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網友充分領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獨特魅力」
—— 「山水桂林 紅色熱土——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桂林行」活動綜述
廣西新聞網桂林10月5日訊(全媒體報導組)今年國慶黃金周假期前夕,近30家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的記者、編輯匯聚桂林,全媒體聯動,持續傳播「國慶檔桂林旅遊預告」,點燃廣大網友來桂林旅遊的熱情。國慶黃金周桂林旅遊接待火爆,各大公園、景區都迎來大批市民和遊客。
9月22日至27日,由中共桂林市委網信辦、廣西日報傳媒集團旗下廣西新聞網共同主辦的「山水桂林 紅色熱土」——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桂林行活動成功舉行。活動期間,全國網媒採訪團走進桂林市象山區、全州縣、興安縣、資源縣、龍勝各族自治縣、陽朔縣開展集中採訪報導活動,並以「文字+圖片+視頻+直播+專題」等全媒體傳播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桂林在傳承紅色經典文化和打造桂林國際旅遊勝地等工作中取得的經驗和成就,推介桂林旅遊,帶領廣大網友「雲遊」桂林。
追尋紅軍長徵足跡 重溫紅色歷史
桂林是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也是一片紅色熱土。
採訪團一行首先探訪了《救亡日報》社舊址、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紀念館)。接著,大家追尋紅軍長徵足跡,參觀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瞻仰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探訪紅軍突破湘江界首渡口等革命遺址,聆聽革命故事,重溫紅色歷史,緬懷紅軍英烈,接受傳統教育,推介桂林的紅色旅遊資源。
據講解員介紹,1934年冬天,湘江戰役在桂林全州、興安、灌陽三縣展開,中央紅軍經過英勇奮戰,歷時7天,終以沉重代價突破了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挫敗了蔣介石企圖殲滅紅軍於湘江以東的計劃,走向革命的最終勝利。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長徵途中規模最大、歷時最長、損失最多、最為悲壯而慘烈的一場戰役,連同前3次突破封鎖線的損失(包括非戰鬥減員),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後由長徵開始時的8.6萬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廣大紅軍指戰員憑著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英勇無畏,誓死保衛黨中央安全渡過湘江,為遵義會議的召開、為確立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礎。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為桂林留下了極為豐厚的紅軍長徵歷史遺址遺蹟和紅色文化。湘江戰役各種紀念設施現已成為廣大幹部群眾學習長徵精神、接受革命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平臺。
在興安的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採訪團一行列隊向先烈默哀。在園裡的湘江戰役烈士英名廊,30多米長的曲形花崗巖石牆上,鐫刻著2萬多位紅軍烈士的英名,讓大家看了無不動容。來到全州,大家走進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湘江戰役紅軍將士立體群像雕像,他們或扛槍衝鋒、或舉著紅旗、或攙扶著傷員前進……栩栩如生地形象再現了當年紅軍搶渡湘江時的壯烈場景。參觀過程,大家無不感受到視覺的巨大震撼和心靈的巨大衝擊,同時也被紅軍先烈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所感染。中國吉林網記者孫文財在紅軍突破湘江界首渡口拍照留念時,不禁肅然起敬,莊重地舉起右手,向英雄敬禮!
「以前通過影視劇了解過湘江戰役。這次有機會來到桂林實地參觀,更加詳細地了解了這段歷史。尤其是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展示的關於陳樹湘師長的資料,讓我深刻體會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不怕犧牲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也更激發了我的愛國情懷。」青海新聞網記者孔令磊說道。「湘江戰役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那麼多先輩流血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日子,努力工作,回報國家。」參觀後,四川新聞網麻辣社區副總經理鄭豔感悟深刻。大洋網記者梁華毅認為:保護好這些革命舊址,可以為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提供一個良好的革命主義教育基地,必將有助大家傳承長徵精神,並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奮鬥!中國江西網記者陳志燕表示:「廣西和江西同屬於紅色熱土,都有著豐厚的紅色文化。這次活動讓我進一步了解了廣西桂林的紅色文化。我將用自己手中的筆,更好地把它宣傳出去。」
煙雨桂林如夢似幻 領略大美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
採訪團還先後參觀了桂林象鼻山、興安靈渠、全州大碧頭田園綜合體、資源丹霞八角寨、龍勝龍脊梯田、陽朔灕江等景點,領略大美桂林山水,並觀賞《靈渠》《印象·劉三姐》大型山水實景劇演出,考察、了解桂林文旅市場復甦情況。
採訪期間,桂林多是細雨霏霏,雲霧迷濛,讓媒體記者領略了春天才得以多見的絕美「煙雨桂林山水」。在桂林丹霞八角寨,大家為親眼領略一番「世界丹霞之魂 天下絕美峰林」奇觀而紛紛讚嘆;在「天下一絕」龍脊梯田,雨霧中的別樣美景,讓大家覺得雖然冒雨上山,但能實地看上一眼,也是不虛此行;在「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的陽朔灕江,大家興致勃勃地乘船體驗了一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的美妙感覺。
齊魯網「雙微」主編王春令在參觀灕江時,感嘆不已:「煙雨灕江景色,如詩如畫,宛如仙境,比我想像的還要美!」「桂林山水果然名不虛傳。安排參觀的這些地方,都很經典。我們的確不虛此行。」採訪團一些成員身臨其境後紛紛表示,自己一定還會再來桂林,也將動員身邊的人來桂林遊玩。
桂林大力推動旅遊、文化、生態、城建等產業融合發展
「作為中國旅遊產業發展的『風向標』,桂林大力推動旅遊、文化、生態、城建等產業融合發展。」桂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網信辦主任蔣桂斌在活動啟動儀式致辭時介紹,近年來,桂林市重建逍遙樓,建成正陽東西巷、王城歷史文化休閒旅遊街區等一批文旅融合標誌性項目,再現了桂林千年古城的繁華盛景,打造了桂林「網紅」新地標。同時,桂林建成了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館等一批湘江戰役紀念設施,並對外開放,著力打造桂北六縣紅色文化旅遊帶,紅色旅遊成為桂林旅遊新熱點。目前,全市共有4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還將推動龍勝龍脊梯田、資源八角寨、興安貓兒山等旅遊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9年,全市共接待遊客1.38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消費1874億元。他希望藉助新聞媒體朋友的妙筆與鏡頭,通過全媒體聯動傳播,讓國內外更多網友充分領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獨特魅力,了解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
廣西新聞網是此次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在邀請媒體、行程計劃等方面,廣西新聞網都做了精心安排,並以多種形式對此次活動進行全方位宣傳報導。
參加活動的各媒體也在各自網站首頁的顯著位置掛出活動專題。期間,採訪團各成員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採寫相關新聞稿件,並刊發在全國各大媒體平臺及微信朋友圈上。據統計,截至9月29日,廣西新聞網刊發活動原創稿件37篇,製作高清圖集18個,推出14則視頻報導(含9場現場直播),同時邀請全體媒體記者錄製短視頻為桂林旅遊「代言」。活動稿件和專題通過廣西新聞網全媒體平臺推送,覆蓋上千萬網友,閱讀瀏覽量達到320萬人次,開設的微博話題#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桂林行#閱讀量超152萬。參加活動的各網媒平臺共採寫、轉載相關稿件461條(篇),採訪團成員採寫的《山水實景劇 村民當演員》《廣西桂林:漿影綽綽奔小康》《廣西興安:千年運河迎「十一」》等稿件被《人民日報》《央視網》等央媒採用,學習強國、今日頭條、騰訊網、廣西政府網等平臺也轉載了大量活動報導。僅百度「山水桂林 紅色熱土」這個關鍵詞,就能找到相關資訊3200餘篇、相關結果38萬餘個。通過集中的宣傳推介,桂林,以新的形象帶著嶄新的熱度,呈現在世界遊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