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後半句更加經典,卻鮮為人知

2020-12-18 請叫我盧指導

現在很多人都嚮往豪宅,哪怕是買不起,也要在自己的老家建造足夠富麗堂皇的房子,可能對於房屋內部的裝飾不是很看重,但是房子一定要足夠大,遠遠看上去就顯得這家人很有錢,但是進到這房間中一看,可能裡面還是到處通風的那一種,相信很多人都有見過這種房子。

這種「大屋」,體現出來的是人們對於「富貴」的追求,在某種意義上,房屋是人們展示財力的最有效方式。

因為房子通常是一個家庭中,佔比最為重要的資產,同時也是他人可以一眼看到的,所以人們為了展示自己家中的中興氣象,為了顯示自己家中確實有錢,都喜歡用龐大的房屋來顯示。

在歷史上,關於這些佔地巨大的房屋其實也有很多的典故,最為著名的顯然就是秦始皇的阿房宮,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真正志得意滿,認為父親留下來的房子已經小了(先王之宮廷小),於是準備給自己修一個豪華一點的房子。

從公元前212年持續到公元前207年,徵發了幾十萬的民夫,耗費了國家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讓天下民怨不息,結果直到秦朝滅亡才只建成了前殿。

可見這個工程有多麼龐大,也可見得秦始皇對於「大屋」的執念有多麼強烈,這個房子還沒有修築成功的時候,就已經是「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可見這個房子已經有多大,但是秦始皇以及他的後世子孫並沒有住入這個房子,阿房宮的歸宿也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項羽率領楚軍進入關中以後,在還沒有竣工的阿房宮中放了一把大火,這把火持續了三個月都沒有燒完,讓這所富麗堂皇的大房子,成為了焦土菸灰。

而楚軍之所以能夠順利地進入關中,摧枯拉朽般地推毀秦朝,原因就是「天下苦秦久矣」,而天下人們因為秦朝而受苦多年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便是無償修建阿房宮這樣具有高風險的大型建築。

可以說阿房宮這個「大屋」不僅沒有讓秦始皇的子孫享受到福氣,反而是導致其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房子再大也不會有阿房宮那麼大,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房屋的「大」,那麼一方面違背了「財不露白」的道理,另一方面也是容易導致子孫之間攀比奢侈的紈絝作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並非好事。

而若是將修築「大屋」的心思與財力,都投入到對於家風的構建對於子孫的教育方面,那麼這個家庭才是真正的興旺氣象,所以老人言:「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

而在這句俗語之後,其實還有著更加經典的後半句,不過卻鮮為人知,那就是「窮不行遠路,有志自有福」

之所以說窮困的時候儘量不要出遠門,這是因為古時候交通不是很方便,而且一來人生地不熟,二來也很容易因為水土不服而生病,所以交通食宿的費用尚且是小事,但是一旦生起病來就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當初秦叔寶要淪落到賣馬的地步,原因就是出遠門的時候生病了。

當然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交通已經非常方便,「窮不行遠路」這句話已經不是那麼適用,不過「富不住大屋,子孫齊享福;窮不行遠路,有志自有福」這句老話對於我們還是有著很多借鑑意義的。

「老人言」是不立文字的草根經典,口口相傳的人生經驗,千古流傳的處世智慧 ,五千年代代傳承,祖祖輩輩的人生總結 。

歷經歲月淘沙,早讀早受益的人生哲理。

聽老人言,是一種智慧尋根。

還想要了解到更多的古人智慧,給大家推薦這本我正在讀的《老人言》

這本書幾乎涵蓋了我們今天經常使用的大部分俗語,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平實易懂。

這其中很多講的都是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這本《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害怕文言文看不懂?

這是一本白話文的《老人言》,不僅將原版內容完整收錄,還有詳細的翻譯和注釋,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

一本才49錢,也就是一張電影票錢,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卡片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啥意思?後半句更經典
    閒話不多說,今天和大家來聊一句和養生方面的老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壽命意思呢?有道理嗎?後半句其實更經典! 先來說說「富不住大屋」,其意思是有錢了也不要花錢建大房子,尤其是臥室不能太大。這一點有些人可能不理解了,有錢了住大房子不是更舒服一些呢?
  • 老祖宗為什麼說「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難道高屋大宅不好嗎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便是出自民間的俗語,勞動人民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最廣大的群體,他們通過自己生活經驗和日常總結,總結出一句句膾炙人口的俗語。從這些俗語中,我們不僅僅能夠看到古代人生活,還能夠看出古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
  • 農村諺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老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農村老俗話是非常的多,這也是老祖宗歷經千百年經驗,去其糟耙留其精華而獲得結果,所以說一些農村俗語包含著很多大道理。而今天我們說一下這句關於養生和生活的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第一,「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的意思。「老不洩殘精」的意思:古人云:「人有三寶精氣神」,而這「殘精」中的精,當然也是精神氣足的意思。
  •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思?住大屋不好嗎?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啥意?住大房子不好嗎?農村這一俗語是說農村人在日常生活裡,富裕的人不喜歡住大屋,窮人怕走遠路出遠門的道理。哪麼。這句農村俗語說明了農民什麼問題?究竟有什麼道理呢?符合社會現實嗎?
  • 俗語:「財不走急,富不去偏」,後半句同樣經典,生意人值得一看
    俗語:「財不走急,富不去偏」,後半句同樣經典,生意人值得一看現如今的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有了提高,但是窮人還是佔絕大多數的,大多數財產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先來看看頭兩句話的意思,大家都知道,現在社會每天都在進步,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壓力也非常大,這就造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微妙,隨之帶來的就是人心開始浮躁。很多人的夢想就是擁有無盡的財富,可是現實卻是非常殘酷的,錢財需要每個人努力才可以掙到,而且經歷的過程一定要踏踏實實,不能光想著不勞而獲,這樣最後的結果只能是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 揭秘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句話實際上是更適用於在古代的時期。這也是古代人經過長時間觀察得出來的一個至理名言。我們都知道,現在富有的人,住的屋子很大,往往都是別墅。一般住別墅的人,也都是有保姆的。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有錢卻不能住大房子?憑什麼!
    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富不住大屋中國人對房子有執念,現代人儘管被房價壓得喘不過氣,卻也會拿出幾代人的全部積蓄,背上幾十年的債,去買一套房,似乎在一個城市,只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才算在這個城市真正地站住了腳。
  • 鄉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的解讀
    很高興與您相識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題句蘊含的意味解讀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文刻史,六千五百多年農耕發展史的國家。在千年文明的發展演變中,所孕育的智慧與處世哲學仍為今人而啟思研磨,其著錄與表述的文體形式更讓「他人」無所企極。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話啥意思?
    像是這句「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就是完美的證明。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話時,由於第一句的緣故,會莫名向不好的地方想。其實這句俗話說的是養生和世故。農村俗話的意義便在於此,我們不能因為它通俗易懂就覺得很土,朗朗上口和簡單明了才是最難的,一堆詞堆砌在一起,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並不是什麼好句子。
  • 5句經典老人言,讓你好人緣,處處有善緣
    中國有句話古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一定要多去閱讀老人言。因為老人言的「老」,不光體現在年齡上,更體現在智慧的古老、經驗的老道、洞察世事的深刻上。有句話說的好:「薑還是老的辣」,為什麼薑還是老的辣呢?
  • 俗語「富在深山有遠親」蘊含大道理,可惜少有人知,後半句更經典
    俗語「富在深山有遠親」蘊含大道理,可惜少有人知,後半句更經典文/文飛老祖宗對於人性是看得非常透徹的,中國數千年來的文化積累,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瑰寶,只不過很多現代人對此嗤之以鼻,「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俗語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非常有錢的話,即便是他居住在深山裡面,也總會有絡繹不絕的人去拜訪,甚至就連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都會上門拜訪,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很有錢的話,所有人都會想要來巴結他,希望可以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幫助。
  • 農村老人傳承智慧: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其中大有講究
    很多村裡的老人一方面沿襲傳統的布局,也對一些細節有著很高的要求,甚至根據俗語中的規矩定製房屋的形制及布局,比如這句「人住扛轎屋,災禍連連出」,就是老一輩人對於建房子的講究。這樣一句話傳承1000年,不是沒有道理的。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是什麼意思?
    而少不食壯火的說法是年輕人正是身體健康,精力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就不應該過度的食用和進補,避免吃一些上火火大補的東西,以免造成過猶不及,對身體造成不好的損耗。富不住大屋的說法是古人對於養生的一種觀念,我們去故宮裡面參觀,發現即使房子再大,但是睡覺的地方一定很小,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臥室太大容易吸收人的陽氣,睡覺的地方過於空大,身體弱的人容易生病,所以雖然很有錢,但也要做到富不住大屋。
  • 俗語「女人當家,房倒屋塌」啥意思,說的對嗎?後半句更是經典
    俗語「女人當家,房倒屋塌」啥意思,說的對嗎?後半句更是經典   文/北舊   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是越來越好了,我們可以在家裡吃到飯店裡面的美食,可以在家裡買到其他省份的東西並在三四天以內收到東西,分隔兩地的人可以通過視頻來見面說話,還有其他很多方面的便利,就不一一舉例了。
  • 農村老人言:大屋摞小屋,三年兩篇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老人言:大屋摞小屋,三年兩篇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以前的時候中國的科技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所以農民想要知道天氣的情況那麼完全需要靠自己的經驗,這個時候農村的俗語就起來大作用了,還有以前很多農民都沒練過幾年書,所以他們自己也是沒有什麼文化的,於是他們就用俗語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告訴自己的孩子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我們可以知道俗語對於農民來說是有多麼重要了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老人們總提的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好像是告誡,也好像是約束。老人們之之所以說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在宣傳自己的觀點。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等,這些張口就來的俗語,其實蘊藏著大智慧。
  • 俗語「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古代為何有這種說法?
    住大房子當然好了,現在只有富人才能夠住大房子,而且最為富有的人,他們的大房子還不止有一套。可是,俗語當中為何會有「富不住大屋」這種說法呢?說實話這句話是適用於古代的時候的,我們都知道古代都是封建社會,那時候人民對土地的依賴性是比較高的。所以,有錢的人只要賺了錢,他們就開始買地。買地當地主,然後聘用更多的佃戶,讓他們給自己打工。古代買地就如同我們現在買房建廠一樣。
  • 6句「土味」老人言,初讀只覺土,再讀才知味,不要等到80歲才懂
    你可別看老人言又老又土,但是每一句老人言都是經歷了歷史的錘鍊,用簡單的方式描述著深刻的道理。1、瓜地裡不提鞋,窮人面前不提錢。在瓜地裡行走不要提著鞋子,小心被人當作偷瓜的小偷。做人做事一定要懂得起碼的尊重。別在窮人面前提錢,你無意的話語會挫傷到別人。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更加耐人尋味
    比如「麥種深,谷種淺,蕎麥芝麻蓋半臉」這句俗語,從字面意思也不難理解,就是說小麥一定要深種,穀子則需要淺種,而蕎麥芝麻的種子比較小,若是埋得深了很難破土,因此一般都是播種之後在上面撒一層薄土,使其可以與空氣接觸,這樣更容易發芽。這句俗語是關於日常農業種植方面的,同樣在規範社會行為道德方面也有不少名句,例如大家都熟悉的「朋友妻不可欺。」
  •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讓你受益一生的8句老語
    能夠讓你受益一生的老語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許多「老人言」並沒有在歷史長河中消逝,反而隨著代代相傳而歷久彌新,煥發出迷人的光彩。讓你受益一生的8句老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最耳熟能詳的估計就是這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可謂是從小聽到大,老人們教授給我們他們從多年的實踐中得來的寶貴經驗,就是為了避免我們走彎路,畢竟人生也就幾十年的時間,人生苦短,有前人給我們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