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所相信的鄉村美學」——關於大南坡鄉村改造與更新

2020-12-16 澎湃新聞
鄉村建設裡需不需要景觀這個環節?如果需要,鄉村需要什麼樣的景觀?在設計中,如何面對「鄉土」(vernacular)、「文化」、「風景」等等名詞。鄉村為什麼不可以單純的環境優美、生活舒適,不只是人人嚮往而又無法長期居留的海市蜃樓呢?

正如大南坡鄉村景觀設計師所言:「不修飾、不掩蓋。新與舊對比,讓時間在空間裡沉澱。這是我所相信的鄉村美學。」

前不久,由策展人、鄉建文化學者左靖擔任總策劃的「南坡秋興2020」在河南修武大南坡村舉行並引發較大影響。這一活動是基於今年初啟動的大南坡計劃,這是一個涵蓋了美學實踐、文化發掘、社會美育、自然教育、地方營造、建築景觀以及展覽出版、產品與空間創新等各種活躍動能的聯合體。而其中,設計師與建築師又是如何進行大南坡的景觀改造與原大隊部舊址建築群改造?「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授權特刊發相關文章。

地處河南修武縣的大南坡村遠觀  手繪:李國勝

 

建於1970年代的大南坡禮堂       手繪:李國勝

大南坡村隸屬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距離焦作市區15公裡,位於雲臺山風景名勝區淺山區範圍內。雲臺山風景秀美,每年接待遊客數百萬人次,且連年增長。雖然地理區位靠近景區,但大南坡村民經濟支撐仍然以務農及外出務工為主。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本村因煤礦產業開發曾興建了一批公共建築,如今大多數已閒置。

大南坡計劃中今年初開始對村大隊部閒置的公共建築群進行更新,同時對鄉村景觀進行設計與改造。旨在為當地創造一處容納展覽、閱讀、教育與店鋪活動的新型空間,鼓勵多種維度的當代城鄉生活與價值流動。隨著大南坡藝術中心完成建築改造,從10月30日起,首展「鄉村考現學: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藝和風度」一口氣呈現了與當地歷史文化相關的諸多藝術展覽,展覽涵蓋了「地方性」所蘊藏的各個有機部分,包括對本土知識的學習與開掘,以及對修武的歷史、風物與文化獨特性的體察與再現.

張唐景觀:大南坡鄉村景觀改造與更新

鄉村建設裡需不需要景觀這個環節?如果需要,鄉村需要什麼樣的景觀?在城市建設框架的思維導圖下,加上「鄉土」(vernacular)、「文化」、「風景」等等的緊箍咒,設計師在鄉建中常常覺得無所適從。鄉村為什麼不可以單純的環境優美、生活舒適,不只是人人嚮往而又無法長期居留的海市蜃樓呢?

因為各種原因,我國鄉村發展普遍滯後,城市的一切似乎代表了發達進步,象徵著現代文明。小城鎮、鄉村規劃的文本是按照城市規劃的範式制定的:路網的密度、道路的寬度、雨汙管道的排布、綠化種植.....旅行在鄉鎮,常常見到空蕩蕩的雙向三車道大馬路上,迎面一隻大卡車呼嘯而來,偶爾橫穿一臺小三輪車絕塵而去——沒有同樣的人口密度和車流量,鄉鎮為什麼需要這樣寬的馬路呢?

大南坡的第一步景觀改造,就是改7米的水泥主路為6米的瀝青路面(其實5.5米就夠了,我不敢進一步挑戰)。兩邊各留半米的碎石路肩(保留原有基礎),給偶爾兩輛大車相遇錯車用。路肩是在土地利用沒那麼緊張,比如鄉村,環境寬鬆的地方負擔得起的。它是舒適、放鬆的奢侈品——到了鄉下,開車不必像上海的內環高架上那麼憋屈了。

實施這半米的路肩,是不合規範的。但即使規範不合理,那是規範的錯,照著做就不是人的錯。當地幹部還反映,村子裡的老百姓看重的是實用,水泥路平整,結實,防水,簡易.....鄉村美學大概是功能至上的極致。

這有什麼不對呢?農村的樹要種能結果的,藤是長瓜豆的,草也要有經濟價值的。城市綠化的黃楊冬青顯然不符合鄉村美學的屬性。自然質樸,simplicity,通過強調實用性和功能性的極簡,大概是鄉建的基本原則。針對大南坡核心區的一期改造,我們提出了現狀改善和內容置入兩步計劃。

大南坡村落的空間格局是在不同時間段生長出來的。祠堂正對一個池塘,左右兩側守著奶奶廟、山神廟,是六十年代以前的建設;到了七十年代,鄉裡開發煤礦,隨之產生的大隊部、供銷社、大禮堂、學校等公共建築,新的空間格局層層展開。這種自然生長的空間之間的關係比較簡單粗暴,比如大隊部的一組院落,圍牆直接切到池塘下面,留下5米多高的落差溢水;村子的主要道路從大禮堂前穿過,留下一側陡坎,然後以「之」字形拐彎,形成三角地成為老村口。現狀改善,首先就是將空間關係重整,讓場地功能更合理,使用更方便。

一期施工的50米巷道,以及兩側土坯、水泥、磚牆不同材質的牆體,還有電線、空調機、小廣告......,是現狀改善的另一個方面:除了用老石板、河灘石重新劃分路面功能(比如行走和有組織排水),對其他部分就是清理和保留。我們選擇本次活動的海報,用不同的尺寸,布置在不同的位置。不修飾、不掩蓋。新與舊對比,讓時間在空間裡沉澱。這是我所相信的鄉村美學。

老村口的logo牆提示了到達 (效果圖)  ©️張唐建築

 

老村口的小場地連接了上下兩條路 (效果圖)  ©️張唐建築

 

通往工銷社的路也可以成為廣場的一部分 (效果圖)  ©️張唐建築

 

改造後的奶奶廟 (效果圖)
©️張唐建築

祠堂前的臺階一帶是村民常常聚集的地方,三三兩兩,看熱鬧或者扯扯閒。旁邊有一塊空地,有些簡單的健身器械。上位規劃中設定做個兒童活動的地方。我們藝術工作室商量,鄉村的兒童活動做什麼好呢?幾個鄉下長大的同事說,反正要做好的東西,不能說是鄉下,就要做得土。

我們的自然工作室也做了研究。原來大南坡的這條溝是人工挖的洩洪溝,不知道什麼原因無疾而終,後來退耕還林種了成排的楊樹林,也有在邊坡陡坎開發的梯田。如果整治鄉村的生態環境,需要增加植物多樣性,並且把這部分的梯田轉換成生態農業。我還是糾結,鄉村的兒童活動做什麼好呢?

回想小時候對鄉下印象,其中之一是菜粉蝶。這種蝴蝶顏色不很鮮豔,身上很多粉,抓在手裡撲撲的掉一手。大人們指著白菜裡肥肥的菜青蟲,說是蝴蝶變的,無論如何不能相信。醜陋和美麗,或者說生命的蛻變,毛毛蟲的一生還真是複雜啊。菜青蟲,或者說毛毛蟲的概念就這樣形成了。我們設計了一個不同螺旋弧度的外框架,裡面設置不同的互動設施。外框架毛毛蟲身上的「丁丁」,可以架一些泡桐枯枝或者玉米稈,成為或青或暗的表皮(看鄉親們的心情)。

還有蝴蝶,蛹。聯想一點點展開,大南坡可以成為一個自然教育基地,通過散布在山林、田野的互動的藝術裝置,引導人們領略久違的自然;通過對廢舊路基、舊的汙水管等等材料的藝術再創造,啟發人們的環境意識;戶外課堂可以成為當地小學教育的一部分,也可以成為假期夏令營的設置;我們的裝置作為一個引導,日常中村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繼續創造......這是設計中內容置入的部分。

衛星圖上顯示的洩洪溝
©️張唐建築

 

區域性的生態策略  ©️張唐建築

 

大南坡的核心區   ©️張唐建築

 

給孩子們玩的「毛毛蟲」裝置 (效果圖, 在建中)  ©️張唐建築

 

給勞作的人們休息/掛衣服/互動的蝴蝶裝置(效果圖)  ©️張唐建築

 

大南坡logo互動裝置(效果圖)   ©️張唐建築
 

第一次在項目沒有完成的時候發表。做一個項目,最喜歡看到設計被使用。比如,被懷疑太窄的柏油馬路鋪好以後,家家戶戶在半條路上曬了玉米;村角的一塊碎石場地(夏季納涼用的)秋天時整整齊齊的停上了三輛農機車;老奶奶反映大石條凳子坐著太高了能不能降低一點;老大爺擔心石板路陡坡部分冬天會不會太滑......在此分享部分建成場景的生活片段。鄉村建設不可能一蹴而至,更無法一勞永逸。希望這些設計在鄉間生活中不斷磨礪,最終成為生活中有光澤的部分。

村民們在新修的柏油路上曬玉米   (實景照片 張國祥攝影)

 

夏天納涼的石子場地上整齊的排放了農機車 
(實景照片 張國祥攝影)

 

夏天納涼的老奶奶(實景照片 牛宇軒攝影)

 

新修整的50米巷道用了老石板和就地取材的河灘石  (實景照片 張國祥攝影)

 

海報在舊的牆壁中找到位置 (實景照片 張國祥攝影)

場域建築:大南坡原大隊部舊址建築群改造

大南坡村隸屬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村鄉,距離焦作市區50公裡,位於雲臺山風景名勝區淺山區範圍內。雲臺山風景秀美,每年接待遊客數百萬人次,且連年增長。雖然地理區位靠近景區,但大南坡村民經濟支撐仍然以務農及外出務工為主。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本村因煤礦產業開發曾興建了一批公共建築,如今大多數已閒置。場域建築2020年7月接受委託,對一組保留比較完成的八十年代磚木結構建築群————原大隊部舊址建築群進行了改造。

大南坡建築群鳥瞰效果圖  設計:場域建築

 

大南坡建築群布局效果圖  設計:場域建築

原大隊部建築群由地形高差不同的三組院落組成。居中的院落為主院,旁邊的下沉院與主院之間有一層高差,高臺院約比主院地坪高約一米。經過改造規劃,主院作為訪客進入建築群的主入口,涵蓋了大南坡藝術中心、茶室、方所鄉村文化空間等;高臺院則包括了社區營造中心和辦公空間;下沉院主要以碧山工銷社焦作店、家宴餐廳及戲臺等空間組成。除茶室及家宴餐廳為部分新建外,其餘均為舊建築修繕改造。

茶室效果圖  設計:場域建築

 

方所鄉村文化大南坡效果圖  設計:場域建築

 

方所鄉村文化加建部分+餐廳剖透視  設計:場域建築

 

庭院戲臺效果圖  設計:場域建築

改造完成後的建築群,將具備吸引外來訪客的多個空間。如展示本地風物的大南坡藝術中心、銷售本地土特產及藝術商品的碧山工銷社、供外來訪客就餐的家宴餐廳等等;與此同時,特別針對本村居民,提供了服務村民的社區營造空間、供當地「懷梆戲」藝術團成員和愛好者準備的排練室及戲臺,和歡迎所有人的閱讀、學習及交往空間——方所鄉村文化。希望以此空間生產為契機,帶動大南坡鄉村文化的發展,形成本地村民與外來訪客共同使用、生機勃勃的公共建築群。

  

碧山工銷社焦作店實景圖  攝影:朱銳

   

方所鄉村文化大南坡開業現場  攝影:朱銳
 

在本次改造前,大隊部建築群已荒廢破敗。要保留、修繕並儘量維持原有建築形象、保持建築群體院落布局不變,不僅對設計上如何安置新的使用功能構成挑戰,還需要克服建設成本增加,面對常常聽到的「比拆了新建還要更貴、更花時間是為了什麼?」的質疑。希望這次各方共識和努力達成的設計成果,可以有說服力地證明,並非只有一種單一的城市審美趣味。不同時期和地域的建築都有可能是美的。適當的保留老建築,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整拆整建,從資源利用到延續鄉村建築的文化都用重要的意義。

事實上,原有大隊部典型的「七八十年代政府單位式樣」布局,改造前那些充滿距離感、空闊的建築門前「類廣場」空間、大門、圍牆和對稱的軸線空間,僅做些微小調整,比如拆除院牆,將廣場向街道敞開,便可以轉變為親民的、對所有人開放、自由步入的公共場所。以此空間骨架為基礎,景觀設計利用原有的樹木和建築的出入口關係,調整公共空間和戶外家具細節,加強和完善了從廣場到建築之間的過渡空間。

大南坡藝術中心  攝影:朱銳

這種過渡空間的強化,對於整體空間裡不同功能的分布、交通動線的組織起了承接與轉換的作用。比如從街道和廣場上,人流最容易被導入的是方所鄉村文化空間。改造完成的方所鄉村文化處於中心位置,並自然成為幾個建築之間的交通聯繫樞紐,原先與主院僅有一部戶外樓梯作為垂直交通的下沉院,通過新建的餐廳平臺及連廊,有效串聯了書店咖啡廳、工銷社、餐廳及藝術展廳,增加了整體建築群的可達性。

   

方所鄉村文化大南坡實景圖  攝影:方所鄉村文化

另一處新建的空間是位於藝術中心前後兩排展廳聯繫通道的茶室。作為空間提示,建造完成的茶室成為隱藏在後排不可見的第二展廳新的「可見的入口」。

  

茶室實景圖  攝影:場域建築

茶室不僅僅是展覽的過渡與休憩區域,同時也作為展示功能的伸延,其室內外空間,均可作為各種臨時展覽場地。

 

茶室實景圖  攝影:場域建築

茶室建築將場地劃分為數個不同的戶外庭院空間。居中的一處留給了場地內現存的兩棵挺拔的楊樹,一大一小兩個茶室之間的垂直天井將其圍合。在水平方向上,則形成一條通長的視覺通廊,將遠處的山景框入建築之中。

   

茶室實景圖  攝影:朱銳

目前,項目的一期相繼完成,並陸續投入使用中,二期建設也將於近期啟動。

連結:大南坡計劃 以河南修武縣大南坡村為站點,是一個涵蓋了美學實踐、自然教育、社會美育、地方營造、建築景觀與展覽實踐、產品與空間創新等各種活躍動能的聯合體。自2016年修武縣委縣政府探索「縣域美學」的發展方式以來,在不斷聚合當地歷史、文化、旅遊與風物資源的情境下,大南坡計劃應運而生。計劃希望通過廣泛邀請來自區域內外的教育、設計與思想力量,參與到鄉村的社會與文化現實中,激活本村和周邊村落的文化與公共生活,回應當下生活與在地發展的需求。)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發現大南坡:從竹林七賢、縣域美學到「鄉村考現學」
    隨著大南坡藝術中心完成建築改造,從10月30日起,首展「鄉村考現學: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藝和風度」一口氣呈現了與當地歷史文化相關的諸多藝術展覽,展覽涵蓋了「地方性」所蘊藏的各個有機部分,包括對本土知識的學習與開掘,以及對修武的歷史、風物與文化獨特性的體察與再現,其中,引人注目的無疑是「風度」單元,通過木刻和木刻動畫的視覺形式,使「竹林七賢」這一中國文學與圖像精神中的重要意象在當代有了全新的表達。
  • 鄉村旅遊 | 大南坡村裡過大年
    春節期間方所鄉村文化·大南坡、碧山工銷社、大南坡藝術中心、茶室正常對外開放;「鄉村考現學:修武的山川、作物、工藝和風度」、「書間琳琅 ——綠茶文人書房畫展」兩場展覽仍在進行中 。「方所鄉村文化·大南坡」店內景這是方所在中國鄉村的首家文化空間,店內圖書分為售賣空間和借閱空間,擁有專為兒童而設的繪本區,這獨一份的中國鄉村生活美學空間將帶給遊客更多驚喜。近日,方所鄉村文化·大南坡摘得由中國書刊發行協會舉辦的「2020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書店評選」活動頒發的「2020年度鄉村書店」大獎。
  • 大南坡:活了618年的豫北老村,現在搞起了「文化復興」
    2019年,大南坡計劃對村大隊部閒置的公共建築群進行更新,旨在為當地創造一處容納展覽、閱讀、教育與店鋪活動的新型空間,鼓勵多種維度的當代城鄉生活與價值流動。在本次改造中,張唐景觀負責大南坡鄉村景觀的改造與更新,場域建築則負責原大隊部舊址建築群的改造。· 航拍大南坡社區營造中心。
  • 第十站鄉村復興論壇修武閉幕 聚焦鄉村美學與發展
    修武的鄉村美學實踐 牛小宣 攝  據了解,一年前,曾代表鄉土文化的古民居、老劇院、藝術團等傳統事物在這座六百年豫北古村裡日漸式微,城市吐故納新從不停歇,這些布滿了代代痕跡的舊物和老村民,卻成了論壇首次連結多方資源打造「整村鄉村社區」的厚重根基。
  • 來自河南修武的「鄉村考現學」,山川、作物、工藝與風度……
    策展人左靖介紹,「考現學」意味著在鄉村展覽的一種工作方法,「考」是以類似田野調查的方式,「現」則是過去的總和集合於當下,所形成的鄉村社會的各個複雜而特殊的面向,「這使得我們的視點從風景與物件開始,轉移到民居、公共空間、村民和日常生活,並在其中發現鄉村生活的韻律。藝術家與鄉建工作者的觀察隨風土情境而轉移,其所記錄的物質與精神形態也具有了更為深遠的意義。
  • 老舊房子都是寶貝 古色古香大南坡用鄉愁發展旅遊
    大南坡地處太行山區,距離修武縣城有20多公裡,這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有什麼特殊的吸引力,怎樣從沒落重新走出一條復興之路呢?2016年,修武開始探索「縣域美學」,在不斷聚合當地歷史與文化資源的情境下,大南坡計劃應運而生。大南坡村民的農產品有了出路。
  • 引領「縣域美學」新高度!鄉村復興論壇·修武峰會開幕
    但我們僅僅是開了個頭,論壇在修武舉辦,對焦作下一步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焦作市委副書記在致辭中說。並舉辦童趣之夜展演和南坡講堂,讓村民閒時有處可棲,有美學活動可參與,讓村民成為享受美、創造美的主體,將大南坡激活為一個具有示範、推廣性、有活力的「鄉村新社區」。
  • 南坡秋興|來吧,來大南坡村民家宴
    這是你來到大南坡的理由,而當你經歷過大南坡心之故鄉後,那些味道,人的笑臉,將烙刻在心裡,成為你再回來的內心召喚。1.文 / 圖:明月鄉村研究社大南坡計劃Great South Slope大南坡計劃以河南修武縣大南坡村為站點,是一個涵蓋了美學實踐
  • 修武美學建築點睛美學經濟!
    雲臺古鎮俯瞰圖雲上院子、岸上小鎮、大南坡鄉村振興示範村、秦廠共產主義信仰家園……在修武這片熱土上,美學經濟風生水起,美學建築星羅棋布,成為美麗修武的「最美代言者」。●岸上小鎮 項目以美學理念為引領,以優美環境為目標,以規範經營為基礎,對岸上村、天階片區、地質博物館片區、萬善寺片區進行統籌設計改造,重點實施景觀大道提升、民宿街區改造、夜遊景觀提升、管理服務提升四大工程
  • 修武美學扶貧的「花樣路徑」
    2019年,修武縣政府在「美學路徑」激活「綠水青山變現金山銀山」的思路下,將岸上村的西五街、西六街作為民宿發展示範街區,進行美學民宿小建築先行先試。項目佔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投資5000多萬元,共涉及17家老房屋拆除重建、4家家庭賓館共計21家民房的改造。
  • 鄉村復興論壇·修武峰會昨日開幕!修武縣榮獲「中國縣域美學策源地...
    本屆峰會以「鄉村振興,美學路徑」為主題,設「綜合、鄉村實踐、文旅融合、縣域美學」四大主題版塊,邀請30餘位建築規劃、鄉村運營、文化創意、社區營造、美學實踐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領袖人物,就國內外鄉村建設典型案例展開探討。
  • 讓修武美學引領鄉村振興!百名大咖來到修武做一件大事!
    讓修武美學引領鄉村振興!百名大咖來到修武做一件大事!近年來,修武縣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建設美麗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系列重要指示,敢為人先,務實重幹,超越「科技創新」的常規路徑,在全國率先探索美學經濟引領的縣域高質量發展模式,編制了《美學經濟戰略發展規劃》,先後邀請66位海內外知名設計師參與縣域黨建、農業、工業、鄉村和藝術美學等8大類、83個美學項目的設計、建設和運營。
  • 鄉村振興的「美學」路徑
    以美學設計優化城鄉建設規劃,以美學項目帶動全域旅遊升級,以美學符號打造產業發展品牌……近年來,河南修武縣根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思路,以美學設計驅動,用美學項目帶動,實現文旅農業資源效益倍增,促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 10個鄉村改造案例
    10個鄉村改造案例「鄉村振興」或許將成為今年的關鍵詞2月的中央一號文件以及李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鄉村建築改造設計杭州富陽東梓關回遷農居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江南村落,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與生活條件,當地政府決定外遷居民,並在老村落的南側進行回遷安置。
  • 旅遊背景下的鄉村建築改造設計
    在鄉村休閒旅遊背景下,鄉村舊建築改造成為其中重要一部分,通過對鄉村舊建築的合理改造,使傳統建築功能煥新,不僅僅保護了傳統建築遺產,更讓其通過空間再造、資源轉化,更加適合當下時代發展,實現創新性保護與傳承。然而時下,對於鄉村舊建築的改造與開發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 河南省修武縣用美學經濟引領縣域經濟走上高質量發展路徑
    郭鵬在回答南方周末提問時,回答了這一問題。 郭鵬說:「這裡面有個誤區,其實我們財政的錢沒有投多少在美學上,我們只是前期在引導上、在請頂尖團隊設計上花了非常少的錢,目的就是要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撬動作用。現在美學項目的主體是企業。」 南方周末問,修武提出用美學替代大拆大建,但是修武也提出用美學來補齊城建的短板,實現城區面貌「一年大突破,兩年大提升,三年大變樣」,這和大拆大建有什麼區別?
  • 《星空地產2021鄉村更新發展白皮書》成功發布
    這是一次煥新城市的變革;這是一場以同步世界的進度,劃界鄉村發展格局的壯舉;這是一場行業精英聚首,各展豐碩成果的大型盛會。中國指數研究院領導、星空地產集團、魯望農業集團及行業嘉賓共同出席此次盛會,並對城市未來發展趨勢提出新看法及相應對策。下午2:20,唯美樂聲逐漸響起,光影交錯之下,整個舞臺仿佛置身於璀璨星空,本次盛會在《仰望星空》開場大秀的震撼表演中正式開啟。
  • 鄉村改造怎麼做才精彩?丨臺灣鄉村「回歸原點」的美學
    說起建設美麗鄉村與創意農場,我們真該好好向臺灣取取經。
  • 發展美學經濟 助力鄉村振興
    星沙時報訊(通訊員 彭甜 記者 楊源)近日,長沙縣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郭豔紅率隊到安沙鎮開展鄉村振興調研。委員們就美學經濟如何推動鄉村振興積極暢所欲言、建言獻策。郭豔紅對安沙鎮萬畝花卉園現階段所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肯定。她指出,鄉村振興的核心是產業振興,安沙鎮以美學經濟開闢產業升級的新方向,要從各個方面保障產業高質量發展,使美學經濟成為群眾在家門口「富口袋」和「富腦袋」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