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當你拜佛拜的只是佛像,你就錯了

2020-12-10 今古浮沉

當今社會文化開放,佛教文化亦然。每年都有許多人去寺廟,進行各種佛教的活動,其中拜佛是最為基礎的。在一般人眼中,拜佛只是跪下對佛像行合掌禮,其實十分簡單,一學就會。

誠然,拜佛的動作、姿勢,並不複雜,人們稍微學學就能掌握。然而拜佛如果只是止於動作、姿勢及佛像,則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常言道,「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一般人看來簡單的幾個拜佛動作,對於深諳拜佛的修士而言,是大有學問的。

當你認為「拜」就是跪拜合掌,當你認為自己所拜的只是木質的佛像,那你就錯了,這說明你尚且停留在表面上。停留在表面上的拜佛,不是真正的拜佛,故而不會有相應的效果。

佛法是心地法門,以心為根本,除此外都是枝末、附屬。正如海水與浪花的關係,海水是根本;浪花無論化作何種相,其本質仍然是海水。

達摩祖師在《達摩血脈論》中雲「前佛後佛,以心傳心,不立文字」。故而其創立禪宗,不立文字,直指真心。至於六祖惠能大師,禪宗的發展達到了高峰。達摩祖師進一步指出「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闡明了「即心是佛」的佛法之根本。

自古及今,所有祖師大德皆是向心求法,而非外求。正如古德所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佛教的一切法門,總指於向心求法,拜佛亦是如此。跪下合掌禮拜佛像,跪下不是目的,合掌不是目的,禮拜佛像也不是目的;通過以上的跪、合掌、禮拜佛像等動作,提升自己的心靈,方是根本目的。

下跪容易消除傲慢自滿之心,合掌利於生起慈悲之心,禮拜佛像利於生起恭敬之心。經此種種,內心祥和而自然,心靈不斷向更高的層次提升。隨著心靈層次的不斷提升,我們的身語意皆符合佛法之儀軌,福德自來;既有福德,自然求什麼有什麼。

有一則公案是這樣的。有個人遇到了困難,便去觀音廟中禮拜求觀音。他看到一個人也在拜觀音,仔細一看,竟然發現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他於是問道:「您是觀音嗎?」觀音答道:「我是觀音」。他感到很奇怪,又問道:「您即是觀音,又何必拜求自己?」觀音回答道:「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佛陀說,每個人的佛性無二,自心即是佛。故而求佛即是求自心,拜佛亦是拜自心。

相關焦點

  • 拜佛拜的誰?信教信的啥?說說什麼是佛教
    所謂佛教是指佛的言教,佛陀的教育。「佛」是梵語的音譯,意思是「覺者」或者是一個覺悟的人。我們從面上就可以看到,佛字,從人從弗。人表意,表示看不清楚;弗(fu)表聲,有"不正而使其正義「之義。佛,表示看不清楚而想看清楚之意。
  • 學誠法師:佛像不是護身符 佛教裡也沒「本命佛」的說法
    2007年獲授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教育學榮譽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常委、全國青聯副主席、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副主席、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福建莆田廣化寺方丈、陝西扶風法門寺方丈、北京龍泉寺方丈。鳳凰佛教《般若講堂》欄目今日刊登法師開示如下。
  • 你知道佛像的由來故事嗎?
    在佛像產生後的600年間,佛教信徒一直遵循釋迦摩尼生前的教訓,不立偶像崇拜,在阿育王時代(公元前272年—前232年)建造的佛陀伽耶之摩訶菩提寺中,雖然可以見到不少雕塑圖案和佛座。但是,佛座上並無佛像可見。佛像藝術的出現,是公元一二世紀的事情。
  • 最大的佛教寺院,佔地面積廣,寺院多尊佛像,值得一睹為快
    而承載著人們寄託的,是現實中的宗教,正如我們中國人有的信奉道教,有的信奉伊斯蘭教一樣,歐美國家大多信奉基督教,但在亞洲,當人們最能接受佛教時,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信仰者,而佛教的活動主要是在寺院進行,寺院建築也是佛教文化的精華,在泰國,寺院面積達360萬平方千米,寺院中的一百萬尊佛教尤其壯觀。
  • 佛像不能隨便佩戴!佛教沒有「本命佛」的說法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資料圖) 佛像是木石所造,人心卻不是木石。把它當做木頭,它就是木頭;當做佛像,它就代表著無上的悲智。 建造寺廟、塑立佛像、供養寶藏等,都是歷代大護法、大居士之力,用以表達內心的信仰。國外最好的東西都用來建造教堂,也是同樣的道理。在莊嚴的環境中,人們內心的虔誠容易被引發。 對佛像應該當做佛來看待,恭敬尊重,斷除種種不敬,種種不敬包括:對佛像的「好醜」妄加評論,將佛像當做裝飾物、置於不淨之處,進行買賣等。對法亦應如是發起恭敬,因為法是幫助我們解脫生死的車乘。
  • 佛像正確的擺放,你知道嗎?
    德化千手觀音佛像-白瓷德化千手觀音佛像(一)觀音最宜「坐西向東」,此外,因為觀音潔淨無瑕以及戒暈腥,故此有三不向:一不向廁所,二不向房門,三不向飯臺。德化千手觀音佛像-彩瓷擺放佛像有一些具體的要求,按要求擺也可以;若是不按要求,看自己的心態也可以的。在密宗裡把本尊視為佛的總體,一尊即一切、一切即一尊,他就是你的本尊。比如說阿彌陀佛,你能夠將他視為一切佛的總體,觀音菩薩、文殊菩薩,都是他的幻化,你念阿彌陀佛,實際上是念一切佛菩薩。這樣的話,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本尊。
  • 既然佛教不提倡偶像崇拜,那為什麼又要設立佛像呢?
    皆仁前陣子在說《八十八佛大懺悔文》修法的時候,有人留言問起:「師父,既然佛教不提倡偶像崇拜,那為什麼又要設立佛像呢?」世尊對金佛像說了這樣一番話:「你在未來之世中,將要大作佛事,在我滅度之後,我的弟子就付囑於你了。」空中的百千位化佛也異口同聲說道:「如果有眾生在佛陀示現入滅之後,能夠造立佛陀的形象,並用幡蓋、鮮花和種種香供養佛像。那這人在將來之世,一定可以得到念佛清淨三昧。
  • 佛教:佛像需要「開光」,才會變得「靈驗」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譬如,最近就有同參師兄請佛像供養,但是對「開光」儀軌心心念念,覺得只有經過開光,佛像才會變得「靈驗」。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本文中,我將通過三個方面加以說明,相信看完你就明白了!其一,何為開光?開光,又稱開眼,或者叫做「開光點眼」。
  • 佛像的起源-網友文摘內容-佛教在線
    佛像的形貌後人當然不可能對著佛陀本人或者他的照片來塑造,只有依據經典所記載的特徵,再按照雕塑家自己的想像構思出來,所以佛像的形貌和特徵,都隨著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分別中國的佛窟佛教自西漢末年傳來中國,而塑造佛像卻在南北朝才開始。北朝開鑿了敦煌、雲崗、龍門三大佛窟,塑造了無數大大小小的佛像。
  • 裝藏和開光:藏傳佛教佛像的「安住」儀式
    藏傳佛教對新建的佛像(佛塔、佛殿以及新繪製的唐卡畫像等)在正式投入使用前,要舉行加持儀式。這種加持儀式,安多藏語叫「熱布乃」,漢語意思是「安住」,是祈請諸佛的智慧法身安住於佛像之中,接受頂禮和供養,並為眾生賜福。
  • 為什麼佛教有那麼多的寺廟和佛像?而道教卻很少呢
    其實很正常,在我國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只要你不去信邪教都是可以的,但是在我國還是佛教地位更崇高一些,畢竟進入中國較早,全國各地也基本都有寺廟、佛塔、佛像。但是作為我國的本土教派道教起源也不晚,為什麼就沒有像佛教這麼多的佛像之類的東西呢?其實宗教和人類的歷史是緊密相連的,像現在中東局勢的混亂背後也有宗教信仰的複雜有關。
  • 犍陀羅、馬圖臘、薩拉納特、笈多,佛教造像藝術你知多少?
    犍陀羅、馬圖臘、薩拉納特、笈多,佛教造像藝術你知多少?悉達多太子樹下思維像犍陀羅式彌勒菩薩像犍陀羅式彌勒菩薩像犍陀羅的佛教造像藝術的影響極其深遠,向西北影響阿富汗中部的巴米揚石窟的佛教造像風格,向北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新疆和內地,並東漸朝鮮、日本,為遠東佛教藝術提供了最初的佛像模型。
  • 中國四大佛像,無數佛教信徒前來參拜,網友:佛法無邊
    大家都知道,佛教也是我國一個比較重要的宗教信仰,中國也是世上唯一一個大乘佛教派系,也是世界上佛像保有量最多的國家,但是提到佛像,很多人都會想到樂山大佛,其實中國不僅僅只有這一個高大的佛像,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國家的四大佛像,每年都有很多的遊客前來參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你知道國內有哪些大佛像嗎?四大佛像,最高的竟達108米
    大家都知道,我國和佛教文化有著很深的淵源,作為佛教的第二故鄉,從古到今,我國修建了非常多的佛像。特別是近些年以來,很多地方都建造了非常高大的佛像,看起來就讓人心生敬畏,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去參拜。
  • 日本「另類」的佛像,是設計三年的作品,靈感來自中國佛教!
    我相信你去我們祖國著名的山川旅行時,一定見過各種各樣的佛像,有雄偉的樂山大佛、雄偉的靈山大佛、珍稀的雲南玉佛.但是有這麼一個「另類」的佛像,很多人都沒見過,甚至第一眼就發現了,是日本札幌的「頭大佛」。在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就有這樣一尊「奇特」的佛像,遠遠望去大佛淹沒在薰衣草的海洋裡,只能露出佛像的頭,要不是仔細一看,沒人會想到這裡藏著一尊佛像,這是日本設計師安藤忠雄設計三年的作品,名為「頭大佛」。
  • 中國最大地藏菩薩佛像—九華山,被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中國就成了世界佛教的巨大支持者,從中國境內無數的佛教建築中,可以看出佛教對中國影響之深遠。很多佛教寺院已經成為著名的景點,每年都要接受無數的佛教信徒的禮拜。正如我們今天所介紹的九華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自古以來就對傳承佛教文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印度教與佛教影響下的吳哥時代柬埔寨佛像造像
    挖掘出的二百七十四尊佛像體現了吳哥時代的佛教美術特徵和獨創性。我們能夠親眼見到佛像優雅的尊顏和美麗的姿容,感受到當時供奉佛像者的信仰之心和時代精神。接下來我們跨越約千年的時空去見識高棉人虔誠信仰的證據。這些佛像目前被收藏在建在吳哥窟附近的「西哈努克·永旺博物館」(2008年1月開館),向大眾開放。
  • 很多人拜佛拜了一生,也沒有見到佛的影子,佛到底在哪裡?
    很多信仰佛教的人,經常燒香拜佛,大家都在學佛信佛,可有幾個人見到了佛?佛是不是真的存在?學佛者,一定要先去了解佛,再學佛拜佛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們簡單的佛像,以及看到的佛經,乃至我們自己與他人的身體,這些都是相。既然知道了佛是離一切相的,我們就應該清楚,我們拜的佛像,不是佛,在佛經文字中出現的佛,也不是佛,假如我們可以穿越回兩千多年前,若有緣見到了釋迦牟尼本人,也還是見不到佛。這些都只是相,佛不能以相得見,若以色見佛,以音聲求佛,都是行邪道,是見不到佛的。
  • 新疆佛教盛事:奎屯蓮華寺全堂佛像開光(圖)
    新疆佛教盛事奎屯蓮華寺全堂佛像開光 2015年7月31日,農曆六月十六,巍峨壯觀的奎屯蓮華寺花團錦蔟、經幢高懸、鐘磬和鳴,諸佛歡喜,龍天吉祥!上午9時18分,蓮華寺全堂佛像開光法會正式開始。現場數千信眾合十齊頌佛號,在莊嚴殊勝的儀式中,蓮華寺全堂佛像開光法會拉開序幕。來自重慶華巖寺方丈道堅大和尚、成都大慈寺方丈大恩大和尚、甘肅敦煌雷音寺方丈道證大和尚、綦江古劍山淨音寺方丈朗觀大和尚、貴州安順市東林寺方丈通睿大和尚、四川昭覺寺方丈演法大和尚等二十多位高僧大德們共同拈香、唱贊、灑淨、誦經、祈福、說法。依開光儀軌法師們「用巾拂塵」、「舉鏡照空」、「硃筆點眼」為佛像開光。
  • 佛像之魂——佛教「裝藏」之說
    「裝藏」是佛教造像儀軌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指在塑造或建造好的佛像、佛塔內裝入聖物,以此來賦予塔像「神力」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