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湖伍育武:「菜籃子」鼓起「錢袋子」 脫貧有了好路子

2020-12-08 常德發布

在「菜籃子」的幫助下,伍育武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初冬時節的柳葉湖畔,天氣漸寒,草木蕭索。但伍育武的菜地裡卻生機勃勃,綠意萌動。大白菜,小白菜,萵筍……到處都是希望所在。

因病因殘致貧,因種植因產業脫貧,在「菜籃子」的幫助下,伍育武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脫貧有路「勤」為徑

伍育武在採摘蔬菜。

談起前些年,70歲的伍育武用「老、弱、病、殘」形容自己的家庭。自己和老伴體弱多病,是醫院的「常客」。兒子3歲時患了重度腦癱,生活不能自理,30多年來都需要專人照顧,「前不久把耳朵摔破了,連夜趕到醫院縫合」,稍微不注意就會摔得渾身是傷,「現在他媽媽拉他不動了,有時候摔到地上,就要躺到我回來。」

兒子生病後,整個家庭很快被按下了「倒退鍵」。

2002年,舉家從鼎城區牛鼻灘鎮移民到柳葉湖旅遊度假區七裡橋街道靳家灣社區,伍育武覺得自己一直比別人「慢了一拍」。

以前是種田的,搬到靳家灣後,要學著種菜,伍育武很不適應這種轉變。沒有本錢,不懂技術,不知道怎麼施肥用藥,時間節點也抓不住,「看著別人幹嘛我就幹嘛,別人施肥我也施肥,別人打藥我也打藥」,依葫蘆畫瓢種出的菜產量不高,菜品不好,價格也低,一年忙下來,收入微薄。

2014年,伍育武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春風吹進家裡後,伍育武借著春風奮起直追。

扶貧工作組上門進行蔬菜種植技術指導,每次學習,伍育武都「如饑似渴」,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學習鑽研蔬菜種植上。「不是在菜地裡,就是在去菜地的路上」,忙碌起來之後,貧困也離他越來越遠了。慢慢的,伍育武的蔬菜種植有了起色,品質越來越好,銷路越來越寬,收入也越來越高。靠著一股拼勁,2016年,伍育武順利脫貧。2020年,伍育武被評為常德市「自立自強示範戶」。

但由於家裡底子薄,收入不穩定,伍育武仍是當地已脫貧但仍享受政策的貧困戶。醫療救助、殘疾補貼等多項幫扶措施仍在為伍育武一家「保駕護航」。

「扶貧政策『對症下藥』,治療好了我家的『頑疾』,現在問題一個一個都解決了,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伍育武笑著說。

致富無涯「業」作舟

常德柳葉湖優品扶農旅遊專業合作社蔬菜基地。

為了打消貧困戶的「返貧之憂」,2019年7月,七裡橋街道靳家灣社區蔬菜種植大戶成立了常德柳葉湖優品扶農旅遊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通過「合作社+」「企業+」等發展模式,將全區農業企業、貧困人口、涉貧村全部納入合作體系,幫助貧困戶從土地流轉、務工、入股分紅等多途徑增加收入。

伍育武稱自己是近水樓臺,先得了月。

加入合作社後,蔬菜從播種到收穫再到銷售,伍育武能享受到「一條龍」的服務。指導種植,兜底銷售,為蔬菜種植加上了「雙保險」。

今年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伍育武種植的蔬菜出現滯銷,合作社得知情況後,立即安排人員車輛進行了採收,400多斤蔬菜在田間被收購。

農閒時,伍育武還會在蔬菜基地做做力所能及的臨工,一天能賺100多元,今年5月,他還從合作社得到了分紅。

對於未來,伍育武信心滿滿。收入多元,吃住不愁,看病有醫保兜底,「一切只會越來越好」。

在柳葉湖旅遊度假區,還有很多個「伍育武」,抒寫著自己「逆襲蛻變」的人生故事。全區共有貧困村3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18戶1479人。今年脫貧21戶41人,截至目前3個貧困村已退出,518戶1479人已全部脫貧,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來源:紅網常德站

作者:朱志姣 陳妍 賈佳

相關焦點

  • 浠水河東街村:當起城區「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浠水河東街村:當起城區「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2020-05-07 0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莎車縣:拱棚蔬菜豐富「菜籃子」 鼓起「錢袋子」
    隨著白菜豐收,墩吾斯塘村的村民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許多村民都與阿布都熱依木一樣,通過拱棚蔬菜種植摘下了「貧困帽」,實現了穩定脫貧,生活越過越富裕。  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派駐莎車縣阿拉買提鎮墩吾斯塘村第一書記孫羽說:「為了解決蔬菜的銷路,我們也到縣城的批發市場和各大蔬菜市場,為農民積極聯繫銷路。
  •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雙合村:裝滿「菜籃子」 鼓起「錢袋子」
    有了村書記的支持,工作隊堅定了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信念。2017年,村「兩委」班子、工作隊先後6次遠赴牡丹江市雙廟子村考察學習棚室越冬韭菜項目,並找到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家對本村情況進行研判,充分發揮雙合村距離縣城較近、交通發達、銷售便利的區位優勢,緊盯城市「菜籃子」,謀劃發展越冬韭菜大棚項目。
  • 保障市民「菜籃子」 鼓起農民「錢袋子」
    建設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正是貴陽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打好脫貧攻堅戰、解決貴陽市蔬菜保供季節性缺口和供應結構性不平衡問題的重大舉措。為此,貴陽市按照「科學化布局、規模化實施、設施化發展、標準化生產」的建設思路,支持貴陽市農投集團在開陽、清鎮、修文、息烽、烏當、花溪共建設41個種植生產片區,總投資約30億元。
  • 【脫貧攻堅】訂單種植朝天椒 鼓起農民錢袋子
    【脫貧攻堅】訂單種植朝天椒  鼓起農民錢袋子 2020-05-30 0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靠「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我們村就在縣城邊上,運送蔬菜特別方便,八名村現在是方正縣遠近聞名的『菜籃子』。」李娟說。村民搬進小洋樓康養娛樂樣樣有「靠轉變種植結構,八名村村民的錢袋子比原來鼓,鄉村振興的步子也越走越有底氣。」方正鎮副鎮長徐景海說,鄉村振興的成果不僅要看錢袋子,更要看村民生活的變化,讓村民共享振興和發展的「紅利」。
  • 郟縣白廟鄉:配齊「菜籃子」,鼓起「錢袋子」
    因管理有方、價格公道,他的蔬菜常年不愁銷路。「今年蘿蔔和白菜種了100多畝,供不應求,除了本地批發商來,洛陽、汝州那邊的客戶也很多。這10座溫室大棚裡的反季節蔬菜已被預訂完了,今年又花了3萬多元引進了富硒靈芝菇,現在下菌絲,明年春節前就能上市。」武建兵一臉豐收的喜悅。
  • 管好「米袋子」「菜籃子」和農民的「錢袋子」 福建做了哪些事?
    完成112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國第五,十大鄉村特色產業總產值或突破2萬億元……「十三五」期間,福建完成各項預期目標,有效保障了「米袋子」「菜籃子」,富了農民的「錢袋子」。11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明旺通報了「十三五」以來,福建省在農產品保障、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閩臺農業融合、農民收入提升和脫貧攻堅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 壽光「紀臺長茄」擦亮品牌,鼓起菜農錢袋子
    壽光「紀臺長茄」擦亮品牌,鼓起菜農錢袋子 2020-05-15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甘州區龍渠鄉:特色產業鼓起農民「錢袋子」
    近年來,龍渠鄉立足自身優勢,按照「生態、高效、特色、現代」的農業產業發展定位,堅持「特色發展、生態經濟、富民增收」三大發展方向,把做強特色產業作為實現農業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結合當地群眾種植習慣和特色自然資源稟賦,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積極培育發展精品蔬菜、特色水果、小雜糧等特色產業,把群眾嵌入特色產業發展鏈條,有效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加快了鄉村振興步伐,既充實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
  • 豐富菜籃子 充實錢袋子 轉動車輪子
    豐富菜籃子 充實錢袋子 轉動車輪子
  • 「視覺呂梁」小粽子鼓起錢袋子
    據統計,前青塘村目前有粽子加工作坊近百家,今年端午節前可生產粽子1000萬個 , 產值2500萬元,純利 潤約1000萬元,可帶動800餘人就業。小粽子 「撬動」了扶貧大產業,2015年以來,累計約 1940萬個「扶貧粽子」通過口碑相傳、展銷推介、物流快遞、「雲端直播」……從青塘村走出了呂梁山,銷往全國各地。
  • 慶陽市東坪村:設施蔬菜鼓起農民「錢袋子」
    原標題:東坪村:設施蔬菜鼓起農民「錢袋子」  中國甘肅網8月23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 (記者 盤小美) 初秋的午後,走進西峰區後官寨鎮東坪村設施蔬菜示範點,一座座整齊排列的鋼架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 【美麗樣板】樺川縣悅來鎮孟家崗村李萍:美麗庭院鼓起咱家「錢袋子」
    【美麗樣板】樺川縣悅來鎮孟家崗村李萍:美麗庭院鼓起咱家「錢袋子」 2020-12-21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郟縣白廟鄉:配齊「菜籃子」裝滿「錢袋子」
    基地裡種植的蘿蔔、白菜、青椒、茼蒿、油麥菜、茄瓜、富硒靈芝菌等蔬菜都趕在春節前陸續上市,有效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我常年在這幹活呢,建兵常年種煙種蔬菜,基本一年四季都有活幹,一天工錢70元,閒時打個零工一年下來就能賺上6千多塊錢。」正在大棚裡擺放菌包的胡秋欒說。作為十裡八村有名的致富帶頭人,除了種蔬菜,武建兵還種植了300多畝小麥、80餘畝菸葉,用工高峰時用工量近40人,每年為群眾結算用工酬勞近20萬元。
  • 和碩縣新塔熱鄉庭院經濟鼓起村民「錢袋子」過上幸福好日子
    通過鄉幹部幫助庭院經濟發展計劃,自己的辛勤勞動,種植的豇豆碩果纍纍、味美、品質好,今天出售了130公斤優質豇豆,豐收了、見效了,真心感謝黨的好政策,為黨的好幹部點讚。  新塔熱鄉黨委經過充分統籌安排,結合本鄉土質、氣候適宜、庭院面積大、農家肥充足的優勢,因地制宜。根據和碩縣有關文件精神,鼓勵村民種植豇豆、大西紅柿、辣椒……,並通過技術幫扶、思想幫扶等方式助力村民發展庭院經濟。
  • 陝西延川縣關莊鎮:趟出產業好路子 充實群眾錢袋子
    近年來,延安市延川縣關莊鎮因地制宜,狠抓本土特色產業,形成了「鎮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2016年以來,該鎮累計投資8600多萬元發展設施農業,先後建成打則坪等7個設施農業示範園區和馬家溝等9個標準化養殖小區。
  • 太行山下曬茱萸 不僅美了鄉村,還鼓起了農民錢袋子
    山茱萸特色產業,不僅美了鄉村,還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姚林/IC photo
  • ...鼓起貧困戶錢袋子|印江自治縣峨嶺街道楊柳塘村第一書記薛朝華
    他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在外打零工,一個是初中學生,李德智夫婦平時也就靠點傳統農業和養殖業維持生活,家庭非常的貧困。  全村人都覺得他是一個愛喝酒,不愛勞動,致富能力弱的人。記得我剛駐村第一次去他家走訪的時候,家裡的陳設很簡陋,與他的交流也不是很愉快。  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作為扶貧幹部,我不能放棄眼前的這個「難題」。
  • 汽車大觀|菜籃子、錢袋子,「綠通」未來啥樣子?
    許多老大娘的菜籃子裡裝滿了蔬菜、海味、雞鴨魚肉。有的籃子裡活魚在搖擺著尾巴,肥雞在咯咯地叫著。老大娘帶著一臉笑意,滿懷愉快,走回家去。」民以食為天。老百姓最質樸的幸福,與其說來自菜市場,不如說來自那些既可果腹,又滿足味蕾、撫慰心靈的食物。因此,菜籃子工程一直是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之一。2019年,我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04萬億元,同比增長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