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18個集團公司機關人事改革一年之後,鐵路局基層站段開始進行大規模跨工種人員調整。近日,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瀋陽鐵路局」)發布《瀋陽鐵路局關於客運系統轉崗到工務段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顯示,由於局管內工務系統缺員嚴重,瀋陽鐵路局擬將管內客運系統1984年1月之後出生的男職工調整至局內各工務段。
跨工種大調整
接近瀋陽鐵路局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這是瀋陽鐵路局黨委研究決定的,瀋陽鐵路局下屬5個客運段,錦州、吉林、長春、大連、瀋陽符合條件的職工,將陸續、分批次調整至各地區工務段。
《中國經營報》記者就此次人員調整情況函詢瀋陽鐵路局黨委宣傳部,黨委宣傳部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回應稱,此次基層人員調整不屬於鐵路局人事、勞動和分配改革。他解釋稱,鐵路是一個點多線長、職工分布廣、工種多的行業,本次人員調整主要是由於新線增加等因素,瀋陽鐵路局依法依規進行的人員調劑。「跨工種調劑人員是鐵路行業特點決定的、也是正常的。」他說。
上述接近瀋陽鐵路局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瀋陽鐵路基層人員調整目的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為企業儲備人才。他透露,調整隻涉及身份為鐵路合同的青年職工,調整崗位大多為技術崗、管理崗,這為路局儲備人才提供了保證。
「當前路局客運系統有很多年輕人從事非技術性崗位,可代替性較高,制約年輕人發展,路局將青年職工調整到一線技術崗位,對員工本身而言也是機遇。同時在技術含量較低的客運崗位使用更多的勞務派遣人員對降低路局工資成本、提高勞動效率大有幫助。」接近瀋陽鐵路局人士說。
《中國經營報》記者得到一份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鐵路局」)近日下發的《招聘簡章》,驗證了上述人士的說法。《招聘簡章》顯示,北京鐵路局正在大規模招聘年齡在17歲至35歲之間、學歷為高中以上勞務派遣工,專業無要求,所服務的職位即為客運系統所屬的高鐵列車乘務員。薪酬待遇方面,《招聘簡章》顯示,保底工資為6000元。
而從招聘條件看,鐵路系統正式職工的應聘要求較勞務派遣工有大幅提升。瀋陽鐵路局12月2日在中國鐵路人才招聘網發布的《招聘2020年大學畢業生公告》中應聘條件一欄要求,應聘人員必須為2020年畢業且具備派遣資格的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同時所學專業須為鐵路方向,被錄取後享受鐵路正式職工待遇。
調劑要保證工作崗位和收入
以鐵路傳統觀念,運輸系統由車、機、工、電、輛五大核心工種組成,具體工作崗位為車務段、機務段、工務段、電務段和車輛段。《通知》中提到的工務段負責鐵路線路及橋隧設備的保養與維修工作,是所有工種裡勞動強度最高、工作環境最惡劣的崗位。
瀋陽鐵路局人士對記者稱,因為崗位辛苦,現在很多年輕人不願選擇去工務段工作,工務段在日常維修中,大量使用外來勞務工,工務段中懂得技術與管理的鐵路職工匱乏,已經成為保證鐵路安全運輸的瓶頸。「不只瀋陽鐵路局,這是全國18個路局共同面臨的問題,工務系統亟須新鮮技術力量注入。」他說。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中國鐵路擁有在編正式職工(鐵路合同工)約210萬人,此外還有不少於正式職工50%的社會招聘職工和勞務派遣職工。在工資待遇方面,鐵路合同工最高,社會招聘職工和勞務派遣職工依次下降。
雖然鐵路局人員調劑為鐵路基層青年職工提供了更多機遇和選擇空間,但一刀切式的調整要求仍不免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遇到阻礙與困難。
《中國經營報》記者得到的信息顯示,2018年瀋陽鐵路局在車務系統中率先實施了人員調整試點。在試點中,本溪車務段職工對記者反映,瀋陽鐵路局要求符合年齡員工調整崗位,有職工質疑該政策為「強制」,以新崗位並不適合自己為由申請保留原崗位,後員工與企業溝通出現問題,被企業做待崗處理。本溪車務段多位職工對記者質疑「一刀切」式的試點是否違背鐵路改革的初衷。
就此,瀋陽鐵路局黨委宣傳部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瀋陽鐵路局在人員調劑上始終堅持尊重和維護職工權益與依法依規實施相結合,並保障職工的工作崗位和工資收入。「可以肯定地說,瀋陽局職工隊伍是穩定的,調劑工作是平穩有序的。」他說。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鐵路系統多年封閉式管理使得人事制度根深蒂固,這增加了改革的難度,且涉及一定範圍的社會穩定,是鐵路改革需協調解決的核心問題之一。路局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就是從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入手,完善路局公司治理結構,是推進鐵路客貨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國有資本監管體制應有之義。
2018年11月,國鐵集團前身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鐵總」)批准了各鐵路局集團公司內設機構改革優化方案,18個鐵路局集團公司內設機構編制將精簡277個、減幅20.3%,人員編制精簡4501名、減幅10.5%。當時,中鐵總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本次改革針對鐵路局集團公司機關層面,不涉及站段,屬於人事改革。後續還要繼續進行勞動、分配兩項制度改革,目的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以推進鐵路客貨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國有資本監管體制。
有人士擔心,路局公司制改革帶來企業結構、利益格局的調整,可能引發職工不同的思想反映問題,國鐵集團人士對記者稱,中鐵總早在2017年9月就曾發文要求,要在內部著力宣傳改革,深入路局基層解疑釋惑。與此同時,鐵路客貨運輸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各鐵路局在推進公司制改革過程中,要加強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確保運輸安全穩定。「改革要保證職工待遇只增不減。」他說。
2017年,時任中鐵總總經理陸東福在推進鐵路公司制改革會議上表示,鐵路企業公司制改革目的是建立收、支、利剛性約束的預算目標管理制度。他強調,改革必須強化預算執行過程分析、控制和考核,發揮預算的激勵約束作用,從而實現收入和支出按計劃推進、實踐和監控,從根本上消除經營和廉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