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 第11日
早上離開塞拉耶佛,向東北300公,大巴跑了整整一天,到達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的時候,天早就黑了,因此對貝爾格勒的市容基本沒有什麼印象,這篇文章也不知怎麼下筆。但塞爾維亞是中國網民口中的「歐洲鐵哥們」,所以必須要說點什麼,猶豫許久,將此行所見所想記錄如下:
從塞拉耶佛到貝爾格勒有300多公裡,這裡算是巴爾幹半島的腹地,沿途的風景還是很美的,村莊城鎮的建設也不錯,可見當年南斯拉夫經濟發展是不錯的。
斯拉夫人實際上所佔的地盤還是挺大的:東斯拉夫有俄羅斯、白俄和烏克蘭;西斯拉夫有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巴爾幹半島上的7個國家和地區屬於南斯拉夫國家。
從地圖看可以看出,這個半島多山,地形錯綜複雜,易守難攻。所以雖然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始終沒有實現政治、思想、文化、經濟上的大一統,也沒有出現一個佔有絕對優勢的主體民族,只有塞爾維亞算是略佔優勢的主體民族。
從人種的角度講,他們其實都是同一種族:南斯拉夫人。由於巴爾幹半島山地居多,將人群隔離,形成割據之勢,所以形成了多個民族,其中塞爾維亞人為主要民族佔36.3%,克羅埃西亞人佔19.7%,波士尼亞穆斯林佔8.9%,斯洛維尼亞人佔7.9%,阿爾巴尼亞人佔7.7%,馬斯頓人佔6%,黑山人佔2.6%。
南斯拉夫不同國家所使用的主要語言差別並不大,其實都是塞爾維亞語,不過克羅埃西亞人稱其為克語,波士尼亞稱其為波語而已。
提到塞爾維亞,總是帶點兒悲情色彩。這個國家,飽受了帝國主義、納粹勢力、蘇聯修正主義、霸權主義、民族分裂勢力和宗教分裂勢力的摧殘,雖然傷痕累累,但依然鐵骨錚錚。
歷史上由於巴爾幹半島先後被羅馬、拜佔庭、奧匈、土耳其等列強統治,形成多種文化,這麼多民族又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人信仰天主教、有人信仰基督教新教,有人信仰東正教,有人信仰伊斯蘭教,有人信仰猶太教,衝突和矛盾是必然的。
一戰以後,塞爾維亞、黑山以及由原奧匈帝國所管轄的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共同組建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這個王國改稱為南斯拉夫王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幾個南斯拉夫民族,總算攏在了一起,但此後內部矛盾重重,有政變,有暗殺,有農民起義。
事實上塞爾維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不可小覷的強國,塞爾維亞帝國極盛時期,其版圖佔到巴爾幹半島面積了三分之二。在一戰後的南斯拉夫王國,及二戰後的南聯邦,都同樣是地區強國和歐洲強國之一。南聯邦時期,其領土面積超過26.6萬平方公裡,人口超過2300萬,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左右,南聯邦人均GDP超過2600美元,是當時全球最富裕發達的國家之一。其軍事實力也十分強悍,有著「巴爾幹猛虎」的美譽。綜合各方面實力來說,南聯邦堪稱是當時最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
面對如此發達強悍的南斯拉夫,西方國家感覺到了危機,因此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以英美法為首的西方國家看準機會,聯合起來對塞爾維亞痛下「殺手」。這才是南斯拉夫解體的根本原因。
在南聯邦解體的短短十餘年間,南斯拉夫喪失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國土,從一個歐洲大國淪落為內陸小國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原本是歐洲南部的沿海大國,擁有大量港口和軍事基地,然而因為西方國家的打擊,在二次解體之後已經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內陸國,沒有一寸出海口。然而西方的打壓並沒有結束,西方勢力一直在鼓動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地區獨立建國,引發了科索沃戰爭,為了將塞爾維亞徹底打服,以「民族大屠殺」為藉口,對貝爾格勒進行了78天的狂轟爛炸。在西方的不斷打壓下,塞爾維亞淪為「歐洲的孤兒」。
塞爾維亞國土再一次被分裂,加上戰爭的摧殘,經濟發展成了歐洲倒數國,而分出去的小兄弟都先後加入了歐盟北約,逐漸富裕起來。倔強的塞爾維亞人雖然也在尋求改善自己的生存環境的道路,卻一直沒有加入歐盟,因為塞爾維亞決不承認科索沃獨立,而且還宣稱永遠不會加入北約,即使它是唯一一個非歐盟非北約成員國的歐洲國家。塞爾維亞面對強權決不屈服的骨氣,令中國人尊敬和讚嘆!
塞爾維亞人一直是巴爾幹地區最強悍的民族,而且塞族人與俄羅斯人同屬於斯拉夫人,不被歐洲主流所接受,所以塞爾維亞對於西方陣營是懷有很深的牴觸情緒的。再加上西方的打壓令塞爾維亞失去了往昔輝煌及大片國土,塞族人自然是不可能向仇人低頭的,也深知西方是不會真心接納自己。因此,塞爾維亞不肯屈服於西方,一直堅持與中國、俄羅斯交好並尋求支援,以保證國家的穩定發展。
在1991年東歐巨變以後,許多蘇聯的原加盟國或社會主義模式的國家,為了討好另一個大國,極度仇恨俄羅斯。此前波蘭總統、波蘭民主運動的領袖華勒沙說:「波蘭離美國很遠,離俄羅斯很近」,這是華勒沙在被邊緣化以後,能夠理性的現實的看待波俄關係的深刻認識。俄羅斯不管怎麼樣,還是歐洲的一個大國,過於與俄羅斯纏鬥,肯定會為另一個大國所利用,對於離俄羅斯很近的波蘭來說,肯定是不利的,烏克蘭就是一個先例。在東歐國家中,塞爾維亞是理智和聰明的。
因此,塞爾維亞與俄羅斯也有著兄弟般的深厚交情。1999年科索沃戰爭行將結束時,發生了200名俄軍千裡奔襲搶佔普裡什蒂納機場的事件,打破了北約的如意算盤。近年來,俄羅斯向塞方贈送戰鬥機,還援助坦克、裝甲車等,熱心幫助塞國增強軍力。俄塞之間的關係,除了歷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淵源外,也與俄羅斯與西方不斷惡化的關係直接相關。雖然近些年塞爾維亞不斷聲言自己要加入歐盟,但塞國仍堪稱俄羅斯在北約「縱深地帶」碩果僅存的唯一盟友。對於俄羅斯來講,援助盟友就是在巧妙回擊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極限施壓」,以此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利益。
沿途的村莊還是能看到些許昔日戰爭留下的創傷,房屋牆上的彈洞起著警示後人的作用。
中午,我們到達一個美麗的湖邊,邊吃午飯邊欣賞窗外的湖光山色。注意到山腰上大片白色墓地了嗎?往日的悲情無處不在。
餐廳裡牆上掛著彩色的民俗圖畫。
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