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馬和鯨魚回到了南方,帶你去看東非印度洋的一個奇幻之地

2020-10-21 非洲的小王老師

東非動物大遷徙

東非印度洋鯨魚大遷徙


角馬和鯨魚回到了南方。


非洲Safari聖地 - 東非肯亞境內少有人知的「海陸雙料大遷徙」,在2020年的小雨季裡結束了。



今天,妮子帶你來看一個奇幻的「泡泡屋」,坐落在東非印度洋馬林迪郡南邊的潛水小鎮 - 瓦塔穆。


馬林迪和瓦塔穆一帶,是我在非洲的野逸家園 - 「千星之野」。



這是一個和我現在生活的城市,平行存在的奇幻空間,也是很多國際旅行家的終極夢想之地。



這裡生活著非洲最多的義大利僑民,有著非洲最好的義大利餐廳和美食,因此有個義大利語名字,叫做 - Mal de Afrique,意為「非洲之病」。


這個病,是「思鄉病」,據說,每個旅人從抵達的瞬間,就已經開始思念成疾。



為何這裡有這麼大的魅力呢?非洲特有的紅土藍天,彩色的繁花,綠玉般的海水,用我的義大利朋友斯特凡諾(Stepheno)的原話來說,就是:


"我想看獅子和大象的時候,就會往車裡丟一隻裝滿美酒和新鮮魚蝦的冰筒。中午在營地弄個燒烤,傍晚就又回到海邊乘船看鯨魚!"他和其他義大利人一樣,總是穿著亞麻白衫。


他揮手強調:"Piu~~~!兩個小時內,你能想像嗎?!"



「巖與海」和專屬出海船隊


一個完美的度假之地,擁有無限的海陸活動樂趣,滿噹噹的新鮮美食。


說起肯亞海濱的美食家海鮮餐,必少不了「巖與海」的大名。這是講究旅行藝術和美食藝術的義大利主人弄出來的一個潮牌高級海鮮餐廳,聲名鵲起,口碑超高。


我在2017年離開肯亞之前,專門做了一次道別拜訪。去之前,手機和電腦剛被偷,就買了一隻小小諾基亞手機暫時用著,也沒有改變計劃,乘車再換快艇,經歷了一個輝煌的海上落日航行,在寧靜燦爛的金玫色光芒中抵達"巖與海"。


「巖與海」的落日景觀絕佳


見到了約好的「巖與海」的主人和設計師 - 年輕的酒店業精英斯特凡諾和米蘭大廚蒂亞戈。


他倆相遇在邁阿密,聊起共同熱愛的非洲叢林和海洋,決定將事業放在東非印度洋海濱,這片他們熟悉的美麗海潮溪。


諾基亞手機拍出的高糊圖,也藏不住的驚豔


吃了一頓完美的義大利式海鮮餐,斯特凡諾具有極敏銳的觀察,超前的環保設計美學理念,他極具細節和情感的全程解說,簡直是一場佳宴。


那天,吃到了當地原產的新鮮魚籽,被妮子稱為: 魔法小泡泡。


招牌菜-龍蝦意面(Linguine)


餐前的落日餘暉中,參觀了只對朋友們開放的紅樹林和猴麵包樹度假屋,特別喜歡。



巨大的猴麵包樹底下放著一個天然原木的超大浴缸,當時印象極為深刻,念念不忘,想要在裡面躺上一個白日夢的午後,並且有酒有海鮮在手邊。



當時得知,「巖與海」計劃擴建,他們一直在設計一個「Glamping」風格的度假酒店。


「Glamping」這個詞,來自於「glamorous」(豔光四射,魅力非凡)和「camping」的組合,多指「現代的一種新的野營地度假方式,並提供舒適和野奢的設施與服務」。重點在於戶外活動要豐富,野外環境的選址是點睛之筆


當時,我站在那棵巨大的猴麵包樹下面,備受「非洲病」折磨,百爪撓心的時候,還在想:這裡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哇啦!一組奇幻泡泡屋誕生了!超出我的意料。



在這之前,坦尚尼亞有一個很棒的團隊,做出了火山口邊緣的一個「泡泡屋高奢酒店」,當時大熱。後來才發現,高原地帶旱季的塵土,以及早晚的寒冷,給入住體驗帶來了極難解決的痛點。


換了「巖與海」的所在地,火山口「泡泡屋」面臨的困境迎刃而解。



溫暖的海風,常綠的紅樹林。


沒有極端天氣的東非印度洋,空氣潔淨,「泡泡」不會蒙塵,一直是透明的。



舒適的18°-32°平均氣溫,入夜不會感覺冷。


白天陽光太強的時候,周圍有猴麵包樹和紅樹林的陰涼,和徐徐吹來的溼潤的涼風。



酒店區域非常大,猶如一個獨立的島嶼。不同房型的傳統非洲野奢大屋,高敞的日光床,擁有整個天空的瑜伽露臺,星空下的海水泳池。


想要隨時切換場景,非常容易。


「巖與海」的海邊的大屋


瑜伽露臺



星空泳池


夜晚觀星,躲在「泡泡」裡還有防蚊的功效。



唉,海邊的美好之地總是少不了蚊子。這一直是東非印度洋海邊,我唯一不喜歡的點。



每年7-8月,馬拉-塞倫蓋蒂生態圈的「角馬大遷徙」,東非印度洋「座頭鯨遷徙」,兩者同時扺達肯亞。


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自然奇蹟,靜悄悄地存在著。依然存在著。



每念及此,總是在神遊中,有種說不出的魔幻之感。



兩小時之內,上天入海。從非洲大草原直接飛抵馬林迪機場,換車乘船,抵達此處。綠玉般的海水,藍寶石般深邃的天空,撲面而來。


一切原汁原味的Safari 要旨:獨特,美好,鮮活。真正的美食,豐富的活動,代表未來和選擇的「第五元素」,都在這裡了。



置身於這個星球上最豐富美麗的生態系統和動物種群之中,何其幸,若能漫遊一生。


「巖與海泡泡屋」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對它的熟悉和好感,來自於我和朋友們對這片神奇之地的由衷讚賞。它的味道無法被模仿,總會給你帶來獨特的體驗,和1000人中的其他的999個人,都不一樣。



等疫情過去,我和我的團隊,將為朋友們繼續呈現經典的Safari之旅:美如非洲大草原的清晨,深若東非印度洋的大海


「巖與海」,將是我和朋友們在東非保護區獵遊之後,盡情享受海鮮美食和海上運動的夢幻之地。



10月-11月,是東非的小雨季。


甜蜜的雨水滴落,敲打在我曾隱身的海邊礁石上。巖石上布滿無數裂隙和當時我茫然走過時,不知道的秘密。



夜空繁星燦爛,既使走在黑暗中,也不會摔跤。浪花跟在腳印之後,誰也追蹤不到你過去的傷痕。


從非洲大草原回歸,被溫暖的大洋擁抱。身體,心靈,精神,三者重為一體。


相關焦點

  • 一輩子必去看一次的地方:非洲百萬角馬動物大遷徙
    北極燕鷗會在北極圈和南極地區來回往返,馴鹿則根據天氣和食物來決定遷徙方向。旅鼠為了尋找新的覓食地,經常成群結隊遷徙,途中還會發生掉下懸崖或者溺死的情況……在眾多的遷徙行為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東非大草原的角馬大遷徙。東非大草原被兩個國家所有:肯亞和坦尚尼亞。相應的,也有兩個國家公園。
  • 杭州姑娘在東非草原住帳篷 看角馬遷徙(圖)
    今年9月G20峰會假期期間,年輕時尚的室內設計師紫漫突發奇想,追尋著海明威在《吉力馬札羅的雪》中的名句,踏上了一趟由自己策劃的東非之旅。都說愛行動的姑娘運氣不會差,這次居然還讓她趕上一場草原動物大遷徙!
  • 沒有角馬大遷徙的東非大草原有另外一番震撼
    角馬大遷徙成就了東非大草原的旅遊業,每年的這個時候,所有的酒店車輛都被預訂一空,價格飛漲,遊客們都在馬拉河的這一頭翹首盼望著。而一年中的其他時候,東非大草原就被人遺忘在一邊。但其實,即使沒有角馬大遷徙,東非大草原依然魅力四射,在雨季的尾聲,在角馬還沒到來之前,這裡有著另外一番震撼,遊客的體驗可能還會更好。
  • 角馬大遷徙紀實:悲壯的天國之渡 狂奔的斑馬與角馬
    在非洲坦尚尼亞與肯亞之間,每年會有數計百萬的東非角馬大遷徙,是動物世界中一場波瀾壯闊的長徵,一場驗證適者生存的殘酷角力,自然界中的一大奇觀。而漫長遷徙路上的橫渡馬拉河,更是將這場大遷徙的艱難旅程推向高潮,一次又一次悲催的天國之渡。
  • 坦尚尼亞:東非自然和野生動物的王國
    東非大裂谷站在太空俯瞰地球,會看到非洲東部大地上有一道清晰的傷疤,這就是東非大裂谷。東非大裂谷處於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大約在3000萬年以前,這兩個板塊張裂拉伸,造成大陸板塊漂移而形成了東非大裂谷。東非大裂谷最南點在莫三比克入海口,之後往北走,在馬拉威湖分為東西兩支,各自向北貫穿整個東非大地,最北點到了亞洲的以色列和約旦之間的死海,全長約6400公裡。
  • 肯亞「海陸雙料」大遷徙,看藍玉般的印度洋和非洲草原一樣精彩
    每年的七至九月,舉世聞名的東非大草原上,大批角馬進入肯亞國境馬賽馬拉;而幾乎在同一時段,肯亞東南部海域正在迎來另一隊海洋巨擎——座頭鯨。以角馬為中堅力量的大遷徙隊伍在東非大草原上作順時針運動,每年長途跋涉數千公裡,為的是追逐溼潤氣候帶來的肥美水草。同為擅長遠距離跋涉的移民兄弟座頭鯨,來回奔波同樣是為了填飽肚子,這是他們去往寒冷極地,忍受冰冷海水的動力。
  • 在西歐東非,為何每年都有角馬大遷徙?場景十分壯觀!
    【在西歐東非,為何每年都有角馬大遷徙的壯觀景象?】在肯亞及坦尚尼亞,每年的7月到10月,都有成千上萬的角馬飛奔而來,橫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國家公園大草原和肯亞的馬賽馬拉大草原。在西歐東非,為何每年都有角馬大遷徙的壯觀景象? 一方面主要受天氣和季節性影響,導致角馬大遷徙;另外一方面,在每年的四月角馬開始從西北向南部大遷徙尋找食物,從七月到八月,進入西北部到達肯亞馬賽馬拉大草原,然後經過馬拉河進行一場渡河大戰,最后角馬群向西南部大遷徙!
  • 8月最好的旅行地,就是去非洲大草原,親眼看一次角馬遷徙
    8月最好的旅行地,就是去非洲大草原,親眼看一次角馬遷徙嗨,大家好,這裡是最美風景線,今兒和大家分享的旅行地,可是非常的粗獷,帶著大自然不修邊幅的那種狂野美。我是一個喜歡看紀錄片的人,小時候每次都守在電視機前面聽趙忠祥老師解說:又到了動物交配的季節......聽到現在你就知道,今兒咱們要分享的旅行目的地是哪了,就是非洲大草原。但是非洲的大草原這麼的多,哪裡的草原才是更具野性更自然呢?那就是肯亞了。肯亞的馬賽馬拉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之一,馬賽馬拉是熱帶草原氣候,一年的氣溫變化都不大。
  • 一生必去一次的狂野之旅!
    去東非,看壯觀的動物大遷徙是很多旅行者一生一次的夢想5月的最後一場雨過塞倫蓋蒂大草原的旱季來臨數百萬隻野生角馬、斑馬和瞪羚追逐著雨水的腳步來到了馬塞馬拉7、8月間,他們還將橫穿「非洲血河」今天的這裡與1933並無不同你可以遊獵於馬賽馬拉和塞倫蓋蒂大草原可以開著越野車到馬拉河見證天國之渡可以乘著熱氣球看第一縷陽光灑遍大地.
  • 印度洋偶極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東非蝗災和澳洲大火都與它有關?
    另一件是東非的蝗災,導致多個國家和地區供26萬多公頃受災,多個國家和地區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原本這兩件事是並不相關的案例,然而科學家研究卻發現,這兩件自然災害,背後有著同一個原因——全球變暖。印度洋偶極在介紹這些事情之前,我們先了解一個現象:印度洋偶極。
  • Travel | 去東非 度蜜月
    ○司機兼導遊雖說是自由行,可是東非大草原並沒有自駕遊這麼自在的項目。幾乎所有遊客想要前往國家公園看野生動物的話,都需要跟隨專業的司機兼導遊前往。所以,聯繫一個靠譜的司機導遊,會直接提高你看到動物的機率。可是大非洲那麼遠,國內自由行資源極少,怎麼聯繫成了小困擾。
  • 東非角馬大遷徙為何提前?還沒來得及看就正在消失的世界自然奇觀
    因為乾旱的原因今年的遷徙大隊來到馬賽馬拉比去年早這不就有盆友後悔沒去來著而且機票還出奇的便宜專家估計,慢慢地著名的馬拉河「天國之渡」就看不到了。除了氣候變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人為原因…▲為了預防口蹄疫豎起的圍欄近日,坦尚尼亞國家公園和霍恩海姆大學的聯合團隊調查分析了東非地區的角馬遷徙情況,指出由於農田及定居點擴張、圍欄和道路截斷,大多數遷徙路線已消失。
  • 東非動物大遷徙 一個震撼生命意義的心靈之旅
    現在面對著河裡的那些成群結隊虎視眈眈的鱷魚和河馬們,遷徙的角馬們還是會不顧一切的縱身一躍吧。在波瀾壯闊的非洲大草原上,東非動物大遷徙也許是這個地球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奇觀了。東非動物大遷徙,食草動物的逃亡之旅,食肉動物的狂歡節,同時也是人類探尋荒野文明的盛宴。在非洲大陸,這片人類的誕生之地,也許再沒有什麼比動物大遷徙能帶來更深的震撼了。同為生命,數百萬年前不甘心被餓死的人類也是這樣走出非洲的,他們從非洲一直向北,走到歐洲,跨過中東,橫跨亞洲大陸,又往北通過俄羅斯東部海岸橫跨到了美洲大陸,使我們人類遍布全球。
  • 從角馬大遷徙看溫州人的生意經
    在東非大草原上,角馬的大迀徙可謂浩浩蕩蕩,上百萬的角馬為獅子鱷魚提供了豐富的美食。由於角馬數量的龐大,以至於獅子鱷魚可以有選擇地享用。即使是老弱病殘的獅子鱷魚也可以有同樣老弱病殘的角馬為食。造物主造出獅子鱷魚就賦予了它們尋食的本能,它們能準確預見角馬遷徙的時間地點,繼而極早尾隨或守侯,屆時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角馬群湧來,也就使得它們的食物源源不斷。誠然,獅子鱷魚身強力壯,捕食的本領極強,這是它們的先天優勢。
  • 馬賽馬拉不是角馬的家
    01第一次學wildebeest這個單詞的時候,是去馬賽馬拉路的路上,帶隊的司機教給我的。而第一眼見到角馬,是在馬賽馬拉的大草原上,相貌狂野,脖子上的鬃毛稀疏而凌亂,耷拉在背的兩側,下巴帶著一縷白鬍鬚,看上去像是頭髮稀少又放蕩不羈的瘋漢。
  • 在東非旅行,三大國家公園和一個火山口,多種景色一網打盡!
    這一切,要從每年2月小角馬誕生開始,年復一年,周而復始,不斷上演生命的奇蹟。無論是馬賽馬拉,還是塞倫蓋蒂,一年中的氣溫變化都不大,分為雨季和旱季,草原植被與環境的變更,造成動物為生存周而復始的遷徙往返。
  • 東非十字架,野生動物天堂,肯亞十大熱門旅遊景點
    每年5、6月間,坦尚尼亞北部原本水草豐美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逐漸荒疏,到了8、9月份,成群結隊的角馬開始向北方仍有青草可食的肯亞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遷移,這也是世界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大遷徙。數以百萬計的角馬、斑馬和羚羊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橫渡馬拉河往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奔去,獅子、鱷魚循聲而至,開始一年中最殘酷的獵殺。
  • 遊「獵」東非,用鏡頭定格坦尚尼亞野性之美
    ,這次不妨去坦尚尼亞走一遭。350萬隻角馬隨處可見,兇猛的食肉動物緊追其後,幸運的你會看到獅子、豹子是如何圍捕它們的獵物。「塞倫蓋蒂自然是無與倫比的,她廣博、浩瀚、狂野而不失嫵媚,每一個見到她的人,都會由衷地感嘆一聲「震撼」。從我個人來看,即使沒有野生動物,塞倫蓋蒂也堪稱非洲最壯麗的地方。
  • 頂級玩家|10次入境東非 深度乾貨攻略
    東非什麼最值得看?東非的精彩程度遠超大眾認知,如果只去體驗6-10月「天河之渡」動物大遷徙,那你可能會錯過其他驚喜。其實動物們的遷徙是「全年無休」的,因為遷徙本質就是追隨雨水滋養的新鮮嫩草,如同人類追隨永恆的利益。
  • 東非動物大遷徙,CNN推薦,值得看一次
    南非新聞網站「艾歐爾新聞」4月22日引述CNN TRAVEL推薦的非洲25處令人驚豔的旅遊景點,其中最令世人推崇的是東非動物大遷徙。報導指出,東非國家坦尚尼亞一年四季都會有動物遷徙,但有淡旺季區分。動物遷徙的第一主角是又稱角馬的牛羚,每次移動數量約為150萬隻,其次是斑馬約有25萬頭,加上其他動物,包括獅子、非洲豹、非洲大象和非洲水牛等,總計有超過200萬隻動物參與這項大規模遷徙。這些動物絕大部分集中在坦國的恩戈洛恩戈洛保護區,該區位於佔地1萬4750平方公裡的塞蘭葛提國家公園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