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收看好久不見的聖痕考據欄目,我是北川。
本欄目將會對聖痕的部分細節進行解析和考據,同時也藉機向大家科普一些歷史知識~
介於鴿子咕了太久,很久以前的上期預告中由軒軒寫的本期節目就只好我來代班了~
燉鴿子.jpg
那麼,本期主題為——濃姬、淺井茶茶、真田幸村、直江兼續,戰國風雲!
【冰影之蝶】濃姬
齋藤歸蝶(1535年-1612年),是日本戰國時期大名織田信長正妻。父親為齋藤道三,母親為正室小見之方。1549年時,嫁給織田信長做正室。由於她從美濃嫁來,後來她被通稱為濃姬,也被稱為鷺山殿。濃姬雖是當時著名的美女,卻不能生育,因此在織田信長的私生活裡,其側室生駒吉乃比濃姬更加重要,但濃姬一直保持著正室的地位。由於日本史書往往對沒有生育的大名的妻妾記載資料很少,以至於她完全沒有被記載。濃姬與豐臣秀吉之妻淺野寧寧以及前田利家之妻前田松並稱「戰國三夫人」。無論是自身的傳奇經歷還是父親與夫君的輝煌歷程都給歸蝶的一生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她的不羈與堅強,在那個男子做主的時代中猶如破繭而出的綺麗蝴蝶,在烈火硝煙中華麗飛舞。
圖上的藍色冰蝶,很顯然是配合了濃姬的本名歸蝶。
從聖痕立繪來看,此時的齋藤歸蝶所穿的和服在袖口處開口較大,這樣的和服被稱為振袖和服。振袖和服一般僅限少女和未婚女性穿著。振袖分為三個細目——小振袖(二尺袖)、中振袖(振袖)、大振袖(本振袖)。小振袖一般作為入學、畢業的禮服,中振袖則多用於新年、成人式、未婚女子出席正式場合,大振袖(花嫁振袖)多用於婚禮。按照圖上袖口長度垂到小腿中部來看,是為中振袖,也即通稱的振袖和服。
但根據下位立繪,可以更為清楚的看見,濃姬手臂一側的圖案,是織田家紋。
所以這時候的濃姬到底結婚了沒有呢?
MHY美工背鍋。
這裡再向大家介紹一下正式和服的穿著要求。
和服上的家紋有一紋,三紋,五紋三種規格。 一般的一紋在背後正中間,三紋還要加上兩袖側後,五紋再加上胸前兩個。濃姬身上所穿即為三紋制式。
濃姬手上拿的又是什麼呢?
這是一種被稱為「笏(hù)板」的東西,日本歷代天皇穿傳統服裝時,笏板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當然,日本人現在仍在使用的笏並不是他們的原創,而是從我國古代傳過去的。據部分史料記載,我國古代官員的笏板使用制度大概在公元6世紀左右傳入日本,古代日本人引進這種工具之後並沒有進行創新,只是把笏板作為群臣(主要是文官)上朝的備忘工具來使用。在歷史的演變中,日本人一直保留著這種外來工具,但是到了後期、隨著紙張的普及使用,笏板已經喪失了它最初的功能,演變發展成了一種沒有實際作用的傳統象徵。
在今天的日本,笏主要供兩類人使用。一是日本天皇,另一類人則是專門負責宗教、祭祀等事務的神職人員。不同之處在於,一般情況下,天皇所持的笏上下都呈方形,而神職人員所使用的神事用笏多是上圓下方形,並且都是木製的笏板。
圖中最左那位手中所持的就是笏板
濃姬的背景圖,總體來看長得和織田家紋也比較相似。
【戰國公主】淺井茶茶
淺井茶茶,永祿十年(1567年)生於近江國小谷城,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初期人。太閤大臣豐臣秀吉側室,慶長二十年(1615年)發生大阪夏之陣,於大阪城陷落之時與子豐臣秀賴,親信大藏卿局,大野治長等人於大阪城米倉內自殺,死後葬於養源院,法名包括有「大廣院殿英巖」、「大虞院英嚴大禪定尼」、「大虞院花顏妙香」三種。
上位立繪中茶茶麵前的茶水,很顯然也是契合了她的名字。
茶茶所穿的外衣是一種類似羽織的服裝——十徳,鎌倉時期就已經出現,並作為平常服裝使用,但是進入江戸時期,卻被定為僧侶、醫生、畫師、儒者、茶道堂主等的正裝。在便裝和服以及長袴的上面穿著。現在,仍在町人系統的茶道活動中使用。
從袖口長度來看,茶茶所穿的應該是留袖和服。留袖和服中,黑留袖為已婚女性最正式的禮服,未婚女性不能穿著;茶茶所穿為色留袖,是較平常的服裝,未婚女性也可以穿著。
同時其背後或手臂側也並沒有豐臣家紋,因此可以認為立繪中的茶茶還未結婚,依然是「戰國公主」。
從茶茶的滿星背景圖也可以發現,是對茶茶的父親淺井長政的家紋做了一些修改而成。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茶茶套的技能名稱。
「茶」顯然也是取自她的名字。
夏之陣則是茶茶一生中最後的戰役。在日本戰國史上,有東之陣和夏之陣兩場戰役,分別為一六一四年(慶長十九年)冬、一六一五年(元和元年)夏,德川氏分兩次把豐臣氏殲滅的戰役。
在大坂夏之陣中,豐臣家最後的大坂城陷落。在大坂城的烈炎中,茶茶與兒子秀賴自盡,德川家的江戶時代來臨。
茶茶技能中的「浴火」和「化櫻」也是取自於這最後的焚城烈焰。
在夏之陣中失去生命的,還有一代名將真田幸村。
【真田丸】真田幸村
真田幸村(1567年-1615年6月3日),本名真田信繁。以真田幸村、真田左衛門佐之名聞名於世 。是日本戰國末期名將,戰國亂世最後的英雄。
真田幸隆之孫,真田昌幸之次子,真田信之之弟。關原合戰與父親同在西軍,戰後被流放於紀伊九度山,逃脫後,投奔到大坂城。因其在大坂之戰以寡擊眾的英勇表現,被江戶幕府和諸國大名記錄下來,後來以這些史料為腳本的小說將真田幸村以及虛構人物真田十勇士描繪成與德川家康大軍對抗的武將,而聞名於現世。島津忠恆稱譽他為「日本第一兵」 (ひのもと いち つわもの,天下第一強者的意思)與源平合戰的源義經、南北朝時代的楠木正成並列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套裝名「真田丸」是來自大阪夏之陣中防禦工事的名字。丸有圓的意思,在戰爭中丸就是日本式城堡內被石牆,土壘等包圍分割成一塊塊區域,稱為「丸 」,也叫「曲輪」。從防禦中心天守閣所在的「本丸」向外,依次有「二之丸」,「三之丸」等。此外,還有一些以方位或特別名字命名的「丸」,比如大坂城「西之丸」,還有以真田名字命名的「真田丸」。
大坂城三面環水,只有南面是陸地,所以選擇在此建城的豐臣秀吉在南面挖據深溝,築起高高的土牆。為了萬無一失,真田幸村在南面的外側修築了一座出丸——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前哨基地,這座出丸被世人稱為「真田丸」。真田丸背靠大阪城形成一個弧形突出部(柵欄、木樁之類的),前面再設溝渠,吸引對方攻擊,牽制攻城方,而且能提供從左右側構成對德川方攻部隊的威脅。
這張圖中間那個在兩塊水域之間隆起的區域就是真田丸。右邊是大坂城,左邊則是城外,密密麻麻的是大坂夏之陣的攻城部隊。真田丸右側的壕溝(一半有水,一半空堀)是大坂城外圍的總構,而左側則是屬於真田丸自身的壕溝。真田丸在城郭設計上歸類為出丸,一般放置在防禦薄弱地帶以城砦的形式進行強化,大坂夏之陣的時候家康秀忠在城南依託山丘修建工事,但大坂城籠城一側卻只能在平原上抵抗,因此開挖了一條溝渠將平地切割開來,同時修建了真田丸,算是彌補了防禦上的劣勢。
真田幸村頭上所戴頭盔稱為鹿角兜。
兜是日本古代的頭盔,模仿中國,稱之為胄或兜,主要組成部分包括胄的主體、眉庇(額前象帽舌的部件)、吹返(類似護耳的部件)、しころ(日造漢字,左革右每,即護項)、面當或頰當(遮蔽面部或面頰的部件)、喉輪(保護咽喉的部件),以及其它裝飾性附件。多樣的胄式和千變萬化的飾物,使日本古代的盔式非常華麗美觀,富威嚇性和觀賞性。最早出現在胄前的裝飾物稱為鍬形(大鎧時代),後來胄的各個位置都可附加裝飾物,在前者稱為前立(如半月前立、三日月前立)、在左右者稱為肋立(如天衝肋立、鹿角肋立)、在上者稱為頂立、在後者稱為後立,還可以整個頭盔均覆蓋犛牛尾,稱為熊蓑。
真田幸村的鹿角兜所使用的是鹿角肋立。
真田幸村鎧甲式樣
立繪中的真田幸村所持的是一把十字紋槍,我們還可以看見,下位立繪上,槍桿上停了一隻鳥,而歷史上的真田幸村最喜歡的武器就叫做大千鳥十字文槍。
真田幸村的背景圖也來自其家紋。
六文錢紋(六連錢紋):連錢紋的一種,兩排三枚一文錢並列,合計六枚。代表了解救六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上)眾生的三途河上渡船的船費。這種說法來自具有強烈佛教色彩的地藏信仰。中世紀時,武將於戰場斬敵立功,然而殺生卻是佛教大戒,會使人墮入地獄受盡無窮痛苦。所以地藏菩薩大發慈悲,以此六文錢拯救六道眾生,也解救眾多信佛的武將們。真田氏的子孫說這是戰爭時才使用的家紋,這六枚銅錢是佛祖對戰死之人的慈悲的化身,同時也預示了真田軍擁有超度眾生的力量,真田家所有的士兵出戰時脖子上都掛著用繩子穿著的六枚銅錢,象徵著視死如歸的戰鬥精神。日本民間流傳人死之後會過三途河,還要用六文錢作為船資,否則不能渡河。真田家以「六文錢」作為家紋,表示真田家的武士們個個都做好了戰死的準備,是視死如歸的勇士。
真田幸村的技能名裡,值得一提的是「赤備」、「影舞者」和「十勇士」。
「赤備」,字面意思即紅色的鎧甲。日本戰國時期,甲斐國的武田家即採用赤備裝束,統一的火紅盔甲,獨特的訓練機制,出眾的戰鬥能力,頂尖的領軍武將,無疑使它成為整個戰國的一道特殊風景,被稱作是「孝雄陣前的銅牆鐵壁」,武田家落敗後,赤備部隊曾經被各個勢力收編。赤備軍的代表有:武田家的山縣昌景赤備騎兵,德川家的井伊直政的「井伊赤備」,與大坂之戰時真田幸村的真田隊(真田隊並不是真正武田家遺留的赤備隊,而是後來組建的,只是用於提高軍心)。
「影舞者」,意為真田幸村手下的真田七影武,分別為:穴山小助、鳩幸佑貞、山田友宗、伊藤繼基、木村公守、山浦國英和林寬高。
而真田十勇士分別為:猿飛佐助、霧隱才藏、望月六郎、海野六郎、根津甚八、穴山小助、由利鐮之助、筧十藏、三好清海和三好伊三。
對於真田幸村,一般認為他是在元和元年1615年5月7日的大坂之陣中死去,享年49歲。不過在民間卻流傳著另一種幸村未死的說法,他們認為在大坂之陣中討死的只不過是幸村的兩個影武者,真田十勇士之一的穴山小助和望月六郎。
這種說法的來源是因為在大坂之戰中真田幸村確實使用了影武陣法,兩個影武者戰死,真田幸村也戰死了。開戰後,真田幸村率領6000赤備隊直衝入德川家康的軍隊。不久之後兵力4倍於他的松平忠直敗走,真田幸村直衝德川家康本陣而去,被突破的的軍隊越來越多,德川本陣開始混亂,這時由穴山小助化妝成的真田幸村衝了出來,本陣火槍隊開槍阻擊,真田幸村倒在槍林彈雨中,德川家康鬆了口氣,突然,又衝出了一個真田幸村(由望月六郎所扮),本陣再次開槍阻擊,這個真田幸村也倒下了,此時德川本陣陷入了混亂,真正的真田幸村又率赤備隊殺了過來。
【仁王挺立】直江兼續
直江兼續(日語:なおえ かねつぐ;1560年-1620年1月23日),戰國後期的名將,與伊達家的片倉景綱並稱「天下兩大陪臣」,還是上杉氏家老,直江兼續除了擅長使用重錘作為武器之外,更是日本七柱槍之一。
日本七柱槍是歷史人物,文祿年間,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從各大名家當中所親自選出稱讚的七位使槍高手,以表輔助其侍奉的大名的功績。這七個人是:小野鎮幸、本多忠勝、後藤基次、島津忠恆、直江兼續、飯田直景、吉川廣家。
直江兼續的立繪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定是那個愛字!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一直不知道為什麼直江兼續的立繪是個愛醬,直到我寫了這篇稿子。
愛之盔,日語是「愛之兜」。是直江兼續作戰時所使用的頭盔。
愛之盔上「愛」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是當年上杉謙信在世的時候,年輕的上杉景勝和他當時的陪臣直江兼續都繼承了上杉謙信的義的思想,後來謙信死後,直江兼續的主公上杉景勝的代表字是義,而當時直江兼續是上杉景勝家臣中的家老,而且年輕有為,當上杉景勝說用義代表他的時候,兼續也想有的字能代表他,後來在他寫的很多字中,阿船(兼續妻)說愛字最能代表他,因為一切都是因為愛,才有現在的他。
另一種說法是戰國時代的武將,由於信仰的因素,都習慣於將神明或者神像做成自己的旗幟,或鑲在防具上邊,而直江兼續的愛字盔可能是源自於日本佛教中的「愛染明王」的愛字,是直江氏所信奉的,兼續在娶阿船入贅直江氏之後繼承而來。
直江兼續擅長使用重錘作為武器,因此立繪中的愛醬也拿著一把超大的錘子,上面還畫著一個愛醬。
直江兼續中位的立繪上有兩隻狸貓。
在戰國時代,狸貓也作為德川家康的外號。當時的人們給他取的外號是「狸父親」,這個不是狡猾的意思,而是日本俚語裡「色老頭」的意思。因為德川家康晚年的時候,喜歡叫少女與他同床,倒並不是為了發生肉體關係,而是想吸取少女身上的充滿青春氣息的能量,以此來恢復自己的精氣。
直江兼續曾經給德川家康寫過一篇《直江狀》。太閤豐臣秀吉病逝後,慶長五年(1600年)正月,德川家康意欲奪權而對各諸侯大挑毛病;並且也以赴京延遲、添購兵械、修舟築橋的理由指責與己地位相同的上杉景勝意圖謀反。上杉家家老直江兼續為了反擊,寫了膾炙人口的「直江狀」以解釋上杉氏的忠誠;三件事的原由;以及反指責家康此一行為的正當;並在其中以反諷手法痛斥了德川家康違背誓言,以謀奪天下的野心。令家康為之大動肝火,因而終於使本文成為關原之戰爆發的導火線。家康看過書信後,大怒曰:「吾生五十三年閱狀無數,此為當中最無禮放肆之書狀!此小子欺人太甚,焉能容忍如此之作?」
下位立繪中,愛醬手裡拿著好多好吃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據史料記載,自慶長十四年起,兼續一直專注於輔助景勝治理米澤,發揮輔政作用,用十年間將米澤建設成富強繁榮的豐城,並在當地農耕水利方面做出了重大的改革舉措。同時,直江兼續撰寫過不少醫學和文學書籍,如《濟世救方》、《文選》等,皆為江戶時代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書籍。無可否認,他對上杉家、米澤藩,乃至全日本的農耕水利、醫學和文化科技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於兼續使用的家紋眾說紛紜,分別有龜甲花菱紋、三重龜甲花菱紋、三重龜甲三葉紋三種說法,旗印中還發現了三山紋和雁金紋。其中三重龜甲三葉紋的說法由歷史研究學者大野信長提出。
而在立繪中、直江兼續的滿星背景中都可以看出,MHY的美工也選擇了這一說法。
直江兼續的技能名稱中,重錘和食糧都很好理解。
「仁王」應當就是取自直江兼續愛之兜的「愛染明王」。愛染明王,略稱愛染王。密教諸尊中,住於大愛欲與大貪染三昧之明王。法像代表「激烈的恩愛」,民間信仰愛染明王能保佑姻緣順利。
本單身狗也要信仰愛染明王!
我沒看出來「仁王挺立」這個套裝名字和直江兼續有什麼關係,只找出來仁王是佛教徒對佛的尊稱,可能和愛染明王有一點關係?知道的小夥伴可以評論補充一下~
本期的聖痕考據就到這裡啦~
感謝收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