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30離開了年寶玉則景區,驅車往達日縣方向繼續前行。
行駛途中,再一次領略了到壯美的高原風景。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牛羊跑。這就是青海高原的「標準照」。
扎拉山埡口,是今天遇到的第一個埡口,因為今天不用太趕路,我們在這裡停車休息,順便拍照賞景。這個埡口不算太高,海拔4239米,在此歇息還是可以的。
環看周圍,遠處高聳的山峰綿延起伏數十裡,很是壯觀。
埡口附近,遍地經幡,給綠水青山藍天白雲的景色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色彩。
離開扎拉加埡口,繼續前行,美麗的景色依然陪伴著我們。在高原,一般情況下,早晨的雲是比較淡的,午後高原便會「風起雲湧」,現在時值下午,高原的雲開始變厚了,於是,我的鏡頭便轉向了那雪白的高原雲。變幻莫測的高原雲,是我行走高原時的最愛。每次我結束高原之行後,回到內地我在半年內不會抬頭看天。
途中,又經過一個埡口——隆格山,這裡的海拔比剛才的扎拉山高了100米。
今天時間稍微充足些,再次停車休息。
不光我們在此停車,還有一輛來自山東的車也在此駐足。
途中,在一個山坳裡看到了一座寺廟,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是達日縣白玉寺,開始以為這就是白玉寺呢,後來經過確認這個不是白玉寺。不是白玉寺,那是什麼寺,在查白玉寺相關資料時得知這座寺廟叫做隆格寺,與我們途中經過的那座埡口是同名的,隆格寺是果洛東南最大的格魯派寺院。
果然是座大寺,看上去氣派就不小,當時不知曉這個寺廟,一心只想著白玉寺了。
「隆格」為寺處地名,寺院全稱「隆格寺具喜盛法洲」,信奉格魯派。由阿卻合·洛桑尹西創建於乾隆三十四年,藏曆十二繞迥已丑年(1709),當時寺院全稱為「隆格寺如願諸天洲」,初址在今寺址對面的拉隆溝被稱「老寺舊址」的地方,有經堂、佛堂各一座和部分僧舍。
1842年因地震等原因搬遷於現址,並由阿卻合·關卻旦貝尖參更名為現用寺院名稱。該寺系本州拉加寺子寺,隆格寺於1982年批准開放,同年成立民管會,豆加·更尕求排(州、縣政府委員)活佛任主任。1998年寺院教育管理工作中對民管會進行民主改選,豆加活佛再次當選主任,成員9名。有幾名自行認定的「小活佛」和高僧。
該寺正面為年寶葉什則山脈,右側為聞名青南的俄木措湖風景區,左側向西南25公裡的果洛地區寧瑪派第一大寺——白玉寺,是一處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因為旅行計劃中只有白玉寺,在經過隆格寺時就沒有下車,匆匆而過。
白玉寺位於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白玉鄉達日塘,是四川甘孜州白玉寺的子寺,是青海、四川、甘肅三省邊界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之一。到達白玉鄉之後才看到了真正的白玉寺。
果洛白玉寺始建於1857年,佔地面積千餘畝,寺院規模宏大,建築風格獨特。主要建築有經堂、佛殿、靈塔、大型轉經房等。其中大經堂可容納兩千多僧人同時打坐誦經,小經堂專用於講經,靜閉修煉、辯經、歷算、醫學等。
白玉寺與白玉鄉政府同處在一狹長谷地達日塘,背靠灌林叢的石山,整座寺廟依山而建,有些經堂建在了半山腰上。
白玉寺系四川省白玉縣白玉大寺子寺,1857年四川白玉寺活佛拉智到此後創建。100多年來,發展迅速,成為川甘青邊界地區規模宏大、影響很廣的寧瑪派寺院,是久治縣原康幹部落所屬部落主持。1958年有大經堂、講經堂、禪修院、大夥房各1座,昂欠8座,加上僧舍共有房400多間,有牲畜近萬頭。全寺僧侶710人,其中大小活佛18人,僧官2人。該寺每年主要的經事活動有正月初八至二月初八的"如來三身",修持會和7、8月為期45天的"坐夏"。四川的白玉寺我,2009年到過,沒想到8年後我來到了位於青海的白玉寺的子寺。
1958年和"文革"期間,該寺兩次被毀,滿目斷牆頹壁,瓦礫成堆,最後只剩下1座昂欠,20多間僧舍。1980年批准開放後,經幾年的修建,已經遠遠超過原前規模,全部建築佔地近千畝。
白玉寺最惹眼的建築就是這座正在修建的大金塔。
正在修建中的大金塔,周圍全是腳手架,一架大型塔吊立在中間。
另一座巨大的建築就是超大的石經堂。整座建築以大金塔為中心,周圍用石經板構築成了一座超大的殿堂。
殿堂外,八座白塔佇立,莊嚴而神聖。
依山而建的寺廟,有大經堂、靈塔殿、講經院、禪修房、僧舍等建築數以千計。在沒有導覽的情況下,我們真是搞不清每一個建築的功用。
這是一座古老的經堂,周圍已經圍了起來,看樣子也正在準備修整。這次來青海,除了感覺交通狀況大為改善外,另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所有的寺廟都在進行大修。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如今的西部經濟已然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高速公路是國家投資,寺廟可是當地人自己籌資建設的。經濟水平不提升,哪來銀兩修寺廟?
搭建腳手架的材料都堆在了門外,肯定是在做重新修復的準備了。
這座殿堂已經修葺一新。
這是一排新建的僧舍。
這座達唐長老白蓮院也是新修的。
這個大經堂旁邊堆放著很多木柱和石板,也是在修復進行時。
新修好的大經堂,金碧輝煌,精美絕倫。
這座建築我猜是講經院。據說在講經院內有駐美藏胞所贈美國印刷的《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各1套,印製精美。
這一大群建築就是大型轉經房,和瑪沁的喇日寺有得一拼。
白玉寺的轉經房是圍繞著寺廟的,這下面的一排房子就是轉經房。
這些也都是一座座轉經房,裡邊是大小不一的轉經筒。
白玉寺內有各種靈塔,以白玉喬智活佛靈塔最為瑰麗壯觀,高5米,底方3米,主體由銅片構成,四周鑲銀貼金,飾有珊瑚、瑪瑙,嵌右旋白螺一枚,塔上方有一銀制佛龕,內藏佛牙一枚,裝飾極其華麗。
在塔的右上角山上,有一座小房子,那一定是某位高僧的修行屋。
這座殿堂也是新建的,整個白玉寺看上去給人的感覺非常的新,看來整修這座寺廟花了不少財力。
正門這邊也都是新修的,我由此想到了四川的白玉寺,估計這十年沒見了,現在也應該更加雄偉了吧。那座白玉寺的建築位置比這個子寺更好,位於高山之上,整座寺廟比這個子寺更加的有氣勢。
發一張2009年在四川白玉寺拍的照片在此,作為此行白玉寺的「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