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廓線雷達:捕風捉影的「氣象預報神器」

2020-12-12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欄目報導)最近坐飛機出門的朋友們,可能有不少遇到了因天氣原因導致航班延誤。民航有三大災害氣象天氣,除了雷暴、低能見度,還有一種災害天氣「風切變」。這個詞,可能大家並不熟悉,飛機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如果發生了風切變,很有可能飛機會被拍在跑道上,造成安全事故。那麼,如何應對這個無形的機場殺手呢?一起來了解一個航天神器。

發生在2009年廣州飛成田機場的貨機意外,造成正副駕駛當場罹難。據新聞報導,當時飛機遭遇了來自側面的風切變,偏離航道失去了控制。風切變是指短時間內空中發生的風速和風向的急劇變化。

遭遇風切變,如果駕駛員處置不當,將直接威脅到旅客生命安全。科研人員利用航天雷達技術發展了測風雷達技術,用來研究機場風切變。如何來捕捉看不到的風的信息呢?

地球表面被太陽照射冷熱不均,形成空氣流動叫大氣湍流,通過雷達監測湍流的運動軌跡,就能測算出風的信息。

記者張文杰:從我旁邊這個風廓線雷達就可以,在150米到6公裡範圍內,對湍流進行實時監控。

風廓線雷達是追蹤大氣湍流進行探測的遙感設備,航天科研人員通過它對重點氣象數據的採集,對風切變進行監測。

中航科工集團二院二十三所工程師趙昊:這個系統主要是依靠(風廓線雷達的)集成模塊,發出指令,通過接收器接收到我們想要的參數,形成了氣象數據。

工作人員說,系統顯示屏上英文F字樣的圖形,代表了各個高度空氣湍流的變化,包括風速、風向、溼度、溫度等重要指標。在這個系統,除了能監測風的變化,還能提供更多的氣象信息,比如在一公裡以上的高空有沒有雨量,都顯示得非常清楚。比如,當天雨量變化情況在顯示屏上一目了然,並且能傳送到手機氣象APP上。

中航科工集團二院二十三所工程師趙昊:可以看到從早上六點開始下雨,一直下到下午五點才停止,而高度越高雨量越小。

領先的航天技術不僅能非常精準地捕風捉影,還能參與人工影響天氣,保障我國重大活動的安全順利進行。2018年韓國平昌冬奧會,在開幕式彩排中,-15℃的低溫曾經直接凍懵了觀眾。與夏季奧運會相比,冬奧項目,尤其是室外舉辦的雪上運動項目,本身受氣象條件影響更大,風速風力、氣溫雪溫等甚至直接考驗著運動員的技術發揮。而在未來的北京冬奧會上,也將提供有力的氣象保障。期待未來還會有更多航天「神器」出世,讓我們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更加方便!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發展從落後到領先,從弱小到強大,不禁要為祖國點讚:厲害了我的國!

黃勇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氣象事業部主任:2008北京奧運會以及2015年九三閱兵時候我們進行了氣象安保,未來我們還要保障北京的冬奧會。

(本文編輯:武新陽)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焦點

  • 氣象雷達發展專項規劃(2017-2020年)內容是什麼?
    目前,我國已經開展了S波段、X波段相控陣雷達試驗平臺的建設,並對相控陣天氣雷達探測理論和模型進行了初步研究。風廓線雷達是用於探測大氣風場廓線數據的氣象雷達。風廓線雷達能夠提供風場演變信息,為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航空安全和航線選擇提供了依據。
  •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3D可視型雷射雷達與都卜勒風廓線雷射雷達...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3D可視型雷射雷達與都卜勒風廓線雷射雷達採購項目」項目(項目編號:中大招(貨)[2017]801號) 組織評標工作已經結束,現將評標結果公示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中大招(貨)[2017]801號
  • 日本三菱公司與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開展相干都卜勒雷射雷達系統的...
    4月29日,日本三菱公司推進室室長古井深一到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推廣介紹其公司最新型號的相干都卜勒雷射雷達系統(CDLS),CDLS是一種新的大氣探測設備
  • 天津:建成環境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系統
    中國氣象報記者張妍 通訊員蔡子穎報導 3月23日,天津市氣象局「智慧氣象」(一期)工程項目中一體化平臺環境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系統基本建成並投入業務試運行。天津市氣象局將環境氣象預報體系正式融入智慧氣象智能網格行動,實現環境氣象監測、預報分析、製作和產品發布集約化,推動環境氣象預報預警和環境氣象評估業務並行發展,環境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為更好服務地方藍天保衛戰、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氣象保障。
  • 氣象雷達:洞悉莫測風雲,助力防災減災
    多年來,我們研製的氣象雷達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為氣象現代化、防災減災等作出卓越貢獻。  氣象雷達的工作是「追雲逐雨」,給大氣中的風場和雲層做CT掃描,實現精細化氣象探測。今年6月以來,中央氣象臺持續多日發布暴雨預警;7月2日,長江2020年第1號洪水形成。
  • ​廈門新增先進監測系統 氣象預報可精確到街道
    廈門新增先進監測系統 氣象預報準確率將提高「局部地區」在哪?可精確到街道!廈門市氣象局局長葛小清昨日接聽市長專線時透露,「十四五」期間,廈門將進一步提高氣象預報預警準確率,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將達到88%以上,暴雨預警準確率將達到90%以上,24小時颱風路徑平均預報誤差將控制在60千米以內。天氣預報,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但要報準廈門每一個角落的天氣並不容易,廈門山區多、地形複雜,給精準預報帶來不少困難。
  • 氣象雷達
    氣象雷達是專門用於大氣探測的雷達,屬於主動式微波大氣遙感設備。氣象雷達是用於警戒和預報中、小尺度天氣系統(如颱風和暴雨雲系)的主要探測工具之一。氣象雷達可提供飛機前方氣象情況的準確和連續的圖像並以距離和方位的形式顯示出來,為飛機改變航道、避開顛簸區域和飛行安全提供保障;為天氣預報,火箭、飛彈和太空飛行器的發射與飛行提供必要的氣象資料;為機場氣象保障和氣象研究提供資料。氣象雷達可分為測雨雷達、測雲雷達和測風雷達等。
  • 華南六省區助力大運會 近20部雷達提供氣象保障
    大運會期間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六省區近20部雷達、8000多個地面氣象觀測站將實施加密觀測,為深圳大運會提供氣象保障服務。、8000多個地面氣象觀測站將實施加密觀測,為深圳大運會提供氣象保障服務。
  • 風雲衛星、天氣雷達、自動氣象站構成一張「大網」——國之重器讓...
    它所裝載的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對「利奇馬」進行每15分鐘一次的加密觀測,提供中國及周邊雲圖數據和溫溼度數據;所裝載的大氣垂直探測儀則負責區域加密觀測,從8月8日22時開始,每30分鐘完成一次目標區觀測,提供颱風敏感區域大氣溫度和溼度垂直廓線數據。   不過,大氣垂直探測儀加密觀測目標區域,要如何精確鎖定?
  • 海陽:氣象雷達編織亞沙氣象防空網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蘇添記報導 近日,隨著山東省氣象局移動天氣雷達抵達海陽,共有4部分屬三種不同類型的氣象雷達為亞沙會觀雲測天。  亞沙會期間正值主汛期,各種天氣現象特別是短時強對流將會頻繁出現,氣象雷達以其強大的短時臨近觀測能力成為亞沙氣象服務不可缺少的現代化氣象觀測設備。目前為亞沙會服務的4部氣象雷達中,青島和煙臺兩部新一代天氣雷達為國內最先進的CINRAD/SA型,雷達陣地到亞沙會比賽場地的直線距離均在150千米以內,可以對海陽周邊各種災害性天氣過程進行有效監測。
  • 科普|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
    到2011 年年底,我國已建成國家級地面觀測站2419 個,高空觀測站120 個,新一代天氣雷達172 個,固定式風廓線雷達45部。並且,地面氣象要素實現自動觀測,高空探測站使用L 波段探空系統和國產GPS 探空系統,建成了新一代都卜勒天氣雷達監測網,飛機氣象觀測和地基遙感探測系統發展迅速,全國雷電監測網初步建成,農業氣象觀測站網正在優化調整,氣象應急移動觀測系統發展迅速,以及氣候觀測系統建設得到大力推進。這個系統不僅為天氣預報、氣候預測和災害監測提供了觀測基礎,而且為大氣科學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了資料支持。
  • 雷達數據產品應用:如何給天氣做「體檢」
    隨著越來越多的氣象觀測數據向廣大公眾開放,人們接觸各類氣象數據的機會和頻率也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更多的人希望或有興趣通過對自己能接收到的氣象數據做出初步的分析和認識,來認知當前的天氣狀況。作為預報員,本人想從預報角度對大家關注的雷達數據產品及其使用進行簡要的描述。
  •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
    氣象雷達,屬於主動式微波大氣遙感設備,是專門用於大氣探測的雷達。氣象雷達是用於警戒和預報中、小尺度天氣的主要探測工具之一。氣象衛星是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 氣象雷達真能定量估測降水嗎? 在氣象臺發布的天氣信息中,我們常能聽到有關降水量的預報,例如「成都中北部未來兩天降水量將超過100毫米」,「據預測,南京將有一場大暴雨,雨量將會達到130毫米左右」,等等。它們大多是利用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由計算機算出來的。氣象工作者還能利用「天氣雷達」來定量估測降水。
  • 氣象雷達設備需要如何維護?工作人員需要再「冷熱兩重天」裡穿梭
    【背景】  我市氣象設備頻添生力軍  CFL-06 L波段低對流層風廓線雷達  這種雷達是以大氣湍流為探測目標的晴空探測脈衝都卜勒雷達,能以高時空解析度,連續提供150米——6000米探測高度範圍內的大氣水平風場、垂直氣流、大氣折射率結構常數等氣象要素隨高度的分布;連續獲取探測地域的大氣折射結構波動和湍流起伏等氣象信息
  • 中國低空連續波測風雷達研製成功 為世界首創
    據了解,連續波體制應用到測風風廓線雷達上,目前尚屬世界首創。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研製成功的低空連續波測風雷達,可效力於民航低空風切變領域,為飛機起航和著陸安全提供更可靠的數據。低空風切變俗稱「機場瘟疫」、「飛機的殺手」,它是指出現在600米以下的風向、風速的突然變化,其不僅能使飛機航道偏離,而且可能使飛機失去穩定,並具有時間短、尺度小、強度大等特點,探測難、預報難,向來成為機場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
  • 輝煌十一五系列訪談之九:夯實基石,為氣象事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新一代天氣雷達網實現了6分鐘一次的數據實時傳輸和聯網拼圖,在定量估測降水、臨近預報、災害性天氣監測和預警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初步建成了由24部固定式風廓線雷達組成的局部業務試驗網,開展高空風全天候、連續觀測。從無到有建設了433個GPS/MET觀測站組成的觀測網,實現了大氣水汽總量的連續觀測。初步建成了10個站組成的地基空間天氣觀測網。
  • 武漢天氣預報今後有望「跟著雲團走」
    中新網武漢3月23日電 (曹旭峰 李傲)為何天氣預報有時不準確?天氣預報將精準到什麼範圍?3月23日是國際氣象日,也是湖北省氣象局對市民開放的日子,面對市民提出的問題,湖北省氣象局作出解答後承諾,今後武漢的天氣預報範圍有望精準到5至10公裡範圍。  有市民質疑,氣象部門在預報天氣的時間,總有不準的情況發生,比如剛剛預報武漢為晴天,可是轉眼卻下起了大雨。湖北省氣象局副局長譚建民解釋,這種情況的出現與武漢所處特殊地理有關。
  • 天氣雷達:「千裡眼」六十年掠影
    雷達產品由單一的氣象回波強度發展到基本產品(強度、速度、譜寬)和導出產品,多達70多種。實現了災害性天氣自動識別和自動產生天氣警報的能力。  同時,由於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的雷達網布局趨勢呈現出大小雷達和移動化雷達相結合的特徵,以獲取無縫隙、均勻覆蓋的雷達資料,提高降水估算、強風暴識別、輻合線監測和邊界層風場估算的能力。同時在氣象產品生成、目標特性(相態)識別、災害性天氣預報等應用水平也將再上一個新臺階。
  • 邯鄲新一代天氣雷達正式運行 氣象預報有了「新天眼」
    圖為邯鄲新一代天氣雷達。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閆曉慶 記者李珊珊)從邯鄲市氣象局獲悉,高達76米的邯鄲新一代天氣雷達將於6月1日正式運行,將極大地提高河北中南部,特別是西部山區的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警能力,標誌著邯鄲市氣象現代化建設邁上了新的高度。邯鄲新一代天氣雷達是國家為消減天氣雷達組網探測盲區,由國家發改委與地方共同投資的重點氣象工程。於2013年5月開始建設,2017年6月1日進入試運行。
  • 【70年安徽影像】風雲激蕩智慧氣象
    省氣象臺預報員通過分析風雲氣象雲圖和新一代天氣雷達資料等信息預測未來天氣。  過去的黃山氣象站氣象工作人員在工作。 (資料圖片)  上世紀50年代,氣象信息傳輸主要依靠電話、傳真和紙張。如今,安徽氣象事業已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氣象監測的速度、效率,氣象預報的準確率、預見期,氣象服務的精細化、專業化等方面都發生質的飛躍。  1950年3月,華東軍區氣象處在安慶建立全省第一個氣象站;1999年,合肥建成我國第一部SA型新一代天氣雷達;2005年,蚌埠成立全國第一個流域性氣象服務中心——淮河流域氣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