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齋作品《神奈川巨浪》
這是日本藝術中在西方知名度最高的圖景之一。《神奈川巨浪》(或按畫中日語漢字則稱為《神奈川沖浪裏》),是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系列畫作之一。19世紀初期的江戶時代,風景還是浮世版印畫的新鮮題材,北齋的系列風景畫廣受歡迎。18世紀的浮世繪中,風景只是用作人類活動的背景;而在北齋的畫作中,自然已經佔據中心位置。船上渺小的人類,在狂暴的大海上顛簸,仿佛即將被滔天巨浪吞噬。遠處白雪皚皚的富士山背後,陰雲籠罩的慘澹天空更增添了不祥之感。這幅作品暗示了人類在大自然的可怕力量面前不堪一擊。
浮世繪的藝術,初期原為肉筆浮世繪,即畫家們用筆墨色彩所作的繪畫,而非木刻印製的繪畫。肉筆的浮世繪,盛行於京都和大阪,這個畫派的開始,是帶有裝飾性的。它為華貴的建築作壁畫,裝飾室內的屏風。在繪畫的內容上,有濃鬱的本土氣息,有四季風景、各地名勝,尤其善於表現女性美,有很高的寫實技巧,為社會所欣賞。這些大和繪師的技術成就,代代相傳,遂為其後的浮世繪藝術,開導了先路。
而在作者葛飾北齋所在的江戶時代,處於日本封建社會的晚期,它和我國的清代相吻合。由於經濟的增長,城市裡首先產生一種「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由於市民文化迅速得到發展,作者雲起,需要量擴大,大量印製,以供需求。從而使肉筆浮世繪進入版畫浮世繪階段。浮世繪版畫的印刷技巧,初為單純的墨摺本,以後發展有丹繪和漆繪,用彩筆添入的。真正的套色版畫錦繪,在公元1643年至公元1765年前後出現,浮世繪的印刷技術,達到一個高潮,如錦繡萬花,絢爛多彩,代表了日本民族在藝術上的高度成就。
此時,這幅《神奈川沖浪裏》的創作成就了極大的輝煌,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浮世繪之一。
畫面上被梵谷喻為「鷲爪」的驚濤駭浪激起飛沫,即將吞噬小舟。北齋把視點降低,仿佛自己在小舟中隨波翻騰,仰望浪頭及富士山,身歷其境地捕捉住整個場面。將大自然排山倒海的逼人氣勢,抒發得淋漓盡致,其絕妙之處,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然而這幅珍品,並非一朝一夕寫成,北齋於享和至文化年間(1800年左右)所發表的西洋風格版畫中,有過類似的作品,換言之,前後共歷經了三十年漫長歲月,才將這意象逼真的畫面完成。波濤中載浮載沉的小舟,是房總地區(現在的千葉縣)用來運送新鮮魚貨的運輸船。
畫面以大膽而直接了當的構圖和造型手法,表現了一個激動人心,令人振奮的場景:在洶湧澎湃的海浪中,有兩條奮進的船隻,遠遠望去是富士山。作者以極低的視點創造形象,表現出動蕩不安、緊張激烈的氛圍。而巨浪的呼嘯與遠處的富士山的安詳又形成了強烈的動與靜的對比,浪花的表現更渲染出畫面的緊張氣氛。左面高高隆起的浪尖,猶如一片烏雲從天而降、撲面而來,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巨大威力。作者也許就是試圖通過這一手段來表現人與大自然的抗爭,並以此象徵民族的精神和氣節。因此,這不僅僅是一幅風景畫,它充滿著哲理和深刻的寓意。
著名美術史學家秋山光和就認為,已入古稀之年的北齋創作的《富嶽三十六景》中,其中《凱風快晴》、《神奈川沖浪裏》這兩幅作品,「將日本繪畫以往的所有成就都再一次集中地展現出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葛飾北齋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谷、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神奈川巨浪》
創作時間:約1829-1833
作者: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
材料:木版彩印
尺寸:26cm×38cm
藏於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
作者傳略
1778—1803
18歲時,北齋成為勝川春章門生,稍後啟用第一個繪畫名號「勝川春朗」。建立起技藝純熟浮世繪師的聲譽,專擅繪製市井風俗畫和美人圖。
1804—1820
他開始專注於風景和日本世俗生活場景的創作。與作家曲亭馬琴頻頻合作,為很多通俗小說和傳奇故事繪製插圖,並出版第一本畫冊《北齋漫畫》(1814-1818)。
1821—1833
19世紀20年代,北齋事業如日中天,印發了其最受推崇的系列風景畫《富嶽三十六景》,獲得巨大成功。此系列好評如潮,北齋又新創十幅富士山風景畫加入專集。
1834—1849
北齋於1834年繪製另一著名風景畫系列《富嶽百景》,為黑白印畫。晚年繼續有重要作品問世。北齋一生雖事業成功卻斂財無方,離世時近於赤貧。
聚焦
北齋的籤名
北齋的籤名出現在畫作標題裝飾框的左側。籤名為「北齋改為一筆」(為一所畫,原名北齋)。北齋漫長的藝術生涯中據說用過多達三十個不同的畫作籤名。他有不少作品籤名為「畫狂人北齋」,晚年多籤名為「畫狂老人」。
爪鉤樣浪花
畫面捕捉浪濤達至最高處的一瞬,巨浪隨後將吞沒船隻。浪頭水沫那爪子一般的形狀使得海浪仿佛是活物怪獸,因而突出了大自然那無可抗拒的恐怖力量。船隻即將被巨浪摧毀這一懸念增強了畫面前景的張力感,而且與背景中寧靜佇立的富士山形成對比。
層次豐富的天空
天空顏色微妙漸變,在富士山周圍營造出一種陰鬱籠罩的雲氣效果。呈現這種效果的技術叫做「分割」(bokashi),就是在印刷前將木版上的顏色部分刮除。這種技術與很多其他的彩印技巧一起,改變了19世紀木版彩印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