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老鹽場 醞釀新滋味

2020-12-15 福州新聞網

  漳浦鹽場 鄭成樂 攝

  歷史照片:1958年突擊圍堤 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洪錦城 攝

  測量結晶池內的滷水濃度。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洪錦城 攝

  東南網8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洪錦城 文/圖)

  核心提示

  鹽是百味之首。福建海鹽因其遵循古老的天然日曬工藝,且富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在食鹽市場獨樹一幟。位於漳州東南海域的漳浦鹽場,是福建三大重點鹽場之一,年產原鹽超過5萬噸。

  1958年,來自當時龍溪地區的上萬鄉民奔赴漳浦竹嶼島。700多天中,他們填海造堤,圍墾灘場,興建鹽坎,讓曾經的孤島與大陸相連,締造了繼莆田鹽場、泉州山腰鹽場後的福建第三大國有鹽場。此後的一個甲子裡,漳浦鹽場恪守南方海鹽傳統製法,源源不斷地向市場輸送優質原鹽。2017年,國內鹽業體制改革拉開序幕,食鹽生產批發區域限制與政府定價機製成為歷史。福建海鹽投身市場化大潮。生產成本更低的湖鹽、井礦鹽、北方海鹽開始衝擊福建海鹽市場。

  福建海鹽的秘密

  盛夏清晨5時許,漳浦鹽場的鹽田上已集結了日出而作的鹽工。眼下正值產鹽旺季,女工們用鬥笠、頭巾、長衣長褲和雨靴將自己全副武裝,以減少烈日灼曬。她們忙著用鹽耙,從結晶池中扒收新鹽。由於原鹽品質深受滷水溫度影響,鹽工們必須在上午8時水溫攀升前完成扒收工作。

  「海鹽曬制原理大同小異,無非是通過蒸發作用,使海水中的氯化鈉達到飽和,從而析出氯化鈉晶體。」45歲的竹嶼人陳新安,是漳浦鹽場第一工區黨支部書記,「由於海水濃度差異,海鹽曬制工藝有南北之分。北方曬鹽通常以長期結晶的方式大規模生產;以福建海鹽為代表的南方曬鹽工藝,則要遵循納潮、制滷、結晶、旋鹽、扒收、淋滷、歸坨等嚴格的流程。」

  每天,鹽工們根據潮汐規律,在漲潮時開閘納潮,將天然海水引入蒸發池。此時的海水濃度大致為2波美度,經過「六步走水」後,海水濃度將提高至14波美度左右。「『六步走水』共設有6道蒸發池,每道蒸發池約800平方米,海水每天從上一道蒸發池進入下一道蒸發池,濃度提高2度,6天後便能形成高濃度滷水。」陳新安說,滷水隨後通過閘口進入結晶池,「結晶池共有7道,至最後兩三道時,滷水濃度將達到25.5波美度,此時滷水中的氯化鈉逐漸達到飽和,並開始析出晶體。」

  這是整個曬鹽過程中最辛苦的環節。為保證原鹽顆粒均勻,鹽工們需要在正午時分進行旋鹽,即利用鹽耙等工具,對結晶池中的鹽塊反覆破渣,使之形成細小的顆粒。生產一級食鹽與二級食鹽所需的原鹽,對旋鹽頻率有不同的要求。以生產一級食鹽為例,旋鹽操作通常始於每天中午11時30分左右,每個小時進行一次,每天開展五六次,每個鹽工一天需要完成15畝的工作量。

  這個過程最怕陰雨天氣。「海鹽生產靠天吃飯,我們必須時刻關注氣象預報並研判天氣變化。若天氣異常,就要提前將滷水從鹽坎中導入滷井保存,以減少陰雨、颱風等天氣造成滷水淡化或汙染等影響。」陳新安說。

  完成旋鹽後,結晶池中便布滿細密的鹽晶。此時原鹽曬制並未完成,鹽工們還要在清晨時分將新鹽扒收至結晶池邊上的淋滷臺上,通過小坨淋滷,以瀝乾滷水。剩餘的滷水既不能浪費,也不能直接原地結晶。「當滷水濃度接近30波美度時,氯化鈉晶體析出開始減少,硫酸鈉等雜質析出增多。因此,老滷需要通過溝渠排出並回到起點,經過衝淡處理後再重新蒸發利用。」陳新安說,兩三天後,原鹽生產便大功告成。鹽工們用板車運輸,將原鹽統一歸入大坨,等待運送到加工廠篩選、分級、加工、檢測、包裝,最終進入千家萬戶的餐桌。

  由於採用傳統日曬工藝,加之海域特性,福建海鹽具有天然的品質優勢。來自福建省鹽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數據顯示,福建海鹽氯化鈉含量低於95%,富含鉀、鎂、鈣等70餘種微量元素,且天生鬆脆,生產過程中無需人工添加抗結劑。

相關焦點

  • 【漳浦晨報】來漳浦做個幸福的吃貨,將海鮮進行到底!
  • 【漳浦與南投 茶樹根連根】
    1990年3月,他親自到漳浦尋覓,在李氏家廟祭拜。李瑞河(左)與他家的老茶樹合影(資料圖片)當時他興奮地說:「我的先祖正是二百年前從福建漳浦來此定居的,世代種茶,這株老茶樹可認定是我先祖從漳浦帶來的茶籽播種長成的。」南投的老茶樹牽動著筆者的心,10月底至11月初,我赴臺自由行,應邀參加南投李氏家園重建落成開幕典禮,並對當地的茶業進行採訪。獲悉筆者想看看古茶樹的願望,當地的村長李水木熱情地用摩託車載我向村外駛去。到了,李村長停下摩託車,指著路邊的茶樹:「這株就是!」
  • 漳浦本土美味,百嘗不厭的漳浦肉圓……
    在眾多漳浦美食中令人最難忘且回味無窮的當數漳浦肉圓了
  • 從漳浦歷史人物高東溪看「忠孝兩全」(下)
    在漳浦地區能夠吃上一口新鮮的鹿肉,今日社會裡面比較不容易做到,但是宋朝時期閩南一帶,大象、鹿子這些動物還是比較常見。民間故事傳說,還是相當符合當年的現實環境。  有一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小小的高東溪在家裡剛好起床,耳朵裡傳來一陣陣清脆的敲門聲,嘭嘭嘭!
  • 漳浦臺商聯誼會長:我是「臺籍漳浦人」
    漳浦臺商聯誼會長:我是「臺籍漳浦人」 2011-03-01 10:34     來源:東南網     編輯:程軼文  來自臺南的陳隆峰,頭上有好多頭銜,包括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特邀調解員,也是該院唯一一位臺商身份的涉臺案件特邀調解員、漳浦臺商聯誼會會長、漳州三豐水產種苗有限公司總經理
  • 孝廉文化講堂漳浦專場開講
    6月16日,由漳州市紀委監委、漳州市婦女聯合會、漳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主辦,漳州人民廣播電臺、漳浦縣紀委監委、中共漳浦縣委宣傳部共同承辦,大南坂鎮黨委、大南坂鎮人民政府、漳浦縣兩帝師文化研究會協辦的孝廉文化講堂在漳浦縣大南坂鎮下樓村舉行。漳浦地處八閩之極地,漳潮之要衝。自陳元光將中原的文明之風帶到梁鹿大地的時候起,漳浦教化漸深,文化漸盛。
  • 在漳浦——沉醉不知歸路!
    在鹿溪掬一捧清水,到黃道周講學處、高東溪祠、蔡新紀念館聽聽古人的教誨,摩挲印石亭中的石刻。傍晚時分,拐入一家小店,嘗一碗地道肉圓。 牛牯山下來,千古鎮乾坤。我會帶你去逛聖王廟、瀛山廟、龍王廟、奮揚宮、玉虛宮,體驗不同的信仰文化。從下蔡灣回來,路過小巷,聞到海蠣煎飄香的味道,夾一口入嘴,讚不絕口。回去時,不忘帶上一些黃埔楊梅,回味霞美的味道。
  • 漳州漳浦:鹽田如鏡鹽花如雪
    來源:臺海網鏟鹽堆坨推車稱重臺海網12月4日訊 據福建日報·新福建APP報導 「咕咚——咕咚——」朦朧中,隨著一雙大手猛力推開耙子冬日凌晨5時許的漳浦鹽場,晨光熹微中,在1萬餘畝的鹽田中,三四百號工人,男男女女,頭戴鬥笠,腳踏水靴,分散於不同的工區中。在立冬過後的逼人寒氣中,這些樸實無華的勞動者開始了一天辛苦而光榮的勞動——扒收新鹽、瀝乾、搬運、堆坨、包裝,繼而又旋鹽……如此循環往復。
  • 古雷港到漳浦的這條快速通道又有新進展!你知道嗎?
    來源/古雷潮綜合漳浦晨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近幾年,古雷港區的發展一直讓人驚嘆不已,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寬廣道路縱橫交錯,......點擊播放 GIF 0.9M所謂「要致富,先修路」交通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港城大道是古雷港區通往漳浦縣城的快速通道
  • 閩南漳浦:一個旅遊新興縣的成長與期待
    此後,火山景區有了能近距離觀賞地貌的沿海棧道和介紹漳浦火山知識的博物館,配備了可通往海中火山島嶼的遊艇以及賓館、飯店等設施。旅遊人數逐年上升,去年達到10萬人次,沉睡千萬年的火山慢慢「醒」來。     年進帳2.68億元的隱憂     繼火山地質公園後,漳浦另幾大景區相繼建成。
  • 「漳浦·百場直播帶貨」今啟動
    「漳浦·百場直播帶貨」今啟動 2020-05-21 13: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漳浦樓市跌宕起伏!年終報告最新出爐!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這一年裡漳浦樓市同全國各行各業一樣經歷了冰封、啟動、復甦、加速從冷淡到回暖再到火熱的過程想必大家都會有一種「披荊斬棘、劫後餘生」的感慨!不管如何,2020年已經平安走完步入全新的一年了我們終究會迎來春暖花開那麼過去的一年裡漳浦樓市成績如何呢? 一起來看看吧!
  • 漳浦赤湖鎮:弘揚孝廉文化 促進鄉風文明
    讓我們一起走進漳浦,感受鄉村振興的律動。 日落時分,夕陽餘暉灑滿漳浦縣赤湖鎮象山公園,來此鍛鍊的人群絡繹不絕,籃球場上、單槓上、鵝卵石步道上……老人、婦女、孩子三五成群,山頂處,一些長者帶著孩子,瞻仰本土先賢詹惠雕像,講述著他清廉奉公、為民請命的事跡。 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和軟體基礎。
  • 來到漳浦,這些漳浦味你一定不能錯過!
    都是響噹噹的招牌漳浦的美食特別多其美妙的味道一不小心就會穿過鼻尖兒讓人的心忽然興奮的顫抖然而轉身間,卻難覓其蹤別急,來了漳浦想要嘗嘗正宗古早味兒來找小編準沒錯!漳浦很多地方,都有舊鎮肉粽的身影。肉圓算是漳浦最有特色的美食了,幾乎縣城大街小巷都有它的身影,「周明肉圓」、「張記肉圓」等很地道。八幢這邊的「八幢肉圓餃子店」被很多人推崇,老闆的父親人稱「餃子漢」,兒子傳承父親的好手藝,肉圓製作的Q彈十足。吃一碗幾塊錢的肉圓扁食麵,肉圓麵條勁道,扁食餡香,只想說贊。    在油炸界,最喜歡五香條了。
  • 漳州沿海大通道漳浦段竣工 廈門到漳浦沿海馬上可走近路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特派記者黃樹金通訊員薛敏靈林澤惠)記者現場採訪並從漳浦交通運輸局獲悉,備受關注的漳州沿海大通道漳浦段已經全線竣工,定於本月中旬通車。總裡程57.3公裡的大通道,讓漳浦9個沿海鄉鎮真正連接起招商局漳州開發區和廈漳跨海大橋,從此廈門往漳浦多了條大通道,路程比走瀋海高速更短了一些。
  • 漳州沿海大通道漳浦段全線通車 廈門開車到漳浦將節省二十分鐘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 特派漳州記者 黃小英 通訊員 薛敏靈 林澤惠)昨日,記者從漳浦交通運輸局獲悉,總裡程57.3公裡的漳州沿海大通道漳浦段已全線竣工通車,讓漳浦9個沿海鄉鎮真正連接起招商局漳州開發區和廈漳跨海大橋,從此廈門往返漳浦又多了一條快速通道。漳州沿海大通道漳浦段通車後,廈門到漳浦大多數沿海鄉鎮可節省時間一二十分鐘。
  • 福建漳浦浦邑基督教堂將隆重舉行建堂120周年紀念活動
    十九世紀初基督教傳入廈門,1853年傳教士們「初到漳浦的印象和靈裡的感動,他們看到漳浦縣還比其他地方更美,是神所祝福的」 ,1865年,福音已基本傳遍除漳浦縣城外的大部分鄉村,隨後在縣城創辦源粱教會醫院和逢源教會學校,促進了漳浦傳教事業的發展。
  • 你知道漳浦最大的海灣在哪麼?
    在漳浦生活了這麼多年,你了解漳浦嗎?下面這些「漳浦之最」你又知道幾個呢?海拔最高的山——石屏山石屏山山脈西部是漳浦與平和的界山,北部是漳浦與龍海的界山。石屏山極頂海拔是1006米,是漳浦最高峰。最長的溪流——鹿溪鹿溪自西北向東南,注入東海,橫貫漳浦。鹿溪在漳浦境內全長約44公裡,是全縣最長的溪流。
  • 漳浦:赴廈門推介投資旅遊
    為進一步宣傳漳浦,推介漳浦旅遊,介紹該縣投資環境,拓展招商引資渠道,促進招商引資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取得突破,漳浦縣擬於6月29日在廈門舉辦「2018漳浦(廈門)投資·旅遊推介會暨第二季度項目集中簽約儀式」。據悉,漳浦縣2018年第二季度籤約項目共20個,總投資202億元。
  • 漳浦老菜脯:老手藝煥發新活力
    魏曉瓊在作坊介紹老菜脯的傳統手藝 臺海網5月8日訊 據閩南日報報導 近日,帶貨直播躥紅網絡,漳浦老菜脯再次引起大家的關注。 菜脯一直是漳浦的一種家常小菜。「是一種食品,更是一種味覺記憶,那是媽媽的味道、家鄉的味道。」魏曉瓊介紹,老菜脯內含有糖化脢、膽鹼等有益菌,對於糖尿病、血糖過高、便秘等均有良好的食療功效。緣於自己對老菜脯的熱愛以及對民間傳統技藝的堅守和傳承,魏曉瓊在家中經常研究老菜脯菜餚,菜品主打老菜脯筍飯、老菜脯燉水鴨、老菜脯粥等,同時,還逐步開發菜脯粒、菜脯條等系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