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監測兩年 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40餘種野生動物

2020-12-25 生活報

龍頭新聞訊(記者 王萌)我省在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高密度野外紅外監測,歷時兩年時間,至4月初,已監測到40餘種野生動物。

工作人員表示,監測區內出現大量的野生動物,包括頂級獵食者猞猁和狼,說明生態環境正在恢復,並為東北虎等食肉動物的回歸提供了條件。

320個紅外相機集中布設在一個區域,拍到大量野生動物

據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科長李顯達介紹,這次的監測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集中,依據《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6-2020)》和《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規劃(2016-2025)》,完成了監測樣地(4km×4km)、3條監測樣線(30km)及流動監測點320部紅外相機的布設。

從2018年開始統計,已經監測到了黑嘴松雞、棕熊、猞猁、駝鹿、狼等四十多種野生動物在中央站保護區的活動蹤跡和黑琴雞求偶活動。

大量狍子出沒是生態恢復的基礎

根據監測的結果,最讓專家感到驚喜的是,區域內存在大量的野生狍子等食草動物,對生態系統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李科長介紹,從回收的紅外相機拍攝的內容上看,幾乎320個相機裡都能看到狍子的身影,說明其存在的密度很大,而狍子又是多數食肉動物的主要捕食對象。

紅外相機還捕捉到了猞猁和狼的身影。「野生狼在林間比較罕見,野生狼出現在該區域說明食肉動物可以在此找到充足的食物,該區域存在較為完整的生態食物鏈。」

生態恢復為東北虎回歸提供條件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河市西北部,大、小興安嶺過渡地帶的伊勒呼裡山南麓,松嫩平原北部邊緣。保護區總面積為46743公頃,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嘴松雞為代表的松雞科鳥類及其棲息、繁殖地。

據介紹,紅外相機多次抓拍到黑嘴松雞的畫面,還有黑嘴松雞繁殖孵化等珍貴的鏡頭。在自然界中,黑嘴松雞是猞猁和狐狸的食物,它一般都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密林深處,松雞出沒的地方少有人類活動和人為幹擾。

李科長認為,在一地密集監測的結果,對於整個保護區的生態狀況判斷有參考作用,本地的生態環境恢復,野生動物種群不斷繁衍,生物多樣性增加,今後,存在出現大型獵食動物的可能性,比如野生東北虎,這裡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有可能為其提供生存條件。

相關焦點

  • 我省一自然保護區320個紅外相機高密度監測 40餘種野生動物頻頻上鏡
    生活報4月23日訊 我省在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高密度野外紅外監測,歷時兩年時間,至4月初,已監測到40餘種野生動物。工作人員表示,監測區內出現大量野生動物,包括頂級獵食者猞猁和狼,說明生態環境正在恢復,並為東北虎等食肉動物回歸提供了條件。
  • 黑嘴松雞再現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嘴松雞再現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0-12-21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大自然巡禮 |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些自然保護區保護著我國70%的陸地生態系統種類、80%的野生動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護著約2000萬公頃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約1200萬公頃的各種典型溼地。同時為進行各種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古生物學及其他學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條件,為環境的監測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 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68種陸生野生動物
    寧夏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結合水鳥保護救護項目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採取動物樣線調查、紅外相機拍攝及野外高清視頻監控等多種監測方式,對保護區內6條野生動物監測樣線、10餘處湖泊溼地及5處野生動物人工飲水點進行了生態監測,
  • 泰加林中最美情郎——黑嘴松雞
    神秘的泰加林在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的北方大陸,從苔原南界的樹木線一直向南延伸約1,000千米,有一條環狀的森林帶,這就是泰加林,其核心部分位於大興安嶺西坡北部的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隆冬季節北風呼號,零下40℃的氣溫好像要把這裡的一切生命都凝固起來。然而,生命是頑強的,雪地上新鮮的足跡告訴我們,這裡依然充滿生機。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赤頸鶇
    近日,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野生動植物調查監測過程中意外發現了眉紋和脖頸都是紅色的鳥兒。經保護區專家鑑定為成年雄性赤頸鶇,為旅鳥。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記載,赤頸鶇一般棲息於繁殖在西伯利亞的開闊針葉林間。
  •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8種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林業局消息,2018年以來,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先後投入400餘萬元,用於生態監測系統的大數據建設,已採購紅外相機200餘臺,遠程監測設備12臺,組成保護區生態監測智慧管理平臺
  • 200臺紅外相機加入密雲冬季野生動物監測
    密雲區今冬野生動物資源監測工作日前啟動,通過布設紅外相機200臺,完善監測平臺,擴大監測範圍,為系統掌握全區生物多樣性現狀,更好地開展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工作奠定基礎。寒冬時節的雲蒙山自然保護區被白雪覆蓋,林子裡的積雪上不時可見各種野生動物的足跡。保護區工作人員背著裝有紅外相機的背包,帶著鹽磚,徒步走進幾乎無人涉足的深山裡,頂著寒風,穿越凋零的草木,選取適合安裝紅外相機的點位,用來捕捉野生動物的身影。
  •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www.nx.xinhuanet.com  2020年05月15日 來源:新華網    近日,寧夏中衛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結合水鳥保護救護項目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
  • 周至老縣城自然保護區裝了68臺紅外相機監測「國寶」
    4月21日,陝西周至老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易家坪保護站巡邏員陶清華在叢林中行走了七八個小時之後,終於到達了阮全溝海拔2081米的紅外監測點,這是他和兩個背工當日到達的第三個監測點。從當天起,周至老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兩個站(老縣城中心站)開始為期一周的紅外相機監測普查工作。
  • 我愛我的秦嶺 2020年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了這些野生動物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我愛我的秦嶺 2020年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了這些野生動物   西安網訊:在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工作中,使用紅外相機監測的手段越來越多。
  • 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監測新發現
    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何家灣保護站科研監測小組成員於12月11日對安裝在轄區內的紅外相機監測時發現,第一次在保護區內抓拍到一個新鳥種------仙八色鶇。 此鳥是八色東科八色鶇屬鳥類。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易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一種夏候鳥和旅鳥。
  • 新疆巴州: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多種珍稀野生動物
    藏野驢(央廣網發 巴州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央廣網庫爾勒4月11日消息(記者吳卓勝 通訊員殷琳 劉雨珊)近日,新疆巴州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監測員通過紅外相機布設和無人機追蹤,拍攝到了多種珍稀野生動物,包括雪豹、棕熊、巖羊、
  • 秦嶺牛背梁自然保護區首次監測到野生川金絲猴—新聞—科學網
    拍攝影像   近期,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對回收紅外相機監測數據進行整理分析時發現,今年
  • 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認真做好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朵海平報導)在海拔4200米的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溼地生態前哨處進行著日常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巡護監測和網格化疫情防控宣傳工作。2月21日,記者採訪了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巴桑才仁。據介紹,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認真落實玉樹州委、州政府的指示精神和省州林草局的部署安排,第一時間召開疫情防控工作專題會議,安排幹部職工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明確工作職責,細化工作任務,完善應急預案,多舉措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
  • 貴州雷公山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8餘種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林萌) 11月17日,記者從雷公山保護區管理局獲悉,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監測智慧管理平臺先後監測到國家一、二級保護珍稀野生動物13種,「三有」野生動物5種,為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珍貴的一手資料。
  • 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彭瑩瑩 祝文平)秋冬季是候鳥大規模遷徙和集群活動的季節,也是亂捕濫獵、濫食鳥類等野生動物非法案件的高發期。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舉措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世界珍稀瀕危鳥類朱䴉的重要繁殖棲息地,為加強鳥類資源的保護工作,董寨管理局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進村入戶,重點面向候鳥遷徙通道沿途、重要棲息地周邊社區和餐飲從業人員等特定群體,有針對性地強化保護宣傳和科普教育,張貼宣傳畫,開展法制教育講座,公布舉報電話,暢通監督渠道,為強化監測保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韓城黃龍山褐馬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動物原麝
    韓城黃龍山褐馬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監測到世界瀕危動物原麝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06-22 08:22:
  • 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
    近日,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璪都保護管理站工作人員,在提取安裝於林區的紅外感應自拍相機監測信息時,驚喜地發現拍攝到清晰的國寶級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圖為位於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境內的江西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璪都保護管理站區域紅外感應自拍相機拍攝的白頸長尾雉。(徐仲庭攝影)白頸長尾雉是中國特產鳥類,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和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數量極為珍稀。
  • 雲南哈巴雪山首次拍到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影像
    近日,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哈巴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對在本保護區安裝的20臺紅外線相機進行數據整理、鑑別、分析時,發現了很多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活動影像!本次布控的紅外相機雖然較少,卻是保護區建立以來,用紅外相機對保護區動物的活動進行監測記錄,首次捕捉到20餘種野生動物活動珍貴畫面(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10種:獼猴、勺雞、血雉、黃喉貂、雀鷹、斑羚、小熊貓、白馬雞、紅腹角雉、貓頭鷹;國家三有保護動物10種:豹貓、赤狐、毛冠鹿、赤麂、黃鼬、野豬、刺蝟、松鼠、飛鼠、豬獾),填補了哈巴雪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動物影像空白,為促進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和種群恢復提供了基礎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