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乞龜祈福」廟會明日登場 5萬斤大米堆砌成巨型米龜

2020-12-25 閩南網

  由5萬斤大米堆砌而成的巨型米龜,國慶期間將在海滄青礁慈濟祖宮與市民和遊客見面。導報記者昨日獲悉,海峽兩岸國慶「乞龜祈福」廟會已準備到位,備受關注的「乞龜求平安」活動將於明日上午登場,廟會持續到10月19日。據悉,這也是海滄區「2014兩岸樂活節」配套活動之一。

  「乞龜」是閩臺兩地流傳久遠的傳統民俗,寓意著平安、富貴,尤其在臺灣澎湖,每年元宵節期間,澎湖各宮廟都會舉辦「乞龜壽」廟會活動,為自己和家人祈求平安。

  青礁慈濟祖宮景區管理處副主任嚴友平嚮導報記者介紹,為傳承閩臺傳統民俗文化,促進兩岸民俗文化交流,今年,青礁慈濟祖宮理事會與澎湖旅遊發展協會共同舉辦「國慶乞龜祈福求平安」廟會活動。青礁慈濟祖宮米龜由5萬斤大米堆砌而成,包括50斤裝大米488包,10斤裝大米2600包,兩岸11位師傅用了2天時間聯手完成。巨型米龜將展示到10月19日,活動結束後,所有平安米將分發給養老院、老人協會及部分貧困家庭等。

  除此之外,市民朋友國慶期間在「乞龜」祈福的同時還可欣賞閩南戲曲、陣頭表演,參觀保生慈濟文化攝影展、品嘗兩岸美食、共享平安粥,參加免費義診、趣味遊園、猜臺灣燈謎等活動。

  昨日,導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搭建起來有一人高的巨龜,惟妙惟肖。嚴友平說,2011年青礁慈濟祖宮與澎湖旅遊發展協會舉辦第一屆「乞龜祈福」活動。本屆活動再次邀請澎湖的五位師傅參與,在師傅們的指導下,才搭出如此傳神的「米龜」。30日,「米龜」將進行開光儀式,國慶期間到此祈福並觸摸「米龜」者,可為自己和家人祈求平安。

連結

  臺灣最大祭龜已超過36萬斤

  乞龜所使用的龜是以祭品製成,並非真龜。其製成材料種類繁多、造型繁複。一般常見的有面龜、米龜等。龜的製造方式有以模型灌制(如糖龜)、有堆砌成型(如米包龜、米粉龜)等方式。製成龜狀後再加以裝飾,以求美觀。

  乞龜的規矩是今年所乞得之龜,來年須加倍奉還,因此龜的體積將每年成倍數增大,數量會年年增多,成為繁殖力最強的祭品,目前臺灣最大的祭龜已超過36萬斤。

相關焦點

  • 兩岸「乞龜」民俗搬上「雲」 線上祈福「呷平安」
    泉州天后宮供圖中新網泉州2月23日電 (孫虹 黃凱傑)「摸龜頭,起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連續10多年舉辦的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以現下時興的「雲」方式為兩岸信眾祈福提供新的平臺。
  • 泉州霞洲媽祖宮4.5萬斤米龜完工 正月初一可祈福
    泉州霞洲媽祖宮重4.5萬斤的米龜昨天完工  閩南網1月14日訊 「摸到頭,起大樓;摸到嘴,大富貴;摸到尾,有頭又有尾……」在閩南,到了年節,總少不了「乞龜」習俗。昨天,泉州霞洲媽祖宮4.5萬斤重的大米龜已經碼好,泉州天后宮的米龜明天也將開工。  從2007年起,泉州、澎湖兩地天后宮開始聯合舉行「乞龜祈福」民俗活動。「乞龜」是閩臺兩地流傳久遠的傳統民俗,尤其是在臺灣澎湖,每年元宵期間,澎湖群島民眾都會舉行「乞龜壽」寺廟活動,寓意來年幸福安康。而70%以上的澎湖居民祖籍泉州,澎湖「乞龜」習俗也源自泉州。
  • 福建泉州臺灣澎湖民眾攜手「乞龜」為兩岸祈福
    福建泉州臺灣澎湖民眾攜手「乞龜」為兩岸祈福 2013年02月25日 08: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兩岸民眾共「乞龜」 攜手祈福「呷平安」
    兩岸民眾共「乞龜」 攜手祈福「呷平安」 2019-02-19 17:10: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何路曼
  • 重3.85萬斤!鼠年大「米龜」亮相泉州霞洲媽祖宮
    重3.85萬斤 鼠年大「米龜」昨製成鼠年「乞龜」活動結束後,東南早報將聯合霞洲媽祖宮把「平安米」分發給困難戶昨日下午,一隻由3.85萬斤優質大米製作而成的大「米龜」正式亮相泉州霞洲媽祖宮。這隻「米龜」由泉州、臺灣澎湖兩地媽祖宮、天后宮聯合製成,「乞龜」活動結束後,東南早報、泉州霞洲媽祖宮將再次聯手,將「平安米」分發給困難戶等。大「米龜」重3.85萬斤,高1米多、寬4米多、長超過6米。
  • 福建泉州與臺灣澎湖民眾在泉州「乞龜」祈福兩岸
    中國臺灣網3月6日泉州消息 3月5日,正值中華民族傳統元宵佳節,福建泉州與臺灣澎湖民眾早早地趕到泉州天后宮「乞龜」,為兩岸祈福。這是泉州與澎湖兩地攜手舉辦的「乞龜」民俗文化活動連續第九年在泉州舉辦。  「摸龜頭蓋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吃不幹,摸龜尾吃到有頭有尾。」
  • [福建衛視新聞]泉州:兩岸共制「米龜」 延續兩岸「乞龜」民俗
    [福建衛視新聞]泉州:兩岸共制「米龜」 延續兩岸「乞龜」民俗 泉州:兩岸共制「米龜」,延續兩岸「乞龜」民俗。
  • 臺灣師傅用5萬斤大米堆成「巨龜」,遊客摸龜祈福:摸龜頭蓋大樓
    2月9日,福建泉州天后宮內擺放的一隻巨型米龜,吸引眾多民眾前來摸龜祈福。據介紹,米龜由一萬多袋「平安米」壘成,重達5萬多斤。說起摸龜祈福的寓意,現場一位長者脫口而出:摸龜頭蓋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摸龜腳舊錢用不完新錢又再來,摸龜尾好頭又好尾。
  • 石獅寶蓋玉浦又開始製作米龜了(圖)
    一年前,寶蓋鎮玉浦壽昌宮舉辦了首屆「乞龜」民俗文化活動,也許還有不少人沒到現場看米龜是怎麼製作的。沒事,第二屆「乞龜」民俗文化活動又將舉辦。1月26日上午,臺灣澎湖天后宮主任委員楊國夫帶領4名師傅來到玉浦,幫忙製作米龜。想看米龜製作的還來得及,臺灣師傅今明兩天都會在玉浦製作米龜。  據介紹,今年玉浦壽昌宮管委會籌集了1300包、共6500斤大米,用於製作19隻米龜。其中,5888斤重的大型米龜1隻、128斤重的中型米龜3隻、9.8斤重的小米龜15隻。19隻米龜的製作過程為期三天,1月28日即可完工。
  • 莆田涵江瑞雲山永興巖張聖君祖廟(乞龜祈福)廟會文化旅遊周8月22日盛大啟幕
    為促進閩臺民間民俗文化交流,永興巖祖廟屆時將循古制舉行「謁祖進香、乞龜祈福、加持敕法、慈善捐助」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動,讓廣大信眾與遊客通過參與特色民俗文化活動,體驗永興祖廟源遠流長的張聖君信仰文化與莆仙特色民俗文化,領悟豐富多樣、精彩紛呈的民俗文化內涵和深厚悠遠的歷史文化底蘊,弘揚張公聖君「愛國愛民、普渡眾生」的優秀文化精神。
  • 從媽祖交流到觀光旅遊:澎湖盼加強兩岸往來
    這裡的人們說,期待兩岸加強交流往來、擴大直航規模,帶動澎湖發展。澎湖天后宮始建於明朝,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2002年7月,澎湖天后宮媽祖前往其祖廟——泉州天后宮,實現了分隔50多年後澎泉兩地間的海上直航。隨後,泉州天后宮媽祖也直航澎湖進行會香,整個活動共直航4個航次。期間,泉州和澎湖郵電部門分別發行了同一主題的紀念封,成為兩岸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
  • 2019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在天后宮啟幕
    「摸到頭,起大樓;摸龜嘴,大富貴;摸龜身,大翻身……」昨天是元宵佳節,2019泉·澎「乞龜」民俗文化活動在泉州天后宮如約啟幕,數百名兩岸信眾攜手「乞龜」,共祝兩岸和平發展。  「乞龜」最早起源於泉州,200多年前傳到澎湖,並在澎湖得到傳承和發揚光大。2007年,時任澎湖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歐修智多方聯繫,終於促成「乞龜」民俗重回泉州,至今已經在泉州連續舉辦了12屆。
  • 莆田最高峰所在地,被譽為祈福聖地,不可錯過的天然氧吧
    瑞雲山景區先後獲得「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省級森林公園」 「三星級鄉村旅遊景點」「莆田市平安景區」等稱號,同時也是一處祈福聖地永興巖張公祖殿每年都要舉辦一次「乞龜祈福」廟會活動,民眾將一袋袋大米堆成米龜,通過從頭到尾摸遍米龜各個部位,祈求新的一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 新加坡天福宮將辦廟會 民眾可多形式體驗華族文化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月15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2020新年期間,新加坡天福宮將舉辦橫跨三個周末的春節慶祝活動,透過除夕、天公誕和平安乞龜,讓公眾體驗傳統廟會和福建人的習俗。為期17天的活動包括廟會、傳統福建提線木偶戲、天福宮文化導覽等,旨在保留傳承本地華族傳統習俗與文化。除夕晚上10時,活動將於以廟會的形式展開。公眾可以體驗書法揮春、彩虹書法、剪紙與紅包摺紙、踩高蹺和品嘗傳統福建美食等。天福宮將依傳統禮俗,於除夕晚上11時舉行誦經祈福儀式、舞龍舞獅,與公眾迎接鼠年。
  • 高雄意誠堂關帝廟傳統乞龜活動盛大舉行
    2月24日晚,高雄意誠堂關帝廟年度傳統乞龜活動盛大舉行。圖為民俗表演。 黃少華 攝  中新網高雄2月25日電 (記者 黃少華)臺灣高雄意誠堂關帝廟一年一度的「乞龜祈福拉龜王保平安觀光節」24日起盛大舉行。
  • [兩岸春節]臺灣人的春節習俗
    兩岸元宵祈福民俗之「乞龜」孫虹 攝  在福建泉州天后宮裡,一個用於己亥豬年祈福的「米龜」已經製成,將繼續演繹海峽兩岸共同的「乞龜」祈福民俗。  泉州天后宮文物保護管理處副主任黃澤陽23日告訴中新社記者,豬年的「米龜」重達5.39萬斤,由4名澎湖師傅與泉州師傅用時三天聯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