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成本大、快遞箱回收難!快遞包裝「綠色化」還得邁過幾道坎?

2021-01-08 騰訊網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郝瑞鈴/文 記者 王訪賢/圖

快遞,讓「買買買」們渴盼幸福一刻的時間越來越短。但包裝廢棄物與日俱增,也對環境造成的壓力。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並呈快速增長趨勢。

2020年,「史上最嚴限塑令」頒布,時間揚鞭催馬,快遞行業包裝綠色化迫在眉睫。

「十四五」伊始的2021年,快遞行業將如何助力河南生態強省和幸福美好家園實現?快遞企業的「循環箱」,推進阻力重重,2021年,它們又該如何為出彩中原添上一抹翠綠?

【2020年快遞包裝綠色化有三個關鍵詞】

2020年,國家郵政局大力實施「9792」 工程,河南省郵政管理局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國家對快遞行業的要求並非「禁塑」,主要工作重心放在「快遞業綠色包裝標準化、減量化和可循環的工作目標上,加強上下遊協同,注意節約資源,杜絕過度包裝,避免浪費和汙染環境。」

因此,作為實踐主體的快遞企業,2020年對快遞包裝綠色化的探索也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蘇寧物流推出的共享快遞盒

【關鍵詞一:減量】

膠帶和面單瘦身,填充物減量

要想快遞行業包裝綠色化,為膠帶、面單等耗材「減量」最直觀有效。

京東物流方面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通過上萬次運輸測試,京東在保障商品安全的前提下,對封箱膠帶進行了『瘦身』,將寬度減少15%,降至45mm,並且禁止封箱膠帶使用時層層纏繞,已累計減少使用膠帶超過5億米。」

德邦物流公共事務部經理劉亞濤介紹,德邦物流將包裝袋厚度從70絲降為50絲,累計投入使用9000 萬個,直接減少塑料消耗 600 噸。

蘇寧物流電子運單普及率已經達到100%,每年能夠減少2000萬平方米BOPP膜的使用量。

蘇寧物流推出的共享快遞盒

順豐電子運單結構從3層減至2層,節約原紙約1400 噸。

此外,填充氣泡膜方面,順豐用葫蘆氣泡膜代替常規氣泡膜,能節省原材料約 2000 噸。蘇寧物流則優化了快遞包裝內的填充物,單顆氣墊膜厚度減少50%。

【關鍵詞二:替換】

研發新型綠色包裝材料

除去「減量」,運用科技手段研發環保新材料對傳統PC、PVC材料進行替換也是一大思路。

在綠色包裝的研發設計上,申通與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合作研發了「可降解環保材料包裝袋」,與環保公司合作研發了「植物基膠帶」、「環保文件封套」等包裝材料。

德邦2018年成立了「包裝研究中心」,與多方合作共同研究綠色包裝創新模式。目前已經成功推出零膠紙箱,這種紙箱配有防盜「魔力扣」,無需使用傳統的塑料膠帶。

百世則與環保企業合作研發了新型的澱粉基塑膠袋。據了解,這種新型的塑膠袋投入使用後可降低40%PE用量。

【關鍵詞三:循環】

讓快遞箱「漂流」起來

「如果你買了一兩瓶洗衣液,或者幾桶食用油,發現包裝外盒用的是花王紙尿褲的箱子,不要驚訝,它不是送錯貨了。」華中區鄭州蘇寧物流有限公司快遞經營中心總監鄭小博說,對於蘇寧這樣的綜合電商而言,產品採購入庫會帶有外層紙箱,質量比較好的、可以重複利用的外層紙箱會被拆下來疊好放在打包臺供發快遞時使用,快遞送達之後,蘇寧小哥會詢問顧客,紙箱是否可以回收。「每回收一個紙箱,小哥可以得到2至5毛的獎勵。」鄭小博介紹。

此外,蘇寧物流針對快遞包裝綠色化的整體戰略「青城計劃2.0」2019年已經落地鄭州,綠色循環包裝產品包括循環保溫箱、供給袋、可循環使用的「漂流箱」共計投放兩萬多個。

鄭小博介紹,蘇寧的「漂流箱」有五種不同大小的規格,箱體材質是大豆秸稈和玉米芯等,且完全不需要封箱膠帶,「一個箱子實踐過程中基本可以循環使用6次以上,回收後再使用時更換一個一次性鎖芯就好了,不僅環保,還省去了打包員的打包時間。」

蘇寧物流倉儲車間

京東物流方面介紹,京東物流也有類似的由可復用材料製成的快遞盒——「青流箱」。箱體正常情況下可以循環使用20次以上,破損後還可以「回爐重造」。青流箱無需膠帶封包,配合京東自行研發的循環包裝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循環包裝全流程監控。現已經在包括鄭州在內近30個城市常態化使用。

【「循環漂流箱」推進阻力重重】

讓快遞箱在整座城市「漂流」起來的想法,初衷固然好,但落實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順利。

鄭小博介紹,為和「漂流箱」配套使用,此前蘇寧所有門店都設有共享快遞盒的回收站,但由於種種原因,現在的回收站所剩無幾。

出現同樣問題的並非蘇寧物流一家。為何國家層面出臺諸多規定,快遞企業也在不停探索,但快遞包裝綠色化的推進依然阻力重重呢?

鄭小博解釋,靠顧客自行返還「漂流箱」不現實,快遞員當面交付再收回的難度較大。「一個「漂流箱」成本大約在2.8元左右,理論上來說多循環使用幾次成本均攤下來也不會太貴,但如果箱子回收不回來,就增加了成本負擔,因此漂流箱大批量投入使用還比較困難。」

德邦物流公共事務部經理劉亞濤坦言:「現在綠色包裝研發技術還不是太成熟,綠色全降解包裝成本是現有包裝成本的3倍,對於物流行業來說,成本是決定能否推廣普適性的最根本的原因。」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解釋,除了成本問題,習慣問題和意識問題也不可忽視。「物流業長期的巨量非綠色物流服務,也已磨合形成生產製造、電商和物流企業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這需要一定時間轉變。大多數企業更多關心企業自身生產和利潤,很多消費者也缺乏參與社會環境保護的意識,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僅停留於宏觀層面呼籲,缺乏必要的系統解決方案、具體標準、執行措施、法規化約束手段。」

【2021年,快遞包裝綠色化是大勢所趨】

自2020年6月印發實施《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範》,要求寄遞企業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制度後,12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郵政局等8部門又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從目標任務、基本原則、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規範管理等方面對快遞包裝綠色化進行了系統的政策指引和規制。

解筱文說,該《意見》與以往出臺的政策相比,政策規制更高,目標要求更加清晰,而且更加注重源頭治理。《意見》中,鼓勵電商和快遞企業在網絡零售和快件收寄中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包裝產品,並通過積分激勵等方式引導消費者使用;要求開發智能打包、膠帶與紙箱分離等新技術,加快綠色環保、功能包裝材料研發應用。一系列具體的措施,為進一步從源頭上加強快遞包裝綠色治理提供了破解的思路。

「近期對垃圾分類的政策也在不斷加碼,從這個發展趨勢看,國家和社會層面對快遞物流企業的環保要求正在逐步加大,需要高度重視源頭的綠色包裝和末端的配送回收環節,大力推進和普及可循環、可降解、可再生的包裝材料和器件,逐步實現中國快遞物流業的綠色化高質量發展。」解筱文說。

鄭州大學化工學院教授王建設認為,對快遞行業而言,研發可降解的新型綠色包裝材料只是解決塑料汙染和資源浪費的一個思路,除此之外,可回收、可循環都可以減少快遞包裝對環境的影響,「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素質提升和公民環保意識養成的問題。」王建設說。

「我覺得快遞包裝的綠色化需要整個行業和整個社會達成共識。」鄭小博說,「我們希望盒子到顧客家之後,就像共享充電寶一樣,可以交還給我們,或者交還給整個行業裡面的任何一家企業。行業內設置類似於積分或者回收能量的獎勵機制,實現業內通用,讓循環箱真正'漂流'起來。」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吉倩倩 呂瑞天)

相關焦點

  • 快遞包裝在綠色化方面都進行了哪些嘗試
    快遞企業的「循環箱」,推進阻力重重,2021年,它們又該如何為出彩中原添上一抹綠?因此,作為實踐主體的快遞企業,2020年對快遞包裝綠色化的探索也集中在三個方面。①減量丨膠帶和運單「瘦身」,填充物減量實現快遞行業包裝綠色化,對膠帶、運單等耗材「減量」最直觀有效。
  • 快遞包裝回收新玩法,菜鳥攜手四通一達新增1000個回收箱
    8月20日,菜鳥聯手中通、圓通、申通、韻達、百世等快遞企業,在上海發布「回箱計劃」,通過快遞企業的社區網點首批鋪設1000個回收箱,助力上海快遞網點綠色回收全覆蓋。「你們需要盒子嗎?」在上海楊浦區一個臨街的中通快遞超市,前來取快遞的居民看到回收箱後主動問。
  • 八成快遞包裝未被直接回收 快遞包裝綠色轉型要怎麼做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全國快遞年業務量今年將突破800億件。但是,快遞過度包裝、紙箱未被回收、塑料包裝袋產生垃圾過多等現象依然存在。有關部門一直在致力於推進快遞包裝的綠色轉型。八成快遞包裝未被直接回收目前我國快遞包裝物中,瓦楞紙箱佔比較大,塑料包裝袋次之。據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
  • 快遞包裝箱兌換禮物 鄭州部分快遞站重啟快遞箱回收
    雙11後鄭州快遞站點增大快遞包材回收11月18日上午,在鄭州市航海東路遠大理想城社區內的菜鳥驛站,前來取快遞的蘇先生一進門,就麻溜地用手機掃碼、取件、拆箱,掏出雙11買的新外套,再用手機掃一掃快遞箱上的積分,又隨手將它丟進身後一個大的回收箱。此時,這個回收箱裡已裝了不少空箱子。
  • 包裹汙染需加快完善快遞包裝回收利用德國dhl國際快遞查詢
    根據德國dhl國際快遞查詢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當前中國網購規模已經達到7.31億人。小到一支鉛筆一件衣帽大到彩電冰箱等凡是實體商品一應俱全。根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一季度全國物流運行分析數據:「一季度全國快遞營業總額984.6億元,德國dhl國際快遞查詢快遞業務量累計75.9億件」。按照每件使用膠帶0.8米與使用紙盒0.3公斤來算,僅是一季度快遞使用膠帶約60.72億米,紙盒約22.77億公斤,其帶來的汙染可見一斑。那麼如何處理快遞包裹帶來的汙染問題,是「網際網路+快遞」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 共推回收快遞箱 家門口的快遞點多了「綠箱子」
    27日下午,在申通快遞杭州小和山新苑站點,居民翁先生取了快遞後,隨手將拆下來的快遞箱放進了站點設置的綠色回收箱。「我們拿了快遞後隨手拆掉,他們回收之後還可以再利用。」他說。綠色回收箱是兩個月前「冒出來」的。
  • 「雙11」後,全省2億件快遞包裝去哪了
    行動膠帶瘦身、原包裝發貨……「綠色」成快遞熱詞三湘都市報記者採訪發現,快遞包裝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物流行業的「綠色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電商及快遞公司已在包裝、配送、回收等環節開始採取「綠色」舉措。
  • 雙十一狂歡落幕,環保組織給快遞企業綠色化行動做了「測評」
    雙十一快遞業務量的激增預示著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在逐步走向復甦,但同時也帶來了巨量快遞包裝廢棄物的環境汙染問題。與往年的雙十一不同的是,隨著2020年6月國家郵政局《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範》的出臺,今年的雙十一物流將會迎來第一次「大考」,快遞企業將更為注重快遞包裝綠色化環節。快遞企業包裝綠色化行動到底成效如何?是否做到較高程度的信息公開?
  • 報告發布|雙十一後,環保組織給快遞企業綠色化行動做了「測評」
    與往年的雙十一不同的是,隨著2020年6月國家郵政局《郵件快件綠色包裝規範》的出臺,今年的雙十一物流將會迎來第一次「大考」,快遞企業將更為注重快遞包裝綠色化環節,在做好快遞服務的同時,做好包裝綠色化工作。 11月18日,環保組織擺脫塑縛與無毒先鋒聯合發布了《快遞企業包裝綠色化行動評價報告》(下稱「報告」)。
  • 綠色和平:2019年中國快遞包裝廢棄物產生特徵與管理現狀研究報告...
    電商平臺和快遞行業包裝綠色化對比研究部分電商平臺和快遞企業綠色化對比分析快遞產生的大量包裝廢棄物已受到了電商、快遞物流行業,消費者,政府相關主管部門以及學界的廣泛關注。相關企業也正在積極研發綠色包裝材料和包裝方式,例如「菜鳥」網絡的「綠色行動」,京東物流的「青流計劃」等。
  • 海南在快遞行業全面推廣綠色包裝
    新華社海口6月22日電(記者趙葉蘋)22日上午,「綠色快遞,你我共享」海南省加快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應用啟動儀式在海口舉行,標誌著海南在快遞行業全面推廣綠色包裝。根據海南省加快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應用細化方案:2018年將在省內同城快遞業務推廣使用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2019年制訂快遞業綠色包裝海南省標準;2020年基本實現省內同城快遞業務綠色包裝應用全覆蓋;2022年基本建成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推廣使用中轉箱、籠車等設備,編織袋和膠帶使用量進一步減少;2023年基本建立海南省快遞業包裝治理體系。
  • 針對過度包裝和垃圾:共享快遞盒 環保還需降成本
    據稱,這種快遞盒的單次使用成本為0.025元。但是,有物流從業者、電商、淘寶賣家認為,如果大規模使用,「共享快遞盒」在回收、分揀、包裝、清洗等環節還將產生額外成本。「共享快遞盒」的研發是由蘇寧物流實驗室完成,快遞盒是由蘇寧內部團隊統一採購。至於「共享快遞盒」的生產商,該負責人表示「因蘇寧內部團隊較多,暫時不太清楚」。回收成本高 小哥壓力大儘管「共享快遞盒」單次使用成本僅為0.025元,但是許多快遞行業從業者表示,流通環節的額外成本不容樂觀。從業人員談到,20萬個在全國幾億快遞包裹量中太小了,就像是海邊扔石頭。
  • 快遞外賣包裝有待綠色化
    商超塑膠袋 少用一大半(政策解讀·限塑十年(上))  快遞外賣包裝有待綠色化  本報記者 劉佳華 祝大偉  有這樣兩道選擇題,你能答對嗎?問題一:據國家郵政局報告,2016年全國快遞行業消耗塑膠袋約( )個——A.14.7萬,B.147萬,C.147億。
  • 讓快遞包裝「瘦」身變「綠」
    原標題:讓快遞包裝「瘦」身變「綠」 家住北京市豐臺區朱家墳三裡的居民王紅髮現,網購商品收到的快遞包裝變樣了。「此前購買嬰兒奶粉時,兩桶奶粉裝在一個碩大的紙箱子裡。」王紅雙手比劃著,「這麼大的紙箱,其他地方都塞滿報紙。」
  • 如何「綠色」寄快遞?快遞包裝也有「綠色認證」了
    在700億件快遞的背後,有全社會環保理念的提升。快遞包裝減量化、綠色化、可循環取得顯著成效。使用可循環的中轉袋、包裝箱;對大量使用的膠帶進行「瘦身」;對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這些快遞業環保措施,有效地減少了包裝材料的浪費。
  • 「拆箱高峰」後,快遞包裝「減塑」還差哪?
    記者走訪發現,除省郵管局聯合省快遞行業協會向郵政、百世、圓通等9家快遞企業集中發放的1000個便捷式組裝型快件包裝廢棄物回收箱外,多個小區的快遞代收點均自行設置快遞外包裝回收容器,店主會定期清理容器內紙箱並向顧客免費提供。除了快件外包裝廢棄物回收箱,更大的改變還發生在消費者身上。
  • 中學生發明「樂高式快遞箱」 讓快遞包裝可拆裝、可回收、可循環
    來自北京中學的黃彥清和自己的小夥伴們關注到這一問題後,研發出一款可回收、可拆裝的快遞箱,讓以往的垃圾成為可以不斷循環利用的資源。最初關注到這一話題,來自於小夥伴間的一次腦洞碰撞。兩年前,黃彥清在和同學們商量某個社會項目的選題時,有隊友提到有次放學回家的路上,一個快遞包裝袋幾乎跟著飄了一路。這個場景引發了隊友一系列的思考:這些快遞包裝用完該怎麼處理?
  • 記者調查:快遞包裝紙箱都去了哪兒?
    其中的一單,因為書比較少,紙箱子太大,包裝時紙箱子還被折扁,再用膠帶捆住。小張也問過快遞員,快遞員說,這是為了保護,讓書不會在運輸中被碰壞。   小張的妻子也有這種感覺。她經常給家人買衣服,以前也是用塑膠袋裝的,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商戶開始用紙箱子裝。「雙十一」期間,她給小張買了一件白襯衫,賣家居然用了大大的一個紙箱子送來。「包裝得很好,但有點浪費,」小張妻子說。
  • 快遞高峰持續 6000多環保包裝為港城環境「減壓」
    【連網】(徐譽寧 張培軍)眼下,「雙十一」速遞物流高峰剛過,「雙十二」又來臨。近日,市民去港城各郵政網點寄快遞時,發現快遞包裝有了新的變化,不僅快遞包裝箱變輕薄,包裝所使用的膠帶也變窄。近日,筆者從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連雲港分公司了解到,我市從今年9月份開始推廣快遞綠色包裝。
  • 寄遞旺季快遞包裝掀起環保風
    近日,在湖州城區高富路上的一個圓通快遞點,前來取快遞的市民李先生看到「紙箱共享站」後主動詢問工作人員。「歡迎在這裡拆包裹,把紙箱留下,等你下次來寄件的時候,可以從回收箱裡挑紙箱免費用。」工作人員邊說邊遞上拆箱工具,李先生說,自己這次收快遞也「環保了一把」。 記者從湖州市郵政管理部門了解到,湖州去年開始在快遞行業推廣「紙箱共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