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東溪的孝行故事,民間流傳有兩則傳說,一則是「獲鹿」,另外一則是「感魚」。什麼是「獲鹿」?什麼是「感魚」?
高東溪小時候家境十分貧窮,搭草厝在當地梁山腳下讀書。有一次,母親病得非常嚴重。因為口感的問題,母親非常思念嘗一口鹿肉的味道,據說這樣病情就會好轉。但是高東溪因為家境非常貧窮,不可能花錢到市場上去買塊鹿肉。
在漳浦地區能夠吃上一口新鮮的鹿肉,今日社會裡面比較不容易做到,但是宋朝時期閩南一帶,大象、鹿子這些動物還是比較常見。民間故事傳說,還是相當符合當年的現實環境。
有一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小小的高東溪在家裡剛好起床,耳朵裡傳來一陣陣清脆的敲門聲,嘭嘭嘭!……高東溪把門打開一看,有一隻小鹿在門外顯得十分的驚惶失措,當高東溪把門打開以後,這隻小鹿迫不急待就竄入房間,直接來到裡面躲藏在眠床之下。
高東溪母親一聽到,嘟嘟嘟,腳步聲,躺在眠床上也清醒過來,母親便開聲問了,高東溪,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高東溪隨後就回答了母親說道:「真是天從人願,人家說得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母親病重正想要嘗試鹿肉的滋味,解除病情的痛苦。今日一大早老天爺果然就為咱家送來一隻小鹿,現在母親的眠床下面藏著呢……」
母親聽了以後,「覺得小鹿一大清早來得這麼匆忙,一定有它擔驚受怕的事,說不定著是被獵人或者老虎追趕的緣故。既然小鹿子大難當前有求救於咱家,母親怎忍心來吃小鹿子的肉呢?快快把它飼養起來,不要再讓小鹿子受驚嚇了。」高東溪聽了以後,隨即回答母親說到:「是,孩兒謹遵母親的吩咐交代就是了。」
就這樣,高東溪把這隻小鹿子在家裡飼養起來,長大以後的鹿子也成為高東溪的一位好夥伴,好朋友。
根據民間傳說,當年高東溪搭草厝在梁山腳下讀書,往返於漳浦縣城綏安市鎮,有三十多華裡之路程,相當於現代公裡數有十五公裡的距離,要採購生活物品非常不方便。高東溪一家人生活中的物資必需品就由這隻小時候獲得的鹿子代做腳力,只要高東溪把必需的東西名稱寫在字條上面,以及錢款一起放在竹籃子裡面,掛在鹿子的脖子上,鹿子就會跑到綏安集鎮。當集鎮上的小商小販看到鹿子的籃子裡面的字條和錢項,自然收起來錢項,然後放進高東溪字條所要的物品,鹿子算是交易完備,就會把東西帶回到高東溪的家裡備用。
後來隨著高東溪的名氣大起來,為高東溪當年幫腳力的鹿子名聲也開始傍名人的效應響噹噹,如今漳浦縣城流經的溪流,也是漳浦縣第一大母親河,人們就取名叫做——鹿溪。綏安鎮南門頭的地名還有鹿市頭、鹿仔市,時至今天地名還保留使用,清代名儒藍鼎元的文集,就以漳浦縣母親河命名叫做《鹿溪文集》,藍理「破肚流腸」平定臺灣的英雄故事傳說,就以《鹿溪平臺記》命名。也正因為高東溪身邊的鹿子忠誠勤快而出了名氣,所以才有以上這些名稱的叫法而名聲遠播。
高東溪「感魚」按《宋史·高登傳》有這樣一則記載,有一次高東溪大小全家人,在航行的旅途中已經過數日的時間,船上所帶來的菜餚中已經用盡吃完,最讓高東溪苦心焦慮的是沒有現成的菜餚,讓年老的母親佐餐下飯。也正在高東溪著急的時候,奇怪的事情出現了,當船划過去水面急起一陣浪花,有一條白魚從水中直接跳到船舷甲板之上,這樣一來便解開了高東溪憂愁的心結。
關於「感魚」的事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的傳說。故事說高東溪上任松江知府(今日上海市),初次來到松江任府爺,高東溪嘗試到松江鱸魚新鮮的滋味,松江四腮鱸魚新鮮好吃的滋味,內心非常感嘆,遠在千裡之外的閩南家鄉,年老母親一生中從沒有吃過這麼好滋味的鱸魚,頓時思潮起伏;如何把年老的母親接到松江來,一起品嘗鱸魚,享受天倫之樂,因為路途太過遙遠,有點不切實際。高東溪想了想,真正是功夫不負苦心人,竟然讓他想出來了一個好辦法。
有一天高東溪起了個大清早,親身到市場上面買回來一條活蹦亂跳,剛上水的松江四腮鱸魚。回到家裡以後,高東溪急忙用布條寫下了「高東溪·奉母魚」字句裝進小竹筒裡面,再用蠟密封好以後掛系在鱸魚的身上。高東溪十分深情地輕輕呼喚數聲:「魚—啊—魚,你若乖乖聽話能夠按我的意思,就順著水路遊回到我的家鄉,福建省漳浦縣讓我的母親在有生之年,吃到天下最美味鱸魚的滋味吧!……」高東溪說完以後,就把鱸魚輕輕地放入到松江水中去了。
再說那尾鱸魚感激高東溪一片的孝心,果然非常聽話自動從松江出海以後,繼續沿海路往南而下遊到了漳浦縣杜潯港。杜潯港彎有一個老漁民正在捕魚,一撒網剛好捕獲到那條鱸魚,老漁夫見多識廣,發現了竹筒裡面的字條,了解了這是一尾高東溪要奉敬母親的鱸魚,趕緊用水桶飼養起來並送到高東溪母親的手裡。高東溪母親感激這條有靈性自願獻身的鱸魚,怎能忍心來把它宰殺吃掉呢?……母親非常恭敬地將鱸魚放生在杜潯港繁殖漁苗,從此以後閩南一帶海域才有與松江同樣鮮美的雙鰭鱸魚。
如果說「高東溪·奉母魚」能夠從遙遠的松江府,回遊到漳浦杜潯漁港讓母親大人收到,那真正是世界上一種十分難見的奇蹟。再說高東溪是宋朝時期的人,當時也還沒有松江府的名稱。松江府是晚到元朝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才改華亭府為松江府,治所在今日上海市松江縣,明、清兩朝沿續稱呼,當然高東溪就無從任松江知府的高官了。所以,以上關於「感魚」一說,明顯是為彰顯高東溪孝感動天而杜撰出來的一則故事。
其實高東溪一生最高的官職是廣西古縣縣令。他為官剛正,一身清廉,跟抗金英雄嶽飛還結下兒女姻緣,包括朋東仇檜忠孝的事例也相當顯著,深受閩臺兩地民眾的尊重和敬慕。自古至今海峽兩岸高氏宗親,尊稱共仰高東溪是先賢祖宗,每年都到漳浦高氏祠堂祭拜。(海峽之聲網《閩南語林趣話》作者:陳預果 編輯:江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