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好海鮮 買對乾貨(圖) | ||
NEWS.SOHU.COM 2005年02月02日15:04 來源:海峽都市報 |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 ||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 ||
[購買篇] 預計價格節前要漲 「隨著春節的臨近,今年海鮮價格還會漲。」華洲水產批發市場總經理陳建明很肯定地告訴記者。據介紹,今年尾牙前海鮮價格就開始上漲,目前走勢略為平穩。隨著採購高峰期的到來,預計農曆十二月二十五前後,海鮮價格將開始第二波上漲,漲幅達20%。而每年春節期間,泉州的海鮮需求量都會激增,需求量最大的品種為帶魚、目魚、魷魚、角蟹等。「批發市場正在緊張組織批發商加大從外省的進貨量,現在每天成交量已超過500噸。」 記者從泉州各大菜市場了解到,目前帶魚每斤售價在12~16元間,目魚每斤14~18元不等。據陳建明介紹,由於海鮮價格通常要等到元宵節後才開始回落,對於一些如帶魚、目魚等便於保鮮的海產品,大家不妨提前幾天「下手」,避開漲價高峰,買好在家裡先儲備著。 海鮮老闆給您支招 據介紹,在常溫或非冷凍的情況下,海產品可在其自身的各種酶的作用下自溶,進而會腐敗變質。因此,為預防食物中毒,識別海產品質量優劣很重要,記者特別邀請了幾位從事海鮮經營多年的老闆教大家幾招買上好的海產品。 海鮮類產品的鮮品特徵裡,蝦色澤鮮明,身體彎曲,肉質結實,頭、尾不脫落;貝的貝殼抱合緊密,不易掰開,無異味,無「湯水」流出;魚的眼睛突出、明亮,鰓蓋緊密,鰓絲鮮紅,魚體表面黏液清潔透明,把魚放在手中兩頭不下垂。而變質或不新鮮的魚口內有汙物,鰓蓋松,易掰開,黏液特多,魚體變軟,魚肉鬆軟無彈性,手指按壓骨肉易分離,有臭味。 [曝光篇] 幹味製品抽檢九成合格 除了喜歡吃海鮮外,逢年過節,不少市民都喜歡買一些海味幹品食用,或者饋贈親友。近期,泉州市衛生部門對市區的魚乾、蝦仁、海蠣幹、魷魚乾、乾貝、蟶乾、蛤幹和淡菜乾等幹味製品進行了衛生質量抽查。本次抽查了22份產品,主要是檢查產品中的六六六、滴滴涕、敵敵畏、苯甲酸、胭脂紅和莧菜紅等衛生安全指標,並依據相關衛生標準進行了評價。昨日,衛生局公布了2005年03號食品質量公告,結果有20份合格,合格率為90.9%。 據了解,不合格的兩份產品均是蝦仁,受檢分別是泉州市區麗麗糧油店和鯉城中區南紅乾果品商店,不合格原因是檢測中發現有色素(胭脂紅)成分,而按照國家衛生標準,幹蝦仁中不應該含有色素成分。 儘量別買散裝產品 衛生部門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幹味產品,特別是散裝幹味產品時,要注意散裝桶外標籤上應該有生產單位、生產日期等標誌。 另外,選購幹味產品最好到正規商場,儘量不要買散裝產品,要買定型包裝產品,同時注意包裝上有沒有標明產地、廠名、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並保留購貨憑證,以防假冒。 具體在挑選時,墨魚乾、魷魚乾、海參、鮑魚乾等應該挑選體形完整,光亮潔淨,有香味,結實,夠幹,淡口的產品;蝦米則是肉細結實,潔淨無斑,色鮮紅或微黃、光亮,有鮮香味,夠幹,淡口,大小均勻的為上品。如果消費者在挑選時感覺色澤或者味道比較可疑,以不選購為好。 [執法篇] 買高檔酒要防假 昨日是執法行動周第二天。據統計,當天工商部門共檢查食品經營單位1378家,立案11起,案值4萬餘元,查獲不合格食用油32箱,過期調味品155瓶、飲料644瓶、罐頭103瓶、蜜餞210公斤、冒牌酒1311瓶、進口酒19瓶、雙氧水浸泡豬筋300公斤等一大批假冒偽劣食品,以及仿冒「雕」牌洗衣粉140公斤、仿冒「豐田」商標汽車皮革背墊238個。 假冒國酒:安溪縣工商局執法人員到官橋鎮巡查時,在該鎮某商店查獲了涉嫌假冒的「五糧液」、「茅臺」酒共19瓶。檢查時發現,店中櫃檯擺放待售的「五糧液」塑料瓶蓋和瓶套的顏色不一致,幾瓶酒位水平線高低不同,明顯容量不一,有的玻璃瓶底磨損線條明顯。而幾瓶「茅臺」酒瓶蓋上的塑料包裝膜參差不齊、粗糙不堪,瓶身上的商標標誌發黃。 「銀魚」味精:在泉港峰尾鎮一食雜批發經營場所,泉港工商局查獲「銀魚」牌味精18公斤。據查,該牌味精在泉州市2004年第四季度食品抽檢中被確認為不合格食品,工商部門依法予以扣留,並立案查處。 問題豬筋:在南安洪瀨西林村,執法人員搗毀一雙氧水發泡豬筋加工點,現場封存已發泡好的豬筋300公斤,扣留過氧化納(俗稱雙氧水)、氫氧化鈉(俗稱工業燒鹼)275公斤。 據介紹,衛生部門早已明令禁止以燒鹼、工業雙氧水作為食品添加劑。工業雙氧水是廣泛用於造紙業、紡織業的一種強氧化劑,在醫學上一般用做外用消毒藥,含雙氧水的食品不僅會對人體消化道產生強烈刺激,還存在致癌、致畸和引發基因突變的潛在危險。用這些工業物質浸泡的冰凍產品保鮮期可延長3~5倍,而且產品外觀鮮亮、形狀飽滿、光澤好,消費者不易發現和識別。 工商人員提醒消費者:購買糧食製品,特別是熟食製品,儘量不要到街頭的小攤小販那兒購買,應選擇可信賴的商家和品牌,購買那些定型包裝的食品,這樣安全性可大大提高;萬一發現所購食品有問題,也可找到源頭。 N本報記者 邱雲峰/陳駿/郭秀萍/鄭軍/通訊員/葉志平/林錦斌/李和楷/張江龍/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