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到孟買,在街頭走動的時候,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每間或大或小的銀行要麼就是大門一直緊閉,要麼就是在前面排起了幾十米長的隊伍,後來才得知,這都是拜印度奇葩的廢鈔行動所賜。關於廢鈔行動在我上次即將離開印度準備回國的時候,已經領教過它的威力。
因為當時預定的是早上的飛機,需要一大早到達德裡機場,於是就在機場不遠處預定了個酒店,當時在入住酒店的時候,發生了一些令人迷惑不解的事情。
「你沒有一百面額的盧比嗎?」
當我把一千五百盧比遞給酒店櫃檯人員的時候,他接過錢後,向我詢問。
「你開玩笑吧,我哪裡來的那麼多張一百盧比」
可能他也覺得一下子拿出十四張一百盧比,也是一件不可能辦得到的事情,於是只能很不情願的把錢收下。
「我這裡暫時沒有零鈔找回給你了,你需要在今天晚上的時候下來拿」
「你這麼大的一間酒店,都沒有這一百盧比零錢嗎?」
「是的,我們的零錢已經給用光了,而且現在整個德裡就只有我們這裡會收一千和五百面額的盧比」
他說完這句話後,竟然露出了一副驕傲的表情。
「為什麼會只有你這裡會收一千和五百盧比的錢呢?」
「沒有為什麼,總之現在外面一整條街都不收這兩種面額的盧比了,你不信可以自己去試一下」
(CST)
(等車的男人)
(CST)
我開始覺得有點不對勁,或者只是入住的這間酒店奇怪,又或者是酒店的工作人員在欺騙我,總之怎麼都不會想到是發生了紙幣作廢這麼荒唐的一件事。當時錢包已經沒剩下多少小面額的盧比了(一般情況下也就只有一百和五十面額的可以用),在酒店門口買幾瓶水後居然就把零錢全部都用光了。
我當時對酒店服務員說的話還保持著懷疑的態度,因為中午在新德裡火車站附近吃飯買東西都沒有任何影響,於是就想著去飯店吃晚飯的時候再進行驗證。飯店坐落於馬路邊一棟房子的二樓,大概有30平方米,看起來雖然冷冷清清的,但是這裡的員工數量可不少,估計有7、8個。和印度的其他餐館一樣,這裡的工作效率也是低得令人驚嘆,我只是要了一份簡單的雞肉炒飯,這麼多個工作人員居然搗鼓了半個小時才可以端出來。到結帳的時候,我拿出五百盧比遞給了飯店的老闆。
「你沒有一百面額的盧比嗎?」
好吧,又是同樣的開場白。
「我的零鈔已經全部花光了」
我只能如實的回答。老闆拿著懷疑的眼神看著我,直到我把錢包翻了個遍給他看過後,他才肯接過錢。可能是飯店的零鈔已經不夠給我了,於是他叫服務員拿著紙幣跑下了樓。過了十幾分鐘,服務員回來後把那張紙幣原封不動的給回了老闆。這就證明一整條街都不收五百盧比,這是一件千真萬確的事。接著他做了一件難以置信的事情,他把這張五百盧比的鈔票還回給了我,對我說:
「你可以明天來的時候再給我也沒事」
「但是我明天一大早就坐飛機回國了啊」
「那等你下次來印度的時候,再把錢還給我也可以的」
(孟買城軌)
(老爺車)
(公交車)
我給他說的這兩句話驚得呆若木雞,如果在其他地方,像飯店老闆這種「老實人」一定會給別人罵成是傻子,客人走了之後還會回印度嗎?還會來德裡嗎?即使回到德裡還會把錢還給你嗎?但這種事發生在了這裡,貌似也不奇怪,因為這裡是印度,一個不可思議的國家。有時候在這裡遇到的一些人,他們的行為真的可以淳樸到讓人感動,他們會毫無保留的去幫助、去相信一個陌生人,無論你來自哪裡。又或者是在他們的心裡,明知道來這裡旅行的客人一旦離開印度後就不會再返回,但是在遇到這種雙方會有一個人受到傷害情況下,他們把這擔子毫不保留的抗在了自己身上。我捏著老闆還給我的這張五百盧比紙幣,匆匆的跑下了樓梯。我不敢再面對他,因為他那清澈見底的眼神會讓我無地自容。
第二天早上起床後發現已經快要遲到,於是慌忙的搭上了前往機場的計程車,開車的司機是一個和我年紀相仿的年輕人,又或者是比我年紀小,因為印度人的樣貌看起來會普遍顯老一些。他的車技術和印度的其他老司機一樣,讓人懷疑都是退役了的超級賽車手,他左彎右拐以平均一百公裡的時速奔跑在前往機場的大馬路上。這期間他一聲不出,時不時的會觀看車子的左右兩邊,看到後面有車子想超車的話就猛然換擋,拼命踩下油門,到機場後他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
看著計程車計價表上面顯示的二百一十盧比車費,我翻了一下錢包,裡面只有在酒店拿回來的那張一百盧比,於是只能拿出一張五百盧比的紙鈔給司機。
「你這張五百盧比現在到處都用不了了,你沒有一百盧比的錢嗎?」
他拿過我的錢後看了兩眼就還回給我了。
「我這裡只有隻有一張一百盧比,給你了也不夠啊」
(乾淨的南孟買街巷)
(在海邊閱讀的男人)
(看報紙的售票員)
起初他是怎麼也不相信我,用眼睛上下打量我,經過法醫般的審視之後,仍然有點不死心,直到我把整個錢包直接給他自己翻著看。他先是用印地語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堆話,然後突然的轉變成英語,那個轉變的速度快到我一下子還沒反應過來。
「你直接給我五百盧比也可以,但是我這裡現在一張零錢都沒有,所以就沒錢找回給你了」
說完後他把全身上下的口袋都翻了一遍給我看。接著把車門的門鎖按了下來,然後給了我兩個選擇:要麼就給五百盧比車費,要麼就不能下車。起初還想和他理論,但是一看時間馬上就要遲到,匆忙之下只能答應了他的這一荒唐的要求。其實後來想了一下,司機的這個行為是可恨,但也是迫於無奈,可能這幾天他已經遇到太多次這種因為沒零錢而坐免費車的情況了,所以才會出此下策。畢竟在一整個印度都缺零鈔的情況下,誰也不想工作一整天后一分錢都賺不到。
到十一月份我再次返回印度,到了孟買的時候還以為廢鈔行動已經結束,沒想到卻是變得越來越嚴重。在孟買國際機場下飛機的時候,我用身上僅剩的二十盧比坐上了前往酒店的大巴。之後翻了一下錢包,看著靜靜地躺在角落裡的那幾張五百盧比紙幣,終於領悟到了一件事——窮到只剩下錢原來就是這種感覺。
(這個公雞一直追著我啄,這個小男孩把公雞抓住了給我拍)
(乾淨的南孟買)
(南孟買)
因為那段時間酒店的刷卡機不能使用,老闆只能很不情願的收了我兩千五百盧比總共五張紙幣,還以一個1:55(正常情況下是1:66)的低匯率給我找換了三百美金,當然換到的大部分都是嶄新的兩千盧比的鈔票,這個時候可以拿到錢已經謝天謝地,也就沒有計較起匯率的問題。他對我解釋低匯率的原因是他需要拿錢去別的地方找換,需要從中抽出一部分手續費給別人(我估計是黑市)。其實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知道渠道的印度本地人才能快速換到錢,而不知道渠道的本地人,可以拿舊盧比去銀行排隊慢慢找換,但是卻規定每天只能找換很低的額度,不過這對於物質需求低的印度人來說已經完全足夠。最慘的就是類似於我們這種來印度旅行的外人,聽說起初還可以直接拿錢去銀行排隊找換,但是後來印度政府改口說只能把舊紙鈔存入銀行,不能再換新鈔,這個對於沒有本地身份證和銀行卡的我們來說簡直就是個大災難,唯一的辦法就是以一個非常低的匯率和印度人換錢,但是外面的找換店幾乎已經全部關門,能不能找到一些隱蔽的小店換到錢,這還得要看運氣,運氣好的時候可能會以一個低得難以置信的匯率換到少量的錢,運氣不好的情況下只能餓肚子,沒有其他的辦法。
因為之前的酒店不能刷卡,住完一天後我就用網上預定付款的方式搬到了另外一間酒店。相對來說,住宿的問題容易解決,很多酒店都可以在網上預定然後直接付款,但是吃飯卻是個大麻煩,因為印度支持無現金支付的飯店還是非常少,於是在沒有現金的情況下,只能餓肚子,但後來發現在有現金的情況下,還是會餓肚子,因為二千盧比的面額,一般飯店都沒有足夠的零錢把它找開。
本以為印度發的這場「廢鈔」高燒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消退,沒想到卻是變得越來越嚴重,幾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平時的新聞頭條不是報導哪裡的農民因為領到的紙幣一夜之間作廢而自殺,就是報導在銀行排隊找換錢的時候有人因為過度激動引發心臟病而死亡。本以為普通民眾會因為這件如此荒唐的事而發起反抗,沒想到上網一看,全部都是一邊倒的支持廢鈔行動,實在是讓人迷惑不解。因為現金的流動過少,在一些街上走動的時候,感覺略顯蕭條,有部分門店已經大門緊閉,據他們所說,去到銀行換錢越來越麻煩,條件越來越苛刻,乾脆就直接停業了。
(孟買海邊的高樓大廈)
(老爺車)
(小販)
孟買的酒店實在是太過昂貴,住宿環境差不多的情況下,價格普遍都是德裡的兩三倍,在達拉維附近的酒店住了十天後,因為想要換一個地方進行拍攝,就轉到了孟買南部的一間較便宜的青旅暫時住下。預定的這間青旅是我住過條件最為簡陋的,一個大概六十平方米的房間總共放下了十七張彈簧單人床,每張床大概只有八十釐米寬,而且沒有儲物櫃,不過好在我最為在乎的衛生條件挺好的,於是就一直住著不想走了,住滿三天後,再續三天,到最後在這裡一共住了十天。隨著來到印度的時間久了之後,仿佛對自己的物質需求也下降了許多,只要能有一處容身之所就可以了。
之前大部分情況選擇入住酒店的單人間,是因為想著晚上的時候可以在無人幹擾的環境下看書,處理照片之類的。這次在入住青旅的時候,發現青旅其實也是別有一番風味,這裡有來自天南地北的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旅人,白天自己一個人在外面拍了一天的照片後,晚上回到住處就可以和舍友們開展一些小型晚會、小型交流會之類的,相互訴說旅行的樂趣,互相了解對方國家的文化習俗等。但這種比較開放的環境同時也會帶來些少不便,例如對財務的保管就需要多加注意,還有在晚上的時候大家作息時間不一樣,如果運氣不好遇到一些素質稍差的舍友,會嚴重影響到作息規律。還有一個就是我之前在入住酒店單人間的時候,偶爾會用自己攜帶的小電鍋煮東西吃,但是在這種環境下就會稍顯不便。
(南孟買海邊睡覺的流浪者)
(海邊的青年)
(南孟買海邊一幕)
孟買南部三面臨海,並且有較多著名的旅遊景點,如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CST,舊名孟買維多利亞終點站)、孟買印度門和埃勒凡塔石窟(是印度中世紀印度教石窟,也稱象島)都是坐落於此。賈特拉帕蒂希瓦吉終點站的名字來源於印度教的聖人,他是印度的民族英雄,領導起義反抗莫臥兒帝國,建立起了馬拉特國家,為了紀念偉人,在1996年的時候印度人把它的維多利亞終點站這個名字更改了過來。該建築根據中世紀晚期義大利模式的哥德式設計建造,同時融合了印度的建築傳統和風格,與其說這裡是一個火車站,不如說是一件還在使用著的藝術品。無論是遠觀還是近看,或者是直接進到火車站的內部,無時無刻都可以感受到英印兩種文化碰撞而產生出的燦爛火花。
之前一直都在北印度旅行,孟買算得上是我見到的第一個有海的城市。孟買的海邊比我想像中的要乾淨許多,藍綠色的海水湧起滾滾浪花,浪濤拍打著岸邊的礁石,坐在海邊的臺階往遠處望去,天和海連在一起,沒有邊際,空氣清新,使人心曠神怡。海邊城市除了可以欣賞到海邊的美景外,還有一個好處——海鮮,優越的水質和地理環境為孟買提供了大量的食用魚,使孟買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漁港城市,導致這裡的海鮮價格低得難以置信。每天早上,日出前出門拍照的時候,都會見到成群結隊穿著纏腰布的男人,他們手裡拿著或者用頭頂著一個一米寬的大籃筐在路上走著,起初還以為是一些搬運工,後來才知道是魚販子,他們每天早上在海邊的海鮮市場拿到貨後,會搭乘城軌前往一些較偏僻的地方進行銷售。
(CST內部)
(CST內部)
(賣魚的小販)
除了早晚時分去海灘看日出日落,其他時間我更喜歡在海鮮市場遊蕩,拍下這些漁民的身影。那天我在如沙丁魚一般的市場人潮中走了出來後,去到了附近的海邊,把擠在肺裡的空氣呼了出來。這時下面剛好有一條捕魚歸來的漁船,一會兒一名穿著綠色紗麗的婦人從船上走了下來,頭頂著盤子,臀部隨著腳下的浪花左搖右擺。她轉身背對海洋,朝我慢慢的走了過來,接著在我腳邊放下盤子,指著盤子裡面一堆手臂寬的龍蝦,示意我購買。因為考慮到現在青旅的諸多不便,就沒有購買的意向,不過為了和她有更多交流的機會,還是向她詢問起了龍蝦的價格。她用手在盤子裡沾一點水,然後在地面上寫下了阿拉伯數字800,800盧比!盤子裡的12隻龍蝦才800盧比!我再三和她確認價格後,還是忍不住買了下來,到時候萬一青旅不允許煮東西的話,還可以拿到樓下的飯店叫他們幫忙。沒想到老闆見我拿著龍蝦回到青旅的時候,一下子就同意了。或者以前在這裡居住的旅客偶爾也會有人這樣做,所以他也就見慣不怪了。
(南孟買街巷)
(火車站)
(小販)
12月份在國內已經是寒冬的季節,但是在孟買,白天的時候依然普遍是三十幾度,走半天就已經全身溼透,晚上回去的時候身上發出陣陣臭味,於是第一時間就衝到了洗澡間。當我洗完澡拿著髒衣服準備去洗的時候,青旅老闆叫住了我:
「你不能在這裡洗衣服」
其實這個所謂的青旅老闆後來才知道是屬於管理員的職位,因為印度的人工非常低廉,一般服務行業都不會是老闆直接出來工作。
「為什麼不能洗衣服?」
「沒有為什麼,說是不能洗就是不能洗」
「我自己的髒衣服為什麼不能洗,誰規定的?」
他給不出一個好的解釋,只能瞪大眼睛緊緊盯著我。然而我就是在他的這種有如釘子的目光注視下,拿著髒衣服衝進了洗衣間,他尾隨著跟了上來後,一邊把門敲得叮噹響,一邊叫我停下手中洗衣服的工作。當時想不明白他的所作所為,為什麼我自己住的青旅連洗衣服的權力都會給人剝削掉,於是就任由他在門外叫喊。後來從舍友的口中得知,原來他的意思是叫我們不要洗衣服,會有專門的人來把我們的髒衣服拿去洗,當然,這個服務是收費的。
(頭頂搬運物的女人)
(海鮮市場)
(海邊的小船)
我估計洗衣工和青旅管理員是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洗衣工會長期依附於青旅,從而獲得穩定的渠道,青旅的管理員又可以在洗衣工那裡得到一點好處。因為他們的收入實在是太低(後來和管理員熟悉之後他告訴我是5000盧比的月工資),如果不去嘗試其他的賺錢方法,根本就很難養活自己的家庭。這些行為雖然讓人忍俊不禁,但其實也算是情有可原。想起來這和印度特有的種姓制度似乎也有些少關係,以他們從事的工作內容來看,都屬於低端的服務行業,種姓級別應該也是不相上下,對於他們來說,種姓制度會保護他們工作的穩定,因為這個是世襲制的,經過百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較成熟的技巧和穩定的渠道。但他們沒有多少文化,也就證明沒有多少改變自己命運的翻身機會,只能一輩子從事這種低廉的勞動力工作,而且隨時都有給現代化淘汰的可能。洗衣服本來是屬於他們的工作,如果我自己把它做了,他們全家可能就得餓肚子。於是在第二天晚上回來洗完澡後,我主動把髒衣服拿給了他,他可能想不到我會這麼做,先是吃了一驚,然後轉變成了一副親切的笑臉。
(洗衣工人)
(像甲蟲一樣的突突車)
(城軌上看報紙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