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國內就傳言日本要將多年前入役的所謂「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改造成搭載F-35B戰鬥機的輕型航空母艦,從那會兒起,似乎很多人都相信只要在直通甲板艦船上裝上F-35B這樣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就變成了一艘輕型「航空母艦」。
這不,最近又有媒體說美國海軍陸戰隊開始把他們的F-35B戰鬥機部署到兩棲攻擊艦上,打造出了所謂的「閃電航母」,不過這事恐怕有點兒不靠譜,或者說根本就是個「偽命題」。
實際上,若說要把搭載有固定翼艦載機的兩棲攻擊艦都叫做航空母艦的話,那美國海軍陸戰隊早幾十年就有了。海軍陸戰隊早在上世紀的1971年就從英國買了102架「鷂」式戰鬥機,並給了它一個美國型號-AV-8A,後來乾脆要求麥道和英國人合作在AV-8A的基礎上搞出了美國人自己的AV-8B「鷂Ⅱ」式戰鬥機。
至於使用方式嘛,自然同大家想像的一樣,部署在海軍的兩棲攻擊艦上,主要幹近距火力支援的活,偶爾也像馬島戰爭中的英國「鷂」式一樣客串下艦隊防空任務,如果媒體把部署了F-35B的兩棲攻擊艦叫「閃電航母」的話,那豈不是48年前就有了「鷂式航母」,這也太天真了點兒。
F-35B這玩意兒本來就是在海軍陸戰隊的要求下專為其研製的,但從實際情況看,美國海軍陸戰隊可沒打算拿它來充當跟海軍的F/A-18 「大黃蜂」一樣的角色,或者說它根本就只是AV-8B的替代品,畢竟後者已經服役40年了,事故率和可靠性都大大下降。
而且看看F-35B的性能吧,雖然它的確也是第五代戰鬥機,但它的內置彈艙卻比海/空軍的F-35A/C短了0.45米,這一短不要緊,把隱身模式下F-35B變成了「弱雞」,很多配套武器壓根兒不能用,比如說為海軍為F-35C準備的「賈斯姆」空射反艦飛彈,F-35B就裝不下,也就是說隱身模式下的F-35B根本沒有對海攻擊能力,甚至內置彈艙最多只能裝下2顆1000磅炸彈,這點兒水平也就跟AV-8B一樣,頂天能幹點兒轟炸登陸場的活兒,跟F/A-18這樣的制空、反艦、支援「全能型」選手根本沒法相提並論。
再說美國人很早之前就對搭載F-35B戰鬥機的2萬噸級輕型航母進行過研究。按照蘭德公司的說法,搭載10架F-35B的輕型航母頂天了也就20架次/日的出動能力,而「尼米茲」級每天的出動能力是多少?160架次!
新的「福特」級的「理想」狀態則是220架次,就算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建造新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時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取消了塢艙增加了更多的航空設施,在未來可能達到搭載20架、40架次的日出動能力,這點兒可憐的出動率根本擔負不起「航母」這樣的角色,起不了多大作用。
所以說,這個「閃電航母」,與其說什麼「航母」,不如說是固定翼火力支援艦,畢竟其無論是飛機還是載艦,都跟正兒八經的航母差的遠著呢,海軍陸戰隊的想法也就是增加朝登陸場扔2000磅炸彈的效率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