據的麥當勞只能被從新百強名單中剔除。麥當勞不願主動公開數字,業內相信是由於其銷售數字低於其老對手肯德基,肯德基剛剛在中國開出了其第1500家店,而麥當勞目前只有700家。
  • 麥當勞談抗生素雞含糊其辭 肯德基漢堡王未表態
    (原標題:麥當勞回應「抗生素雞」含糊其辭肯德基漢堡王未表態)
  • 麥當勞PK肯德基:誰在中國更成功?
    至於品牌策略也好,還是產品、選址、價格與推廣策略以及相配套的內部運營管理機制,均是其實現基本經營目標的工具與手段。  同樣是世界頂級的優秀快餐企業,同為連鎖經營體系,麥當勞擁有更悠久的營運背景、更雄厚的企業實力、更強勢的品牌資產,何以肯德基在中國市場竟能呈全面反超之勢,甚至形成如此懸殊的落差?
  • 麥當勞開用肯德基優惠券
    「在麥當勞,別家雞翅優惠券也能用」,一則掛在麥當勞官方網站的廣告,其實也宣告麥當勞、肯德基這對老冤家在中國市場的競爭更趨白熱化。  額外再享9折優惠  就在22日,麥當勞已對外發布了虎年第一輪促銷計劃:一對麥辣雞翅以5元的超值價格銷售。
  • 麥當勞VS肯德基:中國市場落差的檢討
    至於品牌策略也好,還是產品、選址、價格與推廣策略以及相配套的內部運營管理機制,均是其實現基本經營目標的工具與手段。   正所謂「刪繁就簡三秋樹」,我們在此不妨透過表象,從衡量連鎖經營企業發展水平的兩大核心指標體系入手,對麥當勞與肯德基在中國市場表現的真相作番比較:   核心對標之一:連鎖餐廳的擴張速度與發展數量   麥當勞:   1990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深圳開業。
  • 高檔快餐的進階:從漢堡王到Shake Shack,幹掉麥當勞還是差異化發展?
    肯德基早在1987年就進入中國市場,麥當勞和必勝客也於1990年在中國市場布局。2005年漢堡王進入中國市場時,中國市場上已經形成了肯德基、麥當勞寡頭壟斷的局面。新進入者很難從已有巨頭手中搶奪市場。對比肯德基和麥當勞,即可發現提前入場的重要性。肯德基只比麥當勞早進入中國市場3年,但肯德基一直以領先於麥當勞的速度擴張。如今,肯德基佔據了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
  • 肯德基、麥當勞和德克士推進「去快餐化」 哪家摸索最有看點?
    所謂的CYT其實就是允許消費者根據流程選擇食材的「自創漢堡餐廳」,有開放式廚房,有專職大廚,可以自由組合漢堡食材,是麥當勞在網際網路時代提升顧客個性化體驗、吸引目標消費者的重要一步策略。   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的方式或觸摸點餐屏,自主地選擇不同的麵包、牛肉、蔬菜、芝士、醬料,DIY成「獨一無二」的漢堡。
  • ...因吃了一頓金拱門,我就去研究麥當勞和KFC品牌營銷的差異化
    一邊快速塞著新出的金拱門桶填肚子,一邊順口說起來這產品是衝著開封菜去的。不止這一個,過去幾年金拱門出了一系列的新產品,都是針尖對麥芒似的緊緊跟著開封菜打。兩家的相似產品多了,慢慢消費者都分不清到底是誰在抄襲誰,總覺得反正兩邊都差不多,也就是吃個感覺。同桌的同事卻明確說如果一定要吃快餐,必然是選金拱門。我心裡也這麼選的。
  • 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的薯條有什麼差別?
    麥當勞和肯德基兩巨頭的戰爭經年不休,後起之秀漢堡王也來勢洶洶。到底誰是業界NO.1,至今沒有答案,那麼三家薯條到底有啥不同?你是叔叔派,還是爺爺黨,或是漢堡王的後宮呢?今天從體型、油膩、味道進行三輪PK,來看看誰是你的心頭好。
  • 為啥有麥當勞的地方總有肯德基
    今年一季度,麥當勞在亞洲、中東以及非洲市場,同店銷售降幅達8.3%;而肯德基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額下降14%。   5月13日,麥當勞中國對外公布了其年度招聘計劃,預計全年在全國招聘約7萬名員工。根據該公司最新公布的全球重振計劃,從今年7月1日起,中國市場將被列入「高增長市場」板塊進行運營,今年麥當勞計劃新開店250家。
  • 麥當勞與肯德基:誰是中國快餐霸主!
    從全球範圍看,麥當勞和肯德基尚不屬於一個重量級:麥當勞目前在世界12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30000家店,全球營業額約406.3億美元,而肯德基在世界8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連鎖店數僅為11000多家。
  • 肯德基為什麼總是和麥當勞在一起?
    這說的就是肯德基和麥當勞。有人總結,有肯德基的地方,500米內必有麥當勞。作為勢均力敵的對手,他們為什麼能夠和諧相處呢?先回顧一下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中國內地開店的歷史: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內地的第一家餐廳在北京前門開業,盛況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