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港——來自童話世界的小小港灣
維多利亞港,是抱不住一朵雲的失落與甜美;維多利亞港,你是我流浪過的一個地方。因你過分美麗,只能在記憶裡珍藏。
維多利亞港的海岸線很長,是香港的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港口。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景點數不勝數。這裡既有充滿設計感的現代鋼筋水泥叢林,又有「古早味」的天星小輪碼頭。
九龍的香港藝術館和香港太空館更是異彩紛呈。天氣晴朗時,維多利亞港上空天光雲影共徘徊,蔚藍的天際有朵朵白雲飄蕩,雲朵在海面上投下巨大的陰影,將整個海港溫柔地擁抱。
萬噸巨輪、遊艇和觀光渡輪進進出出,機械手與起重機在海岸邊忙碌不已,這繁忙的海港景象令觀者無不感到香港這座動感之都旺盛的生命力。
夜幕降臨,海港兩岸璀璨的燈光締造出「東方之珠」,夜景壯觀而精緻,香檳色、桃紅色、深藍色、銀白色的霓虹在藍黑的底色上熠熠生輝,也燃燒了波光粼粼的海面。多年以前,維多利亞港便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人生必到的50個景點」之一。
深切感受維多利亞港魅力,最好的方法便是乘坐天星小輪。對於遊客來說,坐幾遍天星小輪遊維多利亞港似乎都不過癮。
最美的維多利亞港恐怕要數夕陽西下時,薄荷色的江面與對岸林立的現代建築交相輝映,斜照的餘暉將漫長的海岸線染成了香檳色。巨輪從遠處駛來,逆光而行,這一切仿佛來自於遙遠的漫畫世界。很少有一個城市,如此高速運轉,又如此令人身心愉悅。
百多年來,維多利亞港扮演著遠遠多於一個海港的重要角色。維多利亞港就地理位置來說是香港當仁不讓的中心。它有著香港重要的天然資源,主宰著整個香港乃至亞洲許多國家的海上貿易往來。對於香港人來說,它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有無數人乘坐渡輪跨越南北兩岸維多利亞港是世界第三大海港,僅次於舊金山和裡約熱內盧的海港。
維多利亞港除了承擔著兩岸地區經貿發展的重任以外,它的迷人風光更是令往來的各國遊客流連忘返。維多利亞港水面寬闊,景色精緻迷人。
在維多利亞港的西北部,有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貨櫃運輸中心——葵湧貨運碼頭。每天,尤其是在日出日落的時候,五彩繽紛的遊船、典雅復古的天星小輪、成百上千的漁船與帆船,還有轟鳴作響的萬噸巨輪在海面上來來往往,交織出一幅美妙的海港景致。
維多利亞港仿佛集世界的矜貴與奢華為一身。每逢新年的除夕夜,維多利亞港都會舉辦「新年除夕倒數詠香江」煙花匯演。
每年的這一天,數十萬人聚集在海港邊,看著大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等到新年鐘聲響起的那一刻,遊船上、城市高樓上數以萬計的煙花在天空中盛開。
城市叢林的夜空被絢麗的花朵點亮,與九龍半島上的萬家燈火交相輝映,這一壯麗的景觀與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夜景和日本的函館夜景一起,被列入了《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九龍半島最南端的尖沙咀是維多利亞海岸的中心地帶。尖沙咀三面環海,在這裡有著著名的「尖沙咀海濱長廊」,沿著海濱長廊漫步可以觀賞到維多利亞港的無敵海景。
海濱長廊有許多著名景觀,這其中就包括星光大道。星光大道是香港為電影事業中的傑出人士而建。在星光大道上印有著名演員們的手印,還有一座高兩米的李小龍銅像,如今星光大道已成為香港的必遊之地。尖沙咀是香港最重要的購物區,除了令人不敢直視的奢侈品櫥窗之外,這裡還有許多博物館和娛樂場所。
尖沙咀的諾士佛臺和寶勒巷是香港的熱門酒吧聚集地,是年輕的香港人和想要體會地道港式文化的遊客不可不去的地方。
黃昏,和戀人坐在維多利亞港旁的星巴克裡,欣賞著棧橋上的垂釣者,海岸邊鱗次櫛比的桅杆與風帆,海面上往來如織的航船,中環那璀璨奢華的夜色,高樓大廈背後被夕陽溫柔包裹的大嶼山,這一切實在太美,美得令人難以置信。
雖說傳說中香港是個「金錢帝國」,充滿了紙醉金迷的誘惑,充滿了名利場上的明爭暗鬥。可是這一刻,當它僅僅只是一個海港,只是一個被山巒和海水包圍的玲瓏小城的時候,那漫長海岸線上明明滅滅的燈火成為了背景,海港城裡金光閃閃的櫥窗成了點綴。
南風向晚,與心愛的人在這落日的餘暉裡凝望這個來自童話世界的小小港灣,仿佛會有海豚從海中躍起,仿佛水鳥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銜來橄欖枝,仿佛所有的海芋都在浪花中盛開,這一刻即使沒有卡地亞,沒有蒂芙尼,愛情也美得晶瑩剔透,令人感動得落淚。
巴各布魯克溼地——美如詩歌的地方
對於其所處的整體自然環境而言,巴音布魯克的存在顯然是超出人們預期的。首先,它作為一片溼地出現在這樣寒冷的西北群山中間,本身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而在此之前,溼地給人的錯覺是它應該只出現在地勢低矮的平原上。因為只有在那些地方,才有充沛的地表水聚集匯積,才能形成星羅棋布的湖泊和寬廣的沼澤。
其次,巴音布魯克作為一片溼地,而且還稱得上是美得不俗的溼地,為其所處的粗獷嚴寒的天山地區帶來了極大的審美反差,來到這裡的人本以為只能看到一片荒涼和悽冷,而巴音布魯克卻把世間最溫潤的景色呈現在了他們眼前。儘管如此,巴音布魯克之美卻並不難以講述,簡單地說來共有三樣:最美的山、最美的水和最美的草地。
圍繞著巴音布魯克的,是天山山脈中最高的那些山峰。事實上,站在溼地草甸的中間望過去,你最先感受到的並不是這些山峰的高大,而是它的渺小和瑣碎,距離已經令它們失去了咄咄逼人的氣勢。它們難以分清彼此地綿延在一起,顯得異常遙遠,好像如果到達了那裡也就到達了世界的盡頭和天空的邊界,這種感覺在你沿著草甸中的某一條河流向它們追溯上去的時候,會變得更加明顯。
這些山如同安插在巴音布魯克四周的藩籬,就像伊甸園四邊的基路伯和轉動的發火焰的劍那樣,守護著這片被眾神祝福過的人間勝地。比之於那些江河急下的水,巴音布魯克的水則顯得無所事事,故而能夠極盡它的繚繞之美。在這裡,你甚至不能說明白眼前的河流是流向哪裡的,因為它忽而向左、忽而向右,時而向前、時而向後。
甚至,這些來自高山的清淺的河流可以流淌得沒有一點聲響、一片水紋,讓你覺得它並不像一條河流,而更像是一條迂迴纏繞於草甸間的水晶小路,每當黃昏降臨之時,它便被映成明晃晃的一道彩綢。
當然,巴音布魯克的河流是有它自已的名字的,叫作開都河,它從雲霧籠罩的阿爾明山上發源,自小尤爾都斯盆地分成多股河道流經巴音布魯克,最後注入大尤爾都斯盆地,全長610千米而總體落差17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