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郝瑞鈴/文 記者 王訪賢/圖
快遞,讓「買買買」們渴盼幸福一刻的時間越來越短。但包裝廢棄物與日俱增,也對環境造成的壓力。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並呈快速增長趨勢。
2020年,「史上最嚴限塑令」頒布,時間揚鞭催馬,快遞行業包裝綠色化迫在眉睫。
「十四五」伊始的2021年,快遞行業將如何助力河南生態強省和幸福美好家園實現?快遞企業的「循環箱」,推進阻力重重,2021年,它們又該如何為出彩中原添上一抹翠綠?
【2020年快遞包裝綠色化有三個關鍵詞】
2020年,國家郵政局大力實施「9792」 工程,河南省郵政管理局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國家對快遞行業的要求並非「禁塑」,主要工作重心放在「快遞業綠色包裝標準化、減量化和可循環的工作目標上,加強上下遊協同,注意節約資源,杜絕過度包裝,避免浪費和汙染環境。」
因此,作為實踐主體的快遞企業,2020年對快遞包裝綠色化的探索也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蘇寧物流推出的共享快遞盒
【關鍵詞一:減量】
膠帶和面單瘦身,填充物減量
要想快遞行業包裝綠色化,為膠帶、面單等耗材「減量」最直觀有效。
京東物流方面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通過上萬次運輸測試,京東在保障商品安全的前提下,對封箱膠帶進行了『瘦身』,將寬度減少15%,降至45mm,並且禁止封箱膠帶使用時層層纏繞,已累計減少使用膠帶超過5億米。」
德邦物流公共事務部經理劉亞濤介紹,德邦物流將包裝袋厚度從70絲降為50絲,累計投入使用9000 萬個,直接減少塑料消耗 600 噸。
蘇寧物流電子運單普及率已經達到100%,每年能夠減少2000萬平方米BOPP膜的使用量。
蘇寧物流推出的共享快遞盒
順豐電子運單結構從3層減至2層,節約原紙約1400 噸。
此外,填充氣泡膜方面,順豐用葫蘆氣泡膜代替常規氣泡膜,能節省原材料約 2000 噸。蘇寧物流則優化了快遞包裝內的填充物,單顆氣墊膜厚度減少50%。
【關鍵詞二:替換】
研發新型綠色包裝材料
除去「減量」,運用科技手段研發環保新材料對傳統PC、PVC材料進行替換也是一大思路。
在綠色包裝的研發設計上,申通與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合作研發了「可降解環保材料包裝袋」,與環保公司合作研發了「植物基膠帶」、「環保文件封套」等包裝材料。
德邦2018年成立了「包裝研究中心」,與多方合作共同研究綠色包裝創新模式。目前已經成功推出零膠紙箱,這種紙箱配有防盜「魔力扣」,無需使用傳統的塑料膠帶。
百世則與環保企業合作研發了新型的澱粉基塑膠袋。據了解,這種新型的塑膠袋投入使用後可降低40%PE用量。
【關鍵詞三:循環】
讓快遞箱「漂流」起來
「如果你買了一兩瓶洗衣液,或者幾桶食用油,發現包裝外盒用的是花王紙尿褲的箱子,不要驚訝,它不是送錯貨了。」華中區鄭州蘇寧物流有限公司快遞經營中心總監鄭小博說,對於蘇寧這樣的綜合電商而言,產品採購入庫會帶有外層紙箱,質量比較好的、可以重複利用的外層紙箱會被拆下來疊好放在打包臺供發快遞時使用,快遞送達之後,蘇寧小哥會詢問顧客,紙箱是否可以回收。「每回收一個紙箱,小哥可以得到2至5毛的獎勵。」鄭小博介紹。
此外,蘇寧物流針對快遞包裝綠色化的整體戰略「青城計劃2.0」2019年已經落地鄭州,綠色循環包裝產品包括循環保溫箱、供給袋、可循環使用的「漂流箱」共計投放兩萬多個。
鄭小博介紹,蘇寧的「漂流箱」有五種不同大小的規格,箱體材質是大豆秸稈和玉米芯等,且完全不需要封箱膠帶,「一個箱子實踐過程中基本可以循環使用6次以上,回收後再使用時更換一個一次性鎖芯就好了,不僅環保,還省去了打包員的打包時間。」
蘇寧物流倉儲車間
京東物流方面介紹,京東物流也有類似的由可復用材料製成的快遞盒——「青流箱」。箱體正常情況下可以循環使用20次以上,破損後還可以「回爐重造」。青流箱無需膠帶封包,配合京東自行研發的循環包裝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循環包裝全流程監控。現已經在包括鄭州在內近30個城市常態化使用。
【「循環漂流箱」推進阻力重重】
讓快遞箱在整座城市「漂流」起來的想法,初衷固然好,但落實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順利。
鄭小博介紹,為和「漂流箱」配套使用,此前蘇寧所有門店都設有共享快遞盒的回收站,但由於種種原因,現在的回收站所剩無幾。
出現同樣問題的並非蘇寧物流一家。為何國家層面出臺諸多規定,快遞企業也在不停探索,但快遞包裝綠色化的推進依然阻力重重呢?
鄭小博解釋,靠顧客自行返還「漂流箱」不現實,快遞員當面交付再收回的難度較大。「一個「漂流箱」成本大約在2.8元左右,理論上來說多循環使用幾次成本均攤下來也不會太貴,但如果箱子回收不回來,就增加了成本負擔,因此漂流箱大批量投入使用還比較困難。」
德邦物流公共事務部經理劉亞濤坦言:「現在綠色包裝研發技術還不是太成熟,綠色全降解包裝成本是現有包裝成本的3倍,對於物流行業來說,成本是決定能否推廣普適性的最根本的原因。」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解釋,除了成本問題,習慣問題和意識問題也不可忽視。「物流業長期的巨量非綠色物流服務,也已磨合形成生產製造、電商和物流企業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這需要一定時間轉變。大多數企業更多關心企業自身生產和利潤,很多消費者也缺乏參與社會環境保護的意識,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僅停留於宏觀層面呼籲,缺乏必要的系統解決方案、具體標準、執行措施、法規化約束手段。」
【2021年,快遞包裝綠色化是大勢所趨】
自2020年6月印發實施《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範》,要求寄遞企業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制度後,12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郵政局等8部門又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從目標任務、基本原則、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規範管理等方面對快遞包裝綠色化進行了系統的政策指引和規制。
解筱文說,該《意見》與以往出臺的政策相比,政策規制更高,目標要求更加清晰,而且更加注重源頭治理。《意見》中,鼓勵電商和快遞企業在網絡零售和快件收寄中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包裝產品,並通過積分激勵等方式引導消費者使用;要求開發智能打包、膠帶與紙箱分離等新技術,加快綠色環保、功能包裝材料研發應用。一系列具體的措施,為進一步從源頭上加強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提供了破解的思路。
「近期對垃圾分類的政策也在不斷加碼,從這個發展趨勢看,國家和社會層面對快遞物流企業的環保要求正在逐步加大,需要高度重視源頭的綠色包裝和末端的配送回收環節,大力推進和普及可循環、可降解、可再生的包裝材料和器件,逐步實現中國快遞物流業的綠色化高質量發展。」解筱文說。
鄭州大學化工學院教授王建設認為,對快遞行業而言,研發可降解的新型綠色包裝材料只是解決塑料汙染和資源浪費的一個思路,除此之外,可回收、可循環都可以減少快遞包裝對環境的影響,「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素質提升和公民環保意識養成的問題。」王建設說。
「我覺得快遞包裝的綠色化需要整個行業和整個社會達成共識。」鄭小博說,「我們希望盒子到顧客家之後,就像共享充電寶一樣,可以交還給我們,或者交還給整個行業裡面的任何一家企業。行業內設置類似於積分或者回收能量的獎勵機制,實現業內通用,讓循環箱真正'漂流'起來。」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吉倩倩 呂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