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5萬斤大米堆砌而成的巨型米龜,國慶期間將在海滄青礁慈濟祖宮與市民和遊客見面。導報記者昨日獲悉,海峽兩岸國慶「乞龜祈福」廟會已準備到位,備受關注的「乞龜求平安」活動將於明日上午登場,廟會持續到10月19日。據悉,這也是海滄區「2014兩岸樂活節」配套活動之一。
「乞龜」是閩臺兩地流傳久遠的傳統民俗,寓意著平安、富貴,尤其在臺灣澎湖,每年元宵節期間,澎湖各宮廟都會舉辦「乞龜壽」廟會活動,為自己和家人祈求平安。
青礁慈濟祖宮景區管理處副主任嚴友平嚮導報記者介紹,為傳承閩臺傳統民俗文化,促進兩岸民俗文化交流,今年,青礁慈濟祖宮理事會與澎湖旅遊發展協會共同舉辦「國慶乞龜祈福求平安」廟會活動。青礁慈濟祖宮米龜由5萬斤大米堆砌而成,包括50斤裝大米488包,10斤裝大米2600包,兩岸11位師傅用了2天時間聯手完成。巨型米龜將展示到10月19日,活動結束後,所有平安米將分發給養老院、老人協會及部分貧困家庭等。
除此之外,市民朋友國慶期間在「乞龜」祈福的同時還可欣賞閩南戲曲、陣頭表演,參觀保生慈濟文化攝影展、品嘗兩岸美食、共享平安粥,參加免費義診、趣味遊園、猜臺灣燈謎等活動。
昨日,導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搭建起來有一人高的巨龜,惟妙惟肖。嚴友平說,2011年青礁慈濟祖宮與澎湖旅遊發展協會舉辦第一屆「乞龜祈福」活動。本屆活動再次邀請澎湖的五位師傅參與,在師傅們的指導下,才搭出如此傳神的「米龜」。30日,「米龜」將進行開光儀式,國慶期間到此祈福並觸摸「米龜」者,可為自己和家人祈求平安。
連結
臺灣最大祭龜已超過36萬斤
乞龜所使用的龜是以祭品製成,並非真龜。其製成材料種類繁多、造型繁複。一般常見的有面龜、米龜等。龜的製造方式有以模型灌制(如糖龜)、有堆砌成型(如米包龜、米粉龜)等方式。製成龜狀後再加以裝飾,以求美觀。
乞龜的規矩是今年所乞得之龜,來年須加倍奉還,因此龜的體積將每年成倍數增大,數量會年年增多,成為繁殖力最強的祭品,目前臺灣最大的祭龜已超過36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