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期刊」的「新意思」 56歲《我們愛科學》要做圖畫書

2020-12-24 北晚新視覺網

對於中國科普讀物市場,業內有兩點共識:第一,需求大;第二:原創難。

作者 李崢嶸


有趣的動物圖畫書

「科普讀物已成為兒童文學和低幼讀物之後,最受家長與小讀者青睞的童書品種。與兒童文學中原創作品比例佔絕對優勢的狀況不同,暢銷科普讀物幾乎一邊倒地由進口書唱主角。」中少總社李學謙社長在接受《北京晚報》書香周刊採訪時說,「原創科普難在:好文本難、體例創新難、高品質繪畫難等一系列的操作之難。」

在三「難」情況下,中國最老牌的少兒科普期刊《我們愛科學》卻開始進軍科普圖畫書市場了,首先推出面向5~9歲小讀者的「趣味科學圖畫書o有趣的動物故事」叢書。接下來還將出版面向4~7歲兒童的「趣味科學圖畫書o奇妙的人體」叢書,面向小學中低年級的「精品科普漫畫叢書」,面向小學中高年級、注重培養動手能力的「創意科學實驗室叢書」,面向中小學生讀者的「探秘大自然叢書」,面向少兒攝影愛好者的《用鏡頭看世界》等。

「老夫聊發少年狂」

會有什麼新意呢?

「趣味科學圖畫書·有趣的動物故事」叢書的責任編輯李曉平向《北京晚報》書鄉周刊介紹了「老期刊」的「新意思」。

《我們愛科學》雜誌創刊於1960年,已經56歲了,是我國最早創刊的少兒科普期刊,陪伴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成長呢。《我們愛科學》目前月發行量達140萬冊,在同類少兒期刊中發行量遙遙領先。雖是老牌科普期刊,但《我們愛科學》不斷創新發展,例如,為更好滿足不同年齡段讀者的閱讀需求,《我們愛科學》分為了少年版和兒童版;關注新技術的發展,率先在刊物中引入二維碼、語音碼、AR等多媒體技術。讀者通過雜誌上的二維碼、語音碼和圖片,能在手機、Ipad等數碼設備上看到與雜誌內容相關的視頻、動畫,能用語音筆聽到音頻內容;關注國內外科技熱點,尤其是重大科技新聞事件,找到少兒科普的突破點,講述新聞背後的科技知識,刊發了許多時效性非常強的少兒科普文章,例如針對引力波的發現,刊發了《聽!宇宙的「聲音」》,針對馬航MH370客機失聯事件刊發了《尋找空難的真相》,針對天津大爆炸事件刊發了《隱藏在我們身邊的炸藥桶》,針對山東非法經營疫苗案刊發了《明明白白種疫苗》……
剛剛推出的「趣味科學圖畫書·有趣的動物故事」與圖書市場上的圖畫書有什麼不同呢?

我手上有一套「趣味科學圖畫書·有趣的動物故事」叢書,「趣味科學圖畫書」顧名思義,就是要「有趣有味有科學」,故事性和知識性的融合是其最大特點。每冊分別以河馬、北極熊、狗、袋鼠、大象、駱駝、吼猴、樹袋熊、黑猩猩、松鼠為主角,根據不同動物的特點編寫故事,將該動物的身體特徵、生活習性等知識點融入故事情節中。

「趣味科學圖畫書」還有一個關鍵詞是「圖畫」,圖畫書的圖畫質量必須要保證,而且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李曉平說:「這套書的圖全部採用手繪,富有童趣,特色鮮明,還格外注重形象的科學性,要符合相應動物的基本特徵。所以選擇繪畫作者的時候,我們格外」挑剔「,當然我們也給繪畫作者提供了充足的圖片資料,並向他們詳細地說明了要繪製的動物角色的特徵以及格外要注意的細節,比如有多少個腳趾和手指等,絕對不能出錯。」

如何和引進版

科普圖書競爭

都知道做原創科普難,市場上已經有了很多優秀的引進版科普圖書,為了做好這套原創科普圖畫書,李曉平研究了引進版科普圖書的成功之處:一,圖文並茂,使知識講解形象化;二,故事生動,貼近生活;三,知識講解深入淺出,與故事內容緊密結合。所以在做原創科普圖畫書的時候,不僅吸收了這些引進版優秀科普圖書的優點,還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比如書中安插了知識小問答板塊,對當前頁面講述的重點知識進行即時註解;每冊書還配有知識詳解頁,對該動物進行進一步系統深入的講解,並延伸介紹與它相關的其他動物的知識,可以滿足讀者對更多精細化知識的需求。最後,每冊書的末頁配有知識小測試,讓讀者加深知識印象。在故事頁面插入知識板塊,不只是向小讀者介紹科學知識,其實也是在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故事中的人物會有這樣的行為?同時引導孩子注意故事中的關鍵性信息,進行思考和推理,而不是完全被動地接受故事。這實際上是一個科學思維培養的過程。

營銷推廣

用上新的傳播手段

既然是「新意思」,營銷推廣也要用上新的傳播手段,這套圖畫書剛推出,中少總社就在7月的中國童書博覽會上舉辦了「趣味小故事 動物大百科——趣味科學圖畫書新書分享會。20名微信招募的小讀者與北京廣播電臺著名主持人小雨姐姐一起,以互動式體驗閱讀的方式誦讀有趣的故事,發現動物們的奧秘,探索奇妙有趣的動物世界!還邀請小雨姐姐為這套書做了配樂播講,在微信公眾號中發布了故事的音頻。僅在中國童書博覽會上就賣出了2000多本圖畫書。

以上,我們以56歲《我們愛科學》進軍原創科普圖畫書市場為例,觀察了原創科普圖書出版的潛力。雖然目前原創性科學繪本數量還不夠多,開發難度也比較大,但是七八年前少兒文學市場也是引進版佔有絕對優勢,現在兒童文學市場已經是原創作品的天下了。只要能深入調研,切實把握讀者的閱讀需求,精耕細作,深入推廣,勇於創新,原創少兒科普圖書市場依然有巨大的開發空間。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

相關焦點

  • 5-6歲有趣圖畫書推薦書目和兒童閱讀特點
    不僅僅聽講圖書了,也會參與討論;不僅僅要聽故事了,也會自己來組織故事;不僅僅是圖畫書了,開始閱讀橋梁書了;不僅僅是我們給選書了,更會自己選書了。我們要給孩子提供更寬鬆更多選擇的閱讀環境和圖書選擇。由於思維發展水平有所提高,5~6歲孩子在看圖書,聽故事等方面的要求也都和以前不一樣。更加喜歡連貫的、有情節的故事。
  • 6本親情圖畫書,讓你和孩子讀懂彼此的愛
    與孩子朝夕相處幾天後,我們又面臨分離,只有早晚才能相見。雖然春節假期結束了,但我們和孩子對彼此的愛,永不止息。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6本親情圖畫書。爸爸媽媽們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希望在此過程中,你們都能更懂彼此的愛。
  • 「戰地日記」一本新型冠狀病毒圖畫書是怎樣誕生的?
    一本圖畫書從組稿到印刷、再到面世要用多久?在這個被疫情打亂的春節假期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以下簡稱中少總社)低幼中心《幼兒畫報》和《嬰兒畫報》的女編輯團隊告訴我們,這個時間可以是19天,或者更短。
  • 三歲的孩子可以讀的三種類型的圖畫書
    總體來說,繪本是幼兒的第一選擇,當然0-2歲的低齡寶寶還有很多玩具書,布書,紙板書,卡片書等更多樣的選擇,而到了3歲則就以繪本為主了。那麼這些繪本又是怎樣分類的呢?每一本繪本都有對應的CIP編號,也就是國家圖書館的編碼,其中有個分類為「圖畫故事」正表明了「官方」對這類圖書的認可的名字。那麼「圖畫故事」可就由來已久了,民國時期就有這樣的圖書分類。
  • 科學出版社:講好中國科學故事 推進科技期刊走向國際
    面向國際升級期刊建設   根據科睿唯安公布的2018年度《期刊引證報告》,在科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340餘種期刊中,有53種入選SCI。其中,18種刊物位居國際同領域期刊排名的Q1區。《中國科學》系列、《科學通報》英文刊以及《國家科學評論》《能源化學》等重點期刊SCI影響因子穩步提升,再創歷史新高。
  • 「我想做本圖畫書,讓小孩笑,成人也笑」| 對話彭懿
    彭懿:對,其實我出的圖畫書不算多,以前我一直寫長篇幻想小說,圖畫書算上《我用32個屁打敗了睡魔怪》,這些年一共只有15本。圖畫書不像寫小說,我一個人在家裡寫,然後交給一個編輯他審完給你提意見,然後再終審就結束了。圖畫書我寫出來之後要找到一個畫家,這就很難,然後我們要成立一個團隊,不斷地要見面、要討論,大家一遍一遍改。
  • 青銅葵花圖畫書獎舉行頒獎典禮 這幾本獲獎的很適合孩子看
    作為該獎評委會主席,曹文軒現場致辭時說到圖畫書的神奇之處。「僅僅三十餘頁的篇幅中,圖畫書創作者們將巨大的熱情和對自己生活的思考注入這方寸的色彩、圖形與文字間,傳遞出豐富的情感,引領孩子們展開豐富的想像,留給讀者驚奇與感動。每一本圖畫書中都蘊藏著無限的可能性。」
  • 童書·新書書單|圖畫書為什麼重要
    《要是你給老鼠吃餅乾》入選美國《經典圖畫書寶庫》,是其收錄的12本最偉大的圖畫書之一。《王國》三部曲(《隱形王國》《王國重現》《王國無敵》)[英]羅布·瑞安著,陶寧譯,「讀庫」出品羅布·瑞安是當今公認的剪紙藝術大師,《王國》三部曲是一部新「王子奇遇記」,講述了一個孤獨男孩的歷險記和成長史,讓孩子看到一個「被決定了命運」的人如何學會「做自己」。
  • 閱讀+美術+手工:孩子們自製圖畫書
    我們有這麼多好想法、好故事,為什麼不做一本屬於自己的圖畫書出來?劉曉慧和夏校小學的學生們一起動手做起了圖畫書。最後,學生的自製圖畫書風格不一,各有特色。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但這份耐心和堅持就已經非常值得表揚了。
  • 《別讓太陽掉下來》:一本原創圖畫書的誕生
    回顧這本書創作、編輯到出版的全過程,我們會發現,《別讓太陽掉下來》契合兒童心理特點,具有兒童情感和趣味,又具有濃鬱的中國風特色,小讀者看得懂,而且喜歡看。童書無國界,啟發於童真,創作於童趣,感染到孩童,一本優秀圖畫書的成長曆程離不開兒童性和自身特色。
  • 3-4歲有趣圖畫書推薦書目和兒童閱讀特點
    孩子對書的整體和細節有了認知,對於圖畫中的「彩蛋」樂此不彼。3、自身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而且進入了幼兒園,開始有了好惡區隔,會從中尋找角色認同。同時,因為知道了集體學習機制,不僅繼續對充滿想像的書保持興趣,對數數、認知顏色、動手操作等功能書產生興趣。
  • 中國童書出版出現「黃金十年」 七大主題類圖畫書嶄露頭角
    快樂小豬波波飛系列   7月19日,第28屆全國圖書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召開,「中少陽光圖書館」發布會引起全球矚目:2017年前出版的原創圖畫書實現100%輸出。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波   七大主題類圖畫書嶄露頭角   在「講好中國故事」這個主導思想下,中少陽光圖書館全力打造主題出版、傳統文化、成長與勵志、科學認知、情緒情感、哲學啟蒙、生命教育等七大主題類圖書。
  • 《百年百部中國兒童圖畫書經典書系》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國內原創兒童圖畫書少,苦出版界久矣。今天,《百年百部中國兒童圖畫書經典書系》項目正式發布,將在2009——2021年間出版不少於100部中國原創兒童圖畫作品,以圖畫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國文化。
  • 網友最愛童書TOP10:0-3歲英文童書
    網友票選出「童書TOP10」,其中按照0-3歲、4-6歲、7-8歲三個年齡段,分為中文童書和英文童書兩大部分,各個階段分別有10本(套)圖書,總計60本(套)中英文圖書。由網易外語達人「安娜子桐媽」獨家解析這10本童書。
  • 手工搭建圖畫書世界 韓國圖畫書作家白希那榮獲2020國際林格倫文學獎
    白希那與其他圖畫書作家最大的不同是, 她非常擅長運用繪畫、攝影、泥塑、造型裝置等多種藝術手段,打開想像世界的大門。從《雲朵麵包》開始,她嘗試用紙質玩偶代替繪畫,用日常生活物品搭建場景,再通過拍攝完成圖畫書的創作。在《月亮冰激凌》的故事中,光源的真實感是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為了達到最好的視覺效果,她用快遞盒壘起了一棟公寓大樓的模型,窗簾、地毯與沙發是用各種顏色的布織成的,桌椅、床具是由硬紙片裁剪成型的,陽臺上的欄杆是將鐵絲彎曲圍起來的,通過對整棟樓每個房間接入真實的電路,營造出了非常真實的故事場景。
  • 易經智慧:20歲要走,30歲要立,40歲要戒,50歲要教,什麼意思?
    作為華夏智慧的根源,《易經》一直被稱為天書,但現在看來,它也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非常具體的指導,也能為我們解答人類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先人常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意思是每個年齡都有事情要做,就是要符合自然發展規律。人只有保持這種狀態,才能順風順水。
  • 開卷八分鐘:教你如何「閱讀」圖畫書
    而「繪本」這樣的新形式,融合了既簡單又複雜的情緒與感動,開啟圖像與文字的之間的灰色地帶,正是我們需要去開發探索的新閱讀空間。本書即為「繪本」的解構分析,由資歷深厚的繪本編輯兼創作者郝廣才執筆,援引許多公認的好繪本為例,透過郝廣才風趣的筆調、精闢的見解剖析,讓喜愛繪本的人,重新閱讀繪本的另外一個層次;讓想做繪本的人,更加清楚繪本創作的脈絡和方向;讓每一個大小讀者,都能建立完整的「繪本」觀,共同尋找新的可能性,發揮潛在的創意思考和無限想像。
  • 百年百部圖畫書經典共讀計劃啟動 探索圖畫書學校閱讀
    陳暉認為,「中國孩子的童年需要閱讀多元文化的圖畫書,更需要閱讀中國自己的圖畫書,以中國文化滋養童年陪伴成長」。在陳暉看來,中國經典圖畫書在繼承和發揚中華多民族優秀文化及藝術傳統方面具有獨特價值和優勢。 活動現場,於大武結合自己創作的《哪吒鬧海》《一條大河》《北京——中軸線上的城市》等圖畫書作品,分享自己的圖畫書創作經歷,講述創作背後的設計與創意構思,讓現場及線上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圖畫書中圖畫對於信息傳遞、故事講述的重要意義。
  • 3~6歲的孩子,這4類繪本要多看看,將來可能會更優秀
    愛讀書的孩子永遠是不一樣的,不分性情還是談吐,讀書是孩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要從小做起。從樂樂出生起就可以帶孩子看書,但不要強迫她去理解,只是讓她對書感興趣就行,所以在樂樂3歲之前,我給她的主要選擇是一些紙張強度大和樂趣多的書。當孩子3歲左右知道什麼是書的時候,應該帶孩子去系統地閱讀一些書。
  • 她為科學畫海報,讓普通人也能看懂頂級期刊論文
    用漫畫的形式展示自噬死神基因庫與自噬機制 | 供圖:王國燕、陳磊目前,王國燕和她的團隊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將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圖像藝術的形式展現在學術期刊之上。他們把晦澀難懂的科學研究,變成一幅幅靈動的圖畫,呈現在學界和公眾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