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實習生 鄒阿江
今年6月以來,涼山西昌、木裡等地先後發生多起泥石流災害,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此前曾發生過森林火災。針對火災後當地易發生泥石流等災害,當地採取了哪些防治措施?
7月13日,四川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謝安軍提到地災易發的原因:「森林火災造成西昌瀘山、木裏白碉鄉和項腳鄉等地森林植被大面積燒毀,過火區域地表巖土體裸露,衝溝涵養水源能力差,次生泥石流溝地災隱患更加集聚和突顯,在強降雨條件下成災風險加劇。」
對此,省、州、縣高度重視、迅速組織專業地勘隊伍開展過火區域地災隱患排查,及時落實防災責任和防範措施。入汛以來,西昌、木裡、喜德、鹽源等地多點暴發11起地質災害,無一人因災傷亡。由於前期預警及時,避險果斷,管控到位,已取得成功避險火後泥石流災害7起,主動提前撤離轉移群眾247戶932人,避免16戶80人可能因災傷亡。
記者了解到,在4月初,州、縣就迅速組織專業地勘隊伍對西昌、木裡、鹽源、喜德、冕寧等5縣(市)森林火災過火區域次生地質災害隱患開展全面排查覆核,共查明新舊地災隱患點133處,排查受威脅群眾1241戶11855人,並逐點劃定危險區範圍,落實了防災預案和應急預案。
同時,當地還積極組織開展動態培訓演練,提升幹部群眾識災避險能力。採取集中與分散、「點對點」等方式,組織專業隊伍對鄉鎮和村組幹部、專職監測人員、受威脅群眾、施工人員等開展宣傳培訓和避險演練。目前,排查的這133個隱患點已至少開展了一次全覆蓋宣傳培訓和避險演練,參與群眾達18500餘人次。
同時,西昌、木裡兩縣市編制了森林火災區域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布局了「主動搬遷避讓、應急工程治理、生態修復防護」三條治理防線,縣市積極籌措資金,對其中險情緊迫的19條泥石流溝實施應急治理,主動避讓搬遷了520戶、1913人,臨時過渡避讓安置837戶2702人,並同步跟進植被修復工程。在入汛以來的多輪強降雨中,地災治理項目均發揮了高效的防災減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