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十二月,同樣是周末,同樣是一個雪天。今天的時間和天氣,不僅讓我想起了三年前(2017年)的相似場景。那年冬天,我們乘風冒雪去了一趟煙墩角,此行的記憶深刻,至今仍思之有味。
煙墩角這個地名,對於多數膠東朋友來說都不陌生。冬季去煙墩角,原因無他,為觀天鵝。
那次周末去煙墩角,是跟朋友早就約好的時間,沒有料到會下雪。從煙臺到榮成,有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出發時只是小雪花,過牟平入威海境之後,雪量逐漸增大,越接近榮成,地面積雪越多。而我們走的又是埠柳到俚島的一條小路,路的兩側樹木較多,路上走的車又少,走在其中,頗有「林海雪原」之感。
因為風雪天氣的影響,平時兩個多小時的車程,走了三個多鐘頭才到。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風雪雖然延緩了旅行的速度,但也增添了別樣的風景。到了煙墩角之後,我們直奔海邊,看到的是雪中天鵝的美妙風景。
這種風景,對於煙墩角村民來說,或許一年能看到好幾回,但對於外地的遊客來說,就是「擇日不如撞日」了。想要看到這種美景,多少也需要一點運氣,而那次我們就有幸趕上了。
有好的風景,自然也不缺欣賞風景的人。那個風雪天,來到煙墩角的遊客很多。有的可能是像我們這樣的「幸運兒」,有的可能是長期在煙墩角的「堅守者」。為了拍出「鶴立雞群」的圖片,有一些攝影專業發燒友會在煙墩角住上大半個冬天,當然功夫也終究不負有心人。
不過,即便不是專業攝影人士,只要風景足夠美,也同樣可以拍出好看的圖片。我們那次在煙墩角打卡時,就是採用了簡單的自動模式,對著美景不斷按快門,也記錄了一些現場風光。今天觸景生情,就重新找出了幾張,帶大家感受感受。
人們常說:「當你欣賞風景的時候,自己也成為風景的一部分。」回顧圖片時發現,雪中的天鵝,誠然可謂美景,但冒雪拍天鵝的人,同樣是這幅畫卷中的重要元素。大天鵝們據說是從西伯利亞飛來,它們應該是見慣了冰天雪地的世面,對膠東半島的雪應該不會太覺驚奇。因此,在風雪之中,到底是「人看天鵝」,還是「天鵝看人」?見仁見智了。
通常來說,開車不怕剛下雪,就怕雪後擠壓結冰。因此,我們拍了圖片之後就很快踏上了返程。回去的路上,我們取道文登大水泊,在那裡的快餐店解決了午飯。我們三個人點了三個菜,其中有一道菜還是「娃娃菜炒天鵝蛋」。當然了,這裡的「天鵝蛋」不是真正的「天鵝下的蛋」,而是膠東地區對「大蛤」(紫石房蛤)的 稱呼。
在風雪天裡,看了美景之後,吃上這樣一份熱騰騰的美食,那年冬天的煙墩角之旅,怎一個「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