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黃宗羲的批判求實精神及力主改革的勇氣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今年9月24日,是我國明末清初最偉大的民主啟蒙思想家、經世致用學問家及清代浙東學派創始人黃宗羲誕辰400周年紀念日。浙江學人歷來富有批判精神。東漢時代的大哲學家王充就是一位偉大的批判家,他立足於唯物主義的「元氣自然」論和「無神無鬼」論,以「實事疾妄」為著書立說的根本宗旨 ,系統而深刻地批判了盛行當時的「天人感應」論、「王權神授」論、「天命目的」論、「災異譴告」論、「人死為鬼」論以及關於歷史興衰、政治得失、自然災變、風水時令、民風習俗等方面形形色色的歪理邪說與讖緯迷信。後世浙江多位思想家,如宋代的陳亮、葉適,明代的王陽明、劉宗周,清末的龔自珍,近代的章太炎、魯迅,都繼承發揚了這種「實事疾妄」的精神,從而形成了浙江文明史上一個優秀的傳統——求是批判的人文傳統。黃宗羲更是這種求是批判精神的一個典型代表。

  黃宗羲的社會批判精神,集中體現在其探討「治亂之故」、「條具為治大法」的《明夷留書》與《明夷待訪錄》中。這兩部書的寫作與流傳並非偶然,確實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這個時代背景,一是明王朝被農民起義所推翻、南明政權又被清兵逐個消滅所反映出來的制度腐敗及社會積重難返的弊端;二是由明王朝的腐敗上溯到秦漢以來的改朝換代所反映出來的整個君主專制制度的腐敗與殘忍。三是明代中葉以後在中國、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出現的新型生產關係——資本主義萌芽所代表的社會變革方向,這都促使那些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士大夫知識階層對社會弊端作出深刻的反思與批判,並提出社會改革的藍圖。

  黃宗羲的父親黃尊素是明末改革派東林黨人的政治代表之一,因為參與了東林黨人反對魏忠賢宦官集團的鬥爭而被迫害致死。黃宗羲也親身參與了清算閹黨餘孽崔呈秀、李實、阮大鋮的政治鬥爭,也是復社的重要成員。清兵南下,黃宗羲在家鄉餘姚組建「世忠營」投入了浙東魯王政權的反清鬥爭,前後達十年之久。雖然最終仍以失敗告終,但這些政治實踐對於黃宗羲日後著書立說、揭露批判君主專制制度的種種弊端與罪惡無疑有極大的助益。

  清順治十年(1653年),告別了抗清鬥爭的黃宗羲,痛定思痛,開始認真總結明朝滅亡的歷史教訓。他縱觀歷代治亂興亡的歷史,尤其是明朝興亡史,寫下了一部很重要的政治思想著作,即《留書》一卷八篇。這八篇的篇名分別是《文質》、《封建》、《衛所》、《朋黨》、《史》、《田賦》、《制科》和《將》,合為一卷。他在《留書·自序》中說:「古之君子著書,不惟其言之,惟其行之也。僕生塵冥之中,治亂之故,觀之也熟;農瑣餘隙,條其大者,為書八篇。……自有宇宙以來,著書者何限?或以私意攙入其間,其留亦為無用。吾之言非一人之私言也,後之人苟有因吾言而行之者,又何異乎吾之自行其言乎?是故其書不可不留也。癸巳九月,梨洲老人書於藥院。」這說明作者寫書的目的具有強烈的政治意義。他是要總結歷史上的「治亂之故」,著書立說,留待後人去實行。「留書」的含義,就是「為後人治國留言之書」。

  《留書》的內容,突出反映了黃宗羲對明朝腐朽政治的批判和對清朝新政權的仇視。尤其是《封建》、《衛所》、《史》三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黃宗羲對君主專制制度弊病的認識及對地方自治制度的肯定。但他當時的思想水平,還主要停留在批判「夷狄亂中國」的反清民族主義立場,還沒有上升到民主啟蒙思想的高度。時隔十年,即康熙元年至二年間(1662~1663年),黃宗羲在《留書》的基礎上又寫下了《明夷待訪錄》二卷,其政治思想發生了質的飛躍。他不再像《留書》那樣僅僅把批判矛頭指向明王朝和來自「夷狄」的清王朝,而是指向了秦、漢以來統治中國的整個君主專制制度,他從政治、經濟、法律、軍事、教育、文化等各個方面對君主專制制度進行了嚴厲批判,提出了具有民主啟蒙傾向的對未來社會的政治設計,從而奠定了黃宗羲作為偉大啟蒙思想家的歷史地位。

  《明夷待訪錄》的社會批判主要是針對自秦漢以來延續近兩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在黃宗羲看來,中國在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是「封建」社會,秦以後則是君主專制的郡縣制社會。自秦「廢封建」之後,造成了中國近兩千年「有亂無治」的狀況,所以他得出「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概括為「君為民害」論)的結論,因而將批判的矛頭,直指秦以後的君主專制制度。《原君》篇說:

  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凡君之所畢世而經營者,為天下也。今也以君為主,天下為客,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之人愛戴其君,比之如父,擬之如天,誠不為過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

  在這裡,黃宗羲將君主專制的弊端揭露無遺。其「君為民害」論包含了幾大內容:第一,君以天下為一家之私產,壟斷了天下的資源;第二,君是天下不得安寧的根源;第三,君為奪取天下而大肆殺戮,使人民妻離子散,在奪取君位之後則驕奢淫逸、對人民敲骨吸髓;第四,由於君以天下為私產任意揮霍,必然招致人民怨恨、唾棄甚至誅殺。總之一句話,秦漢以來的君王是天下人民的大害!

  除了無情鞭撻君主專制之外,黃宗羲還批判了君主專制制度下的法律制度、財稅制度、軍事體制、科舉取士制度乃至宮廷宦官制度與基層吏制。例如他指出:秦以前是「天下之法」,秦以後「所謂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其弊「足以害天下」(《原法》);歷代稅制改革,不僅沒有減輕農民負擔,反而弊端叢生,「有積累莫返之害,有所稅非所出之害,有田土無等第之害」,總之是「利於一時者少,而害於後世者大」(《田制三》);當時的科舉取士制度,失之於「取士嚴(只有科舉一途)而用士寬(濫用官吏、用人唯親)」,使許多豪傑之士「老死丘壑」,而「在位者多不得其人」(《取士下》)。他如兵制上的「文武分途」之弊,財經制度上「重金銀而輕錢鈔」之弊、宦官幹政之禍、基層小吏不用讀書人之陋習等等,黃宗羲都一一作了分析批判,並提出應對之策。這充分體現了黃宗羲社會批判的深度與敏銳。

  黃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專制種種弊端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社會改革理想,表現了思想創新的理論勇氣。特別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為主,君為客」的重要政治命題(見《原君》),這一命題包含三層涵義: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應由人民當家作主,而不應由君王一人壟斷;三是君的權力來源於人民,君由民推選出來為天下興利除害,因而必須盡心盡力為民服務。

  既然「君為民害」,人民自然有權「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同上),甚至得而誅之。所以,歷史上誅殺暴君、改朝換代是天經地義的。既然「天下為主君為客」,則「天下利害之權」在民不在君,君的職責就是為民興利除害,以使天下人民「受其利」、「釋其害」(同上)。顯然,黃宗羲的民本思想,已經包含主權在民、君須為民服務的民主思想,已經超越孟子以來「由君王作主」的「尊君重民」式民本思想的舊範式,而轉型為「由民作主」的「民主君客」式的新民本理論,因而不是傳統民本思想的「極限」,而是中國近代民主思想的「開端」。

  黃宗羲具有民主啟蒙性質的的新民本思想還突出表現在主張人民的議政權和監督權方面。在君主專制社會中,不僅是普通民眾、甚至連一般士子都沒有評論政治得失的權利,更沒有監督君權和政府行政權的權利。是非的標準不由客觀實踐決定,也不由廣大士民評判認定,而是「天下之是非一出於朝廷(君主)」。黃宗羲反其道而申之,認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必須傾聽民眾意見才能定是非。他特別把人民的議政權和監督權歸之於學校。在他看來,學校既是培養知識分子的基地,也是評議朝政、實施輿論監督的場所。他主張「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公其非是於學校」(均見《明夷待訪錄·學校》)。這裡的「治天下之具」,當指治理國家的根本大綱、基本制度與發展戰略,使之「出於學校」,則學校就具有政治設計院的性質,而「公其非是於學校」,學校就具備了輿論監督的功能。應該承認,儘管這種主張與現代民主議政、人民監督的現代民主範式還差之甚遠,但這是對「是非一出於朝廷」的君主專制的否定,是對人民議政權和監督權的肯定,因而是具有民主性的政治主張。

  黃宗羲的批判求實精神及力主改革的理論勇氣,體現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士志於道」、「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人文精神和歷史使命感。今天,我們紀念黃宗羲,不僅要研究、了解黃宗羲為後人留下了哪些有意義的思想與學術遺產,更要學習黃宗羲的社會批判與思想創新的精神,為促進社會進步、推動學術文化的發展而做出應有的貢獻。

  吳 光(作者單位:浙江省社會科學院)

相關焦點

  • 黃宗羲如此批判君主,何以還能長壽?《明夷待訪錄》被誤解300年
    自明末以來,黃宗羲就是中國知識界的泰山北鬥、魯殿靈光。近三百年來,他始終以他的氣節、學術、思想及文章源源不絕地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他一度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精神教父」。於是,很容易就引出一個疑問:假設黃宗羲和他的《明夷待訪錄》真的是激烈批判、否決君主的,當文字獄盛行的清代,他何以能夠全身而退且以86歲的高壽示寂?我以為,這個問題的提出,所隱含的前提本身就是建立在誤解之上。因此,我想借解釋黃宗羲何以可以避難遠禍的同時,順帶按照我自己淺薄的體會,將《明夷待訪錄》這本書所涉及的一些容易被誤解的關鍵觀念做些釐清。
  • 《明夷待訪錄》被乾隆列為禁書,黃宗羲藉助這書表達了什麼思想
    黃宗羲,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字太衝,號梨洲,浙江餘姚人。著作頗豐,編著有《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明夷待訪錄》等書。今天,跟您說的《明夷待訪錄》在清朝乾隆時被列為禁書。黃宗羲在這本書了明確批判了封建的君主專制制度,具有明顯的反皇權的色彩。
  • 黃宗羲主張限制君主權力 康熙大度邀請其當官
    如果說黃宗羲是偉大的人物,那麼,必須要承認康熙的偉大。  首先,黃宗羲抗過清而居然能夠活命,並且還擁有極大的生存空間和話語權。  崇禎十七年春,即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禎在煤山用一根繩子勒死了明王朝。這年五月,南京弘光政權建立,巨奸阮大鋮為兵部侍郎,將黃宗羲作為東林黨抓捕入獄。一年後,清軍攻下南京,弘光政權崩離,黃宗羲乘亂脫身返回餘姚。
  • 禮讚新時代 青島求實學院舉行2019年年終總結表彰大會
    學生禮儀風採展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12月31日訊(記者 張茜 通訊員 李曉婷)12月28日下午,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年終總結表彰大會暨迎新春元旦文藝匯演」在求實會堂舉行高娜娜表示,將用對學生的摯愛來履行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以更加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與大家攜手並肩,共同譜寫求實學院更加美好的新篇章。影視學院 18級學前教育1班趙弘利同學代表受表彰學生發言,他告訴同學們大學是體驗成長的開始,是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一個重要過程,要始終相信付出總有回報。
  • 發揚野雞坪精神,爭當創新發展的實幹家
    經過時間的洗禮和實踐的錘鍊,人們把野雞坪精神概括為「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新圖強、敢為人先」這四句話。它的基本內涵是:立足人民群眾,依靠自己的力量;吃苦耐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意志;窮則思變,擺脫貧窮的信念;敢於嘗試,爭創奇蹟的勇氣。
  • 讀書散記4:對康德的「三大批判」的粗淺認識
    先父葛力教授在文革期間奉命翻譯的美國人梯利所著《西方哲學史》一書,就是一個範例。此書客觀、深入、全面,廣受歡迎,現在已經是國內高等學校相關課程最流行的參考書。此書上世紀30年代即有中譯本, 質量不高。1970年第二次廬山會議、批判陳伯達的「假馬克思主義」之後,毛澤東號召全黨讀書。當時的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王若水先生推薦了此書,說明需要重譯。
  • 盧革宇教授:堅持求實創新,堅守學術誠信,做有意義、有品位的科學研究
    創新需要品味,品味是對職業的敬畏、對自己的苛求、對同行的尊重,品味也體現研究者的傲骨、堅守、極致和匠人精神。吉林大學的老師應該涵養創新意識,開展有品位的研究,貢獻人類、報效國家、服務社會、成就自己。堅持求實精神,做有意義的科學研究科學研究貴在求實求真。
  • 黃宗羲《詩歷題辭》閱讀答案及解析翻譯
    詩歷題辭[明末清初]黃宗羲餘少學南中,一時詩人如粵韓孟鬱上柱、閩林茂之古度、黃明立居中、吳林若撫雲鳳皆授以作詩之法。如何漢魏,如何盛唐,抑揚聲調之間,規模不似,無以御其學力,裁其議論,便流入為中、晚,為宋、元矣。餘時頗領崖略,妄相唱和。稍長,經歷變故,每視其前作,修辭琢句,非無與古人一二相合者,然嚼蠟了無餘味。
  • 重思日常生活批判
    與會學者圍繞列斐伏爾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論意義、列斐伏爾與德波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異同、由日常生活的批判到空間的生產、現代性視野下的日常生活批判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亨利·列斐伏爾被學界稱為「法國辯證法之父」「日常生活批判理論的奠基人」、都市馬克思主義的開拓者與西方批判理論空間轉向的先行者。
  • 壯士割肉喝酒而死,村民火燒黃宗羲?戲說那些荒誕的歷史
    天下為主君為客提出這一觀點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宗羲先生,他說要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一家之法,他一輩子就力求削弱君主權力,保證人民的基本權利,他說「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然而,就是這一個思想超前、一心為民的大儒,竟然在36歲抗清的時候,被村民一把火燒上山,點燃營寨燒死了黃宗羲手下兩名部將,也把黃宗羲燒到狼狽地跑了。黃宗羲「宗羲結寨四明山,從者尚四五百人,而山民畏禍,焚其寨,部將茅涵、汪翰死之,宗羲乃走剡中。」
  • 高考作文輔導104:質疑只為超越,批判不為砸爛
    4.作文內容不能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充分展示優異的「中國學生核心素養」,尤其是在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方面較高素養。>做個理性的批判者批判精神與建設心態除舊與創新相伴而生批判,絕不是為了砸爛批判誠可貴,建設價更高把盛世危言當做醒世恆言
  • 撼路者之家,給予車主探索高度的勇氣和底氣
    珠峰,不僅是山的高度,更是追求的高度60年前,為國登頂,寸土不讓,中國登山隊首次從北坡達成登頂珠峰的壯舉;60年後,科學求實,直面挑戰,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高度讓人矚目,精神薪火相傳作為中國登山隊指定用車、2020珠峰高程測量保障體系中的一員,福特撼路者以高度卓越的產品實力,一路為登山隊保駕護航,為此次中國登山隊珠峰高程測量任務的圓滿完成提供了全面的保障
  • 時代新人的精神內涵和培養路徑:要具備「五個有」
    西南交通大學、內蒙古大學、廈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舞蹈學院、山西師範大學等6所高校的書記校長以及擔當主持人的山西太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璐圍繞「時代新人的精神內涵與培養路徑」展開討論。擔當主持人的張璐表示,時代新人不分身份、不分年齡,怎麼樣把當代的大學生培養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給高等教育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
  • 高考模考作文|江西省臨川一中:勇氣規則應兼顧,意氣風度攜手行
    命題說明:本題來自江西省臨川一中2021屆高三第二次月考調研考試,命題方向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針對不同側重點,考生可以對該生渴望自我展示、渴望獲得機會的心情表示理解;可以從該生沒有大局意識、不遵守公共秩序入手;還可以綜合立意,談這件事給予武大學子的啟示,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學子應理性思考展示自我和遵守公共秩序之間的關係。2.聯想和思考是開放的。
  • 浙江文化印記⑲丨一脈貫注 方見精神 記者尋訪浙東學派蹤跡
    葉適、陳亮、呂祖謙、王陽明、劉宗周、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章學誠、章太炎、馬一浮……歷史上,浙東學派有籍可考者近千人之多,其中在學術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不下百人。 雖有盛衰起伏,但其精神卻一脈貫注,不絕如縷,綿延至今。 群星璀璨的近世地域學術流派中,為何浙東學派的思想與活力仍能在當下大放光彩?
  •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他受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在身體方面,失明臏足;而在動蕩年代所遭受的人格侮辱,更是心靈的苦痛。他堅持「學術絕對獨立於政治」,但連續的政治運動帶來了極其嚴峻的考驗。1958年夏,開始批判陳寅恪先生,7月,陳先生停止授課,政治運動不斷,批判與政治迫害也逐漸升級。
  • 國慶假期去餘姚探訪黃宗羲故居,吃一頓牛味館,兩人95元沒吃飽
    這次我們的目的地是黃宗羲墓,王陽明故居,以及朱舜水故居。除了王陽明故居,另兩個地方都不大有人知道,所以可以算是冷門景點,而我們就是想避開人群,來瞻仰前賢了。而要從酒店外面的一條道開進去,旁邊的牆上寫滿了王陽明、黃宗羲的立世名言。
  •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寄語2020級新生:求實求真,追求卓越(全文)!
    求實求真 追求卓越 ——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致辭吉林大學校長 張 希同學們,老師們疫情期間,1094名吉大醫護人員義無反顧地奔赴武漢、滿洲裡、舒蘭、烏魯木齊等地,踐行滿腔熱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相關學科教師堅守科研崗位,從專業角度為應對疫情和公共治理建言獻策;全校師生全面線上授課學習,圓滿完成教學計劃;遍布全球的吉大師生和校友們積極參加志願服務,力所能及地為國內外抗擊疫情貢獻力量。
  • 論辭達與去陳言:章學誠,惲敬,黃宗羲,劉熙載,劉大櫆
    大家好,我是小編馬輝,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論辭達與去陳言,章學誠、惲敬論辭達,黃宗羲、劉熙載、劉大櫆論去陳言。章學城對孔子的「辭達」說,著重從「情至」方面予以新的解釋:文以氣行,亦以情至。他所謂的辭端、詞和、辭大、辭無不至,多與人的精神、道德、思想密切有關,顯示了他的儒家正統思想。另一類是非聖人之所謂「達」。即「所蔽、所陷、所離、所窮」四者均有。他認為可以列禦寇、莊周之言為代表。同時此四者有時有之,有時無之者,也為「達」,則以管仲、荀子之言為代表。這樣的區分顯然是不夠正確的。韓愈「陳言之務去」的觀點在清代散文修辭理論中得到了繼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