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明珠(12)—久治白玉寺

2020-10-25 行攝者心之蘭

上午11:30離開了年寶玉則景區,驅車往達日縣方向繼續前行。

行駛途中,再一次領略了到壯美的高原風景。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牛羊跑。這就是青海高原的「標準照」。

扎拉山埡口,是今天遇到的第一個埡口,因為今天不用太趕路,我們在這裡停車休息,順便拍照賞景。這個埡口不算太高,海拔4239米,在此歇息還是可以的。

環看周圍,遠處高聳的山峰綿延起伏數十裡,很是壯觀。

埡口附近,遍地經幡,給綠水青山藍天白雲的景色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色彩。

離開扎拉加埡口,繼續前行,美麗的景色依然陪伴著我們。在高原,一般情況下,早晨的雲是比較淡的,午後高原便會「風起雲湧」,現在時值下午,高原的雲開始變厚了,於是,我的鏡頭便轉向了那雪白的高原雲。變幻莫測的高原雲,是我行走高原時的最愛。每次我結束高原之行後,回到內地我在半年內不會抬頭看天。

途中,又經過一個埡口——隆格山,這裡的海拔比剛才的扎拉山高了100米。

今天時間稍微充足些,再次停車休息。

不光我們在此停車,還有一輛來自山東的車也在此駐足。

途中,在一個山坳裡看到了一座寺廟,我們今天要去的地方是達日縣白玉寺,開始以為這就是白玉寺呢,後來經過確認這個不是白玉寺。不是白玉寺,那是什麼寺,在查白玉寺相關資料時得知這座寺廟叫做隆格寺,與我們途中經過的那座埡口是同名的,隆格寺是果洛東南最大的格魯派寺院。

果然是座大寺,看上去氣派就不小,當時不知曉這個寺廟,一心只想著白玉寺了。

「隆格」為寺處地名,寺院全稱「隆格寺具喜盛法洲」,信奉格魯派。由阿卻合·洛桑尹西創建於乾隆三十四年,藏曆十二迥已丑年(1709),當時寺院全稱為「隆格寺如願諸天洲」,初址在今寺址對面的拉隆溝被稱「老寺舊址」的地方,有經堂、佛堂各一座和部分僧舍。

1842年因地震等原因搬遷於現址,並由阿卻合·關卻旦貝尖參更名為現用寺院名稱。該寺系本州拉加寺子寺,隆格寺於1982年批准開放,同年成立民管會,豆加·更尕求排(州、縣政府委員)活佛任主任。1998年寺院教育管理工作中對民管會進行民主改選,豆加活佛再次當選主任,成員9名。有幾名自行認定的「小活佛」和高僧。

該寺正面為年寶葉什則山脈,右側為聞名青南的俄木措湖風景區,左側向西南25公裡的果洛地區寧瑪派第一大寺——白玉寺,是一處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因為旅行計劃中只有白玉寺,在經過隆格寺時就沒有下車,匆匆而過。

白玉寺位於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白玉鄉達日塘,是四川甘孜州白玉寺的子寺,是青海、四川、甘肅三省邊界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之一。到達白玉鄉之後才看到了真正的白玉寺。

果洛白玉寺始建於1857年,佔地面積千餘畝,寺院規模宏大,建築風格獨特。主要建築有經堂、佛殿、靈塔、大型轉經房等。其中大經堂可容納兩千多僧人同時打坐誦經,小經堂專用於講經,靜閉修煉、辯經、歷算、醫學等。

白玉寺與白玉鄉政府同處在一狹長谷地達日塘,背靠灌林叢的石山,整座寺廟依山而建,有些經堂建在了半山腰上。

白玉寺系四川省白玉縣白玉大寺子寺,1857年四川白玉寺活佛拉智到此後創建。100多年來,發展迅速,成為川甘青邊界地區規模宏大、影響很廣的寧瑪派寺院,是久治縣原康幹部落所屬部落主持。1958年有大經堂、講經堂、禪修院、大夥房各1座,8座,加上僧舍共有房400多間,有牲畜近萬頭。全寺僧侶710人,其中大小活佛18人,僧官2人。該寺每年主要的經事活動有正月初八至二月初八的"如來三身",修持會和7、8月為期45天的"坐夏"。四川的白玉寺我,2009年到過,沒想到8年後我來到了位於青海的白玉寺的子寺。

1958年和"文革"期間,該寺兩次被毀,滿目斷牆頹壁,瓦礫成堆,最後只剩下1座昂欠,20多間僧舍。1980年批准開放後,經幾年的修建,已經遠遠超過原前規模,全部建築佔地近千畝。

白玉寺最惹眼的建築就是這座正在修建的大金塔。

正在修建中的大金塔,周圍全是腳手架,一架大型塔吊立在中間。

另一座巨大的建築就是超大的石經堂。整座建築以大金塔為中心,周圍用石經板構築成了一座超大的殿堂。

殿堂外,八座白塔佇立,莊嚴而神聖。

依山而建的寺廟,有大經堂、靈塔殿、講經院、禪修房、僧舍等建築數以千計。在沒有導覽的情況下,我們真是搞不清每一個建築的功用。

這是一座古老的經堂,周圍已經圍了起來,看樣子也正在準備修整。這次來青海,除了感覺交通狀況大為改善外,另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所有的寺廟都在進行大修。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如今的西部經濟已然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高速公路是國家投資,寺廟可是當地人自己籌資建設的。經濟水平不提升,哪來銀兩修寺廟?

搭建腳手架的材料都堆在了門外,肯定是在做重新修復的準備了。

這座殿堂已經修葺一新。

這是一排新建的僧舍。

這座唐長老白蓮院也是新修的。

這個大經堂旁邊堆放著很多木柱和石板,也是在修復進行時。

新修好的大經堂,金碧輝煌,精美絕倫。

這座建築我猜是講經院。據說在講經院內有駐美藏胞所贈美國印刷的《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各1套,印製精美。

這一大群建築就是大型轉經房,和瑪沁的喇日寺有得一拼。

白玉寺的轉經房是圍繞著寺廟的,這下面的一排房子就是轉經房。

這些也都是一座座轉經房,裡邊是大小不一的轉經筒。

白玉寺內有各種靈塔,以白玉喬智活佛靈塔最為瑰麗壯觀,高5米,底方3米,主體由銅片構成,四周鑲銀貼金,飾有珊瑚、瑪瑙,嵌右旋白螺一枚,塔上方有一銀制佛龕,內藏佛牙一枚,裝飾極其華麗。

在塔的右上角山上,有一座小房子,那一定是某位高僧的修行屋。

這座殿堂也是新建的,整個白玉寺看上去給人的感覺非常的新,看來整修這座寺廟花了不少財力。

正門這邊也都是新修的,我由此想到了四川的白玉寺,估計這十年沒見了,現在也應該更加雄偉了吧。那座白玉寺的建築位置比這個子寺更好,位於高山之上,整座寺廟比這個子寺更加的有氣勢。

發一張2009年在四川白玉寺拍的照片在此,作為此行白玉寺的「呼應」。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的明珠(10)—瑪沁到久治
    離開了拉加寺,我們不再耽擱,驅車直奔久治。我們要再一次體會「風景在路上」了。高速公路已經鋪進了高原山間經過一個埡口,因為今天要趕在傍晚前到達久治高原草地抵達久治之後
  • 青藏高原的明珠(13)—白玉寺到達日縣
    從白玉寺出來,到白玉鄉街上找了家飯店解決了中餐,然後驅車往達日縣方向駛去,我依然採取青海高原仔細看了看,下的不只是雨,還有小冰雹,這就是高原氣候:十裡不同天,一天有四季。,這烏雲壓頂也是高原特色。這高原反應每人都有,關鍵是看個人毅力和適應能力了。
  • 青藏高原的明珠(49)—察爾汗鹽湖
    幾億年前,柴達木這裡曾是萬頃汪洋大海,由於青藏陸地隆起導致海陸變遷,柴達木變成了盆地。柴達木有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察爾汗鹽湖最大最有名。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過察爾汗的記載,物產豐富,當時所用"青鹽"源自此地。
  • 青藏高原的明珠(47)——格爾木
    因為急於趕路(今天必須到達格爾木),那座博物館我們也沒能進去參觀,繼續朝著格爾木方向前行。"格爾木"為蒙古語音譯,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它地處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全球氣候變暖給柴達木盆地也帶來了顯著影響,它也成為整個青藏高原氣候變化最為敏感和顯著的地區
  • 青藏高原的明珠(33)—玉樹到囊謙
    塑料大棚也來到了青藏高原高原再也不只是草原,也有蔬菜。美麗的高原田園風景在酒店還有另外一輛行遊青藏的車
  • 高原明珠|雲端青海(一)
    青●海青藏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地貌複雜多樣,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區為高原,東部多山,西部為高原和盆地。72.23萬平方公裡,轄2個地級市、6個自治州就是這樣一顆高原明珠
  • 青藏高原的明珠(32)—玉樹龍西寺
    高原草原並不是一馬平川,還有連綿起伏的雪山。因為氣候變暖,雪線一直在上升,原來的雪山現在成了石頭山。藍天白雲,高山河流,草原牧場,這就是青藏高原可在高原山區,這種形狀的山體,真不怎麼稀奇。孜珠山上不就有這種山洞嗎?
  • 青藏高原的明珠(31)—玉樹三江源草原
    多次行走青藏高原之前來高原時曾請教過藏族師傅青藏高原群山起伏,河流眾多,有著獨特的高原特色。這裡的湖泊溼地面積在10000平方公裡以上,其中面積在50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80多條,是重要的產流區和水源涵養源,號稱"中華水塔"。
  • 青藏高原(舊作)
    神把你安放在天邊讓你高聳入雲天你這一站就是數億年陪伴你的是無盡的蠻荒與孤單卻成就你成為人間第一高原大洪水時你是諾亞方舟上的人渴盼的海岸線你――是我的精神之源你――就是我從未謀面卻令我時常思念與仰望的青藏高原
  • 中國地理常識(11)---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面積約230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是中國的第一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圖青藏高原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高原之舟犛牛青藏高原氣溫低,雪山連綿,形成了大面積的高山冰川,被稱為」固體水庫」。
  • 青藏高原的明珠(48)—格爾木將軍樓公園
    這幅青藏高原掛圖在當年是最重要的內容,也記錄下了在青藏公路建設中浴血奮戰的戰士們與藏地民眾的英雄事跡。,高度為39.16米,寓意為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裡程之和3916公裡。青藏公路與青藏鐵路交匯到一起,頂天立地,直衝雲霄。
  • 青藏高原的明珠(16)—花石峽
    行走在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的明珠(35)—馬耳獅子天堡達那寺
    清澈的麥曲河自山根緩緩流過,這裡山勢極其險峻,但又風光著實迷人,不失為青藏高原一處修心養性、閉關禪定的好去處。寺院腳下,滔滔麥曲河由西南向東北奔流不息;「靠背」後面的馬耳山(藏語:達那)高聳入雲,顯得格外神秘。
  • 青藏高原的明珠(11)—年寶玉則
    從億萬年前大地造山運動造就了青藏高原的那一刻起莽莽崑崙山,在青藏高原分為西段和東段仙女湖裡確實有非常多的魚兒,可這些都是高原的精靈啊!,與在平地徒步完全不同,畢竟這裡是在平均海拔4200多米的高原。我們這組平均年齡56.5歲(衛星兄60歲,我59歲,野鶴與荷月也都56和54歲了)的隊伍的腳步相比他們確實要慢一些。遠遠能看見雪山下面仙女湖盡頭的黃沙灘,可我們就是半天走不過去。
  • 青藏高原的明珠(5)——青海湖
    其疆域包括今天青藏高原崑崙、祁連兩大山脈相夾的廣闊地帶,青海湖環湖草原、柴達木盆地是其最為富庶的中心區域。據考證,西王母古國當時的「國都」就在青海湖西畔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一帶。天峻縣西南20公裡處,一座獨立的小山西側有一口深十幾米的山洞。據學者考證,這是5000多年前西王母古國女首領的居所,已命名為西王母石室。石室內有千姿百態的巖畫和過往僧道題寫的經文、繪畫。
  • 地理連環畫(34)黃河源區
    、(34)黃河源區黃河——中國北部大河,全長約5400餘公裡,世界第五長河,中國第二長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脈,流經哪些省區?黃河流經青海(青)、四川(川、蜀)、甘肅(甘、隴)、寧夏(寧)、內蒙古
  • 青藏高原的明珠(38)—囊謙吉曲鄉中心寄校(2)
    昨晚住在吉曲鄉中心寄校,一覺醒來,出門一看,天空燦爛輝煌,高原校園的清晨就在此時展現在了我的面前。這麼多年走藏地,也資助過好多所小學,但在高原的學校停留住宿還是第一次,儘管一路上看到了不少高原美景,但此時站在校園裡看到如此的景象,心中莫名的產生了一種激動的情緒。
  • 阿里,青藏高原的明珠!
    阿里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北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即便在西藏自治區內部阿里也依然屬於遙遠的遠方正所謂天上阿里被稱為「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極」、「生命之禁區」境內主要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崑崙山脈等可見其海拔之高自然條件之惡劣位於青藏高原西北部的西藏阿里地區人煙稀少
  • 青藏高原的明珠—(1)藏地情緣
    青海省為我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為青海,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衝」和「玉塞咽喉」等稱謂,可見地理位置之重要。青海更是一個旅遊大省。
  • 青藏高原的明珠(37)—囊謙吉曲鄉中心寄校
    這樣的氣象現象在內地很少見到,但在青藏高原,這是常見的自然現象。雖然是8月,但在高原,早晚的溫差還是很大的,晚上站在學校操場上拍星星還有寒意呢。因為我們四人沒人能拍星空軌跡,沒呆多久就被凍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