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反登陸20天 慘烈堪比奧馬哈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第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部在四行倉庫與日軍激戰。新華社發

 【啟示錄】

  1937年8月13日,盧溝橋事變一個月後,中國軍隊在蔣介石的直接指令下,在上海主動發動了反擊日寇的淞滬戰役。

  此一役改變了日軍侵華的進攻方向,由原來的從北往南,改成自東往西,使得當時的國民政府有空間西撤,客觀上使中國的工業、文化、抵抗力量得以保留。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整個會戰歷時3個月,其中,中國軍隊對從吳淞口、小川沙登陸上海的日軍的反登陸戰就有約20天。

  淞滬會戰後,何應欽的報告宣布,淞滬戰場我軍陣亡軍長1人,師長、副師長4人。由於中方海軍司令官的「沉船戰術」洩密,中央海軍全軍覆滅。

  李宗仁在回憶錄裡寫道:「淞滬之戰,簡直是以我們的血肉之軀來填入敵人的火海。每小時的死傷輒以千計,犧牲的壯烈,在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歷史上,鮮有前例。」

  此戰讓世界開始對中國的抗戰刮目相看。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蘇智良認為,此戰的意義在於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使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破產。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中國軍隊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為後來日軍復仇製造南京大屠殺埋下了伏筆。

  特約顧問:蘇智良(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博導、專門史博士點帶頭人)

  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 嶽欽韜 提供資料

  吳淞口江畔,江水渾濁,波濤洶湧。

  1937年8月12日,王敬久和陳頤鼎站在江邊的炮臺灣,舉目向吳淞口外望去。江面上,有十餘艘日本戰艦遊弋。

  王敬久時任87師師長,陳頤鼎是其下屬521團團長。陳有感而言,如炮臺還在,不論火力如何,日艦絕不敢在要塞前如此放肆。據1932年中日《淞滬停戰協定》,炮臺灣的大炮被拆除,僅殘留炮座痕跡。

  王敬久亦感慨:「國家受人凌辱到如此地步,我們軍人要承擔主要責任。這次民族大決戰,正是我輩軍人報仇雪恥的時刻,為國家犧牲要從我們身上做起。」

  次日,王敬久期待的「民族大決戰」——淞滬會戰爆發。

  啃不動的工事

  蘇智良教授介紹,盧溝橋之戰後,國民政府已知曉中日一戰不可避免,決心採取主動,將盤踞上海多年的日軍趕走。

  「戰鬥首先在八字橋打響」,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館長唐磊介紹。

  八字橋位於上海同心路旁,是閘北通往虹口的重要通道,其長不到20米。

  1937年8月13日15時,我523團第一營進攻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時,在八字橋與日軍遭遇,雙方展開激戰。

  如今,從八字橋沿著同心路走十多分鐘,即可抵達該司令部舊址。但在當時,中國軍隊攻克這1.4公裡路程艱苦異常。

  潘世華是523團一名士兵,他回憶,當天從早上4時到晚上10時,日軍從水陸不斷炮擊我軍陣地,上海到處是大火。「日軍暗槍眼很多,火力非常猛,攻過去之後,犧牲了一排人,連長曹英帶隊的40多人全部壯烈犧牲。」

  數次猛攻不下,中國軍隊以精銳之87師、88師為主力再度進攻。

  唐磊說,然而從步槍到大炮,我軍幾乎每種裝備都明顯不如日軍。更要命的是,大部分中國士兵缺乏與裝甲部隊和炮兵的協同訓練,他們幾乎是以血肉之軀對抗日軍炮火。

  老兵陳懷禮回憶,我軍反攻時來不及剪斷日軍設置的障礙物、鐵絲網,許多士兵就撲在鐵絲網上,讓後面上來的戰友們踩在身上,衝入敵陣。

  521團團長陳頤鼎率部圍攻大公紗廠,但兩天未奏效,「我們武器太差,啃不動敵重點工事」,陳頤鼎生前對兒子陳萬中回憶。

  第9集團軍司令張治中對此痛心疾首,他在致蔣介石、何應欽密電中說:「如對日司令部一帶各目標(炮兵)命中甚多,因無燒夷彈,終不能毀壞。」

  拉鋸之下,八字橋幾度易手,雙方傷亡慘重。8月23日,苦苦支撐的日軍終於聽到其援軍在小川沙、吳淞口登陸的消息。

相關焦點

  • 淞滬會戰之反登陸作戰(上)
    中國近代史專家—餘子道(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員)淞滬會戰分上海圍攻戰,反登陸作戰,陣地戰,防禦戰,金山衛登陸入杭州灣阻擊戰,撤退戰六大階段。本文將繼前作《淞滬會戰之上海圍攻戰》後,分上,下兩章介紹淞滬會戰第二階段-反登陸作戰。
  • 淞滬會戰最慘烈之戰—羅店戰役
    電影八佰稱:淞滬會戰打了三個月,敗了三個月。那麼淞滬會戰真的敗了三個月?這顯然是謬論。 本文將依據兩岸權威史料,講解淞滬會戰「血肉磨坊」羅店戰役。向國民黨中央軍抗戰英烈致敬。
  • 獨家還原:淞滬會戰時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死守松江三天 ——淞滬會戰時,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王東平 1937年8月13日開始,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面對強敵,前赴後繼,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的妄想,拉開了八年抗戰的序幕!我國軍民拼力禦敵的精神永彪史冊!其間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部分被記載,部分卻未流傳。
  • 揭秘:他向日本軍部提供的絕密情報,是淞滬會戰失敗的導火線
    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軍以日租界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為基地,向閘北一帶進行炮擊,中國軍隊奮起還擊開始,至11月12日中國軍隊西撤結束,歷時90天。中國軍民頑強抗擊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夢想,淞滬會戰可以說是中國抗日戰爭中最悲壯慘烈的一次重大戰役。
  • 淞滬會戰中國雖敗,但對日本來說卻也是悲劇的開始……
    這是一組80多年前淞滬會戰的老照片。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這場戰爭足足打了三個月,上海雖然是個大都市,但是就土地面積來講,它並不大,在這麼小小的一個彈丸之地,幾十萬軍隊聚集在一起,前僕後繼,其慘烈程度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1937年8月14日,淞滬會戰,上海市區進攻的日軍陸戰隊。)
  • 老上海照相館的現場拍攝:淞滬會戰後,東方巴黎成了什麼樣?
    1、此組老照片是上海兆芳照相館的攝像師們於1937年8月14日即淞滬會戰的第二天至1937年年底期間拍攝的上海情狀。圖集整理:普希金皇村2、這組圖集主要反映了淞滬會戰後的城市廢墟、慘烈犧牲的戰士、醫院照顧傷員、入侵的日軍士兵以及努力恢復生活的百姓們。
  • 淞滬會戰之上海圍攻戰(下)
    8月20日,軍委會正式頒國軍戰鬥序列及作戰指揮計劃,將全部劃分為5個戰區。京滬杭地區為第3戰區,馮玉祥將軍任司令長官(9月17日以後由蔣介石自兼);不過,馮玉祥只是名義上的司令,實際並未真正指揮過淞滬會戰。蔣介石稍後調顧祝同任副司令長官,陳誠任前敵總指揮;整個淞滬會戰實際指揮者為蔣介石。
  • 一寸山河一寸血,淞滬會戰日寇進攻劉家行老照片
    說到抗日戰爭,除了南京大屠殺之外,很多人應該都會想到淞滬會戰,有人用「一寸山河一寸血」來形容這場生死之戰的慘烈程度。當然,在抗日戰場上,在那個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慘烈的戰鬥發生過無數起,老兵也不敢說淞滬會戰就是最慘烈的。
  • 淞滬會戰真的不該打嗎?你可能低估了它的價值!
    一寸山河一寸血眾所周知,淞滬會戰是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之一。在整個中日戰爭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地位自然不言而喻。一直以來有看法認為淞滬會戰不應該打,甚至當時的德國參謀都反對在上海與日軍決戰。但蔣介石認為的,以時間換空間,即希望在上海決戰引起世界關注也不是沒有其中道理。淞滬會戰有其重要歷史意義。明者,順勢而為,自可有化解苦難之力。古人言,天時地利人和,成大事者,三者不可缺。而淞滬會戰,便集萬千有利因素於一身。
  • 淞滬會戰兩周年:日本人忙著拜鬼 漢奸稱獲得新生 諷刺蔣只會逃跑
    1937年8月13日爆發的淞滬會戰,可以說是抗戰初期最為重要的一場會戰。中日雙方在以上海為中心的地區,出動陸海空三軍,上百萬軍隊在這裡進行了110天的會戰。淞滬會戰持續時間之長,戰況之慘烈,傷亡之大,在中日戰爭史上都絕無僅有,在這期間中國軍民更是上演了一幕幕氣壯山河,震驚中外的壯麗詩篇。
  • 1937年淞滬會戰因何而起?是為了面子嗎?結果好壞參半!
    1937年的8月13日淞滬會戰正式打響!這是在83年前,中日雙方一場規模較大且至為慘烈的戰役。 然而規模如此之大,戰況如此之慘烈的淞滬會戰,其真正爆發的原因會是什麼呢?
  • 淞滬會戰,對於中國來說,到底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
    說起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那肯定是淞滬會戰。淞滬會戰我國投入80萬軍隊,日軍投入30萬軍隊,雖然最後上海還是失守了,但是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那淞滬會戰對我國而言到底是打勝了還是打敗了呢?
  • 1937年淞滬會戰,日軍炮火下的上海灘
    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後,國民政府為將日軍從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主動反擊的戰役。此次戰役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淞滬會戰中,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使日軍損失慘重。三個月的戰鬥中,使日本看到不可能在短期內戰勝中國,其民心士氣出現懷疑和困惑,最終陷入持久戰、消耗戰的漩渦,使其侵略戰爭最終失敗。圖為1937年8月14日,中國空軍一枚炸彈不幸落入南京路國泰酒店和皇宮酒店之間造成誤炸,圖中右邊就是國泰飯店的側門。1937年8月14日,被誤炸的國泰酒店側門。
  • 八部淞滬會戰題材抗戰電影,有一部你肯定看過
    1937年8-11月,中國軍隊集中70萬全國之精銳部隊,在淞滬狹小一隅的戰場與侵華日軍20萬大軍血戰三月,破滅了日軍叫囂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謬論,以20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抗戰到底的決心。淞滬會戰爆發後,劉山面對淪為廢墟的家園,喊出來:「保衛我們的土地!」的呼聲,號召大家一起協助中國軍隊抗戰。難能可貴的是,面對為日軍飛機轟炸指引目標的弟弟老四,劉山毅然做出了大義滅親的行為。
  • 《八佰》上映,你真的了解淞滬會戰嗎?中國主動出擊卻沒守住上海,但...
    《八佰》時隔一年終於上映,截止到8月30日票房已經突破18億,八十三年前的那段血與火的歷史——淞滬會戰,又引起了許多關注,但是,你真的了解這場深刻影響了抗戰,乃至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巨型戰役嗎?
  • 淞滬會戰中殺敵4萬自損30萬,國軍的德械師,並沒有輸在指揮上
    慘烈的淞滬會戰淞滬會戰是抗戰史上中國軍隊最團結的一次抗戰,此戰關乎中華民族之存亡,老蔣把王牌嫡系全派上去了,川軍,桂軍,中央軍,都是好樣的!民族危難之際方顯英雄本色!淞滬會戰是國軍發起的,目的是防止日軍迅速打通津浦路,從而將國軍的主力包圍在東南沿海地區,實際上這是國軍的預判,日軍當時並沒有整體侵華計劃,撤守山東,日軍也並未跟進,國軍有預謀的在上海打死一個日軍守衛,日軍派代表來理論,蔣介石直接派5個軍精銳進攻日本駐地,日軍向本土求援,淞滬會戰全面爆發。
  • 中國、日本最大的戰役——淞滬會戰老照片,3個月我方傷亡25萬人
    而淞滬會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為在長達3個月的戰役中,我們看到了國人的頑強奮戰和團結一致。【德械部隊】從1931年日本佔領東北到1945年投降,淞滬會戰是中國和日本之間戰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中日雙方先後累計投入兵力總數達到近百萬人。
  • 淞滬會戰國軍傷亡30萬,看似輸實則贏,日軍從此陷入深淵
    盧溝橋事變只是地區性的衝突,只是一個開端,真正的全面抗戰的開始是另外一場戰爭,淞滬會戰。這場戰爭是抗日戰爭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爭,雙方的參戰兵力達到了100萬。其中國軍是80萬兵力,日軍是20萬兵力。申明一下,這個不是說100萬人同時開打,而是陸續的參戰的。   同年8月13日,全部德式裝備德式訓練的國軍最精銳部隊第87、88師率先投入戰鬥。
  • 淞滬會戰圖集;日寇進攻四行倉庫
    淞滬會戰,一場埋葬了幾十萬國軍將士的戰爭,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中國人的頑強無畏。雖然,僅僅幾十年後,他們的名字已經鮮有人知,他們的犧牲也都成為談資。圖為1937年9月17日,淞滬會戰,上海楊家行。兩名戴著防毒面具的日軍機槍手。
  • 二戰的轉折:慘烈的諾曼第登陸
    諾曼第登陸是迄今為止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登陸作戰,盟軍集結了約284.2萬人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登陸的部隊由英、美和加拿大等國士兵組成,登陸的5個海灘包括寶劍海灘、朱諾海灘、黃金海灘、奧馬哈海灘和猶他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