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及克羅埃西亞參訪記:繞不開去的話題

2020-12-12 澎湃新聞
編者按:2014年10月22日至29日,作者王偉隨中國新聞代表團訪問前南地區的兩個主要國家——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期間,用微信體的方式,記錄下了每天的主要行程和觀感。

       當地時間下午1點(北京時間下午7點),飛機在雨中降落于貝爾格萊德機場。飛機下降接近地面時,放眼望去周圍一片青蔥平野,沒有城市的影子。其實,機場就在薩瓦河西貝爾格勒新區(舊區在河東)的邊上。上海的虹橋機場,在差不多的位置上,卻是各種城市建築包圍中的。

       薩瓦河西貝爾格勒新區的這片青蔥草地,曾是中國大使館的所在地。1999年5月8日,幾枚美國飛彈從天而降,摧毀了使館建築,奪去了邵雲環、許杏虎、朱穎三位記者的生命。這裡,成了中國人的傷心之地,使館就此搬離。15年了,廢墟已經抹平,但記憶不曾褪去,一塊中塞兩種文字的銘牌,告訴人們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今天,在悽風苦雨中,剛抵貝城的我們來此祭奠同行,與塞爾維亞記協工作人員一起,敬獻花環,肅立靜默。一旁有幾叢顯然是三周前(全國烈士紀念日時)來此悼念的中國人留下的花束,已經泛黃枯萎了!

       23日上午10點,到塞爾維亞政府大樓,在一間圓型小廳等候不多時,塞國總理武契奇走進來會見了我們。武契奇足有一米九五的個頭,手大腳大,談吐蠻風趣,說起不久前在天津懇請李克強總理同意將中國與中東歐峰會放在塞國召開的情景,繪聲繪色。其言談之中,流露出對發展塞中關係的迫切心情。他說,我們要讓誰都知道,塞爾維亞是中國的朋友,中國不會因為塞國而頭疼,在香港、新疆等問題上,塞國會支持中國,因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塞國最艱難的時候,中國幫助了我們。

       15年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70多天的狂轟濫炸,成為許多塞爾維亞人心頭永遠的痛。如今,在貝爾格勒市中心,仍有兩處轟炸的痕跡保留下來。一處是臨街的當年軍隊總部大樓,被炸出的大洞赫然在目,骨架完好的樓內則空空蕩蕩。一處是掩藏於樓群中、面對一座東正教堂的塞爾維亞電視臺原編輯演播室,1999年4月23日,美國飛彈乘夜來襲,16名工作人員不幸遇難。今天,我們到電視臺參觀時,主人帶我們來到廢墟前憑弔。罷從追憶歷史的靜默中閃回,耳畔傳來一群孩子嘻笑聲,他們剛參觀完教堂,顯然還處在興奮之中。但願他們不要再像前輩一樣,遭遇任人宰割的苦難!

       貝爾格勒市中心,塞爾維亞議會大廈正門前,有一對青銅雕塑。它們的主體都是一匹奮蹄哮天的駿馬和抱蹄發力的壯漢。所不同的是,右邊的那位竭力要把馬向大廈裡推,左邊的這位則憋勁要把馬往外面拉。據說它們的寓意是,人民好不容易把議員送進議事堂,卻往往要費移山心力把他們趕出去!

       看到了多瑙河!鉛灰的雨雲覆壓下,它沒有了藍色波瀾,但陡峻的河岸,卻是與我腦海中關於這條河流的些許知識相一致的。我們是在貝爾格勒西郊一座中國承建的大橋上與多瑙河近距離接觸的,這座橋將於年底正式通車,屆時,中國領導人將前來剪彩,武契奇總理在23日上午的會見中說,屆時要組織萬人持中國國旗上橋歡迎。

       23日傍晚,在貝爾格勒新區的一個大型購物中心,走進一家書店考察考察。塞國物價水平不高,換算成人民幣大概還比上海低點,比如一升半的一瓶礦泉水,超市售價只合三四塊錢人民幣。書價自然也便宜,399第納爾(約合30元人民幣)可買三本小說(單買199第納爾一本)。我轉了幾圈,發現這裡的中國元素實在太少。比如旅遊指南中,只有一本綜合性的《China》,沒有關於北京、上海甚至香港的專輯(歐洲名城乃至伊斯坦堡,則都有);政經文化類,我只看到一本關於孔子的書,好不容易找見一本封面上有個大大「禪」字的書,一翻就知道是介紹日本宗教的。而關於日本的書則有不止十本,一套日本現代文學集,薈萃夏目漱石、森歐外、永井荷風、井伏鱒二、三島由紀夫、大江健三郎等人的作品,顯眼地擺放在那裡。

       23日傍晚,在貝爾格勒市中心,拜訪擁有1報14刊18網站的亞德裡阿媒體集團。參觀Kurir報的編輯部和排版房,感覺蠻親切,工作方式跟我們的報社很像,編輯坐在拼版師傅旁邊指這點那。掃視一番,突然被一張長發絡腮鬍的臉吸引住了,覺得他太像一個人了!想想才確定:湯姆•克魯斯。我把這意思通過翻譯告訴這位阿湯哥,他眯眼笑笑說:我知道我就是他!兩位美女和一位大媽在我們鏡頭前愉快地笑著,紅衣的傑勒娜來過中國,貴州凱裡的苗瑤風情令她陶醉。順便說說,短短兩天,貝城女子給我留下美好印象,打扮精心、入時而不豔俗,身材高挑,眼睛大而亮。這個季節,她們似乎喜歡褲裝,窄筒長褲配以長靴,襯得兩腿愈發修長!

       亞德裡阿集團樓下這間REDAKCIIA餐廳,德約科維奇還光顧過,並留下了「墨寶」。國人多知道前南斯拉夫農業發達、食品供應充足,確實,如今作為前南主板塊的塞爾維亞,經濟雖然仍很困難,但人們吃得著實不賴!而且塞國人實在,一人份的東西端上來,往往夠兩個飯量不小的中國人食用。煙燻的生肉,有團友吃不慣,我覺得挺有風味的;長長的新烤麵包,讓我想起小時候上海飲食店在下午才供應的長大餅,或者現在不難見到的饢。主人竭力推薦我們品品當地一種果酒,RAKIJA OD SLJIVE,酒精度45左右,說是白酒,可入口還是白蘭地口味。洗手間有一幅愛的主題的攝影作品,讓人驚嘆攝影師的敏銳!

       貝爾格勒的蒼茫暮色!

       與塞爾維亞名報《政治報》同行交流,該報女總編身兼塞國最大的記者協會主席,她說與十五年前犧牲於北約轟炸的中國記者許杏虎夫婦很熟悉,經常有業務聯絡。交談不久,她就匆匆告辭參加編前會去了。我們繼續與另兩位記者對話,他們對中國媒體的發展狀況、遭遇的問題非常感興趣,問得很細緻。天下報紙關心的話題其實差不多,無非是網際網路衝擊下如何站穩腳。《政治報》創刊於1904年,歷史之悠久,與《大公報》有得一拼!創始人(銅像在底樓大廳陳列)與其兄弟一任總編輯一當總經理,可惜兩人都戰死於一戰戰場。女總編的辦公室裡,懸掛著該報創刊號和刊登二戰爆發、甘迺迪遇刺等消息的重要版面。

       薄暮時分,拜謁狄托墓。墓園毗鄰狄托當年的辦公地,是他散步的花園。草坪上有狄托披衣背手且行且思的青銅塑像,墓室仿佛花房,棺槨深埋地下,上覆大理石。去年去世的狄托夫人,也葬於左側陪伴先生。墓室左右兩廂,有狄托遺物和生平圖片的陳列。狄托締造了現代南斯拉夫,開創了非史達林化的社會主義新模式,其過度打壓大塞爾維亞主義也埋下禍根。在他長眠後十年,南斯拉夫大廈轟然倒塌!

       夜幕之中,泛光燈映射下的貝爾格勒聖薩瓦教堂,美輪美奐。翻譯伊戈爾告訴我,教堂所在地曾是東正教的聖地。六七百年前,一位塞族王子成為東正教僧侶,他為塞爾維亞向拜佔庭爭得了獨立教區的地位,因此受到萬民景仰,逝世後遺體也被保存下來,但十八世紀塞族發動針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大起義時,王子的遺體被帝國焚毀,毀屍之地便被塞族視為心靈的聖地。上世紀90年代初,在此地開始營建聖薩瓦教堂,它的大穹頂室內淨高達63米、總重達4000噸,蔚為壯觀!但在教堂內部,裝飾工程其實遙無盡期。

       今天上午,從貝爾格勒驅車70分鐘,行程90公裡,到諾維薩德拜訪同行。出了城,高速公路兩旁都是一望無際的田野,讓人感覺仿佛來到北大荒。塞國國土面積近九萬平方公裡,比中國浙江省略小,人口卻只有後者的五分之一,故此土地資源豐富,而且那翻耕歇冬而裸露的黑土,也讓人感受到它的肥沃。也正因此,雖然前有轟炸後有制裁,經濟長期難有起色,但農產品供應的豐沛,保證了塞國人基本生活不受影響。早晨出發前我在超市閒逛,發現食品的價格往往比上海便宜二三成,比如一紙盒一公升的牛奶,合人民幣只有八元左右。

       十五年前的北約轟炸,給塞爾維亞留下了慘痛的記憶,給該國媒體更是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今天我們來到諾維薩德與PTB (拉丁化書寫的塞文,英語應是RTV,即廣播電視的縮寫)的同行交流時,像在貝爾格勒一樣,被引到炸成廢墟的該臺舊址憑弔。PTB於七八十年代分別建成的兩座大樓,位於多瑙河北岸高高的臺地上,視界開闊,環境上佳。現任電視總編輯阿提拉(匈牙利族)回憶起當年在雪中穿梭往來於兩幢樓之間的情景,感慨系之。這麼多年過去了,PTB一直沒有能力復建辦公樓,其電視臺部分只能租用場地,演播廳小得可憐(也就二三十平方)。PTB與塞爾維亞廣播電視臺一樣,是公共臺,目前靠政府財政撥款,明後年將恢復向民眾收費。諾維薩德是塞國伏伊伏丁納自治省的首府。伏省人稱「小歐盟」,有26個民族,PTB需用塞爾維亞語、匈牙利語等10種語言制播節目。

       25日中午訪問諾維薩德主要報紙《諾維薩德日報》時,與主人討論報紙開本究竟如何為佳的問題(中東歐似更流行窄報)。我拿出隨身攜帶的《東方早報·上海書評》作比較,對方負責人頗感興趣,要求留下一份供他們研究研究。我慨然應允!

       25日在諾維薩德,拜會伏伊伏丁那自治省政府文化與信息委員會主管,結束時已近下午兩點。當地同行在一家名為「克寧」的餐廳,招待我們吃烤全羊。這「克寧」,我感覺耳熟,一問之下,果然就是克羅埃西亞境內那個克寧。二十多年前前南分裂,克國塞族曾佔據全境三分之一領土,建立克拉伊納共和國,首府即設於克寧。後來,北約拉偏架,支持克國重整軍隊,一舉攻克克寧,滅了塞族共和國。餐廳牆上的一幅油畫引起大家的注意,因為上面出現了拖拉機和馬車,讓人以為是集體農莊時代的風情畫。其實,那是一幅克境塞族背井離鄉的苦難遷徙圖——克拉伊納滅國後,三十萬塞族人扶老攜幼又牽狗,用各種交通工具載著簡單的家當,大舉逃入塞爾維亞和波赫塞族區。克寧餐廳的老闆就是當年的逃難者之一,開此店賣家鄉菜,亦有以慰鄉情之意。與逃難圖對應的,是對面牆上的一幅古堡圖,也是克寧的一處名勝。餐廳的生意不錯,我看到有兩撥十多人拼桌而食,老老小小談笑風聲(也有孩子哭鬧),仿佛大家族的聚會,他們當中,應該有當年的逃難者吧!

       26日上午9點半左右進入克羅埃西亞境內,籠蓋四野的陰鬱灰雲逐漸散去,藍天顯現,陽光普照。一路平展的田野,開始略有起伏,地平線上現出山的長長影子,森林也多了起來。間或有村莊鋪陳在山前坡地,藍天白雲綠林做著紅瓦彩牆的背景。有團友說,這樣的場景跟德國農村很像!

       傍晚時分,抵薩格勒布南區,訪問克羅埃西亞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晚報》(現在主要在上午出版)。其主報日發行六萬多份,加上免費的多份周刊、月刊,最高日發行可達十六萬份。窗外有豔麗的晚霞,室內同行們正在忙碌無暇旁顧。總編輯奧格爾利奇專門介紹說,報社的本地新聞採編部,人員平均年齡最年輕。其美女負責人站起來打招呼。我們看到牆上貼有一張白紙,上書「晚報」二字,有點驚奇,一問方知,是哪位在孔子學院學習的編輯隨手寫下的。

       薩格勒布,藝術展覽館,坐落於老城區中心有「綠色馬蹄鐵」之稱的U字形公園廣場上。它本是1896年布達佩斯世博會的克羅埃西亞館,其鐵製構造別出心裁,故被移建到現址,現在是克國舉辦特殊藝術活動的地方。藍天白雲,映襯著金碧輝煌。

        薩格勒布大教堂,昨天晚上匆匆一瞥。今天上午乘著出發前的空當,再次轉去看了看。雙子塔戟指問天不必說了,這正面上的拱券,精雕細琢得令人震顫!幾位老人拄著手杖慢慢出來。

       薩格勒布老城,步行的街道用石塊鋪砌而成,依地勢或起或伏,兩邊開著各種店鋪,足夠你逛半天,走累了,不妨在當街的咖啡座坐下,喝點什麼,歇下腳步。

       薩格勒布老城,一塊五星底座、四方主體的紀念碑,記載著克羅埃西亞正式加入歐盟的那個時刻:2013.7.1。克國加入歐盟、融入歐洲的心情無疑是迫切,其入盟後的喜悅也溢於言表。如今,薩市掛國旗的地方(包括總理府門口),往往並行掛出歐盟的五星環旗。但歐盟的掣肘,也使該國對華經貿合作的餘地受限!

       從薩格勒布西南行,臨近裡耶卡時,高速公路兩邊出現大片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即巖溶地貌,正是地質學家在這一地區發現並命名的,但這種地貌形態最為豐富、分布更為廣泛的地方,卻在中國廣西、貴州等省區。

       抵達亞德裡亞海之濱的港城裡耶卡,直奔毗鄰碼頭的港務局,聽取裡耶卡港建設情況介紹。這裡規劃新建的貨櫃碼頭,自然水深超過負二十米,聽來讓人羨慕(上海貨櫃碼頭選址大小洋山,因為只有那裡有負十五米的水深。但洋山地屬浙江地盤,而且要建一座三十多公裡的長橋才能聯通陸地)。參觀碼頭時,舉目眺望,裡耶卡城在藍天綠海的映襯中,舒展在青山的坡前腳下,吸納著秋日的豔陽。

       參訪裡耶卡地方電視臺。這個只有三十二名工作人員的小臺,被團友戲稱為村級電視臺。不過,該臺負責人、一位型男不無驕傲地說,別看我們臺小,我們辦公的地方可是當年的市政廳、中世紀的建築。當他端出一盤玻璃杯讓大家倒飲料喝時,又自嘲說我們臺小錢少,連杯子都湊不起十個同一式樣的,不過想起鄧小平先生說過白貓黑貓的話,各位就將就些吧!女總編輯臉上總掛著笑意,看那形象,猜想是播音主持出身,一問果然如此。參觀演播室,瞧見一位有著模特身材的美女正在準備錄製一檔服飾節目。我說她像年輕時的索菲亞·羅蘭,女總編輯介紹這位是他們的臺柱,靠她賺來不少收視率。有團友笑稱該給發更高的薪水,美女聽後大悅,擺甫士讓我們拍照。

       29日中午,直奔薩格勒布機場,準備啟程回國。薩市雖貴為首都,機場卻小得只有吾國地級市水平,候機廳擁擠,讓我想起八十年代的白雲機場。辦票櫃檯前,一條狗因為要與主人同飛,靜靜地等著兩個人在幫它打點能夠託運的大狗籠(要在那柵欄門上粘上個食盆)。

        此番訪問曾經是南斯拉夫兩個主要國家的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深感前南解體引發的民族仇殺和隨後的科索沃戰爭,是繞不開去的話題,在貝爾格勒和諾維薩德,我們近距離參觀了轟炸廢墟,聽該國同行述說怨憤,從克寧餐廳懸掛的巨幅逃難圖上,看到塞族人被迫辭別克國境內世居之地的苦難。而在克國發給我們的一本中文畫冊上,又刻意突出該國東部斯拉沃尼亞(曾是克境塞族佔領區)的文化遺產在「衛國戰爭」中遭受重大損失,以及南斯拉夫人民軍的「種族滅絕」行動。在薩格勒布街頭,曾看見一群穿迷彩戰鬥服的在幾頂帳篷前聚集,還打著橫幅標語,我們以為是一般的老戰友聚會,陪同說,那是一群老兵在示威,抗議其養老金太低,政府未兌現一二十年前要他們浴血奮戰的承諾。老兵問題,不獨吾國有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兩個民族的漫長糾葛
    我記得,在上一次戰爭結束後,曾在貝爾格勒的英國使館工作的英國記者勞倫斯·德雷爾,每個周末都會開一輛吉普車跋涉幾個小時來這裡,一路上坑坑窪窪,塵土飛揚,仍消磨不掉他的興奮之情,他說:『卡拉,感謝上帝,我又身在西方了。』」
  • 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的世紀恩怨
    同一時間,克羅埃西亞與歐盟籤署了入盟協議。克羅埃西亞在歐洲–大西洋一體化過程中遠遠走在了塞爾維亞的前面。一、軍事邊疆公元七世紀,斯拉夫人大規模湧入巴爾幹半島。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埃西亞族是南斯拉夫的兩大民族。塞爾維亞的人口和土地最多,克羅埃西亞則僅次於塞爾維亞。兩大民族圍繞著南斯拉夫的領導權和民族利益,展開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明爭暗鬥。
  • 靈魂拷問:去旅遊,你分得清,喬治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嗎?
    兒子淡定地回答,「那是塞爾維亞。」父親一愣,「塞爾維亞不是18年世界盃亞軍嗎?」兒子無語,解釋道,「那是克羅埃西亞。」父親不信,「你別唬我,克羅埃西亞不是前段時間才被評為出國旅遊最便宜的國家之一嗎?」兒子掩面哭訴,「爸,你糊塗了,那是喬治亞。」雖然只是一個段子,但不難反應出,很多對這三個名稱翻譯過來的國家,還真的是傻傻分不清楚。
  • 克羅埃西亞主帥:世界盃最不想碰到鄰國塞爾維亞
    俄羅斯世界盃決賽圈抽籤儀式即將在北京時間今晚進行,日前克羅埃西亞國家隊主帥達利奇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非常不希望與鄰國塞爾維亞被分在同一小組。達利奇在2014年式世界盃預選賽上,克羅埃西亞與塞爾維亞交手過兩場比賽,克羅埃西亞取得了一勝一平的戰績(2-0和1-1)。在抽籤分檔中,克羅埃西亞是第二檔球隊,而塞爾維亞是第四檔球隊。
  • 同是南斯拉夫人,為何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之間仇恨這麼大?
    後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兩個地區挑頭鬧獨立,又讓本就經濟不振的南斯拉夫中央政府雪上加霜。最終,在內憂外患折磨下,共同的"南斯拉夫認同"土崩瓦解,曾經是南斯拉夫大家庭中重要成員的克羅埃西亞人爭取到了獨立的地位,與塞爾維亞等民族平起平坐的資格。南斯拉夫分裂後,曾作為前南斯拉夫聯邦重要組成部分的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之間,仇恨卻異常之大。
  • 騎行克羅埃西亞,去尋找一隻網紅大鳥
    克羅埃西亞騎行路線經過 塞爾維亞 段的騎行,絲路任我行騎行文化之旅來到第八個國家: 克羅埃西亞 。騎行路線為: 諾維薩德 ( 塞爾維亞 )-賈科沃-庫蒂納- 薩格勒布 - 盧布爾雅那 ( 斯洛維尼亞 )另外: 克羅埃西亞 也是我全程唯一兩次入境的國家,上一次是從 黑山 到 杜布羅夫尼克 。
  • 波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三方混戰,戰爭結束後,領土發生了巨變
    波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三方混戰,戰爭結束後,領土發生了巨變文/無計讀史1991年6月,南斯拉夫開始慢慢倒塌。南斯拉夫的頹勢引起了混亂,波赫穆斯林,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這三個民族之間的利益和國家的走向分配出現了矛盾。
  • 克羅埃西亞迫於難民壓力關閉7個與塞爾維亞交界處通道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白雪】匈牙利本周早些時候封鎖了邊境入口,大批滯留於塞爾維亞的難民開始轉入克羅埃西亞。據法新社9月18日消息,從16日開始,超過11000名難民從塞爾維亞進入克羅埃西亞。迫於壓力,克羅埃西亞17日宣布,關閉7個邊境通道,目前只剩下1個入口保持開放。
  • 屬同一人種,長時間同為一國,為何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水火不容
    二戰前夕,為了安撫和拉攏克羅埃西亞,塞維亞和克羅埃西亞籤訂協議,只要克羅埃西亞不獨立,塞爾維亞將達爾馬提亞地區劃給克羅埃西亞。這樣一來,克羅埃西亞成為三個民族中,領土最多的自治區。據以色列亞德-瓦舍姆大屠殺資料記載,大約60萬塞爾維亞人被殺害,25萬被趕出克羅埃西亞,還有20萬被迫改信天主教。連佔領克羅埃西亞的義大利軍隊都看不下去了,開始制止「烏斯塔沙」的屠殺行為。塞爾維亞人不得不為躲避同宗克族人殘害,尋求外族義大利軍隊的保護。塞族人的報復組織「切特尼克」也展開了復仇行動,對克族人展開屠殺。
  • 2018暑假巴爾幹半島四國16天自駕-克羅埃西亞 波赫 塞爾維亞 黑山(總結乾貨篇)
    國內很多城市都可以遞籤,準備材料參考大使館官方list,大概看了看,和申根材料類似,提前三個月申請,記住哦,一定要申請多次往返籤證,不然就去不了其他國家了。波赫和塞爾維亞都很便宜。黑山雖然用歐元,但是物價也比克羅埃西亞低很多。我們去超市買了幾兜子東西,一結帳,16歐….便宜傻了。 關於自駕注意事項: 我們是在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機場提車,在sixist租了15天,自己帶了兩個Booster給孩子用。你也可以直接用租車公司的,花錢就是了。
  • 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克羅埃西亞聯辦2021年女排歐錦賽
    近日,CEV歐排聯官宣:克羅埃西亞將與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共同舉辦2021年女排歐錦賽。這是自2005年之後,女排歐錦賽重返克羅埃西亞。克羅埃西亞盛產頂尖運動員。多年來,克羅埃西亞女排一直是世界女子排壇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上世紀90年代,薩格勒布姆拉多斯特俱樂部是歐洲一線實力的代表,克羅埃西亞女排國家隊更是在1995至1999年期間奪得三枚女排歐錦賽銀牌。今年的歐錦賽上,克羅埃西亞女排在八分之一決賽中不敵東道主和本屆亞軍土耳其女排,實力擔當法布裡斯希望2021年能夠藉助主場優勢更上一層樓。
  • T72坦克的近親: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的魔改版本,設計各有千秋
    一、塞爾維亞的改良版塞爾維亞繼承了南斯拉夫的主要衣缽,因此對M84坦克的理解也最為正統。在南斯拉夫解體之前,工程師曾對M84進行了一次升級,升級版的新坦克命名為M84A,其外銷版的型號叫M84AB。雖然塞爾維亞裝備的坦克名為M84AB1,但與M84AB沒有任何關係,前者其實是對M84A的再度升級,由於在2001年才開始正式研發,因此也被稱為M2001。
  • 12天給你一段不會再來的旅行,到歐洲去旅拍: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自由行
    你可能知道塞維亞,但你可能不知道塞爾維亞。你可能不知道塞爾維亞,但你不能不知道南斯拉夫大使館。杜布羅夫尼克斯通:半島小鎮Ston,Ston是克羅埃西亞最著名的曬鹽場,也是世界最頂級的馬蹄蠔產區。忘了巴黎的 生蠔吧,她不靠海喲!透徹無汙染的海水孕育著豐富的海洋物產。
  • 塞爾維亞,一個必須要幫且一定要去的國家
    塞爾維亞大使館跑去開了一個微博,生日還特意寫成了中塞建交的日子:1955年1月2日。對於這個本就不太富裕的國家(人均GDP只有7,000多美元),一堆「暴躁」的網民完全按捺不住掏錢的欲望,紛紛跑去微博下面留言,要求塞爾維亞提供捐款帳號以及收款二維碼,更有不少人表示,「疫情結束之後要去你們那裡旅遊」。
  • 歐國聯賽前嘚吧嘚:克羅埃西亞VS法國、土耳其VS塞爾維亞
    克羅埃西亞主場極具戰鬥力,法國鋒線給力。克羅埃西亞近況:歐洲強隊目前世界排名第6, 歐洲排名第4位,上賽季歐國聯排名A級4組第三位;目前排名A級3組第三位,目前戰績1勝2負,首輪面對葡萄牙與法國兩戰全敗打進3球丟掉了8球;坐擁莫德裡奇、科瓦西奇、布羅佐維奇、洛夫倫等一流球星,並且曾於18年奪得世界盃亞軍;在10月12日主場2-1擊敗小組對手瑞典隊,球隊前鋒克拉馬裡奇在84分鐘打進位勝進球
  • 克羅埃西亞獨立還不到30年,然而足球卻演繹了開掛的歷史
    是的我們對克羅埃西亞如此陌生,不是我們的錯,是因為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歷史還不到30年!克羅埃西亞在哪呢?克羅埃西亞位於中歐的東南邊緣,巴爾幹半島的西北,亞得裡亞海東岸。隔亞得裡亞海與義大利相望,北部的鄰國是斯洛維尼亞和匈牙利,東面和南面則是塞爾維亞和波赫。地理位置的優越,也讓克羅埃西亞的氣候適宜,資源豐富。
  • 讓塞爾維亞淪為內陸國,黑山是如何脫離塞爾維亞獨立的?
    其中,南斯拉夫聯邦曾擁有6個成員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赫和馬其頓)。1991年,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赫和馬其頓四個國家先後宣布獨立。黑山並沒有跟隨這四國宣布獨立,反而跟塞爾維亞組成「新的南斯拉夫」,即「南斯拉夫聯盟」。但塞爾維亞與黑山的蜜月並沒有持續太久。
  • 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相愛相殺的前世與今生
    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語: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а或Republika Srbija),簡稱塞爾維亞,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塞爾維亞國土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裡(含科索沃),首都貝爾格勒。與黑山、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及阿爾巴尼亞接壤,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的五分之一流經其境內。
  • 機票信息 | 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回國航班優選
    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航班稀缺,變數大,動不動就取消,熔斷。直航時有時無,大部分航班都需要轉機,雙檢測又要做雙份,整個過程既漫長又艱辛。還有很多小夥伴,想走的時候又買不到合適的票,好捉急。關於機票訂購,除散客外,我司接受公司團體票,可實現對公轉帳,可開正規發票。1月26號,中國駐丹麥使館剛剛發出緊急通知,哥本哈根轉機困難重重。
  • 我們所不知道的塞爾維亞,重生40次的城市不相信眼淚!
    Branko大橋上曾經發生過一件事:當時北約的飛機要來轟炸了,魚湯樂隊決定在橋上開演唱會。 人們拉起這樣的標語:「炸吧,我就是你們的目標」、「北約,你來炸我嗎?你不來,夏天就要來了,我要油漆我家院子的籬笆了。」人們站在橋上,胸前掛著「靶心」的紙牌子。北約的飛機來了又走了,一座橋的人最終倖免。 對著有這樣故事的城市,淺薄如我,根本無力再多為它添加任何煽情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