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寫黃昏的一首詩,只有短短8句,卻驚豔了世人一千多年

2020-12-21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現代的人大概很難想像,長時間的居住在山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山中的日子,你會看到什麼,會做什麼,又會想什麼呢?

前些日子看到過一個新聞,一個人將自己的房子內部全部染成了黑色,書房那裡留了一個窗戶,望眼過去,是綿綿的山脈和樹林。

黑色的效果給人以很強烈的視覺震撼,但是震撼最強烈,一定還是房子的住戶。我想,住在這種房屋中的人,大概是明白一些古代隱士的樂趣的。

然而說我們對於隱居生活一點都不了解,倒也不盡然。雖然真正的隱士是不寫詩的,他們也不會從事任何填補內心缺憾的創作,但是總有一部分隱士,他們除了隱者的生活,在這紅塵中其實還想要更多。

或者懷才不遇,或者生不逢時。這些人的心中是有缺憾的,所以他們會創作,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遺憾,也希望自己隱居生涯中的感悟和狀態能夠通過創作流傳下去。

王維就是這樣一位隱士。

【臨其詩境】

王維從政客到隱士轉變的過程,幾乎就是他一生的軌跡。少年為官,經歷了安史之亂與人生中的汙點,重回長安之後雖然得以洗刷,但是心中對於政治的熱情漸漸地淡了下去,「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在終南山邊上,借著前輩詩人的別業,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家園,終南別業。

這是王維在人生的晚年為自己選擇的棲息之所,這裡承載了一代詩佛關於生命的思考,也承載了一段悠閒而處處是哲理的時光。

今天我們來欣賞王維的一首《山居即事》,是他在山中生活的一個片段。

【經典原文】

山居即事唐代: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採菱歸。

【條分縷析】

山居,即居住在山中的生活。即事,即採擷生活中的一剎那,描繪出生活的場景,也剖析自己在那一刻的心緒。

寂寞傍晚,輕輕關上自己宅院的大門,說是大門,也還保存著自然的氣息,不過是一道半掩的柴扉。

關門的剎那抬了下頭,山間的落暉驚豔到詩佛的眼睛。遠處的山峰與近處的樹木,看去皆是一片的蒼茫,在晚霞中掩映多姿,唯有夕陽,是這模糊的世間唯一清澈的事物。高高地,遠遠地,唯一的。

院子外面就是徹徹底底的大自然,是完全沒有人化的天然,所以有仙鶴來居,每棵松樹上都留存著它們的痕跡。小道掩映也難走,來訪的人稀少,再搭配這默默無聞的破門,真是應和這隱者的身份。

後邊4句依舊是外景,而且是經典的王維式寫景,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一句一句看下去。

綠蔥蔥的竹子,嫩嫩的竹節上多了一層新新的粉紅色,那是生命的顏色,也是繁榮的顏色。紅色的蓮花,褪下了片片紅衣,那是舊時的衣裳,也預示著新生命的到來。

這是純粹的自然之景,一如「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一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純粹的大自然,不帶有一絲一毫人工的雕琢,王維也只是照實書來,如素描一般的淡雅迷人。

最後兩句則加入了「自然之人」,這也是王維慣用的手法,「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欲投人住宿,隔水問樵夫」。

總會出現一個兩個完全在大自然中的人,與大自然的景物相對應,畫面更加完整,意境也更加立體,回味無窮。

在一片蒼茫裡,依稀是渡頭的地方亮起了稀疏的煙火,映照著水光山色,朦朦朧朧。那是外出採菱的人在傍晚紛紛回船到岸。

王維很喜歡用農人歸家這樣的意象,大概自己缺少這樣的體驗,或者自己已經生活在了精神家園之中,所以對於歸家有著特別的感慨。

相關焦點

  • 王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20字,卻治癒了世人1000多年
    下面就讓我們通過王維的一首詩《竹裡館》,先來看看人與人的和諧,所帶來的意義與價值。《竹裡館》是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從和諧意蘊來看,這首詩寫的正是王維與自己心靈的和諧。對於人來說,孤獨應該是最常出現的一種心理感受。而隱居無疑又是讓自己深陷極度孤獨的一種生活方式。但王維在這首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卻是與孤獨的和諧共處。
  • 王維渾然天成的一首名作,以禪入詩,驚豔了整個春天
    王維的很多詩篇都清新自然,無雕琢痕跡,有時妙語連珠,令人心醉;有時並無佳句可摘,依然可以利用他純熟的藝術表現技巧,為讀者展現出詩情畫意的境界。品讀王維的詩,總有一種聲臨其境的感覺,詩人利用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的手法,可以將霎時的寂寞,轉化為一種富於生活情趣的美感,使人賞心悅目。
  • 王維最出名的一首詩,令他17歲就一詩成名,開篇7個字驚豔世人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卻是他17歲的成名作,也是他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僅開篇7個字就驚豔世人,就是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是山西人,為了仕途,遠去洛陽,標題裡的「山東」並非指現在的山東省,而是指華山東面的老家。王維自小就才高八鬥,名聲在外,在洛陽時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出入都是眾才子相擁,或許不會想念親人。可到了佳節時,卻免不了心生落寞之情。此詩一問世,就在洛陽廣為流傳,王維也是一詩成名,為今後考上狀元,奠定了基礎。
  • 王維很唯美的一首詩,通篇只有短短的20個字,怎一個美字了得!
    王維的詩有一種獨特的韻味,特別是他晚年的作品,由於一個人隱居在終南山,這一時期創作出來的作品,每一首都與眾不同寫得極為唯美,例如《山居秋暝》、《鹿柴》、《山中》、《鳥鳴澗》等等,那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晚年的王維選擇在終南山隱居,我個人認為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要是他一直留在長安城裡,可能寫不出後來那些令人驚豔的作品;那麼除了前面所提到那幾首詩之外,還有這首一首《辛夷塢》,同樣也是難得的經典之作,通篇寫得也是很唯美,這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唐詩,通篇淡淡著筆,寫得很是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每一句都很唯美,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這樣的作品怎是一個美字了得。
  • 王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禪意深厚,空靈雋永,值得拜讀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721年中進士第,為太樂丞,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的一生篤志奉佛,一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創作的詩歌題材也十分廣泛,尤其擅長山水田園之作。蘇軾在他的《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詩佛王維最美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句句都是千古名句
    五言絕句短短20個字,這在表現手法上要求更加簡練,所以創作難度也相應地加大了不少。歷代詩人寫五言絕句,都是力爭由小見大、以少總多,不僅僅要包含豐富的內容,而且還要意境深遠,言之有物。雖說詩詞歌賦浩如煙海,但是好的五言絕句卻鳳毛麟角,因此五言絕句成為詩壇中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也是唐詩中的精華。
  • 王維一首經典詩,寫出了禪意禪境,是你我嚮往的生活,驚豔了千年
    王維一首經典詩,寫出了禪意禪境,是你我嚮往的生活,驚豔了千年21世紀的人的生活節奏很快,每天行色匆匆,來不及欣賞晨曦的第一縷朝霞甚至夕陽也無緣,幾乎是踏月而歸。春天來了,花絮滿天飛,香氣襲人,可是有些忙到嗅覺都失靈了。
  • 高僧僅有一首詩流傳於世,只有短短的4句,卻成千古名作!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絕句》,便是一首關於春遊的佳作。它出自於南宋著名高僧志南之手,是一首抒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七言絕句。志南的生平早已不可考,他在當時詩壇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那麼有名,但是他的這首小詩,卻以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在當時聞名遐邇。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有四句,卻驚豔了世人千年!
    李白的詩,現存九百餘首,主要以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為主,同時抒發內心的情感。李白的詩,更是將想像、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運用的出神入化,從而達到了所謂的「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境界。譬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望廬山瀑布》是李白的經典詩篇之一,它也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山水名篇。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僅僅二十個字,卻美得讓人心醉!
    《輞川集》是王維的一組田園詩,這組詩全是五言絕句,每一首詩,都猶如一幅絕美的繪畫小品,記錄了輞川一帶的風物。蘇軾曾這樣評價過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輞川集》便是最好的詮釋。
  • 唐詩裡一首寫雨的詩,一開篇便是驚豔了世人,成為千古絕唱!
    從唐朝一路走來,歷經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到了今天,人們讀起那些唐詩來,依舊還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風採,以及唐詩的魅力。閱讀唐詩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那麼都是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至少對於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來說,那麼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只要能夠熟讀唐詩,那麼即使是不寫,也是會呤。
  • 宋代冷門詩人的一首絕美小詩,僅憑詩尾7字,就驚豔了世人千百年
    關於「文學與生活」的關係,古人常常喜歡強調「文以載道」,就是說一首詩或者一篇文章寫得好不好,要看它的思想內容如何。如果僅僅是寫得美,但是沒有思想、沒有內容,那它就不能夠流傳很久。比如盛行於漢魏六朝詞藻華麗卻空洞膚淺的駢文、初唐文壇風靡一時的宮體詩等等。
  • 李白去拜訪一位道士,到了山中寫下一首詩,開篇兩句便驚豔世人!
    而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尋雍尊師隱居》,便是李白的一首詩、畫、音完美結合,且四聯八句全都合律的五言律詩。《尋雍尊師隱居》是李白進山去拜訪一位雍姓道士時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的內容,主要便是描寫了李白到了山中的所見所感,濃筆重彩地描繪了雍姓道士隱居之處的瑰麗景物,以及抒發了李白對雍姓道士的仰慕之意。
  • 王維的一首千古名作,開篇4句驚豔千年,道盡秋日靜美,令人心醉
    (歡迎關注「文化點心鋪」:這裡沒有高深莫測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識。學無止境,每天陪伴!)欣賞詩詞,其實是一個雙向的內心活動。首先,要想創作出一首好詩詞,作為創作者,得有寫詩的才華、淵博的知識、多情的性格、非凡的人生閱歷……其次,一首好詩詞創作出來以後,如果讀者知識水平不夠、欣賞能力有限,或者人生經歷過於單薄,都會影響他對詩詞的欣賞與理解。正因為如此,對同一首詩詞,不同的人就會產生不同的理解,甚至還會截然相反。
  • 唐代女詩人寫下一首相思詩,耳目一新,開頭10個字驚豔世人
    王維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溫庭筠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都是相思名句。在隱娘看來,其實,女詩人寫的相思詩詞,更細膩更打動人。在唐代,有這樣一位女詩人,她的一首相思詩,讓人耳目一新,一開頭就驚豔世人。這首詩就是唐代女詩人李冶的《相思怨》。《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 一千多年前杜甫在成都草堂,寫下了一首唯美的詩,驚豔了整個春天
    他幾乎沒有寫愛情詩,大部分的作品都是描寫現實生活中底層人們的苦,還有自己當時的處境,這他的作品中我們感受到了他無私的大愛。杜甫這首詩行雲流水,寫得極為唯美,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杜甫把自己所見所聞,還有春天裡的獨特的美景,以及看似不起的桃花描寫得生動有趣。雖然這首詩距離我們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但是同樣令人驚豔,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如此唯美的一首詩,自然是值得我們反覆去品讀。
  • 王維寫夏天最好的一首詩,曾被列為唐詩七律的壓卷之作
    最喜歡王維筆下的山水田園風光和生活,景濃淡皆怡,人不驕不躁。他寫春天是,「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寫秋天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寫冬天是「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他也寫過一首《納涼》,「喬木萬餘株,清流貫其中。前臨大川口,豁達來長風。」繁密的樹木遮擋了烈日,川口、涼溪,置身其中,讓我們也感受到夏日在深林風口的無盡清涼。但是這兩首一首語言太過焦躁,一首語言太過平實,都稱不上是王維的經典夏日之作。
  • 此人稱得鬼谷子真傳,寫的詩也別具一格,短短28字寫出最無情的雲
    做為我國最具神秘色彩的奇人,鬼谷子在2000多年來被兵家稱為聖人,被謀略家稱為謀聖,被道家稱為祖師。他通徹天地,似乎沒有他想不到,沒有他不知的事,以至後世有人說戰國風雲變幻,不過是他左右手下的一盤棋局。
  • 王維隱居山中寫下一首詩,短短40字,驚豔了整個秋天
    祖父王胄精通音律,還曾是宮廷樂師王維自幼受詩書禮樂影響不僅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還有頗高的音樂天賦當年剛入長安,便十分受到王公貴族們的青睞傳聞,王維曾憑藉一曲>在半官半隱的生活裡王維並不孤獨他常常約三五好友來此相聚王維作品集《輞川集》就是在這裡與朋友裴迪一起棲居時寫下的春天,他寫《鳥鳴澗》:
  • 這首冷門的宋詩,僅三個字就寫活了江南美景,意境唯美堪比王維!
    提到風景詩詞,我們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詩佛」王維。正如蘇軾在一首詞中專門讚美王維的詩那樣: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山水風景詩在早期的時候唯美至極,讀來猶如在欣賞一幅山水畫一般;到了晚年後他的詩更是以「靜」見長,尤其是在隱居輞川莊後,詩中往往蘊含著深刻、豐富的哲理與禪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