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範氣象災害保障復工復產和春耕備耕?權威回應!

2020-12-15 中國氣象局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3月27日15時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防範氣象災害保障復工復產和春耕備耕工作情況。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負責人王志華,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中央氣象臺副臺長魏麗,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就防範氣象災害保障復工復產和春耕備耕情況等回答媒體提問。

一起來看——

新聞發布會現場。莊白羽 攝

疫情聯防聯控氣象保障服務情況

中國氣象局作為聯防聯控機製成員單位,在疫情發生以來,認真履行成員單位的職責,重點強化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各級氣象部門嚴密監視天氣變化,加強會商分析,及時向聯防聯控機制和各級疫情防控指揮機構提供寒潮、大風、雨雪、雷暴等高影響天氣預報預警及防範建議,通過各種渠道向公眾發布預報預警,避免高影響天氣對疫情防控工作造成疊加影響。

第二,為應急醫院建設運行和醫療機構提供「點對點」氣象服務。湖北省氣象局啟動了一級應急響應,在湖北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立了自動氣象站和雷電監測系統,及時為32個方艙醫院以及各個援助湖北醫療隊提供天氣預報服務。

第三,根據聯防聯控機制的要求,利用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廣泛發布疫情防控信息,開展疫情防控知識科普宣傳,特別是廣泛利用農村氣象預警大喇叭,解決了疫情防控信息進村入戶的問題,為農村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撐。截止目前,全國氣象部門已累計發送疫情防控相關信息超過45萬條。

氣象工作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和百姓生產生活,下一步,氣象部門將重點圍繞復工復產、春季農業生產、森林草原防火、脫貧攻堅、汛期防災減災等提供更有力的氣象保障服務。

春耕春播氣象服務

這次寒潮天氣出現在3月下旬,正值春耕春播的關鍵期,28日,華北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降到0℃或以下,28~30日,江淮、江南等地日平均氣溫降到8~12℃,會出現「倒春寒」天氣。預計這次寒潮天氣將於31日結束,北方地區自3月29日、南方地區4月1日開始氣溫回升。

這次的寒潮天氣對春耕春播的影響比較小,但春耕春播的全程還是有一些氣象災害需要密切關注的,主要在幾個方面。

一是東北地區局部旱澇並存。黑龍江的三江平原地區去年秋季降雨比較多,土壤偏澇的範圍是近5年來最大的,春播期可能發生局部內澇。同時,東北西部傳統旱區今年春季的氣溫偏高,土壤失墒快,乾旱的可能性依然比較大。

二是早稻產區可能發生階段性的陰雨寡照。長江流域春季可能發生階段性的連陰雨,容易造成早稻的爛種爛秧,影響栽插的進度和秧苗的正常生長發育。

三是西南華南局部地區的春旱影響適時春播。主要是雲南、廣東、廣西去年降水少,蓄水不足,今年春季降水依然偏少、氣溫偏高,目前滇南部分地區已經旱象露頭,對玉米、水稻、茶葉等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現在距離夏糧收穫大概還有70天左右的時間,從氣象災害來看,奪取夏糧豐收還要過「倒春寒」、倒伏等關口。今年氣溫偏高,作物的物候期有所提前,小麥的生育期提前一周左右,即將進入大面積的拔節,小麥拔節孕穗的時候抗寒能力比較差,比較容易遭受凍害。後期夏糧還要注意防倒伏,因為今年溫度比較高,小麥長得比較旺,群體比較大,抗倒伏的能力比較弱,如果灌漿成熟期遭遇大風的話,可能會發生倒伏。

為農業生產提供氣象服務一直是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氣象部門在2月25日提前啟動全國春耕春播氣象服務,本周,與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的通知。為支持夏糧豐收,氣象部門將加強農業氣象監測。利用氣象衛星、全國653個農業氣象觀測站、2200個自動土壤水分觀測站、70個農業氣象試驗站強化農田小氣候、土壤墒情等實時觀測。強化農業氣象災害的預報預警。與農業農村部門聯合開展乾旱、凍害、乾熱風、連陰雨、溼漬害等農業氣象災害以及作物病蟲害發生發展氣象等級預報預警工作,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告知老百姓提前注意防範。抓細抓實氣象服務。利用電視、農村大喇叭、手機APP等渠道,努力解決農村地區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傳播「最後一公裡」問題。各地氣象業務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通式氣象服務。繼續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加大糧食主產區、特色農產品種植區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作業力度,力爭做到應增盡增、應防盡防。

森林防火氣象服務

近期,部分地區天乾物燥,加上大風天氣多,發生森林火災的風險高。氣象部門重點強化了以下工作:利用氣象衛星遙感,加強林區和草原熱源點監測,為森林草原火災監測提供支撐。加強森林草原火險氣象預報預警服務,3月以來,全國氣象部門聯合應急管理、林業和草原部門發布森林草原火險預警500餘條。各級氣象部門共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作業1929次,累積增加降雨4.9億噸,有效降低部分地區森林草原火險等級。山西等省氣象局還啟動了森林火災氣象保障服務應急響應,為森林火災撲救提供專項氣象服務。

未來10天,冷空氣影響較為頻繁,北方和西南地區降水少,大風天氣多,遼寧、北京、河北、山西、山東、陝西、甘肅、四川、雲南的部分地區森林火險氣象等級較高。另外,內蒙古東部的部分地區草原火險氣象等級較高。清明節將至,建議重點加強上述地區林區、牧區的火源管控,加大巡查力度,防範森林草原火災的發生。氣象部門將繼續聯合相關部門,及時做好預警服務工作。

復工復產氣象災害防範

復工復產人員應注意防範哪些氣象災害?一是寒潮天氣對南北方都會帶來強降溫天氣,復工復產人員需帶上足夠的衣物,預防感冒,另外,春天氣溫變化節奏快,需適時添減衣物。

二是在復工復產人員出行的途中,西北地區,特別是在高原、山區行駛時,要注意這次過程中降雪、雨夾雪引起的道路結冰對交通的不利影響;南方地區未來一周降水仍比較頻繁,需防範道路溼滑和低能見度對出行的影響,另外,遇有雷電和雷暴大風天氣,會影響航空、高鐵安全運行,復工復產人員遇到這種情況,也要聽從機場和鐵路工作人員的安排,耐心地配合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三是,近期寒潮和強對流天氣對農作物田間管理有一定影響,戶外勞動、作業人員要注意避開雷雨天氣,如果遇到了雷電天氣,也要按照雷電防禦的基本要求,做好自身防護。氣象是為各行各業服務的,在復工復產的途中,氣象部門一直默默陪伴著大家,為大家提供貼身服務。

強對流天氣頻發對復工復產有何影響?今年強對流天氣的特點是:發生時間早,南方首次強對流過程為1月24日,為近四年最早;今年最早發布強對流天氣預警2月12日,為近七年最早。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3月21日以來的強對流天氣過程,持續時間長達7天,影響範圍涉及到南方十多個省(區、市),雷暴大風、冰雹、短時強降水等同時出現。強度大,其中最大的一小時降水量為93.1毫米(25日15-16時廣西貴港),最強的雷暴大風超過12級(21日下午浙江北部),最大的冰雹直徑超過6釐米。這些特徵都有別於常年,需要我們加強防範。

強對流天氣對復工復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短時強降水易導致城鄉積澇、山洪和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處在災害易發區的工礦企業需做好防禦工作。二是強對流天氣帶來的雷電和大風可能導致廠房工棚、臨時構築物、易燃易爆場所受損,甚至對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造成損害,甚至人員傷亡,請相關部門和復工復產企業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提前採取防範措施,避免因強對流天氣引發安全生產事故。水上運輸、水上養殖業也需防範大風的不利影響。

氣象部門為做好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重點做到「四個加強」:加強了對氣象衛星、雷達、自動氣象站等重要觀測設備的維護保障,加強了智能網格預報業務技術發展和產品的應用,加強多部門會商分析和應急聯動,加強了24小時值班值守,嚴密監視天氣變化,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預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今年入汛情況和汛期氣候趨勢

進入春季後,我國南方地區降水明顯增多。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氣候監測結果,截至3月25日20時,廣西平均降雨量達143.4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5倍,為歷年同期最多。根據相關規範,25日廣西已達到氣象入汛標準,較常年偏早29天,也成為歷史上僅次於1983年(3月15日)的開汛第2早年份。

根據監測規範和中國雨季監測指標,華南前汛期於3月25日開汛,較常年(4月6日)偏早12天,預計2020年廣東省開汛時間接近常年。歷史上華南前汛期由廣西首先開汛的僅佔16.9%,比較少見,一般情況下都是由廣東省首先開汛。

關於今年汛期全國氣候趨勢,中國氣象局聯合水利部信息中心於3月23日-24日組織多家單位進行會商,預計今年汛期(5月至9月)我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降水呈「南北多、中間少」分布,澇重於旱。全國大部氣溫偏高,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個數略偏多,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略偏多,強度偏強。需要加強暴雨洪澇、乾旱、颱風、高溫熱浪、山洪地質災害、強對流等氣象災害的防禦。

氣候系統包括大氣、水、生物、冰雪、巖石等五大圈層,影響氣候的因素眾多,人類對其中的機理認識還有局限性,加之影響今年汛期氣候趨勢的前兆信號並不強,所以今年的汛期氣候預測仍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氣象部門將加強氣候監測和會商研判,滾動提供最新的預測信息。

氣候變化與水資源

今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候與水」,第8次與水有關,說明氣候與水息息相關,氣候變化影響著水循環和水資源的分布。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氣候聲明,2019年全球平均溫度比1850年至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1.1℃,是有記錄以來僅次於2016年第二熱的一年。而近5年(2015年-2019年)和近10年(2010年-2019年)的平均氣溫都是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中國氣候同樣呈現出與全球一致的升溫趨勢,自1951年以來,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每10年上升0.24℃。

氣候變化正改變著全球和中國的水資源。降水量的變化,會使得區域旱澇形勢發生變化,甚至出現幹者越幹,溼者越溼局面;降水結構的變化,大雨日數的增加會使得洪澇變得頻繁,小雨日數的減少會使得乾旱容易發生。以我國為例,近50年來,中國年平均雨日總體呈下降趨勢,主要是小雨日數減少比較明顯(減少13%),而暴雨日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呈現增加趨勢(增加10%)。雨日特別是小雨日數減少,這意味著乾旱風險增加,而暴雨日數增加意味著短時強降水事件頻率增加,城市內澇等風險增加。中國的水循環的特點:進入21世紀,中國的降水出現不斷增加的趨勢;季風區呈現「南澇北旱「局面,北方水資源短缺加劇;西部大部分地區變暖變溼的,出現暖溼化特徵。因此我們要更加關注全球變暖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變化特徵,提高應對能力。

更多發布會現場內容,

農業農村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印發通知 要求進一步做好農業氣象防災減災工作

櫛風沐雨七十載 逐夢前行鑄輝煌 ——紀念中央氣象臺成立70周年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編輯:張娟

攝影:莊白羽審核:葉海英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答每經提問:電視網站簡訊APP……多手段並用確保災害...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3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防範氣象災害保障復工復產和春耕備耕工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每經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截屏畫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提問:及時預警能夠有效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在做好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服務方面,氣象局有哪些部署?有哪些渠道可以確保預警信息及時通知到農民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中央氣象臺提示復工復產企業要根據預警提前防範強對流天氣
    3月27日,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防範氣象災害保障復工復產和春耕備耕工作情況。針對當前處於春季氣候多變時段,中央氣象臺已連續數天發布強對流天氣預警,中央氣象臺副臺長魏麗在發布會上表示,請相關部門和復工復產的企業要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預警,提前採取措施進行防範,避免因為強對流天氣引發安全生產事故。
  • 橫山區:春耕備耕搶農時
    脫貧攻堅倒計時303DAYS2020.03.03眼下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春耕備耕的重要時節。連日來,橫山區搶抓農時,推進春耕備耕工作有序進行。目前,石馬坬農場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開始推地施工,92家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實現復工復產。「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恢復農業生產各項措施落地落實,專家及技術骨幹組成『突擊隊』,按照職責分工,對各類信息收集研判,提前謀劃,做好指導,讓企業能順利開工。」橫山區農技中心副主任王久國介紹道。
  • 浦發銀行北京分行金融護航春耕備耕 發放中農集團5000萬短期流動...
    WEMONEY訊 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階段,也是春耕備耕的重要時期。面對涉農信貸需求數量多、金額大、時間緊等特點,浦發銀行北京分行積極配置信貸資源,優化服務方式,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為涉農企業解決後顧之憂,憑藉金融力量助力「春耕之困」。面對特殊時期農民春耕的農資和服務需求,全國多家涉農企業緊急復工復產,以保障農業生產物資供應充足。
  • 氣象深耕,顆粒歸倉!各地氣象部門全力保障秋收秋種
    全國氣象部門從春耕備耕到秋收秋種,採取有效舉措,立足防災減損,強化服務指導,全力以赴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針對「寒露風」,湖南省氣象部門於9月11日提前發布湖南省農業氣象災害預警,提供災害預警信息及防範寒露風建議;針對寒露風等氣象災害開展預警、監測和評估,製作水稻生長關鍵期專題服務材料、農業氣象情報;通過實地調研,運用農業氣象模型、氣象災害預警技術等對氣象現代化實時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利用簡訊、微信、QQ等多渠道向農業生產管理部門和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氣象信息,最大程度避免了寒露風對全省晚稻的損害
  • 廈門各區「春耕備耕圖」 徐徐展開
    記者洪豔豔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洪豔豔)過了驚蟄,春耕不能歇。  眼下,正是農民春耕備耕的農忙時節。廈門島外各區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緊做好春季農業生產。田間地頭,放眼望去,農民們正忙著起壟鬆土、育苗除草、移栽施肥,耕作機轟轟作響,農民們各自忙碌,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備耕圖」已然徐徐展開。昨日,晨報記者兵分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實地探訪田間春耕備耕生產情況。
  • 「線上」服務助力春耕備耕
    當前,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春耕備耕號角亦吹響。農時不等人。為確保戰疫情、備春耕兩不誤,內蒙古青城金谷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攜手多家農資農機銷售商採取「線上」零距離服務的方式,助力春耕備耕。
  • 東橋鎮春耕備耕忙、企業機器響、服務行業活
    人勤春來早,復工復產忙,無論疫情的陰影如何徘徊,春天破土而出的種子,車間裡機器轉動的音符,市場上充足的物資供應,就是決戰決勝疫情的保障。眼下,隨著一、二、三產業復工、復產、復市腳步邁開,東橋大地煥發生機和活力。
  • 羅清宇在陽曲縣調研督導春耕備耕和脫貧攻堅工作
    搶抓農時春耕備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羅清宇在陽曲縣大盂鎮棘針溝村調研脫貧攻堅和春耕備耕情況。
  • 新疆兵團第十師北屯市:春耕備耕打時差搶進度
    中新網兵團新聞3月12日電(劉強) 地處新疆北部高寒地區的兵團第十師北屯市,打時差搶進度,有序展開農資儲備、農機檢修和農企復工等春耕備耕工作。截至目前,師市已儲備各類化肥45870噸,完成總需求量的90%。
  • 永靖縣落實「五個保障」推進復工復產
    近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變化,永靖縣落實「五個保障」,全力推進復工復產。一是保障中央及省屬企業復工復產。下發《關於全力做好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通知》,督促企業把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兩道關口,在職工返崗、生產設施設備調運、防護物資落實等方面提供最大便利,支持中央、省屬企業抓緊復工復產,目前正常生產 7 家。二是保障春耕生產。
  • 靖宇赤松鎮:復工復產落得實 賣糧備耕兩不誤
    靖宇赤松鎮:復工復產落得實 賣糧備耕兩不誤 2020-03-11 15: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市氣象災害防禦指揮部:強化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範應對
    1月8日下午,重慶市氣象災害防禦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召開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範應對視頻調度會,通報近期降溫降雨(雪)天氣情況和後期趨勢,部署防範應對工作。針對後期可能出現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範應對工作,重慶市氣象災害防禦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市氣象局副局長楊智進行了部署。楊智指出,要提高認識,增強防禦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 武威:疫情防控 春耕備耕「兩不誤」
    天祝縣打柴溝供銷社主任 劉繼偉目前已組織儲備各類春耕適銷化肥920多噸、農用薄膜10噸、各類農藥5噸,能夠基本保證春耕前的化肥需求。防疫不誤田間事,忙乘東風勤耕耘天祝縣供銷社堅持疫情防控、春耕備耕兩手抓兩不誤。
  • 春耕備耕情況怎麼樣?跟記者去田間地頭看看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習近平總書記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當前,要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
  • 春耕備耕忙 不負春日好時光
    人勤春來早,農民春耕忙。立春以來,沙雅縣各鄉鎮(管委會)結合實際,搶抓春耕備耕,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農忙景象。2月16日,正值春節期間,走進沙雅縣英買力鎮庫如勒庫木村的田間地頭,村民們正忙著給土地施肥、起埂、播種,一派繁忙景象。
  • 關注春耕春播 切實做好氣象服務工作
    市縣兩級氣象部門加強了對天氣的跟蹤監測和會商,高度關注乾旱的發展情況,隨時為當地黨委政府提供乾旱情報和預報氣象服務,做好人工影響天氣抗旱增雨作業準備。同時,農業氣象專家25人次開展了全市範圍旱情調查,撰寫了6篇系列專題報告報送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目前,全市氣象部門正全力落實各項氣象服務措施,確保為小春抗旱保豐收和大春備耕生產提供準確有效的服務。
  • 「復工復產加速度」沃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快生產 助力春耕備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18日訊(李一曦 龐懿)位於漢壽高新技術產業園的沃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2月13日復工復產以來,每天加快生產,助力農戶春耕備耕。自復工復產以來,公司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購買了4500個口罩、酒精及消毒液約1.5噸,員工每天上下班都要檢測體溫,確保了企業生產有序進行。沃博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技術總監蘇永群說:「沃博特全體員工戰疫情,保春耕,在2月9日開工,員工到位率達98%。 在疫情期間每天的生產量達到1200多噸,銷售主要面向湖南各個鄉鎮,村村都在銷我們的產品。
  • 葫蘆島:虹螺峴鎮下派春耕備耕科技指導工作隊
    3月14日,虹螺峴鎮召開了「蹲點幹部春耕指導情況匯報會」,聽取春耕備耕情況。  虹螺峴鎮黨委高度重視科技興農,幹部指導助農的「槓桿」作用。剛一入春,該鎮就組織召開了春耕備耕生產會議,商討科技指導春耕備耕生產的措施,並抓緊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