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兩周年:日本人忙著拜鬼 漢奸稱獲得新生 諷刺蔣只會逃跑

2020-12-18 愛歷史

1937年8月13日爆發的淞滬會戰,可以說是抗戰初期最為重要的一場會戰。中日雙方在以上海為中心的地區,出動陸海空三軍,上百萬軍隊在這裡進行了110天的會戰。淞滬會戰持續時間之長,戰況之慘烈,傷亡之大,在中日戰爭史上都絕無僅有,在這期間中國軍民更是上演了一幕幕氣壯山河,震驚中外的壯麗詩篇。1939年淞滬會戰爆發兩周年之際,在淪陷區日本侵略者夥同漢奸進行了一幕幕醜惡表演。

日軍在上海樹立的紀念碑

侵華日軍華北派遣軍在北京太廟舉行儀式拜鬼

日軍在天津舉行拜鬼祭奠儀式

天津的日本小學生在淞滬會戰爆發紀念日發表軍國主義的演講

南京的漢奸在淞滬會戰爆發兩周年紀念日的時候列隊遊行慶祝「更生」。

南京漢奸組織大民會在淞滬會戰兩周年的時候舉行集會

在當時集會現場放出的漫畫中將蔣比喻為「世界長跑名蔣」,暗諷他只會逃跑。

相關焦點

  • 日本的陰謀:虹橋機場事件 淞滬會戰的導火索
    據悉,淞滬會戰是繼七七事變之後,1937年8月9日日本要強行進入上海虹橋機場,由此而引發出來淞滬會戰,這是否就是淞滬會戰的導火索呢?一起來看看吧。日軍強闖虹橋機場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一個月後,8月9日下午5時許,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與一等兵齋藤要藏乘軍用汽車闖入虹橋機場警戒線內,被中國士兵擊斃。就這樣,上海虹橋事件成為了淞滬會戰的導火索。
  • 八部淞滬會戰題材抗戰電影,有一部你肯定看過
    2、八百壯士(1938,民國)中國軍隊撤退之際,第88師524團的一個營400多人在團附謝晉元的指揮下,在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三天後,退入公共租界,時稱八百壯士。雖然淞滬會戰以中國軍隊撤退而告終,但八百壯士的壯舉卻很快傳遍全國。左翼導演應雲衛、編劇陽翰笙以驚人的速度創作並拍攝了這部影片。
  • 淞滬會戰中國雖敗,但對日本來說卻也是悲劇的開始……
    (1937年8月14日,淞滬會戰,上海市區進攻的日軍陸戰隊。)淞滬會戰的最終結果無疑是我們失敗了,並且隨後還丟失了首都南京。不過從整個抗日戰爭的角度來講,日本雖然勝了淞滬會戰,但結果也是出乎他的意料,硬生生的把自己拖入戰爭的泥塘,最終戰敗,失去國格,至今其領土上還駐著美國軍隊。
  • 這個漢奸學日本人拜鬼,還建立了最強漢奸團隊,巔峰時達十萬人
    當初軍閥亂戰,隸屬於直系軍閥的齊燮元成為了民國時期的一個政客,畢業於北洋陸軍學堂炮科的他,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直接投靠了日本,成為了一個大漢奸,他所建立的漢奸團隊也堪稱最強漢奸武裝,最強時達十萬餘人,1945年日本投降時還有5.5萬士兵,被國民黨收留,成立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路軍。
  • 淞滬會戰圖集;日寇進攻四行倉庫
    淞滬會戰,一場埋葬了幾十萬國軍將士的戰爭,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中國人的頑強無畏。雖然,僅僅幾十年後,他們的名字已經鮮有人知,他們的犧牲也都成為談資。圖為1937年9月17日,淞滬會戰,上海楊家行。兩名戴著防毒面具的日軍機槍手。
  • 獨家還原:淞滬會戰時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死守松江三天 ——淞滬會戰時,慘烈的松江阻擊戰 王東平 1937年8月13日開始,持續三個月的淞滬會戰,面對強敵,前赴後繼,粉碎了日本」三月亡華「的妄想,拉開了八年抗戰的序幕!我國軍民拼力禦敵的精神永彪史冊!其間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部分被記載,部分卻未流傳。
  • 淞滬會戰之謎:其實並非為了改變日軍的進攻方向,而是另有原因
    小方閱盡萬千篇史記,只為展現歷史長河;歷史長河孕育了真理,讓小方帶你走進歷史文化,學習歷史智慧!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拉開了帷幕。隨後,「8·13」淞滬會戰打響,這是全面抗戰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一場會戰。
  • 淞滬會戰迷惑操作,3萬國軍打3千日軍,蔣介石卻3次下令暫停進攻
    淞滬會戰期間的張治中一臉愁容 1、黃金5日 這個作戰方案也獲得了蔣介石的首肯,他給張治中的回覆是:「應由我先發制敵,但時機應待命令每個師滿員大概一萬三千人左右,加上上海當地的保安隊,中國軍隊總數在三萬人以上。而日軍海軍陸戰隊在虹口據點的總人數大約在3000人左右,以及停靠在港口的一些軍艦。 此時中國軍隊是佔據優勢的。著名軍事家蔣百裡曾在一·二八淞滬抗戰後指出,以日軍的運輸能力從日本增援到上海只需要5天。可以說,佔據優勢的前5日能攻其不備的話,就是黃金5日。
  • 揭秘:他向日本軍部提供的絕密情報,是淞滬會戰失敗的導火線
    小方閱盡萬千篇史記,只為展現歷史長河;歷史長河孕育了真理,讓小方帶你走進歷史文化,學習歷史智慧! 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軍以日租界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為基地,向閘北一帶進行炮擊,中國軍隊奮起還擊開始,至11月12日中國軍隊西撤結束,歷時90天。
  • 「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81周年 無名英雄紀念碑前警世鐘聲響徹
    今年是全民族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81周年。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昨天舉行系列紀念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抗戰類紀念館的專家、淞滬抗戰史研究專家、黃埔同學會、部隊指戰員、社區居民、學校師生代表等近400人出席活動。
  • 淞滬會戰之上海圍攻戰(下)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第三戰區淞滬會戰經過概要》,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大本營陸軍部》《八一三淞滬抗戰》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張治中:《揭開八一三淞滬抗戰的序幕
  • 淞滬會戰不該打嗎?看淞滬大戰如何拯救中國
    很多人認為,淞滬會戰是一場絕對不應該打的戰役,因為這一役幾乎將當時中國軍隊的精華全部葬送,蔣介石以硬碰硬的方式在上海這樣一個錯誤的地方打了一場錯誤的戰役,事實也證明,三個月的戰役,最後不但沒有阻止日軍佔領上海,而且還將整個中國軍隊的精華幾乎全部葬送
  • 史料︱日本戰時寫真類刊物中的淞滬會戰
    正如朝日新聞社的主編緒方竹虎在淞滬會戰爆發後所言:「隨軍照片報導是滿洲事變(九·一八)以來的產物,(盧溝橋和上海)事變一爆發,朝日新聞社就派遣了數十名攝影人員和百餘名隨軍記者一起奔赴支那南北戰場。輿論動員作為日本的總體戰戰略的重要一環,在淞滬會戰爆發後不久又有了進一步升級。1937年8月24日,近衛第一次內閣通過了《國民精神總動員計劃實施綱要》,推行「舉國一致,盡忠報國的精神」,繼而「實行徹底的國民實踐」,國家對新聞輿論的引導和管控成為了日本對外侵略擴張的助推器和對內騙取國民理解與支持的穩定器。
  • 軍事地圖上的淞滬會戰布局:日軍滲透多年,國軍也早有準備
    澎湃新聞記者 賈亞男 實習生 王凱 圖8月13日,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改造後正式對外開放,被稱為「鎮館之寶」的3張淞滬會戰軍事地圖首次向公眾展示。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南京政治學院教授張雲指出,這張軍事地圖繪製於發動淞滬會戰前,其準備之充分、實戰價值之高,都表明了日軍處心積慮,早已做好戰爭準備。「如此詳細的軍事地圖,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偵查、測量和準備,地圖是1937年製成,準備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張雲表示,日本的軍事地圖透露出,日軍對侵佔當時中國的經濟、政治重鎮上海、南京,其實蓄謀已久。
  • 淞滬會戰的中國軍隊多勇敢?日本兵日記裡,一個冷僻詞反覆出現
    文/快哉風電影《八佰》把我們帶回了83年前戰火硝煙的淞滬會戰,1937年8月到11月的三個月時間裡,日本投入兵力30餘萬,中國軍隊投入70多萬浴血奮戰。那場戰役有多慘烈,中國軍隊的表現如何,我們可以看看日本士兵的戰時日記,藉助他們的視角與言說,了解一個更真實的淞滬會戰。
  • 中國、日本最大的戰役——淞滬會戰老照片,3個月我方傷亡25萬人
    因此日本此時開始趁機侵略我國,但讓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原本人心渙散的中國人,居然會在淞滬戰役期間空前團結,圖中為一名在戰壕裡的中國士兵。【老兵】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一個不是道理的說法,那就是我們中國人喜歡內耗,經常打打殺殺,但如果遇到外敵入侵時也往往會團結起來一起抵禦外患。不知道這個說法起源於何時、何地、何人之口,總之它從側面反映出了國人面對外辱時能夠做到暫時放下紛爭一致對外。
  • 淞滬會戰,對於中國來說,到底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
    說起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那肯定是淞滬會戰。淞滬會戰我國投入80萬軍隊,日軍投入30萬軍隊,雖然最後上海還是失守了,但是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那淞滬會戰對我國而言到底是打勝了還是打敗了呢?
  • 淞滬會戰:反登陸20天 慘烈堪比奧馬哈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整個會戰歷時3個月,其中,中國軍隊對從吳淞口、小川沙登陸上海的日軍的反登陸戰就有約20天。  淞滬會戰後,何應欽的報告宣布,淞滬戰場我軍陣亡軍長1人,師長、副師長4人。由於中方海軍司令官的「沉船戰術」洩密,中央海軍全軍覆滅。
  • 一寸山河一寸血,淞滬會戰日寇進攻劉家行老照片
    說到抗日戰爭,除了南京大屠殺之外,很多人應該都會想到淞滬會戰,有人用「一寸山河一寸血」來形容這場生死之戰的慘烈程度。當然,在抗日戰場上,在那個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慘烈的戰鬥發生過無數起,老兵也不敢說淞滬會戰就是最慘烈的。
  • 1937年淞滬會戰因何而起?是為了面子嗎?結果好壞參半!
    然而規模如此之大,戰況如此之慘烈的淞滬會戰,其真正爆發的原因會是什麼呢?或許不少的人會認為,這是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保住面子,不得已而為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