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排主要是西方國家喜歡吃的美食,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西餐廳在中國廣泛蔓延。牛排主要集中在西餐廳,西餐廳通常安靜又文雅,很適合搞對象和高級聚餐。牛排種類繁多,常見的有菲力牛排、西冷牛排、T骨牛排、肉眼牛排。牛排名稱不同主要是因為存在於牛身上的不同位置,牛排因位置不同所以價格也不同,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下這四種牛排,高雅之士收藏吧。
菲力牛排,菲力是牛脊上最嫩的肉,非常肉含量超少,通常適合吃瘦肉的朋友食用,主要食用可以煎至3、5、7層熟。很多人認為菲力高貴又不會太肥,實際上菲力純粹是因每頭牛就那一小條而 「 物稀為貴 」 ,太嫩太瘦的肉質,也意味著較缺乏肉汁及咬勁,並且烹煮過頭一點就顯得老澀,反而與講究多汁嚼感的本地食客不太合。
西冷牛排,牛外脊上的肉,含一定肥油,在肉的外延帶一圈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吃。切肉時連筋帶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過熟。拎起一小塊牛排丟到嘴裡,能清楚感受到汁水隨著牙齒的咀嚼而散溢開來,烤肉的香味很好地傳遞到舒展口腔的每一個味蕾,在其中盤旋遊走,把牛肉那種原始的口味發揮得淋漓盡致。
T骨牛排,T 骨牛排取字於牛腰部後面的肉,在分割的時候會保留一塊 T 字形的牛骨,所以才有 T 骨牛排的稱呼。 T 骨牛排通常份量比較大。T骨牛排因為骨頭點的份量很多,所以一般如果看到菜單上標著450克或500克,不要害怕,因為去掉骨頭後,肉的重量就跟其他牛排的普通份量是差不多的。
肉眼牛排,肉眼牛排是從近肋骨末端的一少部分切下來,該處肉質柔嫩且多汁(有雪花紋),滋味無窮。眼肉牛排一般指取自牛身中間的無骨部分,[眼] 是指肌肉的圓形橫切面,由於這個部分的肌肉不會經常活動,所以肉質十分柔軟、多汁,並且均勻地布滿雪花紋脂肪。眼肉牛排可切成薄片煎炒,亦可切成牛排燒烤,特色是多汁、肉嫩、而且有許多脂肪夾雜,紅白相間。
牛排根據選材的部位不同,牛排的名稱也不同,口味也不同,而且牛排從3層熟到全熟的多種吃法。三層熟的牛排還有血水,外表有烤焦痕跡,裡面肉質呈現原來紅色,但入口有熱度。切開時還有血水滲出,但是肉質極嫩,口感多汁,您敢不敢試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