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過了9級大地震的貝倫區,見證了葡萄牙500年的航海史

2020-12-12 沙漠玫瑰

世界史就是一部弱肉強食的掠奪史,爭奪土地,霸佔資源,還要堂而皇之地貼上「文明輸出」的標籤。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經濟格局的變化,永遠不會有一個國家是真正強權者,曾經開創了「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就是其中之一。

葡萄牙,偏安歐洲大陸最西最南一隅,像個受氣的小媳婦,化身為地圖上那麼細細窄窄的一條。但翻開葡萄牙的歷史,她的輝煌過去令人咋舌:這個國土面積僅僅只有9.2萬平方公裡的彈丸小國,造就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航海巨人,國史的每一個章節裡都寫滿了航海英雄、帝王將相和王公貴族的姓名,殖民地遍布世界,從1415年徵服北非的休達到1999年歸還中國澳門,殖民史長達五百餘年。然而,1755年的那場據說高達9級的大地震徹底摧毀了繁華的大國舊夢,從此她一蹶不振,慢慢從世界強國的版圖中消失,直至今日,徹底淪為歐洲四大「窮」國之一。

作為葡萄牙的首都,裡斯本(Lisbon)就是大航海時代的帝國縮影,許多經典建築被完好地保存下來,成了歷史的守望者。我來到這裡,想看看她繁華的昨天和落寞的今日。

裡斯本和羅馬一樣,也有個別名叫「七丘之城」,顧名思義,城市建在七座山丘之上。忽上忽下坑坑窪窪高低起伏的石板路,狹窄的街角突然轉過的百年老電車,以及南歐特有的熾熱陽光,這應當就是存在我腦海中多年對於裡斯本的想像。

距離市中心約6公裡的貝倫區(Belem)是個綜合了生活、歷史、文化、風景及政治的綜合區域,依特茹河而建造,沿特茹河乘15路公交可抵達。令人稱奇的是,這個地區的大部分建築都經受住了1755年大地震的考驗,因此在這裡可以看到更古老的裡斯本。

雖然我很不喜歡「沒來貝倫區就等於沒來過葡萄牙」這個說法,但地處葡萄牙母親河特茹河入海口處的貝倫區,是葡萄牙探險家們遠徵的揚帆之地,聚集著葡萄牙的精華。這裡每一道風景,每一處建築都銘刻著他們的國魂,如同如泣如訴的「法多(Fado)」歌曲,宣洩著遊子們的思鄉之情。漫步於特茹河畔,品味著帝國輝煌的盛況和昔日航海的悲壯。可以想像,在那個沒有網絡,沒有電力驅動的年代,僅憑一張風帆和指南針起航。前方是洶湧澎湃的大海,此次上路生死未卜,酸甜苦辣都在這艘船上。

說到航海,就不能不提到大力發展航海的恩裡克王子。

恩裡克王子的全名是唐·阿方索·恩裡克,生於1394年,是當時葡萄牙國王的第三個兒子,他本人並沒有真正揚帆遠航,只是1415年參與了出徵北非休達。從那時起,他就堅信,葡萄牙發展的機會在海洋。從此苦心鑽研,積累了大量的歷史文獻與航海資料,在葡萄牙西南端的薩格裡什(Sagres)創辦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所航海學校,開創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恩裡克王子於1460年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用葡萄牙國旗上那一片綠色向他致敬。可以說沒有恩裡克王子就沒有葡萄牙的黃金帝國,在他逝世500年後的1960年,葡萄牙在裡斯本修建起了這座紀念碑,以此來紀念恩裡克王子為葡萄牙做出的貢獻。

它的學名叫葡萄牙超級英雄聯盟紀念碑(Padrao dos Descobrimentos),整座紀念碑是一座風帆的形狀,碑身雕刻了許多航海時代的英雄,其中領頭的自然就是恩裡克王子,還有達伽馬(Vasco da Gama),佩德羅·卡布拉爾(Pedro Alvares Cabral),麥哲倫(Fenao Magalhaes)等。人們也俗稱其為「大航海紀念碑」或是「大發現紀念碑」

紀念碑就位於貝倫區的特茹河畔,背面正好形成了一個十字架。

紀念碑前的地面上繪製著一副完整的世界地圖,標明了葡萄牙航海到達世界各個地方的時間年代。

清晰地看到,寫著「Macao」的,1514年。

大發現紀念碑是可以入內參觀的,門票3歐元,還可以乘電梯上到頂端,俯瞰地面上的地圖

天氣真是好,一幹航海英雄們就這樣靜靜地矗立在特茹河畔,看著來來往往的船隻。

沿特茹河修建了一條寬闊的人行道,回首遙望紀念碑和四二五大橋,似乎看到了曾經葡萄牙那些揚帆遠航的英雄們。試想下在當年極為艱苦的環境條件下,無數的航海家前赴後繼,帶回來一個強大的葡萄牙帝國。

沿海邊這條路一直往西走,就是位於貝倫區的又一處世界文化遺產——貝倫塔(Belem Tower),同樣建造於曼努埃爾一世時期的1514-1520年間,用來防禦港口和修道院。曾經被用作於海關、收發電報和燈塔,在西班牙統治時期,這裡也曾一度用於關押政治犯。塔內現在還有陰森的地牢,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此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很早之前我就在一些旅遊介紹上看到過貝倫塔,對這座漂亮的建築嚮往已久,今天來到貝倫區,一定要入內看看曾經的"監獄"。

貝倫塔票價6歐元,內部共5層,每一層都有不同的風景,它靜靜地矗立在特茹河畔已逾五百年,見證了葡萄牙的興衰。

塔身上這些窗戶和瞭望口就能看出,當年貝倫塔確實是以防禦和海關的作用而存在的。

塔內現在還有16世紀的大炮。

因為樓梯狹窄,只能單向通過,且每個樓梯上方都有電子計時顯示,控制上下的人數。

從高處平臺遙望特茹河、四二五大橋、大發現紀念碑和大基督像。

確實很難想像這樣風景優美的地方會是關押犯人的囚牢。

在貝倫區,品嘗著古老的葡式蛋撻,想像著曾經地理大發現的故事,歷史依然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延續。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40餘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相關焦點

  • 探訪葡萄牙裡斯本貝倫區,重回大航海時代的榮光
    標誌著葡萄牙大航海時代的主要建築——大航海紀念碑、貝倫塔、熱羅尼莫斯修道院,以及世界上最好吃的葡撻都在裡斯本的貝倫區,所以我們就選擇了貝倫區好好遊覽一番。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裡斯本北侖區必遊景點之一。其外形是由打磨光滑的白色花崗巖修砌而成,被腐蝕性極強的海風吹拂了五百餘年,還如此平整光潔,實屬難能可貴,和政府不遺餘力的修護密不可分。
  • 大航海時代的縮影:裡斯本貝倫區
    從辛特拉回到裡斯本,必然要去貝倫區,這裡是葡萄牙作為曾經的海上強國的時代縮影所在。貝倫塔,裡斯本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1514年,見證了600多年歷史的變遷,看著葡萄牙這個曾經的歐洲航海和殖民強國逐步變成了一個平和而普通的的歐洲國家,不再依靠掠奪,而是依賴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更依賴著幾百年的歷史沉澱下來的古老文化和建築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
  • 大航海時代的往日榮光-裡斯本-貝倫區
    在復古星巴克門口拍張照,然後去旁邊的葡式蛋撻創始店大飽口福,盯著帝國廣場超大噴水池跟鴨子發呆,或是端一杯紅酒坐在塔霍河邊沉思,貝倫區有著裡斯本核心區沒有的寬闊與悠閒。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跟貝倫塔,彰顯大航海時代的輝煌,聳立的發現者紀念碑則標記了葡萄牙在航海史上的驕傲。返回龐巴爾下城區途中,不妨造訪文創園區LX Factory跟知名的飛行者書店。
  • 大航海時代的往日榮光-裡斯本-貝倫區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跟貝倫塔,彰顯大航海時代的輝煌,聳立的發現者紀念碑則標記了葡萄牙在航海史上的驕傲。返回龐巴爾下城區途中,不妨造訪文創園區LX Factory跟知名的飛行者書店。通常講到這區,許多人第一個印象就是葡式蛋撻創始店Pastéis de Belém,然而這區可能距離裡斯本大地震震中較遠,使得16世紀的建物都能保存下來,與另外兩區的面貌相當不同。
  • 貝倫區的航海與修道院
    貝倫區(Belém),位於裡斯本市中心以西6公裡,這裡保存著葡萄牙的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傑羅尼莫許修道院Jeronimos和貝倫塔Belém Tower,所以也是裡斯本的必到景點。從市中心乘坐15路電車,Belém-Jerónimos站下車便來到了貝倫區。
  • 貝倫塔是大航海時代航海家們的起點,是葡萄牙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貝倫塔是大航海時代航海家們的起點,是葡萄牙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作為裡斯本最上遊客鏡頭的一個風景點,貝倫塔每年迎接著大量的遊客。由於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貝倫塔成為了葡萄牙意義非凡的一處景點,見證著葡萄牙的輝煌和未來。
  • 裡斯本,大航海時代的開端——小小劉窮遊記葡萄牙篇(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說聖喬治城堡是裡斯本的重要古蹟,歷史上它不僅是佔據制高點的戰略要塞,在16世紀以前還是葡萄牙的王宮,但它也沒能逃過葡萄牙國家歷史上最大的那次災難——1755年的裡斯本大地震在氣派的廣場和狹長的拱廊共同的見證下,作為都城的裡斯本似乎從毀滅性的災難中涅槃重生了,但是不可否認也無法改變的是,1755年的裡斯本大地震正是曾經強極一時的葡萄牙殖民帝國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在沒說興起的時候先把衰落的原因給講了
  • 葡萄牙七大奇蹟之一,大航海時代的產物,如今作為博物館免費參觀
    來到歐洲大陸的西端伊比利亞半島上,除了有西班牙之外,還有一個著名的歐洲古老的國家葡萄牙。說到葡萄牙不得不提的就是首都裡斯本,它是著名的七丘城,來了裡斯本一定要去打卡的就是貝倫塔,它是裡斯本的象徵,也是葡萄牙有名的地標。
  • 見證歷史航海大國象徵葡萄牙的貝倫塔
    由於歷史上葡萄牙是航海強國,所以到葡萄牙旅遊,與航海有關的名勝古蹟能看到很多,貝倫塔就是其中之一。,此塔不僅見證葡萄牙曾經輝煌的歷史遺蹟,其獨特建築風格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世界各地旅遊觀光者紛至沓來,是裡斯本最上遊客鏡頭的一個風景點。
  • 葡萄牙500多歲的古塔,建築融合中國元素,是大航海時代的見證
    葡萄牙最著名的地標建築,像燈塔又像碉堡,是大航海時代的見證說起葡萄牙,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昔日航海時代的霸主、影響了澳門400多年的殖民者、發明了全球甜品葡撻的國家。其實,時至今日,這個坐落在歐洲西南部一隅的國家,雖已趨於低調,卻仍散發著底蘊深厚的文化氣息和無限魅力。
  • 在歐洲大陸最西端,紀念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海賊王」
    2016年4月7日,亞歐自駕之旅第209天,葡萄牙裡斯本貝倫區與羅卡角。
  • 裡斯本,大航海時代的縮影
    俯瞰裡斯本的紅色屋頂  小七/攝葡萄牙在歐洲版圖上只佔據了很小一塊面積,在世界政經舞臺上也低調得很,可以說與「世界大國」毫不搭界。然而在大航海時代,葡萄牙卻曾經是海上霸主,創造過屬於自己的世界歷史。今天的葡萄牙,依然保留著眾多大航海時代的記憶。走在首都裡斯本街頭,隨時都能看到各種與航海有關的元素。
  • 探訪葡萄牙裡斯本,低調而又不失奢華的建築風格,讓人難以忘懷!
    站在古堡觀景臺上,你可以俯瞰整個裡斯本的城市風貌:依山而建的紅頂白屋,伊比利半島最大的河流太加斯河,象徵和平與自由的4月25日大橋,及默默守護著國民的大耶穌像。城堡見證盛與衰其實,這個城堡與葡萄牙的國運一樣,可謂多災多難。十六世紀初,曼努埃爾一世在太加斯河邊興建新的裡韋拉宮,舊城堡便被打入冷宮。
  • 尋找大航海時代的輝煌舊夢
    葡萄牙在歐洲版圖上只佔據了很小一塊面積,在世界政經舞臺上也低調得很,可以說與「世界大國」毫不搭界。然而在大航海時代,葡萄牙卻曾經是海上霸主,創造過屬於自己的世界歷史。  今天的葡萄牙,依然保留著眾多大航海時代的記憶。走在首都裡斯本街頭,隨時都能看到各種與航海有關的元素。貝倫塔、航海紀念碑、達·伽馬大橋、海事博物館等建築,讓人隨時穿越到這個昔日海上霸主的光輝歲月。
  • 疫情期間的葡萄牙「冒險」旅行:裡斯本之二
    從羅卡角到貝倫區,如果沿內陸走高速,大約三十幾公裡半個多小時的路程。據說,1755年大地震時,整個裡斯本幾乎全毀了,但修道院卻屹立不倒。修道院內埋葬著葡萄牙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大詩人卡蒙斯和著名航海家達伽馬
  • 裡斯本地標性建築,名列世界文化遺產,大航海時期探險家的啟航處
    矗立於特茹河北岸,是葡萄牙港口最經典的地標建築,也是裡斯本的象徵,名列世界文化遺產。這是一座有著近500年歷史的古城堡,貝倫塔見證了裡斯本昔日曾有過的輝煌。貝倫塔的獨特建築風格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為它帶來了世界各地旅遊觀光者,是裡斯本最上遊客鏡頭的一個風景點。歷史上被用作海關、電報站、甚至是燈塔,也曾利用貯藏室改造成地牢作為監獄。
  • 裡斯本大航海時代貝倫區,帶父母遊走歐洲最西端品嘗絕頂葡式蛋撻
    貝倫區的火車站還是蠻有感覺的,不大、復古、簡約,富於滄桑。貝倫區依特茹河而建,是裡斯本現如今文化行政中心地區,在這裡我們看到很多設計新穎大氣的建築,這些建築屬於貝倫區文化藝術區其中一部分,基本上都是收藏陳列展出考古文物和美術作品的博物館藝術館等。河畔有一座孤塔,名叫貝倫塔。白天的時候你會看見有一條路通到塔處,但到了晚上這條路被水淹沒而消失,這座塔就變成了一個孤島。
  • 瘋狂裡斯本大暴走,貝倫區,纜車和聖胡斯電梯
    然後帶著我們轉上了另外一臺電車,告訴司機我們要在哪裡下車,請他提醒我們之後才離開,一早就遇到好心人,葡萄牙頓時在我心中大加分!!早晨的裡斯本似乎還沒完全甦醒,不太明亮的天空中有著灰灰的低雲,路上只有幾輛私家車緩緩地開在街道上;最精神抖擻的大概是那一群低著頭覓食的鴿子,啄著地板上遊客落下的食物碎屑,擦身而過的28號電車正要開始迎接新的一天~傑莫尼洛修道舊院約建於1450年,達迦瑪在1497年出發至印度的前一晚曾在這裡祈禱1502年為了紀念達迦瑪完成航行後由曼紐爾一世重新修建,耗時約一百年才完工,不僅是裡斯本最出色的建築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
  • 看球不如看葡萄牙,這麼個有深度又便宜的旅行地哪裡找?
    裡斯本,紅色的老城叫人百看不厭,貝倫區的古蹟見證了葡萄牙聞名世界的航海史,歷史的古韻散布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公共運輸-文藝復古又便宜裡斯本雖然地兒小,比起歐洲很多城市,交通還是相對比較便利清新的。不大的城市串聯起紅黃綠藍四條地鐵線,單程票價只要1.4歐元(≈10人民幣),半小時就可以從機場到市區。
  • 去旅行知地震|給你安利一個既便宜又好玩的國家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是整個貝倫區最吸引人的景點,這裡早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偉大的達·伽馬就埋葬於修道院下面的祭壇中。造型奇特的貝倫塔是大航海時代的堡壘典範,一直屹立在特茹河之上。深呼吸,沿著塔內狹窄的螺旋樓梯向上爬,你就可以欣賞到貝倫區和特茹河壯麗的景觀。