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銳大眾記者 張曉帆 宋弢 通訊員 劉孟春 高獻青
家庭醫生的建立,為百姓提供了連續性的、責任式的健康管理服務,籤訂了合同後,所有健康問題由家庭醫生動態掌握和一站式管理。
家庭醫生「管健康」
「阿姨,您最近感覺怎麼樣?」5月21日一大早,李滄區永清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籤約團隊來到了居民譚女士家中,為老人採血化驗,做了心電圖和腹部彩超等檢查。
「沒想到在家裡也能有主任醫師來看病、做檢查。家庭醫生團隊會按時上門給老人調整用藥、做家庭護理指導。」譚女士因患有小兒麻痺症、高血壓病、糖尿病以及多種嚴重併發症,長期癱瘓在床,看病費時費力。現在,家屬為她與家庭醫生團隊籤訂了高血壓合併糖尿病個性化服務包後,一下子沒了煩惱。
在滄口街道衛生服務中心,記者看到,重點人群的籤約協議書、籤約包服務項目、病歷、健康指導方案都裝訂到了一起,方便籤約群眾得到個性化醫療服務。結合自身特點,各基層社區衛生機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還增加了個性化服務,以滄口衛生服務中心為例,團隊為不同群眾提供了包括針灸理療、蜂毒、督灸、葫蘆灸等在內的特色中醫服務包。
「基層醫院留不住病人、留不住病人越辦越弱」的惡性循環曾經是分級診療制度建立的一道坎,家庭醫生的籤約服務為實現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奠定基礎,有力推動了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醫療衛生資源下沉。並且,由於固定人群、連續性服務的特點,醫生和患者不再是冷冰冰的關係,家庭醫生提供了更有溫度的服務。
目前,李滄區已組建了164支「3+X+1」特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團隊,全區家庭醫生籤約服務覆蓋18萬人,其中老年人、兒童、孕產婦、慢病等重點人群9萬人,群眾享受到了安全、有效、方便、廉價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李滄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黃磊說,李滄區現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7家,其中民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2家。為倒逼家庭醫生服務水平的提升,李滄區建立了家庭醫生工作室標準化服務流程,並建立了以服務數量、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為主要內容的考核機制,以及亮牌警告和末位淘汰制度,對連續一年亮紅牌警告的機構實行淘汰制。2018年,李滄區撤銷了2家工作開展不力機構的社區衛生服務準入資質,有效提升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水平。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5月22日,李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李國斌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為86歲的單大娘上門服務時,帶了免費高血壓藥物卡託普利。
李滄區在繼續推行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的同時,為籤訂家庭醫生協議和門診統籌協議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免費提供卡託普利等7種藥品,還實施便民藥箱政策,提供包含30種不在基本藥物範圍內的常用藥物,滿足個性化的用藥需求。
李滄區通過醫聯體的建設,大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以前患者不舒服要轉診,難度很大,現在有了綠色通道,轉診不再是難題。」滄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藍孝釧介紹,中心與青島市立醫院開通了醫聯體網上雙向轉診系統,通過該系統,基層家庭醫生可以方便預約到市立醫院專家門診及住院床位,出院後患者轉診回中心,中心家庭醫生可在網上查詢住院期間檢查診斷及專家制定的社區治療方案。
目前,李滄區成立了「慢病診療中心」「心腦血管病診療中心」,57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青島市立醫院、海慈醫院等市級醫院建設了醫聯體;與思達醫院、阜外醫院、眼科醫院等籤訂了專科醫聯體協議;建成了14家「網際網路遠程會診中心」,在市三醫建成了全市首家網際網路醫院,患者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到北京、上海等三甲醫院專家的優質服務。
「零跑腿」辦件比例達96.8%
「只需要提供戶籍及《李滄區孕產婦生育服務直通卡》,就可在出院時直接減免,比一胎時手續簡單多了。」家住九水街道的張女士今年1月在青島市八醫生完二孩,2015年生第一胎時,她需要帶著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等材料去街道辦理,帶著發票明細往返醫院、婦幼中心和街道蓋章報銷,併到指定的銀行開戶,5個月之後才能領到這筆錢。
李滄區實行「零跑腿」後,孕產婦在孕期到街道辦理《生育服務手冊》時,就對孕產婦的戶籍、居住地等做好登記,對符合條件的辦理直免卡。街道每個月都會和轄區內的醫院對接,將醫院內的數據統計好並上報至區衛健局,然後再分解至各個街道辦理。
今年1月1日起,李滄區分別在轄區內的6所助產機構和李滄區婦幼中心同時啟動「雙直免」服務,包括育齡婦女分娩補助500元以及新篩、聽篩每名新生兒224元。在李滄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實行產前直免服務,包括孕婦產前篩查服務事項160元和無創DNA檢查650元,最大限度實現了孕產婦生育服務的「零跑腿」,將惠及3000名李滄戶籍孕產婦。
李滄區去年開展了45項行政許可、5項依申請政務服務「四到」工作」。2018年,李滄衛健系統共受理並辦結行政許可事項3887件,全年辦件量實現「零跑腿」比例達到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