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居廣州,去過四次澳門,所以葡萄牙給我的感覺似曾相識。葡式建築和風格是如此熟悉,裡斯本,應該是更大、更復古、更精緻的澳門本島吧,很像一幀又一幀的老電影畫面,色彩豐富,韻味十足。
標誌著葡萄牙大航海時代的主要建築——大航海紀念碑、貝倫塔、熱羅尼莫斯修道院,以及世界上最好吃的葡撻都在裡斯本的貝倫區,所以我們就選擇了貝倫區好好遊覽一番。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裡斯本北侖區必遊景點之一。其外形是由打磨光滑的白色花崗巖修砌而成,被腐蝕性極強的海風吹拂了五百餘年,還如此平整光潔,實屬難能可貴,和政府不遺餘力的修護密不可分。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曼努埃爾氏建築的傑作。曼努埃爾式建築是葡萄牙極力發展海上霸權而出現的獨特的藝術風格。最典型的特徵就是融合了王室、大自然和航海等元素,例如廊柱和窗框上雕刻的海浪波紋、貝殼、魚、繩索和國王徽章等等。隨著葡萄牙帝國的衰落,曼努埃爾式建築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沒落。
修道院的迴廊寬敞華麗,庭院結構對稱工整,莊嚴大氣。雖然修道院的紋飾在歲月的消磨下已不復精緻,但仍彰顯了海權時代,葡萄牙帝國的霸主榮景。
修道院的教堂比較簡樸,大航海家達伽馬長眠於此。也許大家對麥哲倫和哥倫布更為熟知,但大航海時代的達伽馬也同樣偉大,他是南下繞非洲好望角牴達印度的歐洲第一人,他開闢的這條航海路線意義有多深遠就不用贅述了。葡萄牙皇室十分肯定和尊重他的功績,並把他的棺槨安放在標誌著航海榮耀的修道院裡。
從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出來,一眼就能看見航海紀念碑。航海紀念碑又名大發現紀念碑,屹立於帝國廣場旁,是裡斯本的地標之一。紀念碑猶如一艘展開風帆的巨船,矗立在海邊,隨時準備啟航,令人浮想聯翩。
修建航海紀念碑式為了紀念葡萄牙航海時期的領軍人物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站在船頭的是亨利王子,他身後都是歷史有名的航海家、將軍、傳教士和科學家,他們都曾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和支持航海事業的開拓。他們姿態各異,但神情都果決沉著,流露出獻身航海事業的大無畏精神和態度。
從航海紀念碑繼續前行,就來到了貝倫塔。貝倫塔是曼努埃爾一世為了紀念紀念達伽馬抵達印度而修建,是典型的曼努埃爾式建築,並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貝倫塔位於特茹河的入海口,見證了無數船隻的遠航、別離、返航與重聚。經過歲月的洗禮,看盡了滄桑變幻。隨著歷史的變遷,貝倫塔更是一塔多用:在航海時代,它是航海家們的起點。而後又成為燈塔、海關,甚至用作監獄。
貝倫區絕不能錯過的還有世界上最正宗的貝倫葡撻啦!貝倫葡撻始於1837年,真正的百年老店。買了四個葡撻品嘗之後,驚為天人啊:怎麼會有這麼好吃的葡撻!葡撻酥皮焦脆,再搭配淡淡的肉桂味,香甜可口。吃完後,齒唇留香,感官完全沉浸其中。
我們思忖著,逛完貝倫塔還要回來品嘗。結果發現葡撻店門口的長隊完全不遜於貝倫塔的長隊。礙於天氣漸晚,不得不放棄,早知道應該多買一點吃了,錯過即是永恆啊!也給後來者一些建議:一定要吃到吃不下再離開!才對得起這世界上最好吃的葡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