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時候朝代眾多,戰爭頻發,作為戰鬥時最主要防禦武器的鎧甲也是千式百樣,種類繁多。下面就帶大家來數一數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盔甲。
首先當數秦代鐵甲,秦代鐵甲是兵馬俑中最常見的樣式,這類鐵甲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壓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壓上片,以便於活動。加上秦代鐵器已經發展較快,所以秦代的鐵甲相較秦代以前的盔甲防禦力已經大幅度提升,於是才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曠世偉績。
漢代魚鱗甲,西漢時期的鐵鎧經歷了由粗至精的發展過程,從用較大的長條形的甲片(又稱甲札)編的札甲,逐漸發展為用較小的甲片編的魚鱗甲;由僅保護胸、背的形式,發展到加有保護肩臂的「披膊」及保護腰胯的「垂緣」。隨著鋼鐵加工技術的提高,鎧甲的精堅程度日益提高,類型也日益繁多,其防護身軀的部位逐漸加大,功能日益完備。正是有了武器的發展,才有「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決心。
唐代當數明光鎧為代表,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和偉大的時代,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地位在當時來說應為世界第一。據《唐六典》記載,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錘、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十三種。唐軍的鎧甲拋棄了魏晉的具裝鎧,演變為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重量更加輕,但是防禦力卻大大的提升,而且造型相當美觀。
宋代步人甲,中國宋代的步人甲(步兵鎧甲)是中國歷史上最重的鎧甲,根據《武經總要》記載,北宋步人甲由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屬於典型的札甲。其防護範圍包括全身,以防護範圍而言,是最接近歐洲重甲的中國鎧甲,但是也沒達到歐洲重甲那種密不透風般的防護程度。
明代山紋甲,據記載明代將官所穿鎧甲,以銅鐵為之,甲片的形狀, 多為「山」字紋,製作精密,穿著輕便。
清代八旗軍鎧甲,清朝時,大量使用的鎧甲是綿甲,是在堅厚的綿或絹的布料上鑲嵌有鐵片,並用銅釘固定的一鍾鎧甲。看上去,就像一件綿大衣一樣。綿甲具有一定的防寒性,適合中國北方步騎兵使用,厚實的布料中密嵌著鐵甲葉,對冷兵器和火器都有一定的防護能力。
說完中國的,接下來再說一說歐洲古代的鎧甲,歐洲古代鎧甲最典型的代表應為鎖子甲和重甲
鎖子甲其實中國古代也有,不是歐洲人的專利,這類鎧甲是用用細小的鐵環相套,形成一件連頭套的長衣,罩在貼身的衣物外面。所有的重量都由肩膀承擔,可以有效的防護刀劍槍矛等利器的攻擊,主要的作用還有對弓弩的防禦。
重甲是歐洲中世紀後期才誕生的重裝騎兵的裝備,價格昂貴,裝甲堅固,全身完全覆蓋,甚至連眼睛也完全防護,但這種裝備不利於近身搏鬥。
與我們隔海的近鄰日本也是一個戰鬥民族,日本的盔甲也很有特色。日本鎧甲形制非常獨特,日本人對其傳統鎧甲各分解部分的研究也非常深入和細緻——不過,必須要了解其產生和發展過程,才能比較全面地把握其特點。原材料是竹條,皮革,麻繩,裝飾華麗,是上層武士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另外日本武士頭盔的前立很有特色,全世界獨此一家。
還有很多處在歷史過度階段發明的盔甲,和一些少數民族使用的戰甲如藤甲、鏈甲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希望以上的介紹讓大家對古代盔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