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過剩環境中的頭部機遇

2020-12-12 福布斯中國

上篇中,我與大家分享了空間經濟趨勢對於企業的戰略意義,以及未來企業應如何抓住空間經濟帶來的巨大機遇。這一期,我將繼續和大家分享「大轉型時代」下,在中國市場經營的企業需要密切關注的一個宏觀趨勢:資本過剩。

2018年全球投資者向中國初創企業投入了約810億美元,佔全球風險投資的32%,僅次於美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貝恩公司預測,到2020年全球資產規模將達到900萬億美元,可能達到實體經濟的10倍左右。這一龐大數字的背後是資本過剩現象,可能會持續數十年,導致資本回報率被壓低。和全球市場一樣,中國市場也同樣出現大量資本過剩。據預測, 在2010-2020年全球總金融資產增長的約2,000萬億人民幣中,中國總金融資產的增長量佔到約30%。

另外,中國新經濟板塊在過去五年中大幅擴張: 中國的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在全球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中所佔份額不斷增長,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市場發生的巨大變化。 以初創企業為例,2018年全球投資者向中國初創企業投入了約810億美元,佔全球風險投資的32%,僅次於排名第一的美國初創企業,而五年前這個數字只有4%。儘管美國仍在孵化更多的獨角獸企業,但中國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追趕。在過去8年中,網際網路和高科技板塊交易約佔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增量的85%。

曾經由風險投資主導的中國新經濟市場湧入了更多玩家,包括傳統的私募股權公司,有限合伙人,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像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投資者的湧入使得小型交易市場快速飽和,促使許多人關注更大的投資,由此帶來的結果是:2018年平均交易規模從2013年的3,000萬美元上升至2.13億美元。

隨著投資者大量湧入市場,有跡象表明中國新經濟可能過熱。隨著資產價值的飆升,投機泡沫可能會提早到來。我們觀察到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警示性信號:

1、網際網路和科技資產的大規模和不斷擴大的退出。在過去五年中,私募股權基金在大中華區收購了1,000多家網際網路和科技公司,但他們在同一時間內僅出售了約130家。

2、與其他行業相比,網際網路和高科技領域交易被大幅高估。中國網際網路和高科技公司的併購交易估值是大中華區其他行業的兩倍,是2016-2018年亞太區交易估值的2.4倍,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警示性信號。中國的新經濟回報處於下降狀態:投資回報從2014-2015年的4.7倍降至2016-2018年的不到兩倍。

3、近期IPO出現疲軟,退出機會變得更少。2017-2018年上市的公司在IPO後12個月的破發平均損失了其初始市值的21%,62%的上市公司流失了超過30%的價值。相比之下,2015年至2016年上市的公司在IPO後的前12個月平均上漲了105%,只有7%失去了超過30%的價值。

貝恩調研發現,有65%的投資者認為,未來幾年泡沫破裂的風險很高。與此同時,很少的投資者擁有經過驗證的模型和方法來評估投資風險或增加被投企業的價值。

網際網路和高科技領域交易被大幅高估。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領先企業資本化擴張的未來戰略選擇

儘管存在一些挑戰,中國市場依然潛力巨大。中國的新經濟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然而,只需要投入資金便可獲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未來企業要適應更加靈活的資本結構,只有能夠提前制定戰略的企業將有望進行更多的資本化擴張。

從投資角度,企業可以參考三點建議。第一,提升盡職調查的能力。投資獲利越來越難依靠多級擴張,因此,在投資前對於公司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的盡職調查和判斷愈發重要。第二,注重交易後的價值創造計劃,切實提升公司的運營和盈利能力等,實現短期內成本節約、長期關注邊際利潤擴張「兩手抓」。第三,關注海外投資機會,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走出去」,這一過程中投資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從融資角度,企業應從投資方的持有時間與風險偏好兩個維度來進行投資者細分並判斷投資者是否與企業自身的戰略一致。傳統的股權和債權融資對於企業將依然重要,但是資本結構可能會變得更加靈活,從而使投資者的利益與企業的業務戰略和投資期更加統一,使不同類型的投資者與不同類型的投資項目相對接。

韓微文先生是貝恩公司大中華區總裁,全球董事會成員,擁有20年以上豐富的管理諮詢經驗。多年來,他帶領團隊為國內外領先企業制定可持續的發展戰略,協助他們全面提升績效、改善組織效能、完善流程管理並提高管理能力。韓先生致力於研究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撰寫了主題為創始人精神、民營企業治理結構、組織專業化等論著。韓先生經常受邀在如世界經濟論壇、《財富》全球論壇、陸家嘴論壇等重要會議和行業論壇上發表演講,他的觀點常常被國際國內主流財經媒體和專業媒體所引用。

相關焦點

  • 資本過剩·對內開放
    資本過剩時代來臨  資本外逃固然跟一些腐敗官員和一些官商洗錢有關,但也跟國內的市場開放特別是對內開放不足有關,而市場開放不足既是資本無利可圖從而被迫大量外流的主因,也是導致腐敗難以遏制的主因。可以說,資本從一生下來開始就帶著強烈的逐利性。
  • 中國存在兩大過剩:產能過剩與資本過剩
    會上,中企之聲研究院院長李錦表示,前,中國存在兩大過剩:產能過剩與資本過剩。產能過剩是表象,資本過剩是實質。  「目前,中國存在兩大過剩:產能過剩與資本過剩。」李錦說,一般情況下,人們注重去產能過剩,而忽視去資本過剩。中國經濟風險根源是資本過剩,產能過剩是表象,資本過剩是實質。
  • [和訊座談會]陳功:世界陷入資本過剩引發的惡性循環
    針對全球資本過剩困局,陳功指出,從長周期的歷史角度觀察,戰爭是消耗掉資本過剩的很好方法,比如二戰衝銷掉100萬億的資本。然而,在當下和平理性的大環境下,資本過剩大浪潮讓人束手無策,最後進入城市化-資本過剩-經濟危機的循環。
  • 城市化是造成資本過剩的根源?
    陳功 著  中信出版集團廣州日報訊(記者 孫珺)究竟是誰製造了現在世界金融市場的動蕩?基本泡沫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嗎?產能過剩是怎麼形成的?什麼因素決定了經濟危機的周期性?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如何理解這些頻繁發生的金融動蕩和經濟危機?智庫學者陳功新作《顛覆世界的城市化》解答了這些問題。《顛覆世界的城市化》通過長周期視角的追蹤,觀察上千年以來世界城市化浪潮與資本過剩、金融危機的相互關係,並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危機三角」模型,利用智庫信息分析模型,可以用於方便地解釋城市化所導致的種種非理性現象。
  • 現場報導:經濟學家溫鐵軍-中國資本嚴重過剩
    今天聽了一天,有的人在講,說我們現在是一個資本過剩的局面。我跟大家說,我們現在不僅是資本過剩,而且是產業過剩,而且是勞動力過剩,我們是三過剩。和一般發達國家比,發達國家資本過剩,可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達國家的產業過剩,當然更可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而發達國家一般情況下,還不像我們這樣,有如此嚴重的勞動力過剩。
  • 【良農有道】「農業產業化」的背景是城市工商資本遭遇產業過剩
    1998 年馬洪、陸百甫都向中央發出中國進入相對過剩的警示。林毅夫則在 1999 年於經濟理論界一次內部會議上直白地指出: 「中國面臨雙重過剩條件下的惡性循環」,他領導下的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曾給中央提交報告,認為唯一可資借鑑的就是「羅斯福新政」。 中國當年正處在產業資本擴張階段,遭遇生產過剩的本質是產業資本過剩。
  • 全球即將走到資本生產過剩時期
    隨著社會夠買力不斷下降,生產過剩會越來越嚴重的。政府要刺激經濟發展,又會進一步放水,導致商品原材料價格上漲,進一步帶來商品價格上漲,加印的鈔票會導致社會消費主體,手上鈔票進一步貶值,社會購買力進一步下降。消費降級,會導致經濟停滯,通貨膨脹。越刺激越難拉動消費。一邊是普通人生活成本變高,手上貨幣貶值。一邊是生產過剩,資本獲利降低,風險增高,資本家們更不願去投資。
  •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都是資本過剩惹的禍?
    摘要:在經歷長期的高速發展後,中國經濟因為種種原因開始面對增長率下行的事實,之前積累的資本無處可去,於是呈現出「美林風扇」和「野蠻人」等併購活躍的跡象。如在萬科股權之爭的背後,其實是資本過剩無處可去,只能通過資本市場各種運作來企圖盈利。
  • 青桐資本喬建華:資本局勢變遷下的科創新機遇
    在8日下午的「雲上群英會」,青桐資本CEO喬建華與多名投資機構大咖就「資本局勢變遷下的科創新機遇」主題,展開深度對話,激蕩思維,共話合作。以下為喬建華現場觀點實錄:青桐資本是一家綜合型新經濟投行(FA),幫助成長期企業融資,主力覆蓋行業為大消費、技術、醫療和企業服務四大方向。
  • 「冰火」在線教育:頭部玩家融資狂歡 中腰部企業悲喜交加
    0元轉讓無人要》中描寫了線下培訓機構的現狀。疫情期間,在線教育迎來了發展機遇,但在馬太效應盡顯的在線教育領域,中腰部機構的現狀,也讓人看著心驚。一大批抗風險能力弱的中小企業正在淘汰出局。沒有拿到新融資的明兮大語文,被創始人王嘉樹宣告停止運營。亦有業內人士悲觀地認為,今年內至少60%的在線教育公司會倒閉。熱鬧和繁榮集中在少數頭部玩家身上。
  • 證監會六大措施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支持國有資本多種方式注資
    原標題:證監會六大措施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支持國有資本多種方式注資 摘要 【證監會六大措施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 支持國有資本多種方式注資】11月29日,證監會在
  • 新《證券法》下,資本市場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在論壇上,中銀資本市場爭議解決中心主任吳則濤表示,新《證券法》實施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新挑戰,證券代表人訴訟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新變化,律師行業在資本市場爭議解決領域迎來了新機遇。
  • 科創板都有千元股,但硬科技還需要更多頭部資本擁抱
    雖然這廂一眾硬科技已經敲鑼上市,然而,在更多更前沿的技術領域上,還有很多創新面臨資本供給不足的死亡之谷威脅。從眾多的案例來看,前沿技術落地產出,離不開那些一直跟隨的資本。科技始於技術,成於資本。如何才是資本、尤其是頭部資本擁抱硬核科技的最正確姿勢呢?
  • 全球資本過剩無路可去 中國股市將成最後贏家
    第二是,政策不能跟著資本轉圈,不能被資本拉著走。前一階段的資本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對此眾所周知,政策被牽引的力度太大,把大家的眼球都吸引住了。好像中國經濟的好壞就看股市的了,就看房地產了。這次「權威人士」關鍵時刻一放炮,又發揮了一錘定音的作用,政策必須注重股市、匯市、樓市的基本功能,特別指出中國樓市要回到居住的功能,而不是投資投機炒作的功能。
  • 歷史機遇千載難逢 雄安新區激發資本市場活力
    雄安新區的設立,對於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消息發布在清明節假期期間,港股中相關概念股率先大漲,金隅股份漲23.84%,創2015年7月以來最大漲幅。4月5日,節後A股第一個交易日,雄安概念股即引爆市場。
  • 報告:ICO融資總額已超20億美元,「資本過剩」風險顯現
    一、ICO市場「資本過剩」風險顯現ICO是Initial CoinOffering縮寫,意為首次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區塊鏈公司通過提供代幣或虛擬貨幣銷售來籌集資金,通常以主要的「門戶貨幣」比特幣和以太幣為計價貨幣。代幣隨後在加密貨幣交易所中進行交易,根據公司提供的產品、消費者吸引力和投資者投機行為,在名義上價值上升或下跌。
  • 鼎鈞資本:新三板已迎來歷史性投資機遇
    作為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性工具,新三板依然處於一個發現和再次發現的歷史進程中。2月21日,鼎鈞資本合伙人楊煥先生做客私募排排網,為我們講述在制度性機遇下,如何把握大股權投資時代的歷史性投資機會。新三板作為中國創業資本市場的代表,具有其獨特的特徵,其意義還未被完全發現和挖掘。從政策導向和市場現狀來看,新三板的歷史性投資機遇已經來臨。
  •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就產能過剩行業調整答記者問
    從目前趨勢看,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後果還在進一步發展,如果不抓緊解決,任其發展下去,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就會明顯加劇,結構不協調的矛盾就會更加突出,企業倒閉和職工失業就會顯著增加,銀行呆壞帳就會進一步擴大。這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就很難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很難保持較長時期的平穩健康發展,很難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 ATT配倉寶:解決企業產能過剩 拓寬銷售渠道
    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易物是去庫存的有效方式。ATT配倉寶作為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技術工具化的易物平臺,通過創新商業模式,在解決企業產能過剩,拓寬銷售渠道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愉悅資本劉二海:新基礎設施時代帶來發展新機遇
    在此次論壇上,「新基礎設施」投資理念首倡者、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劉二海分享了近二十年來創業和投資市場的變化,並圍繞未來二十年的創業投資趨勢等話題展開深度論述。愉悅資本認為,新基礎設施時代來臨,新基礎設施的成熟將孕育一批優秀的巨型企業,而網際網路的應用也將更加普遍、經濟、安全和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