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巡禮 |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1-03-04 貴港環保

自然保護區是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些自然保護區保護著我國70%的陸地生態系統種類、80%的野生動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護著約2000萬公頃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約1200萬公頃的各種典型溼地。同時為進行各種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古生物學及其他學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條件,為環境的監測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縣境內,地處大、小興安嶺山脈交接處的伊勒呼裡山南部,由於地處大小興安嶺過渡地帶,這裡孕育了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該保護區在同一氣候帶上具有較高的典型性、稀有性和代表性,特別是在以黑嘴松雞為代表的珍稀瀕危動植物保護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006年12月,經黑龍江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3年12月25日,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與黑河市愛輝區接壤,南與臥都河林場相連,北靠嘎拉山林場,西與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倫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25°44′57″一126°13′31″,北緯50°38′23″一50°48′10″之間。保護區總面積為46743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0271公頃,緩衝區10194公頃,實驗區16278公頃。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溫帶,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兼有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特徵。冬季受西伯利亞寒流的影響,異常寒冷。年平均氣溫-0.4℃,最高氣溫37℃,最低氣溫-48℃,年日照時數約為2500h,≥10℃平均積溫1600-2400℃,持續時間為100-130天。年均蒸發量1100-1300毫米,是年均降水量的2倍多,主要集中在4、5月份,佔全年的1/3以上。風向季節變化顯著。冬季由於受蒙古高壓氣流和西伯利亞冷空氣共同影響,盛行北風和西北風,夏季多南風、東南及西南風,春秋兩季風向多變。地形對風的影響較大。年平均風速3米/秒,最大風力可達8級。

截至2015年,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植物670種,隸屬於95科286屬。其中苔蘚植物19科39屬59種,蕨類植物4科6屬10種,種子植物71科241屬601種(裸子植物1科3屬4種,被子植物有71科238屬597種)。保護區植被的組成具有寒溫帶與溫帶的混合特點,寒溫帶植物佔多數,此外,還有部分喜溫或耐旱的溫性植物,以及溫帶針葉闊葉混交林下的典型蘚類等。保護區共有國家級保護植物6種,即紅松、鑽天柳、紫椴、野大豆、水曲柳和浮葉慈菇。而在黑龍江省較少見的蘭科植物中的斑花杓蘭、大花杓蘭在該處有大量分布。

紅松:裸子植物,常綠喬木,高可達40米。小枝密生褐色柔毛。葉5針一束,粗硬,樹脂道3個,葉鞘早落。球果卵狀圓錐形,種鱗先端鈍,向外反曲,成熟時種子不脫落。種子大,長1.2~1.6釐米,無翅。耐寒性強,喜微酸性土或中性土。木材輕軟、細緻、紋理直、耐腐蝕性強,為建築、橋梁、枕木、家具優良用材;樹皮可提取栲膠,樹幹可採松脂;種子供食用或藥用,又可榨油供食用及工業用。為產地主要造林樹種,又為觀賞樹。

截至2015年,保護區有脊椎動物383種,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動物8種(紫貂、貂熊、黑嘴松雞、白頭鶴、丹頂鶴、金雕、東方白鸛、黑鸛),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49種(花尾榛雞、黑琴雞、鴛鴦、駝鹿、棕熊、雪兔、狼、棕熊等),黑龍江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0種。還有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動物223種,包括兩棲類7種、爬行類7種、鳥類189種、哺乳類20種。還有列入IUCN世界瀕危動物名錄的動物70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種類55種,列入《中日候鳥及棲息地保護協定》名錄145種,列入《中澳候鳥及棲息地保護協定》名錄29種。

貂熊:屬於貂熊屬,為貂熊屬下唯一的一種,身形介於貂與熊之間,體長80~100釐米,尾長18釐米左右,重達8~25千克,為體型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雄性遠大於雌性。毛被棕褐色,體側向後沿臀周有一淡黃色半環狀寬帶紋,狀似「月牙」,故有「月熊」之稱。

貂熊棲息於寒溫帶針葉林和凍土草原地帶,非繁殖季節通常無固定的巢穴,棲於巖縫或其他動物遺棄的洞穴中。多單獨活動,晝伏夜出,食性雜,包括有蹄類、嚙齒類、鳥類及林木漿果等,也捕食狐狸、野貓等。善長途奔走、遊泳和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竄,有「飛熊」之稱。性機警兇猛,力氣大。肛門附近有發達的臭腺,會利用尿液保存食物。有半冬眠的習慣。由於棲息地惡化,食物來源較少,中國大興安嶺地區貂熊僅存約200頭,為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紫貂:體長約40釐米,體重約1千克,尾長12釐米,屬中小型獸類,軀體細長,四肢較短。頭形狹長,耳短而圓,嗅覺、聽覺靈敏。犬齒較發達,裂齒較小;上臼齒橫列,內葉較外葉寬;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體毛柔軟,無斑紋。前後足均5指(趾);爪鋒利,不可伸縮。 

紫貂是一種特產於亞洲北部的貂屬動物,在白天活動和獵食。通過嗅覺和聽覺獵取小型獵物,包括鼠類、小鳥和魚類。有時也吃漿果和松果。紫貂大多在森林的地面上築巢,在天氣惡劣或遭遇捕殺時,它們會躲在巢穴中,甚至將食物儲藏在裡面。紫貂的皮毛稱為貂皮,在中國只產於東北地區,與「人參、鹿茸」並稱為「東北三寶」

黑嘴松雞:有3個亞種,走禽。體長47-95釐米,體重1750-4000克。雄鳥和雌鳥的嘴、腳和趾都是黑色,虹膜是肉桂色,但羽色差別較大。雄鳥的羽色是黑褐色,頭、頸部都有青紫色的金屬光澤。雌鳥的羽毛大多是鏽棕色,上面雜有黑褐色的橫斑和灰白色的羽緣,並閃爍著藍色的光澤。雌雄雞兩性的肩、翅、下腹和尾的上、下覆羽上都有白色的端斑。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於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於行走和掘地尋食;鼻孔和腳均有被羽,以適應嚴寒。

黑嘴松雞生活在東北泰加林中的大型雞類,是典型的針葉林鳥類。大多在海拔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的落葉松、冷杉、雲杉和紅松等針葉林的林中空地、林緣和河谷地帶活動。活動和覓食都是在白天,多在樹上採食,有時也在地上,主要是植物的嫩枝、嫩芽、果實和種子,也吃一些鱗翅目的昆蟲、蝸牛、螞蟻及卵。叫聲是非常響亮的囀啼聲。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大、小興安嶺的過渡地帶,是黑嘴松雞分布的最南緣。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2.4%,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以及當地農業的快速發展,保護區內動植物逐漸減少。隨著保護區管理力度的加強和專項資金的不斷投入,保護區內動植物資源得到迅速恢復。狍、野豬、貉、赤狐、野兔、野雞等野生動物在保護區內大量繁殖,並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食物鏈。

來源:環保科普365

1.縣區 | 覃塘生態環境局加大信訪查處力度,著力維護群眾環境權益

2.金秋十月,貴港生態環境質量收穫雙1

3.貴港市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



點擊右下角「在看 

亮明你對貴港生態環境的關心!

相關焦點

  • 紅外監測兩年 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40餘種野生動物
    龍頭新聞訊(記者 王萌)我省在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高密度野外紅外監測,歷時兩年時間,至4月初,已監測到40餘種野生動物。320個紅外相機集中布設在一個區域,拍到大量野生動物據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科長李顯達介紹,這次的監測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集中,依據《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16-2020)》和《黑龍江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規劃(2016-2025)》,完成了監測樣地
  • 黑嘴松雞再現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嘴松雞再現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0-12-21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泰加林中最美情郎——黑嘴松雞
    神秘的泰加林在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的北方大陸,從苔原南界的樹木線一直向南延伸約1,000千米,有一條環狀的森林帶,這就是泰加林,其核心部分位於大興安嶺西坡北部的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循聲望去,原來這聲音是樹上的黑嘴松雞發出的,當地人也叫它「梆雞」。
  • 我省一自然保護區320個紅外相機高密度監測 40餘種野生動物頻頻上鏡
    生活報4月23日訊 我省在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高密度野外紅外監測,歷時兩年時間,至4月初,已監測到40餘種野生動物。工作人員表示,監測區內出現大量野生動物,包括頂級獵食者猞猁和狼,說明生態環境正在恢復,並為東北虎等食肉動物回歸提供了條件。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赤頸鶇
    近日,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野生動植物調查監測過程中意外發現了眉紋和脖頸都是紅色的鳥兒。經保護區專家鑑定為成年雄性赤頸鶇,為旅鳥。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記載,赤頸鶇一般棲息於繁殖在西伯利亞的開闊針葉林間。
  • 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赤頸鶇
    近日,黑龍江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野生動植物調查監測過程中意外發現了眉紋和脖頸都是紅色的鳥兒。經保護區專家鑑定為成年雄性赤頸鶇,為旅鳥。據《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記載,赤頸鶇一般棲息於繁殖在西伯利亞的開闊針葉林間。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增至474處,最全景區名單一覽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新增太寬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甑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累計已有474處,這裡有份全名單,你都想去哪看看呢?  吉林省(24家)  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門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黃泥河、波羅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龍灣、哈泥、鴨綠江上遊、查幹湖、大布蘇、莫莫格、向海、雁鳴湖、琿春東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長白山、園池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頭道松花江上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甑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增至474個,有咱錦州1個,你知道在哪嗎?
    吉林省(24家)通化石湖、集安、白山原麝、四平山門中生代火山、汪清、靖宇、黃泥河、波羅湖、松花江三湖、伊通火山群、龍灣、哈泥、鴨綠江上遊、查幹湖、大布蘇、莫莫格、向海、雁鳴湖、琿春東北虎、天佛指山、吉林長白山、園池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頭道松花江上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甑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省(49家)北極村、公別拉河、碧水中華秋沙鴨、翠北溼地
  • 【最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增至469處,數數你去過多少?
    國務院辦公廳今天宣布,全國新增五花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園池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累計已有469處。其中,上海有兩處:九段沙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龍江省(48家)北極村、公別拉河、碧水中華秋沙鴨、翠北溼地、太平溝、老爺嶺東北虎、大峽谷、中央站黑嘴松雞、茅蘭溝、明水、三環泡、烏裕爾河、綽納河、多布庫爾、友好、小北湖、扎龍、黑龍江鳳凰山、東方紅溼地、珍寶島溼地、興凱湖、寶清七星河、饒河東北黑蜂
  • 飛「閱」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是10月30日拍攝的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無人機照片)。時下,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秋意正濃,景色怡人。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三江平原的東北部,地跨撫遠、同江兩地,屬內陸溼地與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由水生和陸棲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溼地和水域生態系統,是東北亞鳥類遷徙的重要通道、停歇地和繁衍棲息地。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影報導↑這是10月28日拍攝的黑龍江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無人機照片)。
  • 47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分布圖
    5月31日,國務院又新批准了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至此我國自然保護區名單上升至474個。 全國自然保護區名單及分布圖
  • 黑龍江有條最美國家森林步道:全長1400多公裡 全程走完至少70天
    跨越兩個地市 沿途全是美景國家林草局公布的資料顯示,小興安嶺國家森林步道呈西北—東南走向,南起黑龍江伊春市鐵力,經大箐山縣、南岔縣、金林區、伊美區、豐林縣,由湯旺縣進入黑河市,經遜克縣、北安市、五大連池市、孫吳縣、愛輝區,北至嫩江市,步道全長1464公裡,其中伊春段518公裡,黑河段946公裡。
  • 黑龍江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172隻"鳥中熊貓"
    黑龍江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172隻"鳥中熊貓"  人民網哈爾濱2月28日電 近日,地處黑龍江省富錦市東南部的三環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開展冬季調查時監測到172隻震旦鴉雀。震旦鴉雀有「鳥中熊貓」之稱,此次三環泡自然保護區發現172隻實屬罕見。
  • 黑龍江細鱗河等5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公布
    中新網6月7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山西太寬河、吉林頭道松花江上遊、吉林甑峰嶺、黑龍江細鱗河、貴州大沙河等5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國務院審定,予以公布。資料圖:吉林松花江畔霧凇景觀。王明銘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公布山西太寬河等5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通知稱,山西太寬河、吉林頭道松花江上遊、吉林甑峰嶺、黑龍江細鱗河、貴州大沙河等5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經國務院審定,予以公布。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面積、範圍和功能分區等由生態環境部另行公布。
  • 大自然巡禮 | 江西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西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推薦理由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下遊南岸的江西九江市彭澤縣境內。桃紅嶺多為海拔300-500米的山峰,最高峰貓鷹窩536.6米,是中國野生梅花鹿南方亞種最大的分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