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自然保護區是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些自然保護區保護著我國70%的陸地生態系統種類、80%的野生動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護著約2000萬公頃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約1200萬公頃的各種典型溼地。同時為進行各種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古生物學及其他學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條件,為環境的監測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江西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推薦理由
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下遊南岸的江西九江市彭澤縣境內。桃紅嶺多為海拔300-500米的山峰,最高峰貓鷹窩536.6米,是中國野生梅花鹿南方亞種最大的分布區。保護區內獨特的地質、地貌、植被、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生物種類繁多,動、植物珍稀奇特,形成了多層次、多類型的生物資源。
保護對象
野生梅花鹿南方亞種及其棲息地
資源狀況
動物資源 植物資源
保護區類別
野生動物類型
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下遊,江西省最北沿彭澤縣的中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6°32′-116°43′,北緯29°42′-29°53′。保護區東、北、西三面以公路為界,分別與東升鎮、上十嶺墾殖場、黃花鄉、黃嶺鄉相毗鄰,南面地形較複雜,以溝谷為界與楊梓鄉接壤,南北最長為18.25千米,東西最寬13.4千米,桃紅嶺保護區總面積12500平方千米,涉及7個鄉鎮(場)、23個行政村。
1981年10月,為了保護梅花鹿這一瀕臨滅絕的珍貴物種,江西省人民政府建立了江西省桃紅嶺梅花鹿保護區,保護梅花鹿繁衍生息的環境。
2001年6月,因桃紅嶺梅花鹿自然保護區重大的保護價值,國務院以國辦發[2001]45號文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桃紅嶺梅花鹿自然保護區地處中亞熱帶的過渡帶,屬溫暖溼潤的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季節變化明顯,無霜期長。冬季以北風為主,元月份平均氣溫3.6℃,極端最低氣溫-18.9℃(1969年12月6日),為江西省的最低點;夏季以南風為主,7月份平均氣溫29℃,極端最高氣溫40℃(1961年7月23日);全年平均氣溫16.5℃。
保護區氣候溫差變化幅度較大,具有高溫高溼的大陸季風氣候特點,有利於各種植物生長發育,可為梅花鹿提供充足的食物源。
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有1200餘種。地帶性植被為常綠闊葉林,植被主要為亞熱帶灌草叢或灌叢。海拔250米以上主要為馬尾松疏林灌叢,及由高中草本植物組成灌木草叢。灌木有胡枝子、大葉胡枝子及苦櫧、青岡櫟等。海拔250米以下溪谷山坡還殘留有次生苦櫧、青岡櫟、木荷常綠闊葉林及苦櫧、木荷、小葉櫟、白櫟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還有半人工杉木林、杉竹混交林、油茶林等。溪流兩岸還有高大的斑茅草叢分布。
桃紅嶺梅花鹿自然保護區內藥用植物種類豐富,如桔梗科的苦葉沙參、桔梗;傘形科的白花前胡、竹葉柴胡;百合科的土茯苓、百合。其中葛藤、紫花地丁、烏飯樹的葉、果以及茅慄葉、耳葉牛皮消、羊乳、玉竹、黃精、美麗胡枝子、蕨類及苔蘚等都是梅花鹿喜食植物。
沙參:桔梗科沙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胡蘿蔔狀,不分枝,高可達1米,植株直立而不分枝,假總狀或圓錐花序,狹窄,花梗短,花萼全緣或具齒;花冠常紫色或藍色,花梗短,花絲下部擴大成片狀,花葯細長;子房下位,胚珠多數。種子橢圓狀。7-8月開花。以根入藥。秋季刨採,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刮去粗皮,即時曬乾。無毒,甘而微苦,有滋補、祛寒熱、清肺止咳,也有治療心脾痛、頭痛、婦女白帶之效。主治氣管炎,百日咳,肺熱咳嗽,咯痰黃稠。根煮去苦味後,可食用。
桃紅嶺動物資源更具特色。桃紅嶺有鳥獸182種。其中,鳥類140種,獸類42種,昆蟲484種。除梅花鹿外,還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雲豹、金錢豹、白頸長尾雉、蘇門鈴、豺等。
桃紅嶺梅花鹿自然保護區不僅是南方亞種梅花鹿的家園,還是眾多珍稀野生動物資源的寶庫。截至2011年11月,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365頭自然種群,是中國野生梅花鹿南方亞種最大的分布區。梅花鹿在分類上隸屬哺乳綱偶蹄目鹿科,為東亞特有種。野生梅花鹿總數僅有1000頭左右,瀕臨滅絕,極為珍貴,已被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編寫的紅皮書列為頻危物種,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梅花鹿:是一種中小型鹿,體長125至145釐米,尾長12至13釐米,肩高70至95釐米,體重70至100千克。毛色夏季為慄紅色,有許多白斑,狀似梅花;冬季為煙褐色,白斑不顯著。頸部有鬣毛。雄性角長達30至66釐米。
梅花鹿群居性不強,雄鹿往往是獨自生活,活動時間集中在早晨和黃昏,生活區域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春季多在半陰坡,夏秋季遷到陰坡的林緣地帶,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主要以草、水果、草本植物、樹芽、樹、農作物為食。種群主要分布在俄羅斯東部、日本和中國。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豺:有11個亞種,大小似犬而小於狼,體長85-130釐米,尾長45-50釐米,體重10-20千克。吻較狼短而頭較寬,耳短而圓,身軀較狼為短。四肢較短,尾比狼略長,但不超過體長的一半,其毛長而密,略似狐尾。背毛紅棕色,毛尖黑色,腹毛較淺淡。下臼齒每側僅2枚。
豺既能抗寒,也能耐熱,但以南方有林的山地、丘陵為其主要的棲息地。群居性,少則2-3隻,一般7-8隻,甚至10隻或結成更多隻聚合成群,雄獸居多。集體獵食,常以圍攻的方式,幾乎在同域分布的大小獸類它們都能對付。壽命約10餘歲。雖分布廣泛,但數量稀少。
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既是分布最多的野生梅花鹿華南亞種區,又是江西省唯一的以灌草叢和灌木植被為主的自然保護區。桃紅嶺梅花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的稀有性、多樣性以及由此構成的生態系統完整性決定了該保護區具有全球意義的保護價值。桃紅嶺保護區自然和人文景觀已成為中國科研開發的基地,科普教育的必備課堂及生態旅遊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