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吃西餐牛排的時候,在餐廳裡點餐時看到菜單上的「菲力」、「西冷」等這些看著面生的名詞是不是腦袋發懵了,看著名字基本上判斷不出來到底是什麼位置的肉,不用擔心,今天就一起來看下這些肉到底有什麼名堂。
因為"菲力(FILLET)"和「西冷(SIRLOIN)」這些名字是都是舶來詞,都是外語詞彙音譯而來的。分別代表牛的不同部位的肉。這裡我們用一張圖看看牛肉身上不同部位的肉的叫法。
一頭牛身上的肉就分了這麼多的種類,那麼這些分別怎麼樣呢?朋友在西餐廳上班,和他聊了之後才知道有這麼多門道。
菲力(FILLET)
菲力指的就是牛裡脊肉。菲力牛排就是用牛裡脊肉做出的牛排。這塊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基本上只有很少量的脂肪和筋膜,瘦肉控們可不能錯過。這塊肉質纖維比較鬆散,非常適合咀嚼,所以也很適合給小朋友食用,肉質非常的細嫩。所以如果是帶著女朋友去約會的話可以給女朋友點菲力牛排,基本上不會出錯。
熟度推薦:3分熟、5分熟
西冷(SIRLOIN)
西冷牛排為牛胸脊肉部分,在肉的外延有一圈白色的肉筋,肉質比較硬,所以口感上比較有嚼勁,據傳言說,亨利八世在品嘗過美味的牛排之後,把牛排封了爵士,即Sir+loin,中文譯為西冷牛排。在美國的餐廳裡西冷牛排不是特別常見,一般出現在菜單上的是紐約客(New York Strip),肉質和口感基本上和西冷牛排是差不多的。
推薦熟度: 5分熟、7分熟。
除了大家常見的菲力牛排和西冷牛排,常見的牛排還有T骨、板腱、眼肉牛排這幾種。
T骨牛排
T骨牛排是牛背上的脊骨肉,因為骨頭的形狀像T字得名,這塊T骨就像分水嶺一樣,一邊是菲力,一邊是西冷。顧名思義,T骨牛排就帶著骨頭的,所以分量也比較足,但是去掉骨頭之後和其他牛排的克數是差不多的,所以點餐的時候不要被T骨牛排的重量嚇到。
推薦熟度:7分熟、全熟
板腱牛排
板腱是牛肩胛骨後的肉, 板腱牛排價格上比菲力和西冷都要低,但是口感卻一點也不差,肉質也非常嫩,肉汁特非常醇厚,也比較容易入味。要說便宜的點可能就是因為板腱中間有一條筋,這條筋比較難嚼,所以大家會更偏愛其他的牛排。這條筋對於喜歡吃的人來說,就是比較Q彈的。
推薦熟度:5分熟、7分熟
肉眼牛排
此「眼」非彼「眼」,肉眼牛排中的眼字是指肌肉的圓形橫切面,肉眼牛排是從近肋骨末端的一少部分切下來的肉,這個部位的肉質非常嫩且有漂亮的雪花紋外觀上非常美,在煎制的時候,雪花紋的油花融化成汁水包裹住整塊牛排,咬下去鮮嫩多汁,同時還有嚼勁。
推薦熟度:7分熟
以上就是常見的牛排,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去選擇,然後點完牛排還有搭配的醬汁,接下來說一下這些常見的醬汁。
黑胡椒汁
黑胡椒汁是最常見的牛排醬汁了,撒上去增加了牛排高級感,入口後有濃鬱的黑胡椒的味道,口感非常的濃鬱。
紅酒汁
紅酒汁是菲力牛排的極佳拍檔,口感潤滑,搭配嫩嫩的菲力牛排,一口下去,紅酒汁和牛排在齒間暈染開來,入口即化的感覺h,入口即化的如花。
菌菇汁
菌菇汁是在奶油裡面加入不同菌菇製作的醬汁,菌菇汁十分的鮮美,比較適合搭配菲力牛排和西冷牛排。
使用醬汁的時候要注意,把牛排切成小塊後蘸著醬汁吃,不要先把醬汁撒到牛排上,這樣醬汁的味道太過突出可能會蓋過牛排的味道,而且在切的時候很容易弄到身上。
以上就是關於牛排和醬汁怎麼選的問題啦,看完去西餐廳點單是不是就方便很多~
感謝大家聽我絮絮叨叨,我是熱愛美食熱愛記錄生活的荔枝冰,內容為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