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軌道交通,也稱長沙地鐵,是服務於中國湖南省長沙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包括地鐵系統、磁浮系統等。其第一條線路於2014年4月29日開通,其磁浮快線為中國開通的首條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線路。
地鐵標誌
長沙軌道交通標識由長沙拼音首字母「C」、「S」構成,同時CS構成了一副快車追逐太陽的藍圖,體現了長沙軌道交通帶給市民便捷、快速的生活,詮釋了「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精神。
紅色是長沙歷史文化的載體,有積極向上、好客熱情之意,在傳統文化中還有吉祥如意的意思;
藍色代表科技、時尚,沉穩大氣,給人安全感,體現長沙軌道交通安全快速的特點。
磁浮交通標誌
磁浮標誌分為兩個部分,上半部分為磁浮列車,列車車頭呈向上趨勢,車尾同樣也呈向上趨勢,代表著湖南磁浮事業向上飛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下半部分為磁浮軌道,列車浮於軌道之上,顯示出磁浮列車的基本行駛特徵。
徽標整體為一輛飛速前進的磁浮列車,並呈向上趨勢,表現出湖南磁浮積極向上的態度和勇往直的歷史使命。
顏色採用湖南紅為主體色系,突出湖南人熱情、友善的性格和生活態度。
長沙軌道交通,是服務於中國湖南省長沙市的城市軌道交通,包括地鐵系統、磁浮系統等。其第一條線路於2014年4月29日開通,其磁浮快線為中國開通的首條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懸浮線路 。
截至2020年6月,長沙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共6條:長沙軌道交通1號線、長沙軌道交通2號線、長沙軌道交通3號線、長沙軌道交通4號線、長沙軌道交通5號線、長沙磁浮快線,線網覆蓋長沙主城區全域和長沙縣,共設車站114座、換乘站12個, 運營裡程161.05千米。
截至2020年6月,長沙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共有2條:長沙軌道交通6號線、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一期。依據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長沙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地鐵)由12條線路組成,總長約456千米,設車站333座,其中換乘站45座,中心城區線網密度0.61千米/平方千米。
2019年全年,長沙軌道交通共計發送旅客33789.1萬乘次, 其中地鐵線網發送旅客3.34億乘次,日均客運量達106萬乘次。截至2020年10月1日,長沙軌道交通最高日客運量為2020年9月30日的200.37萬乘次
城市軌道交通的定義與分類
軌道交通是一種利用軌道列車進行人員運輸的方式。城市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速度快、安全、準點、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用地等特點。世界各國普遍認識到:解決城市的交通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優先發展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城市公共運輸系統。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及其環境
產品分類:軌道交通包括了地鐵、輕軌、空中軌道列車、有軌電車和磁懸浮列車等:
輕軌是一種電氣化鐵路系統,由於輕軌的機車重量和載客量都較小,列車長度、寬度都不及地鐵,使用的鐵軌質量也較小,每米只有50公斤,而一般鐵軌每米的質量為60公斤,由此得名「輕軌」。
地鐵也是一種電氣化鐵路系統,運能與輕軌相比較大。它必須有單獨的道路;車輛由多節車廂組成,速度及加速都較快;有複雜的信號系統;並需有較高的站臺上下客。行駛的道路一般在地面、地下和高架線上。國外交通系統包括了市郊列車、地鐵列車等。如上海地鐵1號線、2號線、3號線……都屬於這一類。
運量分類:根據其運能大小,大致可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大容量的軌道交通方式, 主要是地下鐵道和市郊鐵路,適合於市中心區和市郊有大密度客流的地區與方向。二是中等容量的軌道交通方式, 主要是指輕軌交通,適合於市郊間、市區次中心之間,甚至市區(主要是中、小城市) 等有相當客流量的方向與地區。 三是低容量的軌道交通方式,主要是指傳統的有軌電車和單軌系統等, 適應於較小運量的地區或方向。上述三個層次與常規公交汽、電車互相有機配合,可高效、快速地完成城市人口的出行需求。
此外,從能源使用的角度來說,大多數軌道交通工具都是用電驅動的,低碳、環保。
各種軌道交通方式的不同分類
長沙軌道交通運營情況運營線路
長沙軌道交通運營線路
線路,起訖站,車站(座),裡程(千米),車輛段,開工日期,開通日期,編組:
1號線一期,尚雙塘—開福區政府,20,23.55,尚雙塘車輛段,2010年12月26日,2016年6月28日,6B;
2號線,光達—梅溪湖西,23,26.38,黃興車輛段,2009年9月28日,2014年4月29日,6B;
2號線一期,光達—望城坡,19,21.926,黃興車輛段,2009年9月28日,2014年4月29日,6B;
2號線西延一期,望城坡—梅溪湖西,4,4.449,2011年11月1日,2015年12月28日,6B;
3號線一期,山塘—廣生,25,36.4,洋湖車輛段、龍湘停車場,2014年1月3日,2020年6月28日,6B;
4號線一期,罐子嶺—杜家坪,25,33.5,星城車輛段、黃停車場,2014年12月31日,2019年5月26日,6B;
5號線一期,毛竹塘—水渡河,18,22.5,水渡河車輛段,2015年11月29日,2020年6月28日,6B;
磁浮快線磁浮,高鐵站—磁浮機場站,3,18.55,磁浮車輛段,2014年5月16日,2016年5月6日,3節。
長沙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示意圖
長沙軌道交通1號線
長沙軌道交通2號線
長沙軌道交通3號線
長沙軌道交通4號線
長沙軌道交通5號線
長沙軌道交通磁浮快線
長沙軌道交通車輛設施地鐵列車
長沙地鐵列車線路,外形,內飾,車型,
長沙軌道交通1號線
1號線列車外觀
1號線列車內飾
株機6B長沙軌道交通1號線列車採用6節編組的B型鋁合金車體,最高運行速度80公裡。列車外觀塗裝為白色加黑色,配以紅色裝飾帶。1號線配有中國首列永磁地鐵。
長沙軌道交通2號線
2號線列車外觀
2號線列車內飾
株機6B長沙軌道交通2號線地鐵列車為6節編組的B型鋁合金車輛。每節車長20米,寬2.8米,高3.8米,最高運行時速80公裡,最大載客量近2000人。列車外觀塗裝以白色為主,配以棕色裝飾帶。 長沙軌道交通3號線
3號線列車外觀
3號線列車內飾
株機鼓形6B長沙軌道交通3號線地鐵列車6節編組,為B型鋁合金鼓形車輛。列車外觀塗裝以綠色、白色、黑色為主。
長沙軌道交通4號線
4號線列車外觀
4號線列車內飾株機鼓形6B長沙軌道交通4號線地鐵列車為6節編組的B型鋁合金鼓形車輛。列車外觀塗裝以紫色、銀色、黑色為主。
長沙軌道交通5號線
5號線列車外觀
5號線列車內飾
株機鼓形6B長沙軌道交通5號線地鐵列車為6節編組的B型鋁合金鼓形車輛。列車外觀塗裝以黃色、銀色、黑色為主。
長沙磁浮列車——線路,外形,內飾車型,磁浮快線
磁浮列車外觀
磁浮列車外觀
磁浮列車內飾
磁浮列車內飾
南車株機3節編組長沙磁浮快線系中國首條自主研發中低速磁懸浮線。磁懸列車由南車株機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中低速磁浮列車「追風者」號,其多項成果被鑑定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國也因此成為世界僅有的4個掌握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技術的國家。列車採用3輛編組,設計最高速度120公裡/小時,座位既有橫排設置也有豎排設置,每列車最大載客量為363人。列車分為2種外觀塗裝:1:藍白黑 2:紅白黑。
城市軌道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經濟特徵
1.城市軌道交通是準公共產品
從經濟學角度看,地鐵項目兼具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特性,即地鐵運輸服務具有消費的非競爭性和有一定排他性的基本特徵,屬於準公共產品。理論上純公共產品由政府提供,純私人產品應由民間部門通過市場提供。準公共產品既可以由政府直接提供,也可以在政府給予補助的條件下,由私人部門通過市場提供,即政府和民間合夥的方式。
2.城市軌道交通的外部效應主要是正外部效應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能誘發沿線土地升值,促進沿線房地產、商業等行業的加速發展。從這一意義上講,城市軌道交通能增加城市的社會經濟福利,帶來巨大的正效應。
3.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特徵
城市軌道交通發揮作用以網絡規模為前提,覆蓋面越大,城市軌道交通效率越高。由於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正外部性的存在,其社會效益大於經濟效益,項目盈利差,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帶來的總收益不可能全部量化為項目投資者的帳面收益,如城市軌道交通到達地區房地產升值的部分,城市軌道交通的暢通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時間成本的節約,城市軌道交通的建成對城市交通及環保的貢獻等。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經營具有時空局限性,盈利空間有限。但是,城市軌道交通權益具有放大性,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力強。隨著社會發展、人口流動增大、路網增加,以及服務水平的提高,城市軌道交通將吸引更多的客流,票款收入從長期看具有一定的增長趨勢。而且城市軌道交通的洞體使用年限長達百年,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升值潛力巨大。因此從長期看,城市軌道交通資產的權益可以不斷放大,資產具有很強的保值增值能力。
長沙軌道交通換乘站點長沙軌道交通換乘站點
車站,換乘線路A,換乘線路B,換乘方式:
五一廣場站,1號線,2號線,節點換乘;
侯家塘站,1號線,3號線,節點換乘;
黃土嶺站,1號線,4號線,節點換乘;
長沙火車站,2號線,3號線,節點換乘;
濚灣鎮站,2號線,4號線,通道換乘;
沙灣公園站,節點換乘;
長沙火車南站,站廳換乘;
光達站,站廳換乘;
萬家麗廣場站,2號線,5號線,節點換乘;
阜埠河站,3號線,4號線,節點換乘;
月湖公園北站,3號線,5號線,節點換乘;
圭塘站,4號線,5號線,通道換乘。
1.由於長沙磁浮快線與長沙軌道交通線網內其他線路計價方式不同,換乘磁浮快線需要從地鐵長沙火車南站6、7號口出站,乘手扶電梯來到長沙火車南站到達層,通過磁浮快線換乘通道步行到達位於長沙南站東北角的磁浮高鐵站B1、B2出入口。
2.長沙軌道交通在地鐵車廂線路圖內將長株潭城際鐵路標識為「城際線」,可與其換乘的站點都標識為換乘站,但由於長株潭城際鐵路屬於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各換乘站點必須出閘結算,方可換乘。長株潭城際鐵路可與2號線在錦泰廣場站出站換乘,可與1號線在中信廣場站(先鋒站)出站換乘、在開福寺站通道換乘,可與4號線在觀沙嶺站出站換乘、在樹木嶺站通道換乘。
軌道交通銜接系統的原則:
要提高銜接效率,應該遵循銜接過程的連續性、客運設備的適應性、客流過程的暢通性、點、線、網系統性、環保可持續發展。
1、銜接過程連續性
乘客完成各交通方式間的換乘,應該是一個完整的連續過程。銜接連續性是組織銜接交通最基本的要求和條件。換乘站或換乘樞紐的規劃布局應為乘客換乘提供便利,應為乘客提供最佳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交通連續,10減少換乘延誤。
2、客運設備適應性
應保證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之間的客運設備(包括交通工具的數量,客運站及樞紐中轉站、行人通道、乘降設備、停車設施等)的運輸能力相互匹配。
3、客流過程暢通性
要使乘客均勻分布在換乘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上,不致於在環節中間滯留集聚。保證乘客在換乘過程中的緊湊和通暢。
4、規劃布局系統性
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都屬城市公共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協調配合應該統一於城市公共運輸運輸效率最大化。針對其間銜接,要運用系統思維考慮換乘樞紐站點合理選址、軌道交通、常規公交線路布設、整個城市公共運輸網絡優化,換乘樞紐顯現出「點"的特徵,但這些點處於一條交通系統上,具有「線』』的關聯性,若不同的交通系統組成了城市交通網絡,樞紐特定的「點」置於一個特定的網中。點、線、網構成一個完整的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結構,它們又各為這個大系統的子系統。因而,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銜接應該體現系統性思想。
5、環保可持續發展
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已成為我國城市發展的時代強音。規劃換乘樞紐站點、優化銜接線網布局都應該遵循環保節約可持續發展原則。
長沙軌道交通建設規劃
長沙軌道交通在建線路
長沙軌道交通在建線路
線路,起訖站,車站,裡程,車輛段,開工日期,預計開通,編組:
6號線謝家橋—黃花機場西,32站,47.98千米,黃梨車輛段梧桐路停車場,2016年12月28日,/,6A;
6號線中段長慶—韶光,20站,30.46千米,2016年12月28日,2021年6A;
6號線西段謝家橋—長慶,5站,5.5千米,2018年11月27日,2022年6A;
6號線東段韶光—黃花機場西,7站,12.02千米,2018年11月27日,2022年6A;
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一期,山塘—湘潭火車北站,8站,17.13千米,北津車輛基地,2019年9月26日,2023年,6B;
1號線北延一期,開福區政府—彩霞路,5站,9.839千米,尚雙塘車輛段沙河停車場,2020年9月29日,2024年,6B。
長沙軌道交通擬建線路
長沙軌道交通擬建線路
線路,起訖站,車站,裡程,編組,車輛段,預計開工,預計開通:
2號線西延二期,梅溪湖西—長沙火車西站,12座,13.94千米,6B,黃興車輛段、青山路停車場,2020年,2024年;
磁浮快線東延,T2—T3,2座,4.5千米,3節,磁浮車輛段,2020年,2024年;
7號線一期,雲塘—五裡牌,16座,16.8千米,6A,南三環車輛段,2021年,2025年。
軌道交通系統的有機銜接
隨著城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交通需求日益高漲,交通供給增長速度落後於交通需求,城市交通狀況日漸惡化。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己成為城市交通界的共識,特別是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已成為大多超級城市的首選。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銜接成為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熱點,其間的銜接對整個城市公共運輸系統的發展及改善城市交通狀況具有重要意義。此主要優勢為:
1、有利於發揮軌道交通大運量優勢
軌道交通吸引範圍包括一次吸引範圍和二次吸引範圍口胡口引,一次吸引範圍又稱直接吸引範圍,它是指軌道交通吸引的直接客流區域範圍,是步行到軌道交通的客流分布範圍,是軌道交通的合理步行區域範圍。二次吸引範圍又稱間接吸引範圍,是指通過非步行出行方式與軌道交通銜接的客流區域範圍,是軌道交通的影響區域範圍。對軌道交通的一次吸引範圍,不必藉助其它交通方式進行;然而,由於軌道交通一次吸引範圍內的客流出行量遠遠不能滿足其正常運量,為了提高軌道交通的運輸效益、提高軌道交通實載率,必須充分吸引軌道交通二次吸引範圍的客流。協調銜接為軌道交通集聚和疏散客流起到保障功能,沒有軌道交通與常規銜接,無法充分發揮軌道交通的運能最大效益,不利於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經營發展。合理的銜接既有利於軌道交通的良性發展,也推動著常規公交的復興。
2、有利於構建高效的公共運輸系統
軌道交通建成後,城市交通會逐步呈現出軌道交通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互協調的城市綜合交通局面。常規公交是構成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與軌道交通一起構成了不同功能和服務水平,多元化的城市公交客運系統。由於常規公交相對於計程車等城市交通有其自身優勢,為軌道交通做好聚集、疏散客流的重任就落到其肩上。在軌道交通不能覆蓋的區域,它是城市骨幹公共運輸客運系統;在城市軌道交通覆蓋的區域,它是集散軌道交通客流的重要接駁方式。一個軌道交通系統效率的發揮,需要藉助於作為集散客流的常規公交。
3、有利於提高公共運輸的競爭力
協調高效的銜接系統可以為公交線網的調整、優化提供必要條件,增加常規公交運營線路的應變能力,提高其運營效率,為城市公共運輸體系分階段、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合理方便的銜接可以充分適應城市出行者的選擇要求,縮短交通出行時間,方便城市居民出行,提高公共運輸的競爭力,促進城市公共運輸的發展。
長沙軌道交通總體規劃
依據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至2030年長沙軌道交通共建設6條地鐵骨幹線和6條地鐵補充線及磁浮快線,共13條地鐵線路,線路總長約456千米。長沙軌道交通線網方案總體結構布局為「米字形構架,雙十字拓展」,整體上呈主副中心軸帶放射形態。其中,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是沿城市主客流走廊布置的骨幹線;7號線進一步加密城市核心區線網服務;8號線將根據城市空間的拓展進程形成副中心和外圍組團間的聯絡線;9號線加強河西南北向以及河東南部的聯繫;10號線增強金霞組團東部、高星組團與河西副中心間的聯繫;11號線、12號線銜接中心城區與外圍城鎮發展組團。
根據已批覆的《長沙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6-2022年)》,長沙軌道交通近期將7號線一期及1號線北延一期、2號線西延二期、4號線北延線、5號線南延線和北延線,新增線路長約121千米,設站83座,其中地下線99.38千米、高架線21.7千米,地下站68座、高架站15座。至2022年建成線網總規模約264千米。
根據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公開的軌道線網規劃修編方案,長沙軌道交通遠期線路番號及基本走向有所調整,其中7號線全長約46千米,線位基本走向:從暮雲組團向北連接松雅湖東片區;
8號線軌道環線,全長約54千米,線位基本走向:沿福元路、花侯路、湘府路、西二環布設;
9號線全長約43千米,線位基本走向:從金霞組團向南到暮雲組團;
10號線全長約49千米,線位基本走向:從長沙火車西站向東進入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11號線全長約48千米,線位基本走向:從含浦片區向東到達星沙松雅湖片區;
12號線全長約42千米,線位基本走向:從長沙火車西站向東到達長沙火車南站;
13號線全長約36千米,線位基本走向:從望城老城區向南到達含浦片區;
14號線全長約32千米,線位基本走向:由嶽麓組團向東至高鐵會展新城片區;
長寧快線(S1線)全長約35千米,線位基本走向:從梅溪湖新天地聯繫寧鄉高鐵站;
長瀏快線(S2線)全長約93千米,線位基本走向:從長沙火車西站連接瀏陽老城區;
長潭快線(S3線)全長約47千米,線位基本走向:望城老城區從接湘潭火車北站;
長株快線(S4線)全長約45千米,線位基本走向:從株洲至金霞組團。
最終線位以長沙市政府審定的方案為準。站點、建設開工時間、建成運營時間由長沙市軌道交通集團在建設規劃層面論證。
長沙軌道交通近期線路(2017-2022年)
線路,起訖站,車站,裡程,編組,車輛段,預計開工,預計開通:
4號線北延,罐子嶺—連江路,8站,14.26千米,6B,星城車輛段、黃榔停車場、望城停車場,2022年、2025年;
5號線北延,水渡河—緯三路,2站,3.65千米,6B,水渡河車輛段、解放垸停車場,2022年,2024年
5號線南延,毛竹塘—大託東,7站,8.43千米,2021年,2024年。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與城市發展、演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在城市綜合交通系統與城市發展、演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它是城市綜合交通系統的核心,起到客流組織的骨幹作用。城市綜合交通系統具有多層次結構。第一層次(高架或地下全隔離系統)——軌道交通、快速幹道(汽車交通);第二層次(地面部分隔離)——軌道交通或公交幹線、城市幹道(汽車交通);第三層次(延伸至居民區及其它功能區)——公交線路、城市道路(汽車交通)。顯然,第一層次是骨架與主幹(大動脈),第二層次是輔助與補充(一般血管),第三層次是集疏與延伸(毛細血管)。
(2) 它是城市發展與演化的必要條件。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能夠滿足大運量、長距離的快速客運要求,因而可解決城市面積拓展與空間合理開發運用的客運通道問題。
(3) 它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保障。在土地佔用、能源消耗、空氣品質、景觀質量、客運質量等主要交通、環境指標方面,軌道交通可達到最優水平。
長沙軌道交通價值意義
長沙軌道交通與京廣高鐵、滬昆高鐵、長株潭城際鐵路等構建軌道換乘網絡,推動長沙率先步入高鐵、航空、城際鐵路、地鐵、磁浮、高速公路「六位一體」國家綜合交通樞紐陣營,使長沙城區到高鐵、機場、公路客運等交通樞紐更方便,能改變市民出行方式,為市民帶來快捷、準時準點的「綠色」交通。長沙軌道交通對於緩解交通壓力、拓展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品質、拉動城市建設、浸潤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精神、促進區域共榮、加快城市化進程、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作用。
長沙(湖南省省會)
長沙,別稱星城,湖南省省會,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長江中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長江中遊城市群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的節點城市。 也是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物流樞紐,京廣高鐵、滬昆高鐵、渝廈高鐵在此交匯 。
長沙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湘江下遊、長瀏盆地西緣、湖南東部偏北,東鄰江西省宜春、萍鄉兩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嶽陽、益陽兩市。全市下轄6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11819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567.32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74.22億元,常住總人口839.45萬人,城鎮化率為79.56% ,常住外來人口達200萬人。
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 有馬王堆漢墓、四羊方尊、三國吳簡、嶽麓書院、銅官窯等歷史遺蹟。凝練出「經世致用、兼收並蓄」的湖湘文化。 長沙既是清末維新運動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策源地之一,又是新民主主義的發祥地之一。 走出了黃興、蔡鍔、劉少奇等名人。
長沙是中國(大陸)國際形象最佳城市、 東亞文化之都、 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打造了「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等文化品牌。 長沙有高等學校51所, 獨立科研機構97家, 兩院院士73名,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15個;有雜交水稻育種、「天河」超級計算機、國內首臺3D燒結印表機等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