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聯盟,可以讓你只需選擇聯盟內一家航空公司的常旅客,即可累積、兌換聯盟內所有航空公司的航班。所以,這個看似複雜的問題其實就可以簡單的歸結為兩個小問題:
1. 如何從三大聯盟裡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
2. 在航空聯盟內,該選擇哪一家航空公司?
三大聯盟的選擇
其實,有關聯盟選擇的核心內容,就是你預期的航線範圍,也就是你經常飛的區域。比如,你是經常飛中美,中歐還是中非,又或者是只飛國內,這個問題很關鍵。
因此,我們需要首先了解一下三大聯盟的覆蓋範圍。
星空聯盟:
歐洲(10家):亞德裡亞航空、愛琴海航空、奧地利航空、布魯塞爾航空、克羅埃西亞航空、漢莎航空、波蘭航空、北歐航空、瑞士航空、葡萄牙航空
北亞(5家):中國國際航空、全日空、韓亞航空、長榮航空、深圳航空
非洲(3家):埃及航空、衣索比亞航空、南非航空
北美(2家):美國聯合航空、加拿大航空
東南亞(2家):新加坡航空、泰國國際航空
中南美(2家):阿維安卡(哥倫比亞)航空 、巴拿馬航空
中東(1家)土耳其航空
大洋洲(1家):紐西蘭航空
南亞(1家):印度航空
寰宇一家:
歐洲(5家):英國航空、西班牙航空、柏林航空、芬蘭航空、俄羅斯S7航空
東南亞(2家):國泰航空、馬來西亞航空
中東(2家):卡達航空、約旦皇家航空
中南美洲(2家):智利航空、巴西天馬航空
北美洲(1家):美國航空(含全美航空)
南亞(1家):斯裡蘭卡航空
北亞(1家):日本航空
大洋洲(1家):澳洲航空
天合聯盟:
歐洲(7家):俄羅斯航空、西班牙歐洲航空、法國航空、義大利航空、捷克航空、荷蘭航空、羅馬尼亞航空
北亞(5家):中華航空、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廈門航空、大韓航空
東南亞(2家):越南航空、印尼鷹航
中東(2家):沙特航空、黎巴嫩中東航空
北美(2家):達美航空 墨西哥航空
中南美(1家):阿根廷航空
非洲(1家):肯亞航空
從上面這些數據,大家應該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1、 星空聯盟擁有最完善的歐-北亞-北美網絡,對於經常選擇前往歐洲和美國的朋友來說,應該是首選的聯盟。尤其是北亞網絡,同時覆蓋中、日、韓三國,再加上新加坡航空,以及唯一擁有兩大巨頭的北美網絡,跨越太平洋的航線無人能及。
而10家歐洲航空公司(加上土耳其就是11家)提供的歐洲網絡,也讓中歐飛行選擇是遊刃有餘。此外,星盟還擁有最多的非洲夥伴,也是前往非洲的首選;印度航空的加入,也彌補了南亞的缺陷。
但星盟也有一個軟板,就是中東。雖然土耳其勉強可算中東範圍,實際上還是更偏歐洲,對於正宗的中東區域,還是沒有覆蓋。
◆2. 寰宇一家是夥伴數量最少的聯盟,但其在美洲的地位,對於西半球旅行來說應是首選。此外,中東擁有土豪航空公司之一的卡達航空,使中東成為其強項。跨太平洋航線,尤其是中美往返,由於僅有日本航空和國泰航空作為亞洲的夥伴(馬航已死,你懂的),和星盟相比,選擇面窄了不少,對於中國朋友來說,不能作為首選網絡。
最大的短板在於非洲,迄今為止,其尚未有非洲的合作夥伴。
◆3.天合聯盟最大的優勢居然是同時擁有四家大中華區域的航空公司,所以對於經常飛國內的朋友來說,必然是值得考慮的了,相應的,接應跨太平洋航線也綽綽有餘(還有大韓航空配合),除此以外,跨大西洋航及非洲航空也勝過寰宇一家。
簡單來說,就覆蓋面來說,優勢聯盟:
太平洋航線:星盟首選 天合次之
大西洋航線:星盟=天合
中-歐航線:星盟
西半球航線:寰宇
中東:寰宇=天合
非洲:星盟
大中華區域:天合
這個選擇只是一個粗略的選擇,因為同時還要考慮你自己的出發城市和達到城市。
比如,雖然寰宇一家的太平洋航線不夠充足,但是對於Base香港的人來說,國泰必然是他的第一選擇。因此,你要同時考慮到自己所在城市是否為某一航空聯盟的樞紐。
又比如,從上海、廣州出發前往美國的朋友,未必會首選星空聯盟,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你不是在樞紐城市,那麼上述首選聯盟的意義可能會更大一些。比如我在武漢,去美國,那我是選擇走北京的星盟,還是走廣州、上海的天合呢?如果我美國常去的城市是底特律、西雅圖,那麼天合可能更適合我,如果是紐約、休斯頓、洛杉磯,星盟可能更好。
而且,隨著現在各大聯盟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某些區域,星盟佔主導,未必寰宇沒有一席之地。比如,大西洋航線,星盟和天合各佔30%,寰宇雖然只有20%,但是如果你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英國,寰宇由於有英航,肯定值得你首先考慮。
所以,上述的各大聯盟的分布和優勢區域僅供大家作為參考原則,你同時還要結合自己所在地、常飛的目的地進行綜合考慮。
聯盟內部的選擇
初步敲定你的首選聯盟之後,在聯盟內部,你應該把裡程積在哪個常旅客計劃呢?因為同一個聯盟,使用一個常旅客計劃,即可預訂聯盟內所有的航班,你完全沒有必要在聯盟內選擇多個常旅客計劃浪費裡程。那麼,這個常旅客計劃應該符合什麼要求呢?
個人覺得,至少要符合三個要求:
1. 兌換比例合適;
2. 沒有燃油附加費;
3.來源容易。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完全可以把聯盟內各個公司的兌換表查看一遍。實際上,不用這麼辛苦,我們先按第二個標準來篩選即可。因為現在這個年頭,裡程票兌換不收燃油費的公司沒有幾家了。
這裡總結一下:
星空聯盟:美聯航和哥倫比亞航空完全不收燃油費。加拿大航空對部分航空公司不收燃油費(對國航(包括深圳航空)、長榮航空、新加坡航空、美國聯合航空、瑞士航空、土耳其航空、布魯塞爾航空、北歐航空不收取燃油費,對韓亞航空、波蘭航空的燃油費相對較低)。
寰宇一家:美國航空(全美航空)除英航外,不收燃油費;柏林航空、LAN以及TAM似乎也完全不收燃油費。
天合聯盟:Delta對部分航空不收取燃油費(荷蘭航空、法國航空、義大利航空、大韓航空以及阿根廷航空),沙特航空似乎完全不收取燃油費。
了解這些內容以後,你再來根據你常飛航線,比較一下兌換比例,選擇決定首選的裡程計劃。兌換不僅僅包括數字上的比例,還包括是否允許停留和開口。允許停留和開口就意味這花更少的裡程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
你問我什麼是停留?開口?請點擊查看《課件|第六課:裡程票兌換基礎》
此外,還要關註裡程來源的難易程度。我們也曾經談到過,坐飛機累積裡程僅僅是裡程來源的一小部分。
對於空中飛人來說,可能飛行裡程一年就可以累積幾十萬。但是對於一年只飛幾萬公裡的普通遊客來說,可能更多的要靠聯名信用卡或者購物通道。
國內的聯名信用卡雖多,但大部分都是國內航空公司的,有的幾張外卡也都是收燃油費的苦主,而且,國內信用卡許多大宗消費都不計積分,累積比例也比較坑爹(18:1、20:1有木有!),所以一個工薪階層的消費者,一年也難以累積到多少裡程。
與其這樣,還不如通過外航的購物通道去海淘,一般人民幣累積比例都可以至少在2:1、3:1的比例上。再結合自己飛行的裡程,應該快得多。
以上這些內容,希望大家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個合適的裡程計劃,邁出裡程累積的第一步。
更多資源可點擊閱讀原文進行查看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