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巴黎,塞納河(Seine)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它將巴黎分為了兩個部分,其中塞納河南邊的部分就是「左岸」(Rive gauche),而塞納河北邊的部分則是指「右岸」(Rive droite)。
雖然它們都是巴黎的一部分,但這兩岸在發展過程中演化出了完全不同的文化。左岸是文藝氣息比較濃厚的地方,這裡有很多的劇院、書店,可以說巴黎左岸歷來是輩出文豪巨匠的文化天堂。
而右岸則是金融中心,有人稱呼巴黎右岸為「冒險家的遊樂場,銀行家的聚集區」。
因此「左岸用腦,右岸用錢」這句話也廣為流傳。右岸是巴黎理性、物質的部分,左岸則是巴黎感性、浪漫的部分。
左岸與右岸的差異,應當追溯至這種差異初露端倪之時。
公元14世紀時的法王查理五世,將王宮遷往位於右岸的羅浮宮(Louvre)、浮日廣場、萬森城堡,這裡遂成為巴黎的政治中心;而此時的左岸,因為擁有索邦大學(Sorbonne)等高等學府,而成為知識分子的聚居地。此後,直至l7世紀,左岸的知識中心與右岸的政治中心的格局一直維持著。當然,此時的左岸還未形成自己的精英文化。
1682年,法王路易十四將皇宮由巴黎遷往凡爾賽宮(Palais de Versailles),左岸作為巴黎去往凡爾賽的必經之地,迎來了其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一大批達官、新貴、名流選擇在此地修建府邸,與右岸的皇宮和商業大街隔塞納河遙遙相望。當然,遙相呼應的,還有左岸的文化與知識、右岸的權力與富有。至此,由兩次皇宮遷址而攪起的左右岸財富、權力、知識、文化元素的重新洗牌塵埃落定。
作為人的居住地,左岸出現了大量的劇院、書店、出版社、博物館,而大量的名流和知識分子則在這些文化氣息十分濃厚的場所裡流連忘返。同時,咖啡館是這個精神至上的地區不可或缺的點綴,曾經有人說:「當你隨便走進一家咖啡館裡,也許一不留神就會坐在海明威坐過的椅子上、薩特寫作過的燈下、畢卡索發過呆的窗口。」而在右岸,圍繞著羅浮宮、香榭麗舍大街(Avenue des Champs-Elysées)、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l),則聚集了一大批以奢侈生活為至上追求的現實主義者。
雖然左岸和右岸有著完全不同的文化性格,但這並不代表二者之間是不可調和的,恰恰相反,正是二者的相反相成、和諧共生,造就了巴黎獨一無二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