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訂單種植朝天椒 鼓起農民錢袋子

2020-12-14 澎湃新聞

【脫貧攻堅】訂單種植朝天椒  鼓起農民錢袋子

2020-05-30 03: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19年,沙爾沁鎮牌樓板村兩委牽頭率先在全鎮實行耕地資源整合,試行開展股份制合作種植模式,堅持黨組織引領,股份制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參與的思路發展產業,合作社對傳統玉米種植進行統一管理、收割,銷售。村民和貧困戶以自己種植的耕地入股,實行按勞分配和按股分紅,不僅著力保障貧困戶在土地上持續增收,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與勞動還另付勞動報酬。

這種模式不僅能通過科學管理,標準化種植,還能降低種植和收割成本,提升產品最終品質。2019年度參與入股的股東共計67戶,入股耕地459畝,每戶股東每畝耕地比2018年每畝耕地增收321元,共計增收14.7萬元。

2020年,村支部書記付忠明、主任付利波帶頭到各地參觀學習跑合作,把經濟收益更高的朝天椒納入了種植範圍。入股合作社的農民更多了,村裡的3戶貧困戶也入股加入了合作社,今年入股106戶,集體股份制種植共680餘畝。

這個5月,雨水充沛,陽光充足。牌樓板村朝天椒種植基地裡,村書記、主任、第一書記帶著村民和幾位貧困戶忙著翻整土地、覆蓋薄膜、種植辣椒苗。用幾天的時間手腳麻利地完成了三十畝地的種植。貧困戶獲得了務工收入,等基地迎來採收季節,他們還能參與分紅。

駐村「第一書記」梁飛說:「為了提升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下一步將把貧困戶的農產品採取初加工後再統一收購的模式保障增收,同時也鼓勵貧困戶發展特色農產品進行網上銷售。」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沙爾沁鎮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固脫貧的根本之策,下一步將致力於以「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進行,由合作公司提供幼苗與技術指導並籤訂收購合同。以直觀的方式讓廣大貧困戶看到、感受到新型特色產業的優勢與收益,激發其內生動力主動加入到特色產業發展中來。(文/圖 沙爾沁鎮 安美玲)

▎編輯:劉 妍

▎校對:張文燕 楊建艦

▎審核:金 京

呼和浩特經濟

技術開發區

原標題:《【脫貧攻堅】訂單種植朝天椒  鼓起農民錢袋子》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慶陽市東坪村:設施蔬菜鼓起農民「錢袋子」
    原標題:東坪村:設施蔬菜鼓起農民「錢袋子」  中國甘肅網8月23日訊 據隴東報報導 (記者 盤小美) 初秋的午後,走進西峰區後官寨鎮東坪村設施蔬菜示範點,一座座整齊排列的鋼架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 保障市民「菜籃子」 鼓起農民「錢袋子」
    清鎮園區總負責人賀彥鴻介紹,荷蘭豆預計能採收17萬斤以上,露天種植的香蔥等也已開始供應市場。清鎮園區是貴陽市2.5萬畝高標準蔬菜保供基地之一。長期以來,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貴陽市的西紅柿、辣椒、茄子、黃瓜等喜溫性茄果類蔬菜缺口比較大。
  • 甘州區龍渠鄉:特色產業鼓起農民「錢袋子」
    如今,設施蔬菜產業已成為墩源村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產業。截至目前,該村共建成日光溫室大棚150座、連體拱棚1座、高標準智能化日光溫室大棚55座,全力提升蔬菜標準化、規模化種植水平,該村靠發展設施農業走出了一條致富新路。
  • 和碩縣新塔熱鄉庭院經濟鼓起村民「錢袋子」過上幸福好日子
    通過鄉幹部幫助庭院經濟發展計劃,自己的辛勤勞動,種植的豇豆碩果纍纍、味美、品質好,今天出售了130公斤優質豇豆,豐收了、見效了,真心感謝黨的好政策,為黨的好幹部點讚。  新塔熱鄉黨委經過充分統籌安排,結合本鄉土質、氣候適宜、庭院面積大、農家肥充足的優勢,因地制宜。根據和碩縣有關文件精神,鼓勵村民種植豇豆、大西紅柿、辣椒……,並通過技術幫扶、思想幫扶等方式助力村民發展庭院經濟。
  • 新疆莎車縣:拱棚蔬菜豐富「菜籃子」 鼓起「錢袋子」
    為了保障拱棚種植質量,縣鄉級技術指導員會經常來拱棚裡看看,面對面的指導農戶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及時解決村民的種植難題。在技術員的精心指導下,阿布都熱依木·吾斯曼逐漸學會了怎樣科學種植白菜。  隨著白菜豐收,墩吾斯塘村的村民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許多村民都與阿布都熱依木一樣,通過拱棚蔬菜種植摘下了「貧困帽」,實現了穩定脫貧,生活越過越富裕。
  • 柳葉湖伍育武:「菜籃子」鼓起「錢袋子」 脫貧有了好路子
    在「菜籃子」的幫助下,伍育武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初冬時節的柳葉湖畔,天氣漸寒,草木蕭索。但伍育武的菜地裡卻生機勃勃,綠意萌動。大白菜,小白菜,萵筍……到處都是希望所在。因病因殘致貧,因種植因產業脫貧,在「菜籃子」的幫助下,伍育武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脫貧有路「勤」為徑伍育武在採摘蔬菜。談起前些年,70歲的伍育武用「老、弱、病、殘」形容自己的家庭。自己和老伴體弱多病,是醫院的「常客」。
  • 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①農民變股民,土地收益成倍增長。②掃碼支付,在農村已成常態。③富裕的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④現代化家電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質。⑤農村群眾有了私家車。⑥持續增收讓農民樂開懷。脫貧攻堅、逐夢阡陌,全域脫貧、村美民富。我市實現全域脫貧之後,各地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紮實織密返貧防線,繼續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切實加快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三大體系建設。
  • 太行山下曬茱萸 不僅美了鄉村,還鼓起了農民錢袋子
    山茱萸特色產業,不僅美了鄉村,還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姚林/IC photo
  • 【美麗樣板】樺川縣悅來鎮孟家崗村李萍:美麗庭院鼓起咱家「錢袋子」
    【美麗樣板】樺川縣悅來鎮孟家崗村李萍:美麗庭院鼓起咱家「錢袋子」 2020-12-21 16: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記全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陶國榮
    記全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陶國榮 2020-12-14 1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雙合村:裝滿「菜籃子」 鼓起「錢袋子」
    想要帶著雙合村走產業脫貧的路並不容易。駐村工作隊初到雙合村走訪時發現,大部分村民積極性不高,顧慮重重,認為發展產業沒什麼希望。正當工作隊發愁怎麼給農戶做工作時,雙合村支部書記首先站出來表了態。「村裡人思想比較保守,沒有你們年輕人敢想敢幹,作為村民的領頭雁,我們必須要敢於嘗試。」支部書記周長清對工作隊隊員們說道。
  • 管好「米袋子」「菜籃子」和農民的「錢袋子」 福建做了哪些事?
    完成112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國第五,十大鄉村特色產業總產值或突破2萬億元……「十三五」期間,福建完成各項預期目標,有效保障了「米袋子」「菜籃子」,富了農民的「錢袋子」。11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陳明旺通報了「十三五」以來,福建省在農產品保障、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閩臺農業融合、農民收入提升和脫貧攻堅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 堅決啃下脫貧攻堅的「硬骨頭」——看威寧自治縣實施農村產業革命...
    近年來,威寧自治縣全力落實省委主要領導調研指示精神,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抓緊補齊"3+1"短板,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打造易地產業扶貧蔬菜基地、實施易地就業扶貧,破解群眾生存難、發展難、就業難,堅決"啃下"脫貧攻堅最硬的骨頭,書寫了脫貧攻堅精彩答卷。
  • 浠水河東街村:當起城區「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浠水河東街村:當起城區「菜籃子」,鼓起村民「錢袋子」 2020-05-07 03: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壽光「紀臺長茄」擦亮品牌,鼓起菜農錢袋子
    壽光「紀臺長茄」擦亮品牌,鼓起菜農錢袋子 2020-05-15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柑橘+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湖南常德推進脫貧攻堅
    常德市委副書記朱水平在開幕式上盛讚石門的柑橘產業:「近年來,石門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柑橘產業為龍頭,發展綠色生態經濟,積極開創『柑橘+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依託柑橘產業推進脫貧攻堅、壯大縣域經濟的新路子。」
  • 年產2萬噸,產值1億元,安遠紫山藥產業鼓起農民錢袋子
    【採訪】東河村紫山藥種植戶 陳天壽:今年種植了5畝多,估計一畝有3000多斤,等遲一點挖可以達到4000斤,現在市場上的價錢2塊5一斤,3000斤有7000多元,8000塊的樣子。一顆顆紫紅色的紫山藥寄予了陳天壽一家人對生活的美好期望,他對未來的發展規劃也是胸有成竹。
  • 遂川泉江鎮新溪村建起家庭農場 鼓起「錢袋子」
    泉江鎮新溪村的郭遂倫就是遂川縣遠近聞名的「農場主」,他將原有的種植和養殖基地整合開發利用,通過規模化和精細化的管理,不僅提高了現代農業的管理水平,促進了農業經濟,還讓周邊貧困農戶的「錢袋子」鼓起來了。就在近日,筆者前往泉江鎮紫藤谷家庭農場,看到前來採摘西瓜和葡萄的遊客絡繹不絕,他們或是「全家總動員」,或是預約「組團」,不一會兒,百果園基地就成了人的「海洋」。
  • 「老乾媽」朝天椒種植基地落戶巴彥淖爾
    北京新禾豐農化資料有限公司西北區域銷售總監王戍從事蔬果種植管理研究20餘年,他認為巴彥淖爾市擁有種植辣椒的得天獨厚自然條件:「巴彥淖爾地區耕地的土質很好,晝夜溫差也大,加上毗鄰黃河灌溉條件優越,非常適合朝天椒的種植。」巴彥淖爾市暖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國棟主要負責致睿科技引進的辣椒育苗工作。
  • 「視覺呂梁」小粽子鼓起錢袋子
    小粽子也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前青塘村人均收入已由2015年的不足3000元提高至去年的8000元,2018年,前青塘村已實現了整村脫貧。青塘粽子作為舌尖上清香甜糯的美食,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村民正在採摘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