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歐大陸的最西邊有一座城市,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常彪悍的時代曾經就是從那裡開始,一個又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猛人爭先恐後的揚帆出海,挑戰無邊無際的大西洋。。。
凡是像我這樣沐浴在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春風中成長起來的祖國花朵,對那時歷史課本裡新航路開闢圖恐怕都不陌生~如今我費盡千辛萬苦又把它找了出來(其實就是問了下美麗的度娘),就是為了讓大家回憶起那個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還有我們今天要去逛的這座城市,它是裡斯本(Lisbon)~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個地方,是地處裡斯本市中心最核心位置的羅西奧廣場(Rossio),從裡斯本開始的旅程,它是最合適的起始點~
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正中間聳立的白色大理石柱,那上面站著的是葡萄牙著名的國王佩德羅四世,因為拿破崙入侵,他從小和王室成員一起流亡巴西,裡約熱內盧也因此一度成為葡萄牙殖民帝國的陪都,成年後的佩德羅四世後來領導巴西取得獨立,成為歷史上第一任巴西帝國皇帝~聽起來好像挺了不起哈,所以羅西奧廣場也叫佩德羅四世廣場(Praca dom Pedro IV)~
除了象徵帝國往日輝煌的石柱,廣場上還有很多很帶感的建築~比如擁有如古希臘神廟一般的柱式門廊的瑪利亞二世國家劇院(Teatro Nacional Dona Maria II)~
還有劇院門口那漂亮的噴水池,以及羅西奧廣場獨有的用馬賽克砌出來的波浪紋路面~
事實上我嚴重懷疑現代人搞裝修的時候喜歡用瓷磚馬賽克之類的東東鑲牆又鑲地的,就是受了古代葡萄牙人的影響,這一點以後隨著葡國幾篇遊記的更新,相信各位也會有所體會~
以羅西奧廣場為坐標,它的西北角是羅西奧中央車站( Estacao central do Rossio),這座有兩個馬蹄形大拱門的建築可是重要的很呢,因為從裡斯本出發去周邊好玩的地方可是都要從這裡坐車喲~
從中央車站門前的路向北方看會發現一座方尖碑,那裡是為紀念1640年葡萄牙在被西班牙統治了60年後重新獨立而建的光復廣場,但那座方尖碑其實是1886年才豎立在那裡的~
而我要請大家注意的是方尖碑左側的這排古建築裡設有裡斯本的遊客中心,這是個對在裡斯本自由行的旅客很有幫助的地方~同時沿著方尖碑左側的路向北,走不久就會遇見一個最有代表性的裡斯本交通設施,著名的格洛麗塔升降機(Elevador da Gloria)~
許多遊客在計劃前往裡斯本的旅程時都會對城市交通工具中包含的「升降機」感到不解,甚至見到Elevador一詞的時候還會產生「難道電梯也算城市交通工具」的疑惑~其實這是由於裡斯本是座建立在七座小山丘上的城市,老城區地勢起伏高低錯落,於是便有了裡斯本特色的城市交通工具升降機啦~
聽說格洛麗塔升降機(又稱榮耀升降機)是裡斯本眾多升降機中歷史最久的一個,話說它的外形真的和裡斯本的老式有軌電車很像欸~明黃色的廂式車體,沿著軌道在古老的民居之間緩緩爬升,中間還停站供乘客上下車。。。怎麼看怎麼就是爬坡版的有軌電車嘛,果然是妥妥的交通工具啊~
而搭乘格洛麗塔升降機到頂又能看見什麼風光吶?喏,就是這一幕啦~市區東側另一座山頂上的聖喬治城堡(Castelo de S.Jorge),理論上是裡斯本最古老的建築,據說最早興建於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西哥特人、摩爾人都曾按照他們的意志修築過這座堡壘~
如果想要近觀聖喬治城堡,路線是從羅西奧廣場南端的街道向東轉,首先經過的是菲蓋拉廣場(Praca da Figueira),它有個更有趣的名字叫「無花果樹廣場」,然後廣場上有號稱葡萄牙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若昂大帝的騎馬像,至於這位大帝有多偉大我們容後詳談,此刻要知道的是想去聖喬治城堡還要從這兒再往東,大概也就是走上十幾分鐘就會到城堡山腳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說聖喬治城堡是裡斯本的重要古蹟,歷史上它不僅是佔據制高點的戰略要塞,在16世紀以前還是葡萄牙的王宮,但它也沒能逃過葡萄牙國家歷史上最大的那次災難——1755年的裡斯本大地震~作為古蹟的城堡在地震中幾乎被毀滅,現存的城堡其實是1940年在原址徹底重修後向遊客開放的~
介紹完了裡斯本老城裡的高地,現在該來看看低地了~從羅西奧廣場向南,老城地勢低平,且有棋盤布局,那裡就是蓬巴爾下城(Baixa Pombalina)啦~那有不容錯過的自1872年就開始運營的古老有軌電車系統~經過20世紀席捲世界的有軌電車停運風潮之後,僅存的幾條線路顯得愈發珍貴,其中又以28路電車最為出名,它的線路途徑Baixa和聖喬治城堡、裡斯本主教堂所在的阿爾法瑪區(Alfama),古典的車廂、黃色的車身從未改變,堪稱裡斯本的城市傳奇~
而低地下城也並非沒有可以登高望遠的去處,位於羅西奧廣場西南方向不遠處的聖胡斯塔升降機(Elevador S.Justa)通往的就是裡斯本著名的城市觀光臺,話說這可是唯一以Elevador命名且真的長得就像個電梯的設施呢~站在這個觀景臺上不僅可以看見北邊的羅西奧廣場和東邊的聖喬治城堡,還能看見西邊近在咫尺的卡莫爾修道院遺址~
當年費爾南多一世駕崩無嗣,引發卡斯蒂利亞王國覬覦葡萄牙王位,葡國名將佩雷拉將軍率軍抗敵確保了葡萄牙的獨立,卡莫爾修道院正是由這位英雄所建,並且是他晚年修行編纂史籍的地方~另外,這裡向東南眺望能看到特茹河畔擁有兩座深色方塔的裡斯本主教堂(Se Catedral)~
蓬巴爾下城地區是裡斯本著名的商業街,各種特色小店和咖啡館林立,井然有序而又充滿文藝氣息,這其實要歸功於葡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者蓬巴爾侯爵~1755年大地震引發海嘯和大火,當時的國王若澤一世望著幾乎被毀壞殆盡的裡斯本一度感到絕望想要遷都,是首相彭巴爾侯爵施展鐵腕政策加強集權推行重商主義,才有了後來裡斯本城的復興,這一事件在歷史上被稱為「蓬巴爾改革」~
如今蓬巴爾下城最南面的科梅西奧廣場(Praca do Comercio)上豎立著若澤一世國王的騎馬像,身後是象徵復興的凱旋門,而四周的黃色建築則是震後復建的裡斯本市政廳~
在氣派的廣場和狹長的拱廊共同的見證下,作為都城的裡斯本似乎從毀滅性的災難中涅槃重生了,但是不可否認也無法改變的是,1755年的裡斯本大地震正是曾經強極一時的葡萄牙殖民帝國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在沒說興起的時候先把衰落的原因給講了,大家可能覺得我對裡斯本是不是有點殘忍,別急,那是因為關於興起的部分幾乎盡人皆知而且太過振奮人心,才必須採取先抑後揚的方式中和一下~
接下來我將帶大家搭乘古老的15路有軌電車從裡斯本老城區前往著名的貝倫區(Belem),在那裡我們將看到與大航海時代密切相關的三大經典建築——貝倫塔、熱羅尼姆修道院、航海大發現紀念碑,還有世界上第一個葡式蛋撻的誕生地~
貝倫區的三大景點呈三角狀分布,從裡斯本市區西行而來,向河邊望去先看到的是為紀念恩裡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修建的航海大發現紀念碑(Padrao dos Descobrimentos),建成於1960年的它無疑是三大景點中最年輕的,但它所紀念的人對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卻是至關重要的~
恩裡克王子是前面提到的葡萄牙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若昂大帝(即若昂一世)的第三子,之所以說若昂一世是葡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是因為他獨到的戰略眼光改變了葡萄牙這個國家的發展方向~看看今天的地圖就會知道,地處伊比利亞半島西南的葡國,從古至今就倆鄰居:一個是西班牙,另一個就是大西洋;在若昂一世繼位之前,葡萄牙為了生存和發展世世代代都是將槍口對準西班牙的,而唯有這位國王將目光轉向了一望無際的大西洋~若昂一世另闢蹊徑立志從海上尋找出路,而他的兒子恩裡克王子正是這條路線的忠實踐行者~
恩裡克王子是個天生的探險家,他創辦航海學校,培養大批技能嫻熟的水手,深研航海知識,改進造船技術,並且利用王室身份贊助探險隊揚帆出海,正是在他組織的航海探險中,葡萄牙先後發現並佔有了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到達了布朗角開始了對非洲大陸的開發,葡萄牙因此而崛起,改變人類歷史的大航海時代序幕就此拉開~
航海大發現紀念碑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其中站在最前列的就是恩裡克王子,他虔誠的手捧帆船眼睛永遠望向大海~正如他一生的寫照,為了航海的理想捨棄了王權與婚姻,雖然40年致力於航海事業只親身參與過四次短途航行,但卻是實至名歸的最偉大的航海家,因為隨後所有的航海家都是在他創造的基礎上繼續航行的~
隨著航海的深入,地理發現給葡萄牙帶來的貿易積累了財富,葡萄牙國力增強後為了防禦的需要,於1514至1520年間在貝倫區港口修建了五層高的防禦工事,就是我們今天所見的貝倫塔(Torre de Belem)~
貝倫塔的所在地據說就是達-伽馬等航海家當年遠航出發的地點,後來這座塔曾被當作海關、炮樓、燈塔甚至監獄都使用過,見證了人類歷史的它逐漸成為裡斯本的地標,並於1983年與熱羅尼姆修道院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如今它的身份是航海大發現博物館~
是的,接下來要說熱羅尼姆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onimos)了,它是葡萄牙境內最華麗雄偉的修道院,始建於1501年,暨葡萄牙王國的全盛時期,花費了葡國曆年亞非貿易收入的5%來支付工程開銷,歷時近100年才得以完工~建築材料使用的全部是葡萄牙特產的金彩米黃石,被後世奉為哥德式和文藝復興式風格完美結合的典範作品~
熱羅尼姆修道院在當時被賦予極其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地位,葡萄牙阿維茲王朝的王室成員和該國歷史上許多重要人物都是長眠於此,其中就包括率船隊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牴達印度為歐洲開闢最早的亞歐海上貿易線路的達-伽馬~另外即使在現代,這座偉大的建築也依然在見證歷史性事件的發生,2007年在歐盟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裡斯本條約》也是在這裡籤訂的~
而且就在修道院門前的大街上稍微靠東一點的位置,也是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所在,據考證就是在這個帶藍色遮陽棚的建築裡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蛋撻,它可是今天我們深深喜愛的葡式蛋撻的偉大祖先哦~請記住,位於貝倫區的這家蛋撻店Pasteis de Belem,於1837年開始營業,它同樣是值得載入史冊的地點,唯一不同的是,可能被載入的是吃貨特有的史冊...
說到裡斯本就難免想到海,但我想說不要忘記,它也是人類河與海文明的交匯點,特茹河(Rio Tejo)從裡斯本流過~我們之前遊覽的都是位於特茹河北岸的裡斯本老城區,最後就讓我們坐船過河到南岸那裡去看看~
跨越特茹河的4月25日大橋(Ponte 25 de Abril)有近3公裡長,它是為了紀念1974年4月25日裡斯本發生的以和平代替暴力方式實現政權更迭促使葡萄牙放棄殖民地的自由民主運動而命名的~那次運動由中下級軍官發起,而他們在整個過程中以手持紅色康乃馨代替持槍,實現了一場沒有暴力衝突的變革,因此這次事件又稱「康乃馨革命」~你可能覺得4月25日大橋和舊金山的金門大橋長得很像,其實它倆就是由同一家公司設計的~
在大橋的南端,有一座立於近百米高處的基督像(Cristo Rei),張開雙臂守護並望向裡斯本的方向~你可能覺得它和巴西裡約熱內盧基督山上的基督像一模一樣,事實上它倆就是幾乎一樣~只是從建成時間上裡斯本基督像比建成於1931年的裡約基督像晚了28年,從基督像本身的高度上裡斯本基督像也比裡約基督像矮了10米而已~
需要說明的是,基督像所在的地方,嚴格來說屬於葡萄牙的另一個城市阿爾馬達(Almada),只是因為阿爾馬達本身也是屬於裡斯本大區行政管轄範圍內的一個小城,所以這座基督像才可以被稱為裡斯本基督像噠~
在基督像的腳下建有教堂,裡面的展覽講述著虔誠的婦女禱告並感謝上帝庇佑她們的父兄與愛人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下倖存的故事~
如今人們來到這裡悠閒的漫步,寧靜的沉思,也可以跟隨著耶穌基督慈愛的目光眺望宏偉的河景還有對岸的城市裡斯本~
雖然已經告別了大航海時代的波瀾壯闊~
也不再有叱吒大西洋的殖民大帝國~
但慶幸的是戰爭和炮火都已遠去~
留下的是別無所求的靜好生活~
裡斯本,曾經是人類大航海時代的起點
也是本次葡萄牙旅程的起點
就請期待精彩繼續啵~
窮遊小貼士:
*雖然裡斯本老城區面積不大而且交通非常方便,但是要想從容的玩遍所有景點安排的時間最好不要少於兩天,如果時間真的少於兩天了,那麼就建議大家在遊記的基礎上根據個人喜好進行取捨,否則可是會影響旅程質量的~
*裡斯本市區有四條地鐵線路,設施先進且線路清晰,除此之外還有公交車、有軌電車以及遊記裡介紹的裡斯本特有的交通工具「升降機」;省錢的最好方法是購買交通充值卡,該卡可以在地鐵站的自動售票機上購買,根據不同的充值內容適用於地鐵、公交、電車、升降機、渡輪甚至短途城際火車,但充值並非越多越划算,還是要看自己的計劃需要用到哪些再量力而為最好,機器上的英文說明很清楚,估計大部分人一看就懂;只有一點需要注意,已經選擇過確定的交通工具類型以後,不同票類無法再混用,所以換類時可能要另行購買一張新卡,好在卡本身每張只要0.5歐元,但問題是卡長得都一樣要注意坐車的和坐船的儘量別弄混,否則到時候都掏出來一個個試,又囧又容易丟東西~
*裡斯本市中心全靠走也沒問題,但是去貝倫區一定得坐車,菲蓋拉廣場南側和科梅西奧廣場北側都有車站,稍微留心就找得到;舊式的15路電車和現代的728路公交車都可以到貝倫區,站名是Belem-Jerominos,但是前者玩兒的是老電車在生活區穿梭的情懷,後者看的是沿著河岸飛馳的景色,建議採取不同方式來個往返,都體驗一下~
*貝倫塔和熱羅尼姆修道院是有聯票的,單買貝倫塔6歐,修道院10歐,但聯票只要12歐(注意這是截至2016年7月的價格),所以要是都有時間又想參觀,就一定要記得買聯票了~
*去河對岸看大基督像要在Cais do Sodre坐渡輪到Cacilhis,出了碼頭在門口的公交站換乘101公交車直接坐到終點;渡輪班次不少,單程也就是十幾分鐘,但是這個公交車有點難等也不太準時,而且車程最快也得二十多分鐘,這樣一來一去時間也不短而且會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所以去看大基督像的時候,還是要算好時間的,千萬不要留在要離開裡斯本之前那種趕火車或趕飛機的時候~
********************************************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天下VS歸心」,請掃描二維碼或長按下圖一至二秒後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
版權聲明:本篇所涉全部圖片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