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英國殖民地那些糾紛,是英國故意留下的,還是無意而為之?

2020-12-12 深更讀史

英國是近代的殖民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二戰後,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而英國這些老牌殖民帝國在二戰中經歷了巨大的災難,國內面臨重建,對於殖民地的控制已經力不從心了,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新興國家應運而生。

然而英國的殖民地在獨立時,似乎都不那麼乾脆,英國人還會留下一些禍根,令這些地方爭執不下,很多英國的前殖民地成為了地區的不穩定因素,甚至直到現在都沒有解決。

所以英國也成為了攪屎棍國家,貌似不給前殖民地留下點麻煩,心裡不太痛快。那麼前英國殖民地那些糾紛,是英國故意留下的,還是無意而為之?

印度分治

英屬印度是英國非常重要的一塊殖民地,雖然南亞地區也先後經歷了數個帝國的,但都沒有統一過印度這個地方。英國依靠著洋槍洋炮,愣是把這裡拼湊起來了。英國人也非常重視這裡,甚至有人把印度比作英國女王王冠上的寶石。

印度人追求獨立的決心還是非常大的,到了二戰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然而對於英屬印度的未來,英國人在和印度教和伊斯蘭的談判中始終不順利,好幾個方案都被否了,最終蒙巴頓提出了印巴分治,把英屬印度變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

可兩國的矛盾非常尖銳,而關於其他土邦的歸屬更是糾纏不清,尤其是克什米爾的歸屬,可以說是英國人埋下的一個雷,印巴兩國為了此地更是三天一小打兩天一大打,直到現在這裡仍然是火藥桶。

中印邊界衝突

英國佔領印度後,以此為基地向北入侵,不斷地蠶食中國領土,企圖分裂中國的西藏,還非法炮製了「麥克馬洪線」。尼赫魯實施的是「大印度聯邦」狂想,企圖非法佔領中國大量領土,甚至不惜發動侵略戰爭,兩國到現在還沒有解決邊界問題。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英國人佔領巴勒斯坦後,發表了《貝爾福宣言》,這個宣言也讓猶太人的復國不再是夢,世界上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湧到了這裡。隨後英國人將巴勒斯坦一分為二,分為東部的阿拉伯人聚居區以及西部的猶太人聚居區。

這一下激發了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之間的矛盾,雙方甚至爆發了四次中東戰爭,小規模的衝突更是不計其數,直到現在巴以依舊硝煙瀰漫,幹戈迭起。

可以說英國留下的禍根遠不止這幾個,非洲和亞洲是重災區。像在蘇丹,英國愣是分為了兩部分,雙方還不能互相往來,其目的是為阻止蘇丹北方的阿拉伯文化向蘇丹南方傳播,可這樣卻為南北分裂埋下了種子。

包括斯裡蘭卡的內戰,其實很大原因也是英國人造成的。本來斯裡蘭卡以僧伽羅族為主,可偏偏英國人從印度南部遷入數十萬泰米爾族勞工,並採取分治和挑撥的手段。

至於英國人為什麼這麼做,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並非考慮到殖民地獨立以後的未來,而是為了維護其統治時期的穩定。

英國人會根據當地的民族構成,採取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政策,這樣便於控制和管理。就像曾經老牌帝國奧斯曼,最後被肢解,分裂為數個小國家,這也為英國人入主中東提供了便利。

分而治之並不是英國人獨有的,不過卻是英國百試不爽的一套政治伎倆。這種方便了自己,卻苦了別人的伎倆在英國人身上體現得也最淋漓盡致。

相關焦點

  • 殖民的悲哀,英國曾故意留下了哪些領土糾紛難題?
    當今世界並不和平,很多地區是由於邊界糾紛導致長期的對抗。大英帝國曾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幾乎在全球各大洲(南極洲除外)都有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在脫離帝國統治時,卻總是「故意」留下一些領土爭端,成為地區間的不安定因素,並遲遲不能得到解決。全盛時期大英帝國版圖中國與印度:藏南地區中國與印度的未劃定國界其實不僅僅是藏南地區,分東段、中段、西段三個爭議地區,藏南地區是其中中線的一部分。
  • 殖民的悲哀,英國曾故意留下了哪些領土糾紛難題?
    當今世界並不和平,很多地區是由於邊界糾紛導致長期的對抗。大英帝國曾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幾乎在全球各大洲(南極洲除外)都有殖民地,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在脫離帝國統治時,卻總是「故意」留下一些領土爭端,成為地區間的不安定因素,並遲遲不能得到解決。全盛時期大英帝國版圖中國與印度:藏南地區中國與印度的未劃定國界其實不僅僅是藏南地區,分東段、中段、西段三個爭議地區,藏南地區是其中中線的一部分。
  • 英國曾擁有那麼多的殖民地,為何英國的前殖民地卻並不仇恨英國
    英國首相帕默斯頓為此在1865年留下遺言:「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穀倉,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礦區,加拿大和北歐半島為我們種樹,澳大利亞為我們牧羊,還有阿根廷為我們養牛,秘魯送來白銀,南非進貢黃金,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至於我們的棉花種植園正在從美國南部向地球一切溫暖的地方擴展」。
  • 前殖民地不恨英國?以愛爾蘭和印度為例,談談三個真相
    愛爾蘭愛爾蘭在1169年遭受英格蘭入侵,1541年開始殖民愛爾蘭,1801年被英國吞併。1921年12月,愛爾蘭南部26個郡成為「自由邦」。1937年,愛爾蘭共和國正式成立。自從獨立開始,愛爾蘭就對英國仍然佔有北方6郡表示不滿。愛爾蘭在歐洲,英國的殖民地大多數在亞非拉地區,所以,有人就會故意忽視它的被殖民歷史。
  • 前殖民地不恨英國?以愛爾蘭和印度為例,談談三個真相
    愛爾蘭愛爾蘭在1169年遭受英格蘭入侵,1541年開始殖民愛爾蘭,1801年被英國吞併。1921年12月,愛爾蘭南部26個郡成為「自由邦」。1937年,愛爾蘭共和國正式成立。自從獨立開始,愛爾蘭就對英國仍然佔有北方6郡表示不滿。愛爾蘭在歐洲,英國的殖民地大多數在亞非拉地區,所以,有人就會故意忽視它的被殖民歷史。
  • 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第二是法國,第三是哪國?
    文/寂寞的紅酒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局勢風雲變化,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和新興殖民帝國德意奧對海外殖民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眾所周知,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佔到了全部帝國主義列強殖民地的一半,足足有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法國緊隨其後,殖民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有1200多萬平方公裡,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積的數十倍。第一是英國,第二是法國,那麼排名第三的殖民帝國是哪一個?答案就是德國,一個一直被忽視的殖民大國。一戰前,德國的殖民地面積259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比排名第四的義大利多大約25萬平方公裡。
  • 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第二是法國,第三是哪國?
    文/寂寞的紅酒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局勢風雲變化,老牌殖民帝國英法俄和新興殖民帝國德意奧對海外殖民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並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眾所周知,一戰前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英國的海外殖民地佔到了全部帝國主義列強殖民地的一半,足足有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殖民大國。法國緊隨其後,殖民地面積位居世界第二,有1200多萬平方公裡,海外殖民地是本土面積的數十倍。第一是英國,第二是法國,那麼排名第三的殖民帝國是哪一個?答案就是德國,一個一直被忽視的殖民大國。一戰前,德國的殖民地面積259萬平方公裡,位居世界第三,比排名第四的義大利多大約25萬平方公裡。
  • 過河拆橋還是「分家」?英國移民為何在殖民地設置責任制政府?
    實質上早期英國宗主國對於殖民地的管控者叫做地方總督,後來演化成代議制,再發展成為地方責任制政府。毫無疑問,這種山高皇帝遠的管理方式就註定了責任制政府下的殖民地會走上獨立的道路,那麼為什麼英國沒能制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呢?還是說這是英國的放任自流的結局?
  • 黃光耀:英國殖民地為何會比其他國家的殖民地更自由?
    1603年斯圖亞特王朝的建立標誌著舊朝代的結束和新時期的出現,但斯圖亞特王朝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前朝造就的。 英國殖民地,無論是特許殖民地、自治殖民地,還是業主殖民地和王室殖民地,都是依據英王的特許狀建立的,所有殖民地從理論上說都是英王賜封的領地,商業公司和業主個人都是英王賜封的領主。 但是從一開始,英國政府就對嚴格管制殖民地沒有太大的興趣,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英國與殖民地之間的權力關係始終未能清楚地界定。
  • 英國是如何一步步把北美殖民地「逼反」的?
    《唐森德法》規定:對輸進美洲殖民地的玻璃、茶葉、紙、顏料和鉛等貨物徵收進口稅,通過這幾項稅收,唐森德估計可以增加43萬英鎊的收入。其收入不僅用來支付殖民地防務費用,也用於殖民地民政費用,這些收入將用以解決一批殖民地官員的薪俸,從而使那些皇家總督和法官不受殖民地議會的牽制。
  • 殖民地註定不發達?為何英國的殖民地誕生了多個發達國家?
    殖民地並非註定不發達,關鍵要看這個殖民地在宗主國的整體戰略布局之中是什麼地位;此外,殖民地的獨立時間也是很重要的。所謂「英國曾經的殖民地誕生了多個發達國家」,主要指的其實就是美國和加拿大。它們其實都是當年英國人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
  • 印度是如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其實按照當時印度國內那種四分五裂的狀況,淪為殖民地是早晚的事,區別在於淪為誰的殖民地。最後,在一幫歐洲強盜的競爭中,英國勝出,成了印度的宗主國,英女王成了印度的女王。英國人挺嘚瑟的,還把一艘「聲望」級戰列艦命名為「印度女皇號」,其實這個女皇指的就是他們的伊莉莎白女王,因為她也是印度的女皇。
  • 英國當年怎樣管理殖民地
    英國研究殖民地公職機構史的專家,一般把1837年作為「殖民地公職機構」的開始,因為這一年英國首次印發了《殖民地規章》,為殖民地公職人員提供了關於工作職責、待遇、紀律等方面的指南。   但實際上,英國殖民地的「公職人員」是早已存在著的,可以說英國在海外有了殖民地就有殖民地的「公職人員」。
  • 英國是怎樣讓殖民地的人民被餓死的?
    看完了英國,我們再來看看其他地方:在這個以英國本土為中心,延伸到北美,澳洲,非洲和東亞的帝國疆域裡,所有人的餐桌菜譜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這是因為英國食品工業,把來自全球各地的農產品和原料,做成了罐頭食品,調料和餅乾,出口銷售。比如北美州,就非常喜歡英國生產的奶酪,醃黃瓜,培根,火腿和烘焙的茶葉。而遠在南亞的印度人,在英國殖民者的帶動下,也開始喜歡吃來自英國的魚罐頭,果醬,餅乾和烈酒。
  • 印度那麼大,為什麼輕易就成了英國殖民地?
    然而印度近代史就是屈辱史,在清朝乾隆年間,印度就淪為了英國殖民地。一個物產豐富,歷史悠久的可以媲美中國的地區,為什麼輕易就成了英國殖民地?歷史總是沒有那麼簡單,讓我們逐一分析。大英帝國的掌上明珠:英屬印度17世紀的英國在資本主義大發展的同時,還進行了積極的殖民擴張。
  • 英國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為何法國殖民地卻集中在非洲?
    文/寂寞的紅酒法國是世界近代歷史上的主要殖民強國之一,是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鼎盛時期的法國殖民地面積高達1200多萬平方公裡。不過雖然法國殖民地面積遼闊,但卻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法國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不像它的競爭對手英國那樣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
  • 為什麼前英國殖民地的表現比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殖民地好?
    並不是所有這些殖民地都像預期的那樣生意興隆。法國殖民後期和後殖民政府歷史上最陰暗的人物之一。這人很多skelletonss衣櫃。某一代的非洲人(父母代)仍然覺得寒意順著脊椎當他們聽到這個名字「福卡爾」和其中的一些人仍然不比低聲說出他的名字響亮,仿佛他身後某處聽…很令人不安,但相當多的男人說。影子人的幽靈仍在前法國殖民地上空隱現。
  • 糾結:英國宗主決心用武力擺平「暴徒」,北美殖民地卻心態矛盾
    就在北美殖民地與宗主國,因為利益之爭出現了裂痕,英國政府決心用武力擺平北美殖民地的「暴徒」之時,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其實這並不奇怪!因為自從移民們來到北美大陸以後,便一直處於分別發展、各自為政的局面中。
  • 關於英國殖民地的那些事,你知道嗎
    到1765年,荷蘭人控制著整個海岸線,康提只在島嶼中心的孤立高地舉行,這些高地難以攻擊正式的島嶼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財產並任命了一位總部設在科倫坡的州長,他將錫蘭統治為殖民地。大多數州長短時間內只在錫蘭,但有些州長對這個地方有持久的影響1646年至1650年。州長簡·馬楚克在荷蘭控制了整個島嶼,試圖鼓勵荷蘭商人結婚,同化和留在島上。
  • 殖民地註定不發達?為何英國的殖民地誕生了多個發達國家?
    殖民地並非註定不發達,關鍵要看這個殖民地在宗主國的整體戰略布局之中是什麼地位;此外,殖民地的獨立時間也是很重要的。所謂「英國曾經的殖民地誕生了多個發達國家」,主要指的其實就是美國和加拿大。它們其實都是當年英國人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