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路新港路夜排檔生意火爆,但衛生情況堪憂。
晨報記者 陳徵 實習生 李文潔 現場圖片
□晨報記者 王亦菲
今年的「夏令熱線」,晨報接到了不少反映夜排檔問題的讀者投訴。這是一個老問題,卻一直得不到解決,以往報導了、查處了、收斂了,可不多久就會「春風吹又生」。問題究竟出在哪,多年的貓捉老鼠式處理方式,顯然與實際不符,專家提出讓其自生自滅,還有人想到了臺北的士林夜市。儘管,夜排檔看似小問題,但背後卻彰顯著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因為夜晚最能暴露一座城市。
現場:同一隻手又收錢又燒烤
點上一條清蒸海魚,夥計利落地從魚缸裡將活魚撈出,「啪」地一聲,在地上狠狠摔上幾下。魚兒「暈」了,迅速被當場開膛、剖腹、洗淨、入鍋。食客們很興奮,擠在一張小小的圓桌旁,快意吃喝,大聲聊天。
就在他們身旁三五米處,是吃剩下的包裝袋、燒烤棍子,一堆一堆,異味四散。這是通北路,楊浦區頗有名的海鮮一條街,一到晚上,餐館將桌椅搬出,擺滿近兩百米長的路段。
這天儘管是工作日深夜,生意依然紅火,攤主們忙得不亦樂乎。三五成群的食客穿著背心、短褲,踩著人字拖,喝著冰啤酒,一旁甚至還有抱著吉他一桌桌賣唱的,10元錢就能享受一次點唱的樂趣。
路旁,還有多家燒烤店,攤主光著膀子,個個汗流浹背,卻無暇擦拭,「這裡便宜,味道好。」他們不斷給自己拉生意。為了讓各色烤串能儘快熟透,有的還用上了鼓風機,一臺、兩臺、最多的用到了3臺。
只不過,一邊抓食物一邊收取鈔票的,是同一隻手。
小攤:「城管整治到哪我們都知道」
在上海,這樣的夜排檔還有很多。一些正在沒落,一些還正紅火,一些剛剛興起。比如在楊浦、虹口交界處,四平路、新港路的轉角口,就有一處新興的夜排檔聚集處。
這其中的一個攤位是屬於老陳夫妻的。推車既是廚房又是餐檯,左邊放著炒鍋,右邊則露天擺放著各類串好的烤串,蔬菜、肉類、海鮮一應俱全。串好的菜上不時有蒼蠅飛過,老陳不停揮手驅趕。老陳夫妻招呼著:來幾串吧,味道很好的。
此前,來自安徽的老陳兩口子的足跡出現在平涼路、黃興路等多個地方。最近一年,他們才把小推車安在了新港路。
這一天,老陳的生意不錯,桌子都滿了,點了幾個炒菜外加幾瓶啤酒。顧不上和記者閒扯,他忙碌了起來:麻利地開了油鍋,一勺油,伴隨著「噼裡啪啦」的翻炒聲,快速地撒上調味料,不到2分鐘,一盤蔬菜就上桌了。
至於食品的衛生,老陳也很無奈,「我也想儘量弄得乾淨點,不過馬路邊有點蒼蠅也沒辦法。」老陳指著簡陋的小推車說,自己儘量使用一次性的碗筷,乾淨點,也方便些。「我主要是打遊擊,附近的幾條馬路我都擺過攤,黃興路、江浦路、鳳城路等,有時候城管管得緊了,我就跑到其他街去擺。我們小攤販之間都會通風報信的,城管整治到哪了,我們都知道。」
食客:吃得爽但衛生沒保障
在上海,一個夜排檔,就是一個爭議。
首先是食客們,又愛又恨。蔣先生就是新港路夜排檔的常客,「經常加班,晚歸後路過這裡總會買幾串燒烤帶回去當夜宵。」從事金融分析的李先生也說,晚上陪著老婆到這裡點東西,喝冰啤酒,感覺老爽的。
不過,對於食品衛生,大家都有自己的憂心。「夜排檔價格便宜,用的油、吃的肉都不可能很乾淨,進貨渠道也沒有保證,這個我們心裡都清楚。」計程車司機嚴師傅說,「可是,不在夜排檔吃,我們該去哪裡吃呢?肯德基24小時快餐店價格太貴了,每天吃開銷太大,夜排檔一頓幾塊錢就解決了。」在夜排檔的擁躉中,不少是夜班計程車司機,他們大多和嚴師傅一樣,每天在排檔上解決自己的夜宵。
其次是居民。離四平路新港路不遠處,就是居民小區。家住附近的許阿姨說,「晚上九十點鐘,這裡生意好,有人一邊喝酒一邊大聲說話,還有猜拳的。」許阿姨說,自己年紀大了,患有高血壓,愛人有心血管疾病,都需要安靜休息的。
管理:「貓捉老鼠」光堵不行
一位街道市政科工作人員說,「這就是貓捉老鼠,我們走了,攤位又回來了。對於這些流動的夜排檔,光靠堵是不行的。」對夜排檔放任不管,更不行。深夜擾民、汙染環境、食品安全難以保證等都是夜排檔的致命傷,「我們也在研究能不能將夜排檔集中在一個區域內,規定時間段擺放,要求他們做好衛生等自律工作。」
上海大學教授顧駿說,若是要將夜排檔完全取締,除了要付出極大的人力成本外,取得的社會效果也並不一定理想,「讓夜排檔自生自滅,就是最好的管理方法。人流量少,沒有人光顧了,自然就不會有夜排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