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成煙墩角村——國家級傳統村落,膠東地區獨特的海草房

2020-12-18 騰訊網

海草房是膠東地區住宅建築的典型代表累積了沿海人民的建造藝術與生活智慧

歷經了漫長的歲月沉澱,是世界上最具代表的生態住宅之一。據研究,海草房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方式從地下洞穴轉移到地面的發展之初,但受當時的社會條件、生產工具和技術的限制,建造的海草房極為簡陋,只屬於棲息地而不算是民居建築。新石器時代沿海先民搭建的海草窩棚已在煙臺長島發現出土,建築構造與如今的海草房相似,但頂部海草的品種已無從考證,普遍認為是現今海草房的雛形。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人們對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的要求日益增加,原有的海草窩棚已經不能滿足沿海先民們的生活需要。在生產力水平的支撐下建築技藝不斷完善,建築規模也不斷擴大,慢慢由原先的單體建築模式發展為家族聚居布局、村落布局等院落形式。工匠們已有了明確分工,並形成了一定規範,形成了完善的海草房規範化建築技藝。海草房正式從秦漢時期開始起步,在元明清進入繁盛時期。社會局面的穩定,沿海漁民相對安居樂業,無論在在居住習慣還是經濟選擇上,海草房都成為人們住宅建築的首選。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海草房建築仍佔據著很大的比例,不過增加了房屋面積和高度,較之以前更加舒適、寬敞。20 世紀 80 年代,海草房被選為「中國民居」系列郵票中的山東民居代表

隨著我國進行改革開放,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的收入持續增加,他們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選擇建造新住宅,自此,海草房開始沒落。據調查了解,海草房的建造在 1994 年停止。2006 年 9 月,其建築技藝被錄入山東省非遺名錄,並在同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山東省文物調查局選為重要文物,列入「十二大新發現」之一。

現今海草房主要分布於煙威青等山東半島地區,在榮成市的成山衛、石島、俚島等地海草房傳統村落分布較多現存的海草房中有很多已經有長達百年的歷史,最久遠的能追溯到三百年前(相當於清中期)。但遺憾的是,目前這些村落的海草房建築布局已不完整,或多或少的都開發建造了一些現代建築。

海草房的形成主要有兩點原因:榮成是丘陵地貌,有平原、丘陵、山地三種地貌類型,山脈大都呈東西走向,林木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有豐富的石材(黃崗巖),為建造海草房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石材資源。三面環海,海水水質良好,符合各種海洋藻類的生長條件,為建造海草房提供了豐富的海草資源。

用來建造海草房的「海草」是一種叫大葉海苔的野生藻類,而膠東半島的 17%海水濃度和榮成的海岸地形有利於大葉藻的發育,也使在這種海水濃度下生長的海草最為耐用結實。靠海吃海的膠東祖先發現了海草的優點,極具智慧的村民根據獨特建築經驗,逐漸將其廣泛地運用到房屋建造中,用厚厚的石材砌築牆體,將海草曬乾後苫蓋屋頂,建造出了海草房。因為海草中有很多鹽和膠質,所以用它作屋頂,不僅冬暖夏涼、舒適居住、百年不毀,而且防蟲、防黴、不易燃燒,深受當地居民的喜愛。

煙墩角村的海草房,國家級傳統村落煙村蔬飲淡,海澤泥田肥

煙墩角位於山東半島東部,是國家級傳統村落,因明朝時期,山頂修了一座煙墩(烽火臺),煙墩角村由此而得名,村中還存有明代建造的海草房,屬於典型的臨海漁村,不僅保存著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徵也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因獨有的天鵝湖而聞名。近年來,煙墩角村落旅遊發展態勢良好,成為一個以農業漁業為基礎、旅遊攝影共同發展的綜合性沿海村莊。

煙墩角村落的歷史相對較短,明朝崇禎時期(公元 1628-1644 年),曲氏祖先從榮成港西鎮巍巍村遷移到此定居,村落慢慢初具規模。而後朝廷為了對抗倭寇,在整個山東半島沿線設立了衛所,官兵們在這裡定居,村落規模進一步擴大,也留下許多遺蹟,如煙墩、官泊、炮臺、教場、寨裡等。在清朝道光時期,村落附近發現花斑彩石,名噪一時,成為榮成八景之一。

到建國初期,該村已有八百多人,達到 180 戶。1992 年,煙墩角村與原馬道漁業公司合併,成立由村委和企業共同經營的煙墩角水產有限公司,也成為該村重要的經濟支柱企業。此外,因獨特的天鵝景觀與海草房,使煙墩角成為攝影愛好者與藝術家的拍攝寫生基地

煙墩角風景清秀、氣候宜人,景觀資源獨特,形成山、海、灣、灘、林、田、巖等彼此相聯、相互依託的自然景觀鏈,極具「煙村蔬飲淡,海澤泥田肥」的神韻。主要資源包括海草房傳統建築、天鵝湖景觀、花斑彩石與豐富的海岸線資源

海草房

海草房以其令人難忘的建築外觀,獨特的建築材料、建造技藝和結構,創造了一個「一院一主題,一房一世界」的獨特生活空間,具有豐富的觀賞、藝術和美學價值內涵,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

天鵝湖

天鵝湖位於煙墩角南側不足一平方公裡的海灣內,由於每年都有數百隻大天鵝在這裡棲息越冬,形成了「萬頃湖天碧一池雪花白」的壯美景觀,煙墩角村也因此被稱作「天鵝村」。千裏海岸灣岬相連,灣內海水清可見底,海水中有著豐富的浮遊生物和魚蝦,為天鵝帶來了充足的食物,就此形成大天鵝最佳棲息地,成為世界最大的大天鵝越冬樂園。

2007 年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式設立,最佳觀賞天鵝的時間就是每年的 11 月到來年 4 月,數以千計的天鵝從遠隔萬裡的西伯利亞飛到煙墩角海灣過冬,每年吸引十萬餘名攝影愛好者來此觀天鵝、拍天鵝,創造出大批攝影佳作。

花斑彩石

花斑彩石位於煙墩角村東南方海域,在地質學上花斑彩石屬於一種海蝕地貌景觀,以「峻、秀、奇、險」聞名於國內外。據權威考證鑑定,這種帶有美麗花紋的凝灰巖觀賞石體至今已有 5 億多年歷史,由寒武紀燕山期火山巖漿噴發形成,整個大陸長達 1.8萬公裡的海岸線上,只此一處,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稱,科學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不言而喻。

花斑彩石的表面是由褐、白、黃三種顏色混合,由於長時間海水的腐蝕與海浪的衝刷,表面凹凸不平,再加上不同的混合色彩,展現了豐富的圖案,形成了奇特的美麗景觀。

豐富的海岸線資源

煙墩角村三面環海,有著豐富的海岸線資源,東南方的海面上是彩石島,南依石島港,海域岸線長度達到 6.34KM,海洋資源極其豐富。青山碧海相依處的小漁村,從遠處看,天鵝舞動、碧水藍天、遊人如織、美不勝收[55]。從崮山沿線,途經天鵝湖,再到花斑彩石,一邊是海岸青山,一邊是大海藍天,無邊美景盡收眼底。

遊客可以隨漁民的漁船出海,參與體驗蟹籠,撈扇貝、海虹、牡蠣,釣魚等項目,並品嘗到最新鮮的海鮮。沿海風光旅遊結合了海洋、天鵝、海灘、森林、河流等生態景觀,是進行濱海休閒旅遊與海鮮美食旅遊的不二之選。

現今的煙墩角村仍然保持著濃厚的漁家民俗風格,沿海地區自古流傳一種說法「魚鳥不失信,穀雨百魚上岸」,到穀雨的這個節氣時,深海的魚洄遊到近海海域,也表示著漁民要動身出海打漁的日子,所以每年的穀雨時節,居民會自發地聚集在一起為漁民祈禱,到社區文化廣場開展各種形式的歌舞活動,祈求漁民收穫豐富並平安歸來。

在2008 年國務院將穀雨節更名為「榮成漁民開洋謝洋節」並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繼承老輩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的基礎上,現今的穀雨節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符合現代海洋文化的娛樂活動,逐漸從自發性的漁民活動轉變為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旅遊節日。在這一天,穀雨節展現出的獨特沿海民俗風情,吸引大批遊客,拉動了消費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增長。

在每年的農曆 3 月 23,村民們為祭祀媽祖,會用盛大隆重的儀式來舉辦一年一度的廟會,人們燒紙焚香、唱戲酬神等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這一天全民參與熱鬧非凡,有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各種表演活動,人們祭神、遊樂的同時也會進行一些買賣,慢慢的廟會規模逐漸擴大,形成了專業的商貿集市也就俗稱「趕集」。

還有一些風俗如漁民號子、大秧歌、花餑餑等,這種極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來源於人們生活,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體現,可以讓遊客直觀的感受漁家文化,是膠東人民代代傳承的文化積澱,構成了煙墩角村落的深厚內涵,豐富了旅遊資源,為發展煙墩角特色文化旅遊業打下基礎,也是現今人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

感恩相遇,承蒙厚愛,我是小周周,喜歡請關注,咱們下一篇文章見

相關焦點

  • 遍地生態海草房,最美漁村榮成東楮島村
    屬榮成石島寧津街道辦事處,位於石島灣省級旅遊度假區的北側,距石島港20公裡,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濃鬱的地方民俗特色文化、眾多的民間傳說、豐富的海產資源、凝重的飲食文化。土地面積420畝,居民180戶,人口460人。村裏海草房民居別具特色,2007年6月9日,被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 山東榮成煙墩角海草房舊貌換新顏
    這樣的建築堪稱一絕,是最具有膠東特色的生態民居。現在,這些古老的海草房已經轉變成為形式各樣的民居,並深受遊客的喜愛。中新社記者任海霞 攝煙墩角位於山東省榮成市俚島鎮,是個依山傍海、景色秀麗的小漁村,村東南有一座小山叫崮山,大概是在明朝時期,山頂上修了一座煙墩,每當日本侵略者進村襲擾,大家就點燃烽火互為聲勢,煙墩角村由此而得名。
  • 鞠傳江:探訪榮成生態民居——海草房
    村民於大爺指著自己家的海草房讚不絕口 鞠傳江攝影 據榮成市宣傳部副部長張啟帥介紹,經過史料考證,這裡的海草房從秦、漢時期就形成了,宋代開始在膠東沿海廣為流傳,目前榮成沿海的 榮成市民俗研究者於迎雨介紹,海草房頂的耐久性可達五十年之久,這也是海草房壽命長的重要原因。在榮成寧津所村落,現存的海草房歷史超過300年,而寧津鎮澇灘村發現了600年前「元至正二年」(1342年)的房梁木。寧津所村依然保留著明代曾駐紮過幾百戶屯田軍戶的海草房一條街。有700年歷史的港西鎮巍巍村,有20多套海草房歷史超過200年,這些海草房成為膠東沿海傳統民居的活標本。
  • 山東榮成海草房:膠東特色濃鬱
    據不完全統計,榮成市現在的海草房有95000多間,分布在317個村,呈零散狀分布在沿海區域地帶上。榮成市民俗研究者於迎雨表示,在40年前,海草房曾在我國的海岸線上分布著,但在不到半個世紀時間裡,只有榮成市存有相對集中的海草房了。  在榮成,現存最早的海草房有300年歷史,保留最完整、最具規模的是榮成的寧津所和東楮島。
  • 威海榮成東楮島村:海草房裡的百年變遷
    榮成東楮島村的海草房群落,是體現其鄉村記憶最好的載體  魯網8月7日訊 出榮成往東南方向一路前行,就會進入到一個狹長的半島  曾幾何時,在山東的膠東半島沿海一帶,這樣的海草房民居隨處可見,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海草房被拆掉,如今整個膠東半島,成片的保存完好的海草房民居越來越少。  因地制宜的房屋設計,就地取材的建築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講,海草房代表的不僅是古人的智慧,更是建築文化和地理風貌的獨特結晶。
  • 海草房煥發新生機
    &nbsp&nbsp&nbsp&nbsp9月25日上午,國際建築師協會、亞洲建築師協會、中國建築學會20餘位專家聚首榮成市港西鎮小西村,感受膠東特色民居海草房的獨特魅力。&nbsp&nbsp&nbsp&nbsp以石為牆,木料做架,海草為頂……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百年不毀的海草房優點繁多,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 榮成,那些正在消失的海草房
    圖/時間旅行雷子 如果你起得夠早,就可以去膠東半島的東北端,那裡有一塊向東突出的狹長尖呷,當地人叫它「成山頭」。 圖/可可兔 它位於榮成石島灣的北側,距離石島港20公裡,整個村落呈荷花形排列散開,東高西低。
  • 來看看榮成這幾個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子長啥樣
    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於做好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推薦工作的通知》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在各省(區、市)推薦基礎上,經專家委員會審查,擬將北京市房山區佛子莊鄉黑龍關村等2646個村落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並於12月10日對擬入選村落名單進行了公示。
  • 山東榮成的原生態民居:海草房
    山東榮成的原生態民居:海草房 admin 2009-07-24
  • 東楮島:海草房的鄉村記憶和漁家風情
    昔日村民居住的小屋,如今變成了旅遊勝地,海邊小村圍繞傳統村落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做起了傳統村落保護和文化旅遊結合的文章。  從榮成到東楮島,進入寧津街道辦事處轄區之後,在沿途村子的牆壁上,經常可以看到「古樹漁村海草房」、「來家住看海去,寧津親情親海遊」的旅遊宣傳標語,吸引著遊客到東楮島去遊玩。
  • 榮成大莊許家村:連片的冬暖夏涼的海草房
    海草房。(齊魯網記者 李淼 攝)  齊魯網威海6月20日訊(記者 李淼)20日下午,「聚焦美麗山東」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東線採訪團來到榮成市俚島鎮大莊許家村,這裡的民房具有明顯的膠東特色——冬暖夏涼的海草房。  走進大莊許家村,寬敞整潔的街道、完善的公共設施給隨行的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山東威海最美五大古村落,溫婉而不喧囂,清麗而不張揚
    2 東楮島村榮成市東楮島村,位於榮成市東南最東端的一個狹長半島上,於明神宗萬曆年間建村,島上種滿了楮樹,村落由此得名,村落呈荷花狀,北東南三面環海,西有一路通陸,環境優美,氣候宜人,東楮島村以它極具特色,保留完整的傳統民居「海草房」村落,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列。
  • 山東榮成一古村落,有600多間「海草房」,是膠東民居活標本
    在山東榮成一古村落,當地居民生活在「海草房」中,完全可以滿足大家感受不同生活氛圍的需求。這個古村落名叫東楮島村,位於山東威海榮成市,東楮島村最初是一個四面都被海包圍的小島,直到上世紀80年代,這裡修建起了一條道路,這才讓這座島結束了「與世隔絕」的歷史,和外界建立起了聯繫。而就算這座島如今已經有了一條順暢的交通路,但其知名度卻沒有擴展開。
  •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考察榮成傳統村落及海草房保護
    5月13日,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原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帶領考察團到榮成考察傳統村落及海草房保護。考察團一行先後到寧津街道東楮島村、東墩村、留村,俚島鎮中我島村、大莊許家村、煙墩角社區等處,實地考察村容村貌,詳細了解傳統村落的民俗、文化傳承及海草房保護情況。勵小捷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榮成傳統村落及海草房的整體保護利用,希望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最大限度地挖掘並展現其蘊藏的價值。
  • 我要去榮成了!
    榮成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從而也造就了它別樣的美景。海南有個天涯海角,而榮成也有「天盡頭」。這個「天盡頭」就是成山頭,來到榮成,成山頭是遊人們的必到之地。 成山頭位於中國陸海交接處最東端,是中國最早看見海上日出的地方,來這裡的人都想在這樣一個特別的地方看一次日出,成為人生中一次特殊的紀念。
  • 榮成海草房
    □ 彭 輝 林永波  在膠東半島最東端的榮成市沿海漁村,有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生態民居——海草房。它以石為牆,海草覆頂,外觀樸拙,居住舒適,曾經入選中國郵電部發行的以各地特色民居為主題的系列郵票,與北京四合院、蒙古氈包、雲南竹樓等並列為中國21種傳統特色民居。  海草房唯山東獨有,而山東又以魯東地區為多見,榮成地區最集中。據考證,海草房自秦、漢時代便已有之,至宋、金在膠東半島廣為流行,到元、明、清進入繁盛時期。
  • 「山東人遊山東」,榮成四地獲全省「最愛」
    擁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3處、國家3A級旅遊景區7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8處、國家級休閒漁業示範基地6處,省級旅遊度假區2處。煙墩角村有200餘座膠東傳統的海草房生態民居海草房以山石為牆,用海草苫頂,冬暖夏涼,經久耐用,是膠東沿海最具特色的漁家民居,保持了原始形態及街道巷貌,是國內外難得的生態民居的活標本。
  • 航拍中國傳統村落山東榮成東楮島 保存最完好的濱海生態民居
    東楮島村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全村現存海草房650間,是我國膠東地區海草房保留最完整的村莊,被譽為古生態民居的活標本。2007年6月9日,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2年,東楮島村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鄉村記憶」工程試點村落:榮成市寧津街道東楮島村
    3月31日,山東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省文化廳、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和省文物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5年山東省 「鄉村記憶」工程24個試點單位,包括試點鄉鎮2個,試點村落15個、試點街區1個,試點鄉村博物館6個。榮成市寧津街道東楮島村被評為試點村落。
  • 這個冬天跟我去榮成
    在這裡,大天鵝是「新居民」「老朋友」,它們棲息在櫻花湖、天鵝湖、煙墩角……在離你不遠處撥動羽毛、引頸高歌,釋放魅力,吸引你驅車前往。 海草房作為膠東地區的特色民居,經過合理的保護性開發,多家獨具特色海草房民宿深受歡迎。美麗鄉村東楮島、十裡古鄉東墩村、中我島、留村……海草作頂,百年不腐,石頭作牆,冬暖夏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