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卜勒望遠鏡又一發現!環雙星系統「塔圖因」發現第三顆行星...

2020-12-25 前瞻網

克卜勒望遠鏡又一發現!環雙星系統「塔圖因」發現第三顆行星——克卜勒-47d

 Connor Feng • 2019-04-17 14:53:17 來源:前瞻網 E656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來源:NASA/JPL-Caltech

已知唯一的「塔圖因」多行星系統開始變得更加有趣了。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在雙星克卜勒-47星系中潛伏著第三個行星,而且它比之前發現的兩個兄弟行星還要大。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DSU)的天文學家威廉·威爾士(William Welsh)是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他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當然沒想過它會是恆星系統中最大的行星,這個結果幾乎令人震驚。」

克卜勒-47雙星系統大約有35億年的歷史,距離地球3340光年。它的一顆恆星非常像太陽,但另一顆則小得多,只有我們太陽質量的三分之一。這兩顆恆星每7.45個地球日就會圍繞它們共同的質心公轉一周。

早在2012年,威爾斯大學的天文學家傑羅姆·奧羅斯(Jerome Orosz)和他的同事就宣布發現了圍繞這兩顆恆星旋轉的兩顆行星。這兩個分別名為克卜勒-47b和克卜勒-47c的星球都有兩個太陽,就像盧克·天行者在《星球大戰》宇宙中的母星塔圖因一樣。

研究人員使用美國宇航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得到了這個發現。克卜勒望遠鏡是有史以來最多產的行星獵手,在去年秋天被宣布死亡,它通過「凌日法」發現了許多外星行星(凌日法的原理是尋找行星穿過其主恆星的表面時引起的亮度微小下降)。

奧羅斯也是這項新研究的負責人,他說,就在2012年那篇論文發表之前,研究小組在克卜勒的數據集中發現了第三個過境信號的跡象。六個月之後,克卜勒再次觀測到了另一次凌日現象,因此研究人員得以獲得這顆潛在系外行星的初步軌道。

奧羅斯說:「我們知道了初始軌道之後查看了現有的克卜勒數據,發現了非常微弱的凌日事件,單憑這些微弱的凌日事件,你不會認為它們有多重要,但考慮到它們符合這種初步軌道模式,很明顯它們可能來自同一顆行星。」

這顆行星就是最新公布的克卜勒-47d,它大約是地球的7倍大。這比克卜勒-47b和c要大得多,它們分別是地球的3.1倍和4.7倍。

克卜勒-47b和c分別每49天和303個地球日環繞雙星一周。而克卜勒-47d的軌道周期是187個地球日,這意味著它是處於此前發現的兩顆行星的中間。這很令人驚訝,因為研究小組認為,如果在該星系中發現任何新增行星的話,這個行星都可能位於克卜勒-47c軌道以外才對。

Orosz說,這三個外星世界與我們太陽系中的任何天體都不一樣:它們的密度比土星小得多,而土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膨脹氣態行星。

研究人員說,這種極度膨脹的現象在「灼熱木星」外星世界上很常見,這些系外星球圍繞著它們的主恆星非常緊密地旋轉。但是這對於相對溫和的行星來說是不尋常的,比如克卜勒-47系統的三個行星,克卜勒-47c的平均溫度被認為是零下26華氏度(零下32攝氏度);克卜勒-47d是50華氏度(10攝氏度);克卜勒-47b是336華氏度(150 攝氏度)。

雙星系統通常是非常動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行星的軌道會隨著兩顆主恆星的引力而發生改變,克卜勒-47d的發現正是得益於這種改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顆行星的軌道平面與克卜勒的視線越來越一致,這增加了凌日信號的強度。

但這種動態變化並不意味著克卜勒-47的三個世界將很快被分散到星際空間的黑暗深處,畢竟,它們已經存在了大約35億年(假設它們都是這個恆星系統的原生行星)。

奧羅斯說:「基於數值模擬,這看起來是一個相當穩定的恆星系統。」

這項新研究在4月16日發表在《天文學》雜誌網絡版上,強化了克卜勒望遠鏡開創性工作帶給我們的兩個重要信息:系外行星的多樣性令人震驚,我們的太陽系也遠非典型。(畢竟,我們銀河系中的大多數恆星都處於雙星系統之中。)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的天文學家喬納森·福特尼(Jonathan Fortney)並不是該研究小組的成員,但他在同一份聲明中說,這篇論文還「建立在克卜勒最有趣發現之一的基礎上:密集的低密度行星系統在我們的星系中極為常見。」

福特尼還補充說:「克卜勒-47恆星系統還表明,無論這些行星的形成過程如何——我們的太陽系並沒有得出這樣的結論——對於單星和環雙星行星系統來說,這些過程都是通用的。」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最大的環雙星行星克卜勒1647b
    網易科技訊 6月14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迄今最大的環雙星行星(circumbinary planet)——克卜勒1647b。科學家認為,它也是人類已知的擁有最長運行軌道的凌日行星(transiting planet)之一。它環繞其宿主恆星需要1107天即三年多的時間。這類圍繞兩顆恆星公轉的行星也稱為「塔圖因」行星,塔圖因是《星球大戰》中一個環繞雙星運轉的虛構行星,是天行者家族的故鄉行星。
  • 發現最大「塔圖因星」 質量半徑接近木星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天行者盧克的故鄉是塔圖因星球,這是一顆環繞兩顆恆星運行的神秘行星。2011年,科學家觀測發現Kepler-16b行星系統中存在著類似的塔圖因星球。目前,進一步研究分析發現該行星系統中最大的環雙星行星,這是一顆與木星相似的凌日行星。
  • 兩個外星人行星發現雙星太陽像'星球大戰''塔圖因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了兩顆外星體在一對恆星周圍旋轉:一個完整的太陽系,有雙太陽,就像盧克天行者的虛構世界塔圖因一樣。像太陽這樣的大多數恆星都不是單身,而是成對出現在彼此的軌道上。科學家在這些二元系統中發現了行星,即所謂的「星球大戰」宇宙中有兩個太陽像天象的星球。
  • 來看看「塔圖因」行星盤的奇怪軌道
    「塔圖因」行星盤的奇怪軌道用ALMA觀測到的圍繞雙星(環繞雙星盤)的原行星盤排列和失調的兩個例子。為了清晰起見,增加了雙星軌道。左圖:在恆星系統HD 98800 B中,磁碟與內部雙星不對齊。這些恆星在315天內相互繞軌道運行(在這張圖中,朝向和遠離我們)。
  • 天行者故鄉行星「塔圖因」可能有現實版
    新華社華盛頓4月12日電(記者林小春)黃昏時分,天行者盧克在「塔圖因」星上凝望雙星日落,這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裡的經典場景。最新研究表明,現實宇宙中同樣可能存在這樣一顆可欣賞雙日奇觀的宜居星球。  天文學家此前已發現數顆環雙星行星,但它們都是氣態行星,體積巨大,不適合生命生存。
  • 在「塔圖因行星」的天空升起兩顆太陽
    經過數學模擬的計算,科學家發現,好像沙漠行星塔圖英一樣的類地、或固態行星可能廣泛地分布在宇宙太空。猶他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本·布羅姆利尼和斯密森尼天體物理中心的斯考特·凱尼恩得出了結論,塔圖英行星的日落景象也許十分尋常,「兩個太陽」的景色更令人流連忘返。
  • 克卜勒天文望遠鏡對太空的10大發現!
    早在2009年發射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已取得豐碩成果,準備進入延伸任務階段。克卜勒的設計是要揭開成千上萬顆行星的奧秘,了解行星系統的主要特徵,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恆星系統中存在多少「類地行星」。以下是克卜勒在過去三年裡取得的一些重要發現。
  • 《星球大戰》中塔圖因有兩顆太陽,NASA:226光年處發現相似星球
    科學家們在宣布發現一顆候選行星之前,需要確定三次凌日現象,然而在他們對這顆行星的觀測結果進行審查時並沒有發現第三次信號。在克卜勒K2模式下,從2014年到2018年飛船每三個月一個周期的觀測活動開始時會重新定位,指向新的天空。天文學家最初擔心這種重新定位會導致測量上的系統誤差,因此忽略了最初幾天的觀測數據。
  • 專家相信頭頂兩顆恆星的宜居星球真的存在
    到目前為止僅發現了圍繞雙星運行的不適宜人類居住的氣態巨行星,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那裡不可能形成巖態行星。現在,數學模擬顯示,像塔圖因那樣的固態類地行星很可能存在,而且可能普遍存在。猶他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本·布羅姆利和史密森學會天體物理觀測臺的斯科特·凱尼恩稱「塔圖因式日落可能終歸是很普遍的。」
  • 話說克卜勒:擁有神技能 可發現超50顆類地行星
    中新網7月24日電 綜合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於當地時間23日公布重磅消息: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最像地球的系外行星——克卜勒-452b。這顆行星與地球相似度之高,被形象的稱為地球的「大表哥」。  人類此次發現克卜勒-452b,以及早前發現一系列地球「表親」,都得益於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 現實版塔圖因星!NASA發現一顆「雙日行星」 傍晚可看到兩顆落日
    現實版塔圖因星!(圖片來源:youtube視頻截圖)《星球大戰》中天行者家族的故鄉行星塔圖因(Tatooine)是一顆圍繞著一個雙星系統運行的行星。影片中,年輕的盧克·天行者和他的機器人在塔圖因星球上看到兩個落日的經典畫面令人印象深刻。雖然這是一個虛構的星球,但是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於尋找外星人的太空望遠鏡TESS發現了一顆圍繞一對恆星運行的行星,距離地球1300光年。環繞雙星恆星的行星被稱為環雙星行星,此前天文學家發現的第一顆具有兩個太陽的真實外來行星是克卜勒-16,它距離地球200光年遠。
  • 現實版「塔圖因」行星或可孕育神秘生命
    目前,美國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類似「塔圖因」的行星生命宜居指數更高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美國一位天文系學生表示,類似「塔圖因」的行星比環繞一顆恆星運行的行星更有可能孕育生命。塔圖因行星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劇情中一顆神秘星球,它環繞兩顆恆星運行。
  • 在巨蟹座又發現新的系外行星,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是真的強
    現在美國宇航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巨蟹座發現了一顆新的系外行星恰巧的時間安排和這顆行星奇特的軌道模式,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們能夠比迄今為止任何一顆都小的行星,更精確地計算出它的質量。第一作者、研究生亞倫·哈曼說:這完全出乎的意料,起初認為數據有問題,但當仔細觀察時,發現問題非常明顯。
  • 克卜勒探測器發現2顆行星"凌日"同一恆星/圖
    擁有三顆行星的行星系統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8月26日,美國宇航局科學家宣稱,最新發現兩顆土星大小的巨型行星環繞同一顆恆星運行。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2顆行星同時「凌日」於同一顆恆星。  這兩顆系外行星是由克卜勒探測器探測到的,這項發現將為科學家理解行星如何形成和它們如何發生交互作用提供至關重要的信息。同時,克卜勒科學家發現該行星系統還可能存在第三顆更小的行星,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5倍,其運行軌道距離恆星非常近,公轉一周僅1.6天。
  • 地球大小的塔圖因星球可能宜居 科學家研究結果驚人!_遊俠網 Ali...
    星球大戰中盧克·天行者的家鄉塔圖因星球有兩個太陽,看起來就是一個炎熱的沙漠世界。在實際中,藉助NASA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我們知道雙星系統實際上支持行星的存在,儘管目前發現圍繞雙星系統的行星都是巨大的氣態行星。科學家就想:如果有一個地球大小的行星繞行兩個太陽,那麼是否可能存在生命呢?
  • 地球能夠像圍繞兩個太陽旋轉的行星那樣存在嗎?
    然後,在過去十左右的時間裡,天文學家發現了十幾個已經確認的「雙星行星」實例——其運行軌道環繞雙星。(注意:也發現了行星環繞具有遙遠伴星的恆星運轉的實例。但這與前文中的問題截然不同)。克卜勒1647行星以及其他雙星行星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只要與行星的距離至少是兩顆恆星之間的距離的4倍,這顆行星就會愉快地圍繞兩顆恆星的質心旋轉。如果一號太陽和二號太陽之間的距離低於一千五百萬公裡,那麼太陽系所有的行星(甚至是水星)都可能維持穩定。
  • 「行星獵人」TESS發現現實世界中的「塔圖因」
    據外媒CNET報導,想像一下一個有兩個太陽的世界,就像《星球大戰》中虛構的天行者家族的故鄉行星塔圖因(Tatooine)一樣:這是一顆圍繞著一個雙星系統運行的行星。但是,這顆行星的方向恰到好處,因此可以每15天看到一次「日食」。
  • 最新觀測到環繞兩顆恆星運行的「雙面塔圖因」
    這是雙星系統2M0103,中心區域是一對恆星,神秘的第三顆星球環繞它們運行。這張紅外圖像是由智利甚大望遠鏡拍攝的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首次探測到了一顆行星環繞兩顆恆星的直接證據,這顆行星叫做2MASS0103(AB)b,具有雙重生命特徵。它的質量非常龐大,可能是一顆降級恆星,緊密環繞著一對恆星運行,通過解碼它的身份將有助理解恆星和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這是他當時最受人欽佩的功績,由此表可以知道各行星的位置,其精確程度是空前的,直到十八世紀中葉它仍被視為天文學上的標準星表。1629年他出版了《1631年的稀奇天象》一書,預報了1631年11月7日水星凌日現象。至於他推算的金星凌日因發生在夜間,西歐看不到。在他的遺稿中尚有《新天文集》一書未及整理出版。在蒂賓根大學畢業後,克卜勒在格拉茨研究院當了幾年教授。
  • 克卜勒任務:發現地球「大表哥」的背後功臣(圖)
    得益於「克卜勒任務」,人類在太空探索領域又獲得一重大突破。  「克卜勒任務」於2009年3月展開。搭乘「德爾它-2」型運載火箭的「克卜勒」號太空望遠鏡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肩負著NASA首個在適居區或接近適居區尋找繞行遠方恆星的類地球行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