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蒿

2021-02-12 千陽微生活


以上為廣告,廣告業務請加小編微信:qianyangshui

文 | 金渭湖畔

端午時節,飯後漫步在渭河灘,忽見艾草青青,一株株,一行行,挺拔堅毅。隨風搖拽,散發出陣陣清新的艾香,給初夏的田野平添了幾多詩意。

在端午這個傳統節日裡,艾草是一個不能缺位的元素,除了吃粽子,戴香包外,到野外採艾蒿,是我們一個重要的活動。記得當年在農村鄉下,田間的堎坎和渠邊,每年都會生長一簇簇的艾草。只見它枝杆堅挺,黃褐色的葉子背面泛著淺淡的灰白,走近它淹沒膝蓋,一股透人心脾的芳香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

從我記事起,家裡每年都會在端午節期間,割上一捆艾草,一小把一小把地插在家裡街門、上房及廚房的門楣上。聽媽媽講,端午插艾蒿是個流傳很久的民俗。相傳在很久以前,水怪想侵佔人們的地方,神仙知道後就用艾蒿和菖蒲做成寶劍,和水怪決鬥,最後神仙奪得了勝利。為了防止水怪再次侵犯人類,神仙就將艾蒿和菖蒲做成利劍撒向人間的房子,驅趕水怪,保護財產。對於真偽無從考證,當時自己年齡小,感到這很神密,謎信色彩濃厚,心存恐懼,生怕怪物來搗亂。因而,每年都會跟隨著大人割艾蒿,插艾蒿,祈求平安。

後來長大了,了解了更多關於艾蒿的知識。有一首詩寫道: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從其中的詩意我們可以看出,端午門頭、門楣插艾草、掛菖蒲,更多的是一種民俗文化的傳播,反映了人們趨利避害,追求平安幸福生活的心理。同時,通過學習,自己對艾蒿了解更多了。原來它還是一味常用的芳香化濁的中草藥。懸掛門楣能起到驅蟲殺毒,防蚊蠅侵擾的的作用。在農村生活時,家人定會在端午節的清晨到河灘地邊割上一捆艾蒿,除自己家插放外,還往往送給鄰居一些。在城市工作後,不再採割艾蒿了,但我也會在端午前後從市場上農民那裡,買一小捆艾蒿回來,別在家裡的門楣上,這個習慣多年也未從改變過。

還在我小的時候,喜愛中醫的爺爺就告訴我,艾蒿作為中草藥,它能夠抗菌、抗病毒,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護肝利膽的作用。但真正對艾草有更深入的了解,才是這幾年的事情。2016年7月,我不小心扭傷了左腳踝骨,去了好幾個醫院治療,效果不明顯,腳痛的不能挨地,加上伏天悶熱,整個人煩燥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這時,一個醫生朋友向我介紹了一個泡腳的方子。該方由艾葉、川烏、防風、紅花、劉寄奴、透骨草和仲筋草等幾味藥組成,用水煎好後燻洗患處,每二天一劑。按照此方子,我每天晚上將熬好的藥湯倒入洗腳盆,坐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一邊泡腳,伴隨著徐徐升起的水汽,濃濃的藥香彌散在整個客廳,患處的痛似乎也在減輕,有時竟會在舒適的治療中呼呼睡去。經過半個月的治療,腳傷大為好轉,後來治癒了。

還有一回,我的右膝關節酸痛,就想起了艾炙的方法。在中藥店買回了艾棒,又在網上買了隨身炙的盒子,開始了治療。為了不影響家人,我坐在陽臺的椅子上,點燃一節艾棒,嵌入艾炙盒,固定在疼痛的關節處,手拿一本雜誌,認真讀了起來。一絲絲灰白色的煙霧,伴著艾草燃燒後特有的芳香,彎彎曲曲的飄浮在屋裡。不一會兒,膝蓋溫熱了。一個禮拜下來,疼痛消失了,再堅持了五、六天,完全好了。今年,我還將這個辦法推薦給周圍的朋友,據說效果都不錯哩。

我鍾情於艾蒿。喜歡它的默默堅守,更欣賞它以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傳承著歷久彌新的歷史記憶。

相關焦點

  • 假艾、蒿草、玉米杆葉,你可能正在用它們做艾灸,後果很嚴重
    她說,你現在看到的艾條,都只是有艾的成份在裡面,但是至於成份是多是少她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我驚訝起來。什麼叫做有艾的成份在裡面?哪道不是艾,還有別的?養生館的老闆接著說,她開這個養生館以來,就有不少的艾廠家派代表來推銷艾條,廠家的銷售代表也直言不諱的說,有些艾條裡面根本沒艾,而是蒿。蒿長得像艾,卻不是艾。只能起到溫熱的作用,蒿條是沒有艾香的,如果想要艾香,直接加點艾精油進去混就成了,而你現在所看到的那幾根的艾條都是有艾成份。沒有艾成份的艾條,她並沒有進貨。
  • 牡蒿
    牡蒿(《別錄》)【異名】蔚(《詩經》),牡荍(《毛詩傳》),齊頭蒿(《唐本草》),水辣菜(《救荒本草》),布菜、鐵菜子(《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土柴胡(《陸川本草》),猴掌草(《江西民間草藥》),流尿蒿(《四川中藥志》),臭艾、碗頭青、油艾(《閩東本草》),油蒿、油蓬、奶疳藥、花艾草、六月雪、老鴉青、馬蓮蒿、馬根柴、鵝草藥(《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青蒿素的「蒿」,和我們常吃的「香蒿」是親戚嗎?蒿其實是一個成員眾多的龐大植物家族【草木之歌 NO.005】
    1990年代初,中國已開始嘗試泥蒿人工栽培,品種則有小葉青梗蒿、柳葉青梗蒿、小葉紅梗蒿,其中以柳葉青梗蒿品質最好。蔞蒿別名:泥蒿、蔞、蒿蔞、由胡、白蒿(水生者)、閭蒿,柳葉蒿、狹葉艾、三叉葉蒿,高莖蒿、水蒿,水艾、
  • 牡蒿
    牡蒿(《別錄》)【異名】蔚(《詩經》),牡荍(《毛詩傳》),齊頭蒿(《唐本草》),水辣菜(《救荒本草》),布菜、鐵菜子(《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土柴胡(《陸川本草》),猴掌草(《江西民間草藥》),流尿蒿(《四川中藥志》),臭艾、碗頭青、油艾(《閩東本草》),油蒿、油蓬、奶疳藥、花艾草、六月雪、老鴉青、馬蓮蒿、馬根柴、鵝草藥(《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風來蒿艾氣如燻:我國8千家艾草企業9成註冊時間於五年以內
    風來蒿艾氣如燻:我國8千家艾草企業9成註冊時間於五年以內 2020-04-17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馬玉表 || 蒿 草 飄 香
    蒿 草 飄 香蒿草,一種草本植物,種類很多。青蒿、茵陳蒿、艾蒿都可入藥。我們這裡剛從地裡出來時的茵陳蒿叫蒿子頭,可防治黃疸型肝炎,艾蒿葉可製成艾條進行艾灸,治療腰腿疼等,蒿草還可用來燻蚊蟲,預防蚊蟲叮咬。
  • 草藥黃花蒿的用處及與其他蒿的區別
    林有潤還發現,《植物名實圖考》所附插圖中的「青蒿」和「黃花蒿」乍看形態不同,其實「黃花蒿」不過就是沒有蟲癭的植株,而「青蒿」就是把莖節處膨大的蟲癭當成了較大型的頭狀花序畫出來的植株,仍然是同種植物。臭蒿Artemisia hedinii,又是另一種植物了。圖片來源:作者提供臭蒿Artemisia hedinii的形態和青蒿、黃花蒿就差距比較大。
  • 春日之味——「艾」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浣溪沙·蘇軾》不知不覺,天氣轉暖,春日的田野已經生機勃勃。在家工作的日子,不禁更加懷念往年這個時候野外夾帶著艾的清香的暖風,那種清新的味道真是聞之心懷舒暢。
  • 《漢字的圖畫》第九篇:蒿中意,蒿裡行
    其實蒿類有很多,僅在我國就有186種,而全球則有300多種,平常我們所熟知的就有艾蒿、蘆蒿、茼蒿、香蒿、牡蒿、白蒿、臭蒿等多種,其用途功能也大不一樣,有可以吃的,也有用來治病的,而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更是把從蒿類中提取的青蒿素推到了一個世界醫學應用的高端。 但是,蒿除了吃和藥用之外,其在漢語的使用意境中卻被賦予了更多的涵義。
  • 以「夜未艾」的「艾」作例講開去
    這樣可認知合體字如「艾、蒿、蕭、草」等中含有【艹】為其定性定義。【艾】關聯「艹」字:艾、蒿、草、蕭【艾】關聯組詞:艾草、艾蒿、採艾、艾蕭、蕭艾、艾葉、艾條、艾絨、艾灸艾草、艾蒿、蒿艾、蕭艾、採艾、鋤艾、艾灸關聯思維訓練:這種思維,對於後期學習「文言文」,以及白話文「詞語」,學會「字」讀習慣,02 知「艾」特性,懂「艾」用途
  • 草藥黃花蒿的用處及與其他蒿的區別
    林有潤還發現,《植物名實圖考》所附插圖中的「青蒿」和「黃花蒿」乍看形態不同,其實「黃花蒿」不過就是沒有蟲癭的植株,而「青蒿」就是把莖節處膨大的蟲癭當成了較大型的頭狀花序畫出來的植株,仍然是同種植物。臭蒿Artemisia hedinii,又是另一種植物了。圖片來源:作者提供臭蒿Artemisia hedinii的形態和青蒿、黃花蒿就差距比較大。
  • 揭秘《蒿香遍地》:原來野菜是葷的!
    雖然跳躍性有點大,但我這急性子,必須不加過渡地直接說到《蒿香遍地》了。《蒿香遍地》這本書,便是由可愛的何頻先生所著。此書之所以精美到秀色可餐的地步,除了文字中花草樹木散發的泥土清香、花葉果實的植物氣息,更多的是何頻先生字裡行間對一草一木的熱愛,對一葉一花的珍惜,對一時一地的留戀,對一人一物的紀念。翻開來,你能第一時間感受到「圖文並茂」的意義。
  • 風來蒿艾氣如燻 採做青團四月春
    艾,又名艾蒿、艾草、白艾、灸草等,廣泛地分布於我國大江南北。艾蒿全草可以入藥,藥用艾草在傳統中醫學中多用於艾燻、艾灸、煎藥、防治瘟疫等;現代醫學藥理研究則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對多種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甚至在生物農藥與獸藥方面,艾蒿也具備極大的藥用開發價值。此外,艾草提取物還可作為多種化妝品的原料,具有抗過敏的功效。
  • 草衣:端午說艾
    【松風閣語】端午說艾端午一早,愛人從山下市場帶回來一把子「艾蒿」,進了門便喊我將艾蒿用紅綢帶綁了,掛在門口去。我將愛人寄過來的「艾蒿」拿在手裡一看就不大對勁,拿在鼻子前聞聞,一股水蒿的清氣,但看到愛人的喜悅我卻並沒有說破,便遵妻命、將「艾蒿」用紅絲帶綁紮好,悄悄的立在街門的犄角。
  • 端午又至,那些樂山「艾」水的日子你還記得嗎
    如同一個民族的精神安寨無論「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還是「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端午節總是充滿文學情懷與民俗趣味「五月五 是端陽 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 灑白糖 龍舟下水喜洋洋」不同地方的民俗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懸艾」是亙古不變的主題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 《漢字的圖畫》第九篇:蒿中意,蒿裡行
    其實蒿類有很多,僅在我國就有186種,而全球則有300多種,平常我們所熟知的就有艾蒿、蘆蒿、茼蒿、香蒿、牡蒿、白蒿、臭蒿等多種,其用途功能也大不一樣,有可以吃的,也有用來治病的,而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更是把從蒿類中提取的青蒿素推到了一個世界醫學應用的高端。 但是,蒿除了吃和藥用之外,其在漢語的使用意境中卻被賦予了更多的涵義。
  • 早春風味——藜炒臘肉蒿
    藜蘆炒培根蒿照片/芒果君爺爺烹飪/芒果君奶奶民間有句俗語叫「正月藜,蒿,當柴燒」,意思是蒿進入食物的時間很短,而且很快就過去了。有很多種青蒿和蒿可以隨水和土壤傳播。蒿Lai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和輕微的毒性,他常用作藥物或煙燻毒氣來抵禦鼠疫,在菊科蒿屬中,藜屬蒿可供人類食用。藜屬植物相冊蒿,也被稱為Lou蒿,當然還有許多給他起的罕見名字。
  • 榮縣年味:記憶中的蒿蒿粑
    蒿 蒿 粑  · 文/縱有千種風情記憶中,過年是一定要做「二米粑」的。配料之一是一種野蒿,就是在家鄉很常見的的一種野菜,漫山遍野都是,把最嫩的尖尖掐下,數量夠了,一起洗淨,在沸水裡燙燙,舂成泥。把這泥狀的東東混在粑粉裡,融為一體,再依上述程序裹上餡料,放蒸籠。配料之二是紅糖(我們一直叫砂糖),也是混在米粉裡。不過,攙了砂糖的,一般就不再裹餡了。有一年,去舅舅家拜年,吃到他們家和了砂糖的二米粑,居然有餡,而且是搗爛了的花生米做的,吃進嘴裡,滿口生香。
  • 風來蒿艾氣如燻 採做青團四月春
    艾,又名艾蒿、艾草、白艾、灸草等,廣泛地分布於我國大江南北。艾蒿全草可以入藥,藥用艾草在傳統中醫學中多用於艾燻、艾灸、煎藥、防治瘟疫等;現代醫學藥理研究則表明,艾葉是一種廣譜抗菌抗病毒的藥物,對多種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甚至在生物農藥與獸藥方面,艾蒿也具備極大的藥用開發價值。此外,艾草提取物還可作為多種化妝品的原料,具有抗過敏的功效。
  • 茵陳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菊科蒿屬別名:茵陳,綿茵陳生境:生於荒地,常見。花期:8-10月茵陳的幼苗及嫩葉入藥,主風溼、寒熱、邪氣熱結等,「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砍了當柴燒」,這句話點明了茵陳的採藥時機,錯了農時,就無藥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